理解新約的鑰匙:宗徒書信(17)


(接上文)

 

當法律頒布後,人並沒有停止犯罪,他們在天主前就更難辭其咎(5:20)。當罪惡增多時,恩寵也藉著基督的救贖苦難豐富地賜予:「但是罪惡在那裡越多,恩寵在那裡也越格外豐富」(5:20)。這句話中的「那裡」最好翻譯為「從那一刻起」或「何時」。基督的救贖苦難不僅洗淨了亞當的原祖之罪,也洗淨了全人類的個人之罪(5:16)。

在第六章中,保祿預見到對他自己話語的錯誤解釋。如果導致恩寵的豐富是罪惡的增加,那麼保持罪惡豈不是更好,這樣,天主的憐憫會更加豐富?保祿立刻強調,基督徒必須度聖潔有德的生活。從受洗的那一刻起,基督徒就死於罪惡而重生了,為能度一個新而神聖的生活,就如我們的救主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而死,從死裡復活,而永遠「活於天主。你們也要這樣看自己是死於罪惡,在基督耶穌內活於天主的人」(6:10-11)。

《羅馬書》的這一部分(6:3-11)在聖週星期六的彌撒上誦讀,紀念基督的死亡和埋葬,以及祂躺臥在墳墓中。「我們的舊人」必須與基督同釘十字架,「使那屬罪惡的自我消逝,好叫我們不再作罪惡的奴隸」(6:6)。擺脫罪惡的奴役使基督徒真正獲得自由。如果基督徒還要被稱為奴隸,那他就是義德的奴隸。

然而,這種義德的奴役只是奴役的表象。對於尚未完全從罪的奴役中解脫出來的軟弱者來說,這只是奴役的表象,因為在事奉義德之初,人必須強迫自己與罪惡的傾向作鬥爭。但是,為義德奴役的果實是聖潔和永生,而為罪惡奴役的後果則是死亡。「但那時你們得了什麼效果?只是叫你們現在以那些事為可恥,因為其結局就是死亡」(6:21)。

 

(接下文)


返回「《理解新約的鑰匙:宗徒書信》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