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可敬的克塞尼亞修女書
一、那些真正渴望度修道生活的人發現:所有的談話都是令人討厭的,無論是和普通民眾,還是和那些本身也以同樣的方式生活的人交談。因為它打破了他們與天主喜樂交往的連續性,破壞了──有時甚至是粉碎了──理智的專注一處,而內在的真正修士即是由這一理智的專注一處所構成的。為此緣故,教父中有一位,當人問他為什麼要躲避世人時回答說:當與人交往時,他就不能與天主同在了。另一位教父由親身經驗談論了這些事情,他斷言說:不僅與他人交談,甚至連看到他們也會破壞那些踐行靜修的人所擁有的穩定的心靈平靜。
二、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即便是想到某人要來,期待著人的來訪以及說一些不得不說的話,都會破壞你內心的寧靜。如果你寫作,那麼,你就是以更多的需求掛慮使你的理智背負重擔。因為如果你是那些在屬靈的道路上進步很快,並且因著靈魂的健康而獲得了天主之愛的人,那麼,雖然這種愛在你寫作的時候仍會在你內活躍著,但這也只會是間接的,而非純粹的。但如果你是一個仍然陷於靈魂的諸多疾病和情慾的人──我確實就是這樣的人──必須不斷地向天主呼求:「求祢治癒我,因為我得罪了祢。」(參閱詠41:4)那麼,在你得到醫治之前就中斷祈禱,擅自使自己專注於其它某種事物,這是不明智的。此外,你也是通過你的寫作與不在你身邊的人交談,並且你所寫的東西常常會落入他人之手,有時是那些你並不希望讓他們讀到你所寫的東西的人,因為著作通常在作者死後仍會存留下來。
三、為此緣故,許多極度實踐靜修的教父根本無法忍受寫作任何東西,儘管他們處於可以為人闡述大而有益之事的地位之上。確實,我本人,完全沒有嚴格遵照教父們的做法而行,有寫作的習慣,儘管只有在一些重大的需要迫使我這樣做時我才寫作。然而,現在,有些人用惡意的眼光看待我的某些著作,並試圖在其中找到誣陷我的理由,這些人讓我更加不願意寫作。按聖狄約尼削所說,這樣的人狂熱地執著於字母、無意義的筆劃以及不熟悉的音節和字句之上──這些都是毫不觸及他們靈智的理解力的事物。想要理解屬神的事物,但卻又不留意所說話語的意圖,而只關注於詞句之上,這的確是愚昧、有悖常理而又完全不恰當的。
四、然而我知道我受到了公正的譴責,這不是因為我所寫的東西與眾教父的相衝突──因為基督的恩寵阻止我做出這樣的事──而是因為我寫了我不配寫的東西,也許我就如同另一個烏匝,試圖通過言語阻止真理的戰車傾倒(參見撒下6:6-7)。然而,我所受的懲罰不是天主的震怒,而是合適的指導。為此緣故,我的敵人不允許我獲得更好的能力。然而,這也可能是由於我的不配,因為似乎我並不堪當,或能夠為真理遭受任何痛苦,因此我喜樂地分享諸聖所受的苦難。
五、的確,金口聖若望,當他還穿著肉身時,就與天上首生者的教會結合為一,他只是如實、清楚而又流利地寫下有關聖潔的事,他豈不是被革出教會,被指控為持有並闡述奧力振的學說嗎?主的門徒中最傑出的宗徒之長聖伯多祿說:在他的那個時代,不學無術和站立不穩的人,對保祿書信中的難懂之處加以曲解,結果自趨喪亡。 (參閱伯後3:16)
六、由於加在我身上的微不足道的攻繫,我本人也曾打算完全放棄寫作,儘管那些攻擊我的人受到了公會議的譴責。但是,現在你,最可敬的姆姆,因著你在所寫的信件與所傳達的信息中的不斷請求,說服我再次寫一些忠告的話語,儘管你實在並不需要忠告。因為藉著基督的恩寵,連同你的高齡,你已獲得了可敬的領悟,多年來,你已研究了屬神的誡命,又加以身體力行,並以恰當的程度,將你的生活分配於聽命與靜修。你以這種方式已將你的靈魂之版擦拭乾淨了,使它能夠接受並保存天主在上面所寫的任何東西。但是,完全被渴望屬靈教導所支配的靈魂永遠不會得到滿足。
