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羅慕鐸院長

瞻禮日期:獻主月七日

  聖羅慕鐸出身顯貴,出自拉文納公爵世家,大約於956年出生在拉文納,取名為奧奈斯提。他在世俗的准則下,在溫柔鄉中,在對享樂的貪愛中,被撫養長大,日復一日地在情慾的奴役下成長起來。儘管如此,他卻經常下決心要為了光榮天主而做一些引人注意的事。當他打獵時,如果在樹林中發現了一個令人愉悅的靜隱之處,就會停在那裡祈禱,他會高呼:「住在這樣的地方的古代獨修隱士多麼幸福啊!他們能在何等的寧靜中事奉天主,擺脫了塵世的喧囂!」他的父親名叫塞爾吉,是個世俗中人,他同意以決鬥的方式來解決他與某位親戚就某塊地產的糾紛。這一決定令羅慕鐸感到震驚;但父親卻要他在自己決鬥時在旁觀看,作為證人,並威脅說,如果他不同意,就要剝奪他的繼承權。在決鬥中,塞爾吉殺死了對方。這令時年二十歲的羅慕鐸大受打擊,十分懼怕,儘管他只是在場,並未殺人。他仍認為必須在附近的一座本篤會修道院裡連續做四十天補贖,該院距拉文納四英里遠。他做了非常嚴厲的苦行,不停地祈禱哀哭。他的痛悔與熱心使所有這一切苦行,為他而言,都變得輕易而又甘飴:對天主的敬畏與熱愛之情日益充滿這位年輕的貴族。他在修道院裡所見到的好榜樣,以及一位前來拜訪他的虔誠的平信徒弟兄與他進行的一番有關永恆和輕視世俗的談話,對他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於是,他請求修道院把他當作一位懺悔者予以接納,給他穿上修道聖衣。但此事卻受到修道院裡的一些人的反對,因為聖人是他父親的繼承人,他們擔心接納聖人加入修道院會得罪他的父親,但是,最終,院方還是批准了他的請求。他以極大的熱忱與苦行在這座修道院裡度過了七年,他的善表引起了某些冷淡修士的厭惡,聖人的善表成了對他們懶惰的持續不斷的無言指責,這令他們無法忍受。當聖人的熱忱促使他對他們的所作所為加以歸正時,他們更加氣憤,以致於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謀劃要對聖人不利。為了阻止他們實行他們所謀劃的惡事,聖人得到院長的准許,離開了修道院。他回到了威尼斯附近的地區,將自己置於一位神聖的隱士瑪里諾的指導之下,在那裡過著嚴厲的苦修生活。在這位導師的指導下,聖羅慕鐸在修道生活的各種德行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當時的威尼斯總督是伯多祿•烏爾塞奧利。兩年前,威尼斯的一個政治派別的人暗殺了他的前任伯多祿•坎迪亞諾,不公正地將他提升到總督尊位。有人說他是這一陰謀的幫兇:儘管最好的威尼斯歷史學家對此加以否認。然而,這起謀殺案卻為他獲得權力鋪平了道路,他的良心感到不安。因此,他向當時在威尼斯的加泰羅尼亞的修道院院長聖古阿里諾請教,詢問為使自己得救應該做些什麼。他也渴望獲得聖瑪里諾與聖羅慕鐸的建議。這三人一致提議他出家修道,因為修道生活提供了補贖他的罪過的最好機會。烏爾塞奧利同意了,他假裝與家人一起住在他們的別墅裡,私下卻與聖古阿里諾、聖羅慕鐸、威尼斯的一位虔誠的貴族若望•格辣德尼哥,以及他的女婿若望•莫瑞西尼一起,起程前往聖古阿里諾在加泰羅尼亞的聖彌額爾修道院。烏爾塞奧利與格辣德尼哥在那裡宣發修道聖願,出家做了修士,瑪里諾與羅慕鐸將他們留在那裡,接受古阿里諾的指導。他們兩人則退隱到庫桑附近的曠野裡,在那裡過著隱士的生活。有許多人聚集到他們那裡,羅慕鐸被推舉為長上,對於他所教導的一切,他都身體力行,將嚴齋、靜獨、不斷祈禱與辛勤勞作結合在一起。他非常熱心地祈禱,並極力推薦他的門徒也熱心祈禱。他無法忍受在門徒中間看到在完成本份工作時有絲毫的懶散與冷淡。他說,熱心地誦唸一篇聖詠,好過冷淡地誦唸一百篇。他責己很嚴,恪守嚴齋,克己苦身,但待人卻很寬容,特別是對烏爾塞奧利,那時,烏爾塞奧利也離開了修道院,來到聖羅慕鐸所在的曠野,在他的指導下度修行生活。烏爾塞奧利終其一生都懷著著痛悔之情,最終聖善地離世生天。威尼斯人將他尊為聖人,並在一月十四日慶祝他的瞻禮。在《羅馬殉道錄》中,他的瞻禮在一月十日。

