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信仰的真理(三)


葡萄樹基督與宗徒

三、論聖傳

  詢問者:何為聖傳,正教認為它是神聖啟示的第二根源,與聖經同等?

  克羅帕長老:聖傳是教會的教導,是天主藉著「生活的聲音」所賜下的,其中的一部份後來被寫了下來。就如同聖經,聖傳也包含神聖的啟示,因此,它也是我們得救的根基。聖傳就是在聖神內的教會生活,與教會的持久生活和諧一致,因此,聖傳是神聖啟示的源泉,因此,它擁有與聖經相等的權威。

  按照古代的編年史所載,從亞當的時代,直到亞巴郎的時代,有3678年,如果我們再加上以色列人居留在埃及的430年,共計4108年。在這一時期裡,聖經根本不存在,在民眾中間,安息日也不被視為慶節。在這段幾千年的時期內,信友與選民只受聖傳的指導行走得救之道,亦即他們由一生活的聲音領受有關天主的教導。只有在從梅瑟的時代直到基督降臨的1400年裡,他們才接受舊約聖經的指導。

  就如同在舊約經卷被寫出來之前,以色列子民只有藉著聖傳(以生活的聲音口頭的傳統),受指引認識天主,行走在救恩的道路上,在新約經卷寫作之前,新約的子民也是如此。最初的基督徒就是藉著聖傳接受指導,行走救恩道路的。第一個將新約的教導以生活的聲音灌輸進人的耳朵裡的,就是救主耶穌基督本人,祂以三年半的時間不斷教導人民,然而祂並沒有將祂的福音寫下隻言片語。祂聽命於祂的父,但祂並沒有派遣祂的宗徒寫下福音,而是向全世界宣講福音,祂對他們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阿們。」(瑪28:19-20)從教會建立(主後33年)直到主後44年瑪竇宗徒寫下第一部福音之時,教會並不受新約聖經,而只受聖傳的指導,後來只有部份聖傳被記錄了下來。儘管還有許多其他作家,他們的著作也被認為是受到天主的啟示,且忠實於宗徒的傳授,但是,承認它們與否的是教會,因為教會不會錯誤的。教會活出了福音的真理,甚至在它們被寫下來之前,她從一開始就與聖傳一起生活。

  因此,這就是聖傳:新舊兩約的根源,為此緣故,我們稱它為神聖啟示的根源,它與聖經有著同樣的重要性。

  詢問者:是的,但是,有人說:作為天主的話語,聖經不得被傳統所替代或交換,傳統是人的話,就如在福音中所說的:「你們為什麼為了你們的傳授,而違犯天主的誡命呢?……你們就為了你們的傳授,廢棄了天主的話。假善人哪!依撒意亞論你們預言的真好,他說:『這民族……恭敬我也是假的,因為他們所講授的教義是人的規律。』」(瑪15:3,6-9;谷7:13)因此,我們不需要以人的傳授替代或增加包含在聖經之中的天主的法律。

  克羅帕長老:你的朋友所告訴你的根本不正確,因為天主的法律不僅包含在聖經之中。請聽若望聖史所說的:「耶穌所行的還有許多別的事;假使要一一寫出來,我想所要寫的書,連這世界也容不下。阿們。」(若21:25)同一位聖史在他的書信中還宣告:「雖然我還有許多事,要寫給你們,但我不願意用紙用墨,只希望到你們那裡去,親口面談,好使我們的喜樂圓滿無缺。」(若二12)因此,你看,當聖史能夠的時候,他更願意藉著傳統的生活之聲教導他的門徒,而非給他們寫信。而你的朋友卻不惜一切地只持守被寫下來的東西,他們並沒有考慮到救主與祂的大多數宗徒並沒有留下任何寫下來的東西,他們只是藉著傳統的生活之聲口頭施教。

  詢問者:在那一情形中,我們不知道基督徒要如何理解這樣的一個觀點,即我們不應受人的錯誤教導的迷惑,特別是那些宗教的、依賴聖經的道理。保祿宗徒勸誡我們:「你們要小心,免得有人以哲學,以虛偽的妄言,按照人的傳授,依據世俗的原理,而不是依據基督,把你們勾引了去。」(哥2:8)我們有責任保護自己免受人的錯誤傳統的勾引。