七、正因為這樣,智慧論她自己說:「凡食我的,還要饑餓。」(訓24:21)而那已在靈魂中灌輸了這種神聖渴望的主,在論及那選擇了「最好的一份」的瑪利亞時說,這是不能從她奪去的(參閱路10:42)。但是,為了生活在你的指導之下的皇帝的女兒們,特別是為了修女的團體,她們屬於你自己的家庭,你渴望她們與基督──賜予不朽者──締結神婚,也許你可能需要這樣的教言。的確,你效法了基督,正如祂確實為了我們而取了我們的樣式,所以你現在也取了需要接受教導的初學者的樣子。因此,雖然我並不富於言詞,特別是這樣的話語,我將從我現在所擁有的財物中償還基督徒的愛的債務,以此表明我的善意以及我的聽命和我願意遵守「求你的,就給他」(瑪5:42)這一誡命。
八、可敬的姆姆,你必須知道,或更好說,要讓那些選擇過虔誠生活的少女通過你而學習,靈魂是有死亡的,儘管靈魂按本性是不朽的。主的愛徒──神學家聖若望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他說:「有至於死的罪」,「有不至於死的罪」(若一5:16,17)。他在這裡說「死」,肯定意為靈魂的死亡。聖保祿說:「世間的憂苦卻產生死亡。」(格後7:10)──當然是靈魂的死亡。聖保祿又說:「你這睡眠的,醒起來罷!從死者中起來罷!基督必要光照你!」(弗5:14)他命人由哪一種「死亡」中起來呢?顯然,是要那些被「與靈魂作戰的肉慾」(伯前2:11)殺死的人起來。主也將那些生活在這個浮華的世界裡的人描述為「死了」,因為當祂的一個門徒請求祂準許自己去埋葬自己的父親時,主拒不同意,並要他跟隨自己,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參閱瑪8:22)。在這裡,主明白地稱那些活著的人為「死人」,這是就他們在靈魂裡死了的意義上說的。
九、就如同靈魂與身體的分離是肉體的死亡,同樣,天主與靈魂的分離就是靈魂的死亡。靈魂的這一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在樂園中所給予的誡命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那時,天主對亞當說:「那一天你吃了禁樹上的果子,必定要死。」(參閱創2:17)的確,亞當的靈魂在他因背命而與天主分離時就死了;在肉體上,在那之後,他仍繼續活了九百三十年(參閱創5:5)。
一〇、然而,由於背命而降臨在靈魂上的死亡,不僅使靈魂癱瘓,使人受到詛咒;還使肉體受制於疲勞、痛苦和腐朽,最終將它交付於死亡。因為正是在他的內在自我因背命而導致死亡之後,地上的亞當才聽到了這些話語:「為了你的緣故,地成了可咒罵的;……。地要給你生出荊棘和蒺蔾,……;你必須汗流滿面,才有飯吃,直到你歸於土中,因為你是由土來的;你既是灰土,你還要歸於灰土。」(創3:17-19)
一一、即使在將來重生的時候,在義人復活時,不信天主的人和罪人的肉體也會復活,然而他們也將被交給第二次死亡,漫長的懲罰,不眠的蛆蟲(參閱谷9:44),他們要咬牙切齒,被投入外面真實的黑暗(參閱瑪8:12),地獄的幽暗與不滅火焰(參閱瑪5:22),就如先知所說,不信天主的人和罪人將要一起在其中被焚燒,將有不滅的火焰(參閱依1:31)。因為這是第二次的死亡,就如聖若望在《默示錄》裡教導我們的(參閱默20:14)。也請你聽一下聖保祿的話:「如果你們隨從肉性生活,必要死亡;然而,如果你們依賴聖神,去致死肉性的妄動,必能生活。」(羅8:13)。在此,他談到了來世的生命與死亡:生命就是永恆王國的福樂,死亡就是無盡的懲罰。
一二、因此,違反天主的誡命就是所有種類的死亡──靈魂與肉體的死亡──的原因,無論是在今生還是在那無盡的懲罰之中。恰當地說,死亡就是:靈魂卸去了天主的恩寵,背負上罪惡的軛。對於那些有悟性的人來說,這種死亡確實是可怕的,也是某種可以避免的事。對於那些思想正確的人來說,這比地獄的懲罰更可怕。讓我們也盡我們的所有力量逃離它。讓我們拋棄一切,拒絕一切,告別一切:即將我們拖垮、使我們與天主分離、產生這樣的死亡的所有的關係、行動和意圖。凡害怕這一死亡、並保護自己不受這一死亡的人,不會因肉體即將到來的死亡而驚恐,因為他身上居住著真正的生命,肉體的死亡遠遠沒有奪走真正的生命,反而使它成為不可剝奪的。因為靈魂的死亡是真實的死亡,所以靈魂的生命是真實的生命。