  羅慕鐸在皈依和退隱俗世之初,受到各種誘惑的騷擾。魔鬼有時直接拉他進入罪惡之中;有時將他所拋棄的、以及他留給自己親戚的東西展示給他。有時牠會對聖人說,他所做的事不會得到天主的贊同;在其它時候,則對他說,他的勞作與困苦太重了,是人無法承受的。對於魔鬼諸如此類的試探,他藉著警醒與祈禱予以擊退,徹夜警醒不眠;魔鬼震動他的整個修道小室,威脅要使他葬身於廢墟之中,但卻仍然無法使他離開這一神聖操練。五年的內心的嚴重衝突以及與敵人的搏鬥,令他的內心變得極其純潔,使他做好了準備能進行最卓越的屬天交流。當地的地主奧立弗伯爵的皈依,增加了他的屬靈喜悦。這位伯爵,原本是個花花公子,成了一位真誠的懺悔者,加入了本篤會。他隨身帶著許多寶物去了加西諾山,將財產留給了他的兒子。羅慕鐸的榜樣也對他的父親塞爾吉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了補贖自己過去所犯的罪孽,他進了拉文納附近的聖塞維祿修道院。但在那裡待了一段時間後,他屈服於魔鬼的誘惑,想要還俗。這令聖人極其痛苦,於是,他决定返回意大利,勸說父親不要離開修道院。但是,當地居民深知聖人的聖德,不願讓他回去。他們竟然決定要將他殺死,這樣,至少可以留下他的遺體,他們認為聖人的聖髑將是他們在危難時的保障與守護。聖人得知了他們的圖謀後,就假裝自己瘋了,因此,他們不再為防止他離去而派人看守他。因此,他得以能自由離去,經由法國南部返回拉文納。他於994年回到拉文納,因著他的勸說、眼淚和祈禱,他的父親感到十分愧疚、難過,放棄了還俗的想法,在修道院裡度過了他的餘生,聖善地死去。

  羅慕鐸克盡了兒子對父親的責任之後,就退隱到克拉西斯沼澤地,生活在一間遠離世人的小屋裡。在這裡,魔鬼仍像先前那樣地引誘他;有時,牠以憂鬱攻擊他,有一次,在他的小屋裡殘忍地打他。最後,羅慕鐸高聲喊叫說:「至甘飴的耶穌,最親愛的耶穌,祢為什麼捨棄我?難道祢已將我完全交給了我的敵人嗎?」一聽到耶穌至甘飴的聖名,邪靈就逃跑了,羅慕鐸充滿了這一屬神的甘飴與痛悔之情,熱淚盈眶,他的心就如同融化了一樣。他有時侮辱他屬靈的敵人,高聲喊道:「你們的力量都用完了嗎?難道你們沒有更多的工具來對付一個可憐卑微的天主之僕了嗎?」不久之後,克拉西斯的修士們就推舉羅慕鐸做他們的院長。那時,皇帝奧托三世就在拉文納,他想要運用自己的權威使聖人接受這一職務,皇帝還親自到他的修道小室拜訪他,並在聖人簡陋的床上睡了一夜。但是,羅慕鐸無論如何也不同意,直到在拉文納召開的主教會議宣佈,若他不接受這一職務,就要對他處以絕罰,他才不得不同意了這一委任。聖人對嚴守修道紀律所表現出來的熱忱,很快就使這些修士為自己的選擇感到後悔,因為他們生活懈怠,不守修道規章。聖人生性温良,對此,他予以忍耐,希望他們終能認識到自己沒有盡到修士應盡的責任。最後,他發現自己所有的改革努力都徒勞無益,於是就決定離開他們,他前去覲見當時正在圍困蒂沃利的皇帝,將他的決定告知皇帝;皇帝拒不接受他的辭職,聖人當著拉文納總主教的面,將自己的院長權杖丟在腳下。這次覲見令蒂沃利人非常高興;因為皇帝對該城下了劫掠令,因為該城居民叛亂,殺害了他們的總督瑪托林公爵,因聖人的求情,皇帝撤銷了命令,城裡的居民得以倖免。奧托還違背了他隆重宣發的誓言,把一位羅馬的元老克瑞斯肯提處死(此人是蒂沃利叛亂的領導者),並使他的寡婦成為自己的情婦。聖人是皇帝的聽告解神父,他不但要求皇帝做了嚴厲的補贖,還要他承諾退位,隱退到修道院裡;但是皇帝卻未能活到實行這一承認的時候。聖人的勸誡對皇帝的寵臣、首相,亦即前面所提到的叛亂的幫凶塔穆恩,也有類似的有益效果,他和其他幾位朝臣,由聖羅慕鐸的手中接受了修道聖衣,在退隱與痛悔中度過餘生。看到有好幾位年輕的王公貴族,不久之前還衣著華麗、過著奢華的生活,如今卻在謙卑、痛悔、齋戒、嚴寒與辛勤勞苦中,過著默默無聞、獨居、補贖的生活,這真是極具教益。他們祈禱、吟唱聖詠、從事各種勞苦工作。他們全都從事各自的勞作:有的紡紗,有的編織,有的種地,辛勤地勞苦工作,以維持生計。聖波尼法爵在熱忱與節制上超越了其他所有人。他是皇帝的近親,深受皇帝的親愛,以致皇帝對他的稱呼從來都是「我的靈魂!」。他擅長音樂及各種文學藝術與科學,在聖羅慕鐸的訓練下度過了許多年後,被祝聖為主教,受教宗委派前往俄羅斯傳教。他藉著他所行的奇跡,使俄羅斯人的國王皈依了基督,但他卻被國王的兄弟們斬首,國王的兄弟們在看到他殉道時所顯的奇跡後,也都皈依了基督信仰。聖羅慕鐸修道院的其他一些修士也被教宗派往斯卡洛維亞地區傳教,他們也都在那裡為主殉道。