  克羅帕長老:基督所親愛的,你沒有分別人的傳統與那些傳自宗徒的福音傳統。你在此所提出的聖經的經文指的是世人教導的傳統與偽哲學,它們與耶穌基督的教會的傳自宗徒的、福音傳統毫無關係。聖傳不是人的傳統,不是哲學,也不是某種欺騙人的道理,而是天主親自傳授給我們的話語。偉大的宗徒保祿教導並勸勉我們要熱心地保守傳統,說:「所以,弟兄們,你們要站立穩定,要堅持你們或由我們的言論,或由我們的書信所學得的傳授。」(得後2:15)相反,一些人卻要軟弱的基督誹謗、捨棄宗徒所傳授的福音傳統,他們不明白聖經本身是由聖傳之根及聖傳之樹所結出聖神的果實。

  詢問者:對信仰與得救而言,若沒有任何傳統,聖經為什麼並不足夠呢?我們由保祿宗徒對弟茂德所說的話得知:「你自幼便通曉了聖經,這聖經能使你憑著那在基督耶穌內的信德,獲得得救的智慧。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為督責、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弟後3:15-16)這些話很清楚。在聖經上加添任何東西,都是不必要的。

  克羅帕長老:這段話只是在談論舊約聖經,因為那時新約尚未寫成。保祿寫信給弟茂德說,一位好教師應使用舊約來支持他對基督的信仰,以及他對基督信仰所做的教導。按照你錯誤斷言的觀點,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結論:新約中的任何一卷書──在保祿宗徒給弟茂德所寫的這些書信之後所寫成的書卷──都不應被接受。更好說,對於我們而言,只接受在你所提到的這段經文中所提及的舊約書卷,就這足夠了。

  詢問者:一些人不承認傳統,因為他們說,隨著時間的流逝,傳統裡混入了許多非法的因素,因此,尤其是在今天,我們不再能夠分辨出哪些是真正的宗徒傳統,哪些是假傳統。

  克羅帕長老:基督的教會按照傳統的漫長過程,藉著下面這些來確定信仰的真理,即:神聖普世大公會議的教導與法典、法令與信經、諸位顯靈跡的神聖司教的宣信,諸如在許多地方公會議上所定斷的,這些會議從古老的時日起,就持續不斷地召開。在這些公會議上,神聖的正教信仰的權威性與可靠性被堅定地確立了下來,特別是在正教信仰受到當時存在的異端的攻擊之時。由所有這樣的公會議,顯示出聖傳的不可撤銷而又不可變更的內容。當你仔細考查以下這些條件,就會明白:

  • 不得准許在其自身之中包含有和宗徒傳統與聖經不一致或矛盾的教導。(若一種教導源於救主或諸聖宗徒,或是直接受聖神的影響而產生,它就堪當被認為是「傳統」。)

  • 傳統受到傳自宗徒的教會的守護,從不間斷地持續至今。

  • 傳統受到整個普世正教會的承認與實踐。

  • 傳統與絕大多數教父及教會作家的觀點和諧一致。

  當一個傳統並不滿足這些要求,它就不能被視為真正而又神聖的,因而不能被認為應予以或適合遵行的。

  詢問者:儘管你所說的正教會對有關傳統的真理所過做的、以及正在做的所有這些努力,一些人仍只相信聖經中所包含的真理。他們說,因為初代的基督徒只接受聖經中所包含的著作,就如經上所寫的:「這裡的人比得撒洛尼人開明,接受這道,極其熱切,天天考究聖經,看這些事是否是真的。」(宗17:11)由此可以得這樣的結論,我們應持守記載在聖經內的教訓。

  克羅帕長老:然而,偉大的宗徒保祿卻並不因為格林多的基督徒持守成文的教訓,反而因他們服從他而稱讚他們,他稱讚他們是因為他們勤勉的遵守他們由他所接受的口頭教訓。請聽,他寫了些什麼:「我稱讚你們在一切事上記念我,並照我所傳授給你們的,持守那些傳授。」(格前11:2)我很好奇,對我們而言,哪一個更好,是只持守成文的教導,還是遵從也稱讚那些持守不成文的傳統的人的保祿的教導呢?並且,顯然,諸聖宗徒與聖史由傳統而相信並宣講,這些都是他們由年長者那裡所繼承的,它們並沒有被寫在聖經內的任何地方。

  詢問者:在哪裡特別表明,諸聖宗徒除了聖經中所寫的那些教導外,還教授了其它教導呢?