一三、靈魂的生命就是與天主結合,就如同肉體的生命是它與靈魂的結合。就如同靈魂因違犯誡命而與天主分離、死了,同樣,因著服從誡命,它又再次與天主結合而復蘇了。為此緣故,主在福音中說:「我給你們所講論的話,就是神,就生命。」(若6:63)在經驗到了這一真理之後,聖伯多祿對祂說:「你有永生的話。」(若6:68)但對那些服從它們的人而言,它們是永生的話;對那些不服從的人而言,這一生命的誡命卻導致死亡(參閱羅7:10)。因此,身為基督馨香的宗徒,對一些人而言,是由死入死的芬芳,而對另一些人而言,則是由生入生的芬芳(參閱格後2:16)。
一四、這生命不只是靈魂的生命,也是肉體的生命。藉著復活,肉體也成了不朽的:它不僅被從死亡中拯救了出來,也從永不撤銷的未來的死亡懲罰中拯救了出來。肉體也被賦予了在基督內的永恆生命,沒有痛苦、疾病和悲傷,成了真正不朽的。靈魂因著過犯和罪惡死了,隨之而來的是肉體的死亡,肉體在泥土裡分解,變成了土;隨著這一肉體的死亡,靈魂被驅逐到地獄。同樣,肉體的復活及它與靈魂的重新結合是在靈魂的復活之後──靈魂因著服從天主的誡命而回歸天主。對那些經歷了它的人而言,這一復活的後果將是真正的不朽以及與天主的永生:他們將成為屬靈的,而不是非屬靈的,他們將如同天主的天使一樣居於天堂之中(參閱瑪22:30)。
一五、就如聖保祿所說:「我們要被提到雲彩上,到空中迎接主:這樣,我們就時常同主在一起。」(得前4:17)天主之子,因祂的仁慈而成了人,按祂的肉體而言,當祂的靈魂與肉體分離時,祂就死了;但是,這一肉體並沒有與祂的天主性分離,因此,祂使祂的肉體再次復活,帶著它在榮耀之中進入了天堂。同樣,那些以虔誠的方式在此世生活的人,當他們與自己的肉體分離時,他們並沒有與天主分離,在復活時,他們將要帶著他們的肉體與他們一起來到天主那裡,他們要在他們的肉體內,懷著無可言喻的喜樂,進入耶穌在我們之先所進入的地方(參閱希6:20),他們要在他們的肉體內獲享在基督身上所啟示出來光榮(參閱伯前5:1)。的確,他們不但要分享復活,也要分享主的升天以及所有屬神的生活。但是,這並不適用於那些在今生過著頑固不化的生活,到死都沒有與天主共融的人身上。雖然所有人都會復活,但是每一個別的人的復活都會與他自己的內在生活相符(參閱格前15:23)。凡是藉著聖神的德能,在今生消滅了自己屬物質的世俗傾向的人,都會在與基督的共融之中,過著屬神而真正永恆的生活。凡因著向自己的屬物質的世俗偏情與情慾投降,在今生致死了自己的屬靈存在的人,禍哉,從今以後,他將會與惡魔──邪惡的代理者與搧動者──一起受審判,他將被交付於難以忍受而又不估量的懲罰,這就是第二次死亡及終極的死亡。
一六、真正的死亡,即在靈魂與肉體內造成並引進暫時與永恆的死亡,其根源在哪裡?它豈不就在生活的領域內嗎?哀哉,就這樣,人立即就被逐出天主的樂園,因為他的生命感染了死亡,使它不適合居於樂園之中。因此,真正的生命,即賦予靈魂和肉體不朽和真生命的生命,它就起源於此世,在這死亡之地。如果你不在此世努力在你的靈魂中獲得這一生命,不要徒勞的希望以後再接受它,或是希望那時天主會對你施以仁慈,以此來欺騙自己。因為那時是報應和懲罰的時候,而不是同情與憐憫的時候:是揭示天主的義怒和忿怒、及公義的審判的時候,是彰顯給不信的人帶來懲罰的強大和崇高的力量的時候。禍哉,落在永生的天主手中的人(參閱希10:31)!禍哉,在來世經驗到主的忿怒的人!禍哉,在今生沒有獲得對天主的敬畏的人!禍哉,沒有藉著自己的行為得以預嚐天主的仁慈的人!因為今生就是做所有這些事的時候。為此緣故,天主給了我們今生的生命,給了我們悔改的地方。如果不是這樣,有罪的人就會立即被剝奪了這一生命。如果不是這樣,今生對它有什麼用呢?