  聖羅慕鐸建造了許多其它的修道院,他持續在他在帕倫佐附近建立的修道院裡住了三年之久,在團體裡住了一年,在鄰近的修道小室裡住了兩年。在這裡,他在神枯的狀態下修行勞作了一段時間,一滴眼淚也流不下來;但是,他仍不停地以更大的熱忱繼續他的虔誠修為。最後,當他在小室裡,讀到聖詠「我要使你明白,並教導你」之時,天主突然以特別的亮光與痛悔的精神臨於他,從那時起,就再也沒有離開過他。他藉著超性的光照與祈禱的果實深刻領悟聖經,撰寫了聖詠註釋,其中充滿令人欽佩的思想。他經常預言將要發生的事情,給所有前來咨詢他的人提供了充滿屬天智慧的指示,特別是那些頻繁地前來請教他如何在修德上進步、如何抵擋誘惑的教友。他總是讓他們滿懷喜樂地離開他的小室。由於他自己不斷的哭泣,他認為別人也有類似的恩賜,因此,他經常對他的修士說:「不要哭泣得太多,因為這會影響視力和頭腦。」只要能夠,他都會避免在許多人面前做彌撒,因為他在奉獻令人敬畏的聖祭時無法不流淚。對天主的默觀常常使他神魂超拔;他為淚水所融化,為聖愛所燃燒,他會呼喊:「親愛的耶穌!我親愛的耶穌!我無法言說的渴望!我的喜樂!天使的喜樂!聖人的甘飴!」以及諸如此類的話,人們聽到他以無法表達的歡欣喜樂說出這些話。為能傳揚天主的尊榮,他在波拉主教及其他人士的建議下,决定離開他的偏遠曠野,前往一個能更好地使他的神聖修行進步的地方。帕倫佐的主教嚴禁任何船只把他載離自己的教區,為能使他留下來;但波拉的主教卻派了一艘船前來接他。他神奇地平息了海上的一場風暴,在卡普雷拉安全靠岸。他來到比弗爾庫姆,發現那裡的修士的小室過於舒適,除了一位名叫伯多祿的修士的小室,他不願住在其它的房間裡。這個伯多祿過著嚴苛的修行生活,從來不會住在一間大於四平方尺的房間裡。伯多祿非常佩服聖人的痛悔精神,他說,當他和聖人一起輪流誦唸聖詠時,聖人一個晚上要出去三十次之多,好像是為了某種需要,但他卻明白,聖人是為了使自己片刻地捨棄他在祈禱時所洋溢出來的屬靈安慰,或是為了他無法控制的哀歎與流淚。罗慕鐸派人去見馬利諾省的伯爵,向他求一小塊地,好在那裡建一座修道院。伯爵一聽到羅慕鐸的名字,就高興地讓他自己随意在領地內選擇一塊地,無論是在山上、樹林或田地裡。他發現卡斯特羅山谷最為合適。這位蒙福之人的努力結出了累累碩果,有許多人以極大的熱忱將自己交付於他,接受他的指導。那些尚未完全拋棄世界的罪人,有許多受他的感召而痛悔改過,將自己的財產慷慨分施給窮人。聖人在他們中間就像是一個塞拉芬天使的化身,為天上的神聖之愛所燃燒,凡聽過他講話的人都深為感動。如果外出旅行,他就騎著馬或是走在他的弟兄後面很遠的地方,邊走邊淚流滿面地誦唸聖詠。