  克羅帕長老:有兩個證據:聖宗徒猶達在他的大公信函第九節中,說:「當總領天使彌額爾,為了梅瑟的屍體和魔鬼激烈爭辯時,尚且不敢以侮辱的言詞下判決,而只說:『願主叱責你!』」(猶9)基督最親愛的,請你查考整部聖經,看看是否能找到經上寫著這樣的話。在同一書信中,宗徒提到了哈諾客的預言,說:「亞當後第七代聖祖哈諾客也曾預言說:『看,主帶著他千萬的聖者降來,要審判眾人,指證一切惡人所行的一切惡事,和邪辟的人所說的一切褻瀆他的言語。』」(猶14-15)猶達宗徒並非唯一講論聖傳的人。請聽傑出的保祿在寫給弟茂德的第二封書信中說:「就如從前雅乃斯和楊布勒反抗梅瑟,照樣這等人也反抗了真理。他們的心術敗壞了,在信德上是不可靠的。」(弟後3:8)為指導厄弗所的司鐸,保祿宗徒說:「要記住主耶穌的話,他說過:『施予比領受更為有福。』」(宗20:35)現在我問你,你堅持將信仰建基於成文的字句上,這兩位宗徒──猶達與保祿──是從哪裡得知上面這些話的,因為在聖經的任何地方你都找不到它們。

  詢問者:我仍要問,聖傳是否可能一直被毫不攙雜而又可靠地保存至今,在各方面都與起初一致呢?難道我們不應從聖經的成文教導中獲取更多的保證嗎?

  克羅帕長老:你在上面已看到,著名的保祿要格林多的基督徒小心留意地持守未成文的傳統,諸如他們由他口頭領受的教導。並且,你聽到了保祿與猶達兩位宗徒在他們的宣講中使用了直接取自聖傳的話語,諸如提到了哈諾客的預言及其它。我也要給你指出聖傳是藉著什麼方式經過歷世歷代而保存下來的。並且,同一位保祿宗徒勸勉並指示得撒洛尼的基督徒對持守聖傳要非常留意並警醒:「所以,弟兄們,你們要站立穩定,要堅持你們或由我們的言論,或由我們的書信所學得的傳授。」(得後2:15)在另一處,他說:「但是,無論誰,即使是我們,或是從天上降下的一位天使,若給你們宣講的福音,與我們給你們所宣講的福音不同,當受詛咒。」(迦1:8)換言之,他是在講論福音,他是以活生生的聲音,而非只以成文的言詞,將福音傳給他們的。

  詢問者:這一聖傳的法則如何在教會內保存了上千年之久?在我們的世代,一些人斷言,神職人員與教會作家日復一日地改變聖經與宗徒傳統的真理。在一開始,聖經與宗徒傳統本是可靠而又真實的。他們說,如果你手頭有一本五十年前出版的書,如果你把它放在一本新近出版的書邊上,它們不會有任何相同之處。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司教與司鐸這樣對待神聖典籍,他們也會對聖傳做同樣的事。論到聖傳,正教卻誇耀說,它們從諸聖宗徒以來毫無損害地被保存了下來。

  克羅帕長老:你同伴所接受的觀點根本就不對。基督教會的教導受聖神的守護,是不會錯的。教會的建立者耶穌基督以不可見的方式管理著它,直到此世終結(瑪28:20)。如果某位教會作家、司教、司鐸或平信徒將聖經譯成另一種語言,或是將聖經的某些段落改成不符合我們人民現代說話方式的表述,這是一種表述上的調整與修正,並非對聖經的實質內容作嚴重的竄改。今天,如果一個來自米爾澤雅長老或斯特凡大公(1504年)時代的人復活了過來,若你想要與他說話,你會很難理解他的,語言已有了發展,不再與那時所說的一樣了。對於書也是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作家的文字或表達方式被用適當的現代語言修改,但並沒有改變深刻而又神聖的作品意義。在前面,我給你提到了聖傳建基於其上的基礎,以及它真實可靠的原始觀念是以什麼方式保持下來,歷經世世代代而確保無誤。這是指古老的信經,宗徒法典以及七次普世大公會議的教義定斷。在這些之上還要加上以下重要而有意義的證據──聖傳被毫無損壞的保存下來的確證:

  • 早期教會的聖人行實,宗徒同伴的見證,在這些人裡有懷主者聖依納爵,他是宗徒的門徒,還有斯米納的聖波利卡普。這些教父告誡他們那個時代的信友要守護自己免於異端教導,惟獨要完好地維護宗徒傳統。

  • 歐瑟伯告訴我們,赫格西普試圖將全部的宗徒傳統收集起來,他幾乎完成了這一工程,收集了超過五卷書的有價值的資料,歐瑟伯對它們作了研究。不幸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書卷最終全都佚失了。

  • 聖依肋內與亞歷山大里亞的克肋孟告訴我們:「那些沒有借助教會傳統的幫助而解釋聖經的人,是在切分真理的意義。」

  並且,請看,那些代表宗徒時代、以及緊隨其後直到第四世紀這段時期內的信仰的見證。古代教會的聖人行實是重要的證據,使我們看到聖傳的價值,以及由此所表現出來的人們對聖傳的尊重,這種尊重從那時起,一直延續到今天。

  • 奧力振說:「要在教會內保持聖傳。」

  • 聖厄丕法尼寫道:「必須持守傳統,因為不可能什麼都在聖經中找到。諸聖宗徒藉著成文的話語傳下了一些東西,而其它的則是藉著口傳。」

  • 金口聖若望說:「因此,顯然,諸聖宗徒並沒有通過書信傳授一切;有許多東西,他們藉著口頭傳承下來的,這些也是值得信賴的。如果有傳統,就不要再要求其它什麼了。」

  • 尼撒的聖額我略寫道:「我們有經由教父傳給我們的傳統,如同藉由宗徒傳承、由聖人傳下來的遺產。」

  • 聖大巴西略在他的著作中給出了同樣的見證。這就是他所表達的:「在教會內受守護的教義與宣講(kerygma,福音真理),有些我們是由成文的教導而獲得的,而其它則是由口傳,藉著隱秘的傳承,從宗徒傳統而獲得的。後者與成文的文本有著同樣的合法性與效力。」

  我們必須懷著極大的恭敬與虔誠持守聖傳,因為並非所有為我們的得救所必須的東西都能在聖經裡找到。聖經教導我們做許多事;然而,它並沒有給我們具體彰顯出來。例如,它教導我們要受洗,但是,卻沒有給我們解釋方法。同樣,它指導我們承認自己的罪,領受聖體聖血,要行(婚姻的)加冕禮──但是,聖經卻沒有指定施行這些奧秘(聖事)的儀軌。此外,聖經教導我們祈禱,但卻並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在哪裡以及何時祈禱。聖經告訴我們,要按聖詠作者所說「上主,願祢的慈顏光照我們」,在我們的胸前劃十字聖號,但是,聖經卻沒有給我們顯示要如何去做。誰以成文的方式教導我們要面向東方祈禱呢?在聖經中,那裡告訴我們祝聖至聖奧秘(聖體聖血)的呼求聖神文(epiclesis)呢?哪一段聖經教導我們祝福洗禮用的水及堅振用的聖油呢?聖經中有哪一段教導我們在聖洗之前要三次棄絕、再棄絕撒殫呢?聖三光榮頌──「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是由聖經中的哪一段告訴我們的呢?

  聖大巴西略向誹謗傳統者提出這些問題後,說:「如果我們同意以為它們沒有太大的價值而捨棄不成文的傳統,我們就是在巨大而又崇高的事上犯了錯,我們是在拒絕福音。」

  因此,教會藉以維護不成文的傳統的次序是:凡是屬源於宗徒的,凡是由教父所實踐的,都獲得了傳統的有效性,在基督的教會內具有法律的效力。因此,由於聖傳所具有的、源於它與聖經之間的關係的重要性與利益,我們必須守護它。的確,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的統一與緊密的關係──這種關係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即聖傳與聖經都是由天主的啟示所構成,它們對我們而言是啟示的源泉。因此,在它們兩者之間不可能存在內在的矛盾,或者,它們也不可能彼此互相排斥。只有在聖傳內,並與聖傳一起,聖經才擁有聖經的綱目及其教義特點(其屬神默感)的獨一無二的見證,而聖傳也只有與聖經一起,才能證明其真理的權威性。


返回「《我們信仰的真理》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