一七、為此緣故,沒有人應聽任自己陷於絕望之中,即便魔鬼找出了各種方法,不但在那些過著粗心大意的生活的人中間,也在那些實踐修行生活的人中間暗示它。如果今生的時間是悔改的時間,那麼,罪人仍然活著這一事實,就是天主會接納任何想要回歸祂的人的確證。自由意志總是今生生活的重要部份。選擇或拒絕我們在上面所描述的生命之道或是死亡之道,就在於自由意志的能力範圍之內;因為它能追求它所希望的任何東西。那麼,哪裡還有絕望的理由呢?因為我們所有人在任何時候,只要我們想要,就可以擁有永生。
一八、難道你沒有覺察到天主的仁慈的偉大嗎?當我們不聽命時,祂並沒有立即就定我們的罪,而是恆久忍耐,允許我們有改變的時間。在這段恆久忍耐的時期裡,祂賜予我們能力,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就能成為天主的兒子。我為什麼說「成為兒子」呢?祂賜予我們能力,與祂結合,與祂成為一神(參閱格前6:17)。然而,如果在這一恆久忍耐的時期裡,我們追求相反的道路,選擇死亡,而非真生命,天主仍沒有除去祂賜予我們的能力。祂不但沒有除去它,還一再使我們記起它來。從此生的黎明直到黃昏,祂巡行各地,就如在葡萄園的比喻裡那樣,找到我們,邀請我們從事生命的工作(參閱瑪20:7-15)。是誰以這種方式召叫我們,讓我們事奉祂呢?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施與各種安慰的天主(參閱格後1:3)。誰是那召叫我們進入其中工作的葡萄園呢?是那說「我是葡萄樹」(參閱若15:1)的天主子。因為的確沒有人能到基督那裡,就如祂自己在福音中所說的,除非父吸引他(參閱若6:44)。誰是枝子?就是我們自己。因為基督緊接在其後說:「你們是枝條,我父是園丁。」(參閱若15:1,5)
一九、因此,父使我們藉著子與祂和好,而不追究我們的過犯(參閱格後5:19);祂召叫我們,並不是因為我們從事不體面的工作,而是因為我們無所事事;雖然懶惰也是一種罪,因為即便是一句閑話,我們也要為之交賬(參閱瑪12:36)。但是,就如我所說的,天主不看我們先前所犯的罪,一次又一次地召叫我們。祂召叫我們做什麼?在葡萄園裡工作,也就是為枝子工作,為我們自己工作。祂的慈悲無比偉大,後來,祂應許因我們為自己的辛勤勞苦而賜予我們賞報。祂說:「來,領受永生吧,這是我豐盛地賜予的;彷彿是我欠了你的,為了你的旅途勞苦,甚至是為了你所渴望的由我所獲得的永生,我完全賞賜給你。」
二〇、有誰不欠將他由死亡中救贖出來者救贖的代價呢?有誰不會感謝賦予生命者呢?但是,祂甚至還應許給予我們賞報,一個難以言傳的賞報。祂說:「我來,是為叫他們獲得生命,且獲得更豐富的生命。」(若10:10)「更豐富」的意思是什麼?祂來不僅是為了與我們同在,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也是為了使我們成為祂的兄弟與同承繼者。看來這就是「豐富」賜予的賞報,它是賜予那些急速來到賦予生命的葡萄樹,使自己成為它的枝子的人的,他們為了自己而勞作,為自己而培植它。他們做了什麼呢?首先,他們砍掉一切多餘的東西,這些東西不但沒有促進,反而阻礙結出堪當於屬神地窖的果實。這是些什麼呢?財富,安逸的生活,虛榮,所有轉瞬即逝的事物,靈魂與身體的每一種狡猾而又可憎的情慾,所有在做白日夢時收集的垃圾,能給靈魂帶來傷害的所聽、所見、所說的一切。如果你不剪除這些東西,小心翼翼地修剪內心的枝條,你就永遠不會結出適於永生的果實。
二一、已婚之人也可以致力於獲得這一純潔,只是極為困難。為此緣故,所有從年青時就因天主的仁慈,得以用敏銳的心靈之眼窺見永生,並渴望獲得它的祝福的人,都避免結婚,因為正如主所說,在復活時,人不娶也不嫁,而是「好像天主的天使一樣」(瑪22:30)。因此,那些希望成為「好像天主的天使一樣」的人,即便在此今生,也像復活之子一樣,正確地將自己置於肉體的交合之上。並且,犯罪的機會首先是由妻子提供的。因此,那些不希望給予魔鬼任何把握住他們的方法的人,都不應結婚。
二二、如果我們的這個身體難以駕馭,難以導向德行──如果我們確實擁有身體,如同一種天生的反對力量──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把自己交付給它,藉著將我們自己捆綁在許多不同的身體上而增加我們達致獲得聖德的狀態的難度呢?受丈夫、孩子和所有血親關係的自然束縛的女人,怎麼會擁有她受命要努力獲致的自由呢?當她自己接受了如此眾多的關愛時,她又如何將自己從關愛中釋放出來,將自己奉獻給主呢?她與如此眾多的人糾纏在一起,又怎能擁有寧靜呢?