  聖人一直都熱切地渴望能為主殉道,他的一些弟子,特别是聖波尼法爵所獲得的殉道榮冠大大增加了這一渴望。最後,由於無法抑制他的愛德熱情和為救主獻出生命的渴望,在教宗的批准下,他起程前往匈牙利傳揚福音,他的一些弟子伴隨他一起前去傳教。他促成了其中的兩個人由教宗祝聖為總主教,但他自己卻拒絕接受主教尊位;在他進入匈牙利時突然身患重病,每當他病癒後準備繼續他的預定行程時,病症又會再次復發,這明顯指示出天主在這件事上的旨意;於是,他和七個同伴一起原路返回。其餘的人和兩位總主教繼續前往匈牙利,在聖王斯德望的幫助下傳揚福音,他們為基督受了許多苦,但沒有一人獲得殉道的榮冠。羅慕鐸返回以後,在德國建立了一些修道院,並努力改革其它修道院;但這給他帶來了許多迫害。但是,所有的人,甚至是那些世上的大人物,在他面前都會顫抖。若不支付錢款,他拒不接受托西亞侯爵雷奈里的水或木材,因為這位侯爵娶了被他殺死的一個親戚的妻子。儘管身為君主,雷奈里卻說,無論是皇帝,還是世上的任何人,都不能像羅慕鐸那樣,令他感到極其畏懼。居於他內的聖神給最傲慢的罪人留下的印象,如此之大。他聽說某個威尼斯人藉私生子獲得了克拉西斯的修道院,就急忙趕到那裡。那位不稱職的修道院院長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想要殺死他。他經常由自己弟子中的一些人遭遇到類似的陰謀與攻擊,這使他不斷獲得殉道的功績,儘管他並沒有獲得殉道的榮冠。教宗將他召到羅馬,他在那裡行了一些奇跡,並在附近地區建立了幾座修道院,使無數靈魂皈依天主。從羅馬返回後,他長時間住在西特里亞山。一個年輕的貴族沉迷於不潔的生活,因對聖人的嚴厲指責感到气憤,厚顏無恥地指控他犯了可恥的罪行。修士們竟輕率地聽信了他的誹謗,要求聖人做嚴厲的補贖,並禁止他舉行彌撒,對他處以絕罰。他以忍耐默默地忍受了這一切,好像他真犯了罪似的,他六個月沒有登上祭臺舉祭。在第七個月,他受到天主的告誡,不再服從如此不公正、不規範、沒有權威而又沒有根據的判決。因此,他又虔誠地舉行彌撒,這使他持續不斷地長時間沉浸於神魂超拔之中。他在西特里亞度過了七年時間,在他的小室裡保持嚴格的靜默,但他的榜樣卻發揮了唇舌的作用,有許多人受到他的感動,痛悔認罪。他在晚年不但沒有絲毫放鬆,反而增加了苦行和齋戒。他有三件不時更換的毛衣。他從不允許自己對用以維生的菜蔬或粥飯表現出興趣來。如果人給了他什麼美食,為了更大程度的自我否定,他會把它們送進鼻孔,而非嘴裡,說:「貪饕啊,貪饕,你永遠也不會嚐到這個,永久的爭戰已向你宣戰了。」他的弟子也因生活簡樸而聞名,他們總是赤著腳,由於長時間禁食守齋而顯得過分蒼白。除非是在生病的時候,他們除了水以外,從不喝其它的飲料。聖羅慕鐸在这個地方行了許多神跡奇事,治好了人的疾病。最後,他讓弟子們定居在他在這裡為他們所創建的修道院裡,前往比弗爾庫姆去了。

  繼奧托三世之後的聖亨利二世皇帝來到意大利,他希望與聖人見面,就派了一位尊貴的使者來見他,請他到宮廷裡去。在弟子們的懇切請求下,儘管聖人並不是十分情願,仍答應去覲見皇帝。皇帝懷著極大的敬意接見了他,他從御座上站了起來,對他說:「但願我的靈魂能與你的一樣。」在整個覲見過程中,聖人一直都保持著嚴格的靜默,這令朝臣們大為驚奇。皇帝相信,這並不是出於驕傲或不屑,而是由於謙卑與渴望受到輕視,因而絲毫也不覺得受到冒犯,反而更加尊敬聖人。第二天,他在壁橱裡發現了聖人給他的有益建議。當他在宫廷裡行走時,德國的貴族對他表示了極大的敬意,並由他的毛衣上拔取絨毛,如同聖髑一樣地保存起來。聖人對此感到十分難過,如果不是有人勸阻,他就會立即返回修道院。皇帝把阿彌亞陀山上的一座修道院給了他。

  在他所創建的所有修道院中,最為著名的是他於大約1009年建立的卡瑪道里修道院,該院座落在托斯卡納的阿雷佐附近,在教宗國的邊境上,距佛羅倫薩以東三十英里。它位於一座極難通過的山的背面,正對著它的下坡幾乎是筆直的懸崖,俯瞰著一個宜人的大山谷,當時,這裡屬於一個名叫瑪道里的領主,他把這地方送給了聖人,故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加瑪道里。聖羅慕鐸在這裡建立了一座修道院,他在聖本篤的修道規章上又增添了一些規章,由此誕生了一個融合了獨修與共修的新修會──加瑪道里會。他在一個神視中看到他的修士全都身穿白色的衣服攀登通往天堂的梯子,於是,他把修士的會衣由黑色改為白色。修士獨修的地方距修道院不到兩英里遠。那是一座長滿茂密的杉樹林的山。林中有七股清泉。樹林中靜獨景象使人心中充滿痛悔之情,充滿了對屬天默觀的熱愛。走進那裡,我們就會見到一座聖安當小堂,旅行者可以在繼續前行之前在其中祈禱。教堂邊上是守門人的住所。再往前走就是裝飾華麗的大教堂。教堂大門的上面有一口大鐘,鐘聲響亮,整個曠野都能聽到。教堂的左側是聖羅慕鐸最初建立這一獨修團體時所居住的小室。他們的修道小室都是用石頭建成的,每間小室都有一個小園子,四周有圍牆。由於那裡一年四季都十分寒冷,因此允許修士在小室內持續不斷地生火取暖,每個小室都帶有小堂,修士可以在裡面做彌撒。現在,整個獨修團體都被一道院牆圍了起來:修士不得外出,但卻可以在院牆內的樹林與小道上随意走動。山谷中的修道院給修士們送來他們的日用所需:每天都給每間小室送去修士的食物;為使他們的默觀生活不致受到影響,所有修士都會獲得木材和生活必需品,其數量不多也不少。修士每天都要花許多時間從事屬靈操練,他們每天都風雨無阻地聚集在教堂裡舉行神聖禮儀。他們必須在公共場所保持嚴格的靜默;在大齋期內,在任何地方都要保持靜默;在主日、慶節、星期五、以及其它守齋的日子,他們從寢前禱直到第二天的一時禱,也都保持靜默。

  為了度更嚴格的靜獨生活,聖羅慕鐸又增加了第三種生活方式──閉關的生活。在獨修團體中度聖善的生活之後,若有人受天主的感召,向長上提出請求,要永遠關閉他的修道小室,獨自生活在其中,除了前來探望他們的長上,或是給他們送生活必需品的修士外,決不與其他任何人交談。對這樣的請求,長上會予以批准。他們會加倍祈禱、苦修,守齋更加嚴厲而又頻繁。聖羅慕鐸自己就這樣生活了好幾年,有許多人也效法聖人度這樣的閉關生活。

  聖羅慕鐸於1027年6月19日在卡斯特羅山谷的修道院裡離世。然而,教會在2月7日慶祝他的瞻禮,這一天是敬遷他聖髑的日子。在他去世五年後,人們發現他的聖髑完好無損,沒有朽壞,1466年重啟他的靈柩時,他的聖髑仍保存完好。1480年,他的聖髑受到褻瀆,被人盜走,因而朽壞了,僅存骸骨,後來他的遺骸被敬遷至法布里亞諾,他的一條手臂被迎請至加瑪道里。天主藉他的聖髑顯了許多奇跡,彰顯了聖人的功德。

 

返回「集會書-獻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