二三、為此緣故,真正的童貞女──她以也是童貞的主為自己的榜樣,主由童貞女所生,是度真正童貞生活之靈魂的淨配──她不僅回避肉體的婚姻,還避免世俗的友情,棄絕一切親屬,好能如同聖伯多祿那樣地放膽對基督說:「我們捨棄了一切。」(瑪19:27)如果世上的新娘為了人間的新郎而離開父母,只和新郎在一起,就如聖經上所說的(參閱創2:24),那麼,一個女人為了不朽的新郎和洞房而離開父母,這有什麼好意外的呢?她的「家鄉原是在天上」(斐3:20),又怎能在地上有親屬呢?她並非血肉的、而是聖神的後裔(參閱若1:13),又怎麼會有血肉的父親或母親、或血親呢?她棄絕了肉慾的生活,迄今為止一直輕視、且仍要持續不斷地輕視她自己的肉身,她又怎麼會與並非自己的肉身保持任何關係呢?就如他們所說的,如果相似導致友誼,一切都依附於與之相似的東西,那麼,童貞女怎麼會使自己與世俗之愛結盟,再次成為自我裝飾的疾病的犧牲品呢?身為我們進入屬靈洞房的伴郎的宗徒說:「與世俗友好,就是與天主為仇。」(雅4:4)因此重回世俗之愛的童貞女,不但處於使自己與不朽的淨配分離的危險之中,也是與祂為敵。聖經中對那些度婚姻生活,關心世上的事而非主的事的婦人(參格前7:34),沒有任何批評,與此同時,那些發願守貞的人甚至連世俗的事都不准接近,决不允許她們過安逸的生活,對此,你不要感到驚奇或難過。然而,聖保祿也警告那些度婚姻生活的人:「時限是短促的,今後有妻子的,要像沒有一樣;享用這世界的,要像不享用的。」(格前7:29,31)我以為,這比守貞更難做到。因為經驗表明,完全禁慾比在飲食上自制更容易。一個人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如果有人不關心拯救自己,我們對他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但如果他如此關心,那麼他應知道童貞的生活比婚姻生活更容易實現他的得救,且較不費力。
二四、然而,讓我們不要再談這些事吧,童貞女,基督的淨配,生命的葡萄樹的枝子,讓我們回到上面所說的話題上來。主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我父是園丁……在我身上,凡結實的,他就清理,使他結更多的果實。」(若15:1,2,5)你若默思祂對你的細心關懷,就會看到你的童貞應結出什麼果實,以及新郎對你的愛有多大;你越是喜悅,就越要努力回報,更順服於祂。混雜有銅的金子被稱為假冒為劣品,但是用金粉冶煉過的銅卻顯得比它的本色更明亮,更光彩奪目。同樣,若是已婚婦女羡慕你和你貞潔的生活方式,這是值得尊敬的,但是,你若羡慕她們,則會給你帶來恥辱。因為這樣的嚮往會使你重回世界,這首先是因為你雖然已死於世界,但你仍然想與那些生活在世界上的人發生關係,分享他們的生活,其次是因為與這樣的人接觸,會引領你渴望他們對自己和親屬所渴望的,亦即使與今生有關的一切事物的更豐盛──財富、名聲、榮耀以及由這些事物所帶來的喜悅。這樣,你就會遠離你的新郎的意願,因為在福音中,祂明確地貶低這樣的東西,說:「你們富有的是有禍的,你們譏諷嘲笑的是有禍的,你們飽飫的是有禍的,眾人都誇讚你們,你們是有禍的。」(參閱路6:24-26)
二五、祂為什麼要以這樣的人為有禍的呢?難道不是因為他們的靈魂是死的嗎?生命的新娘與死人能有什麼親屬關係呢?與那些反向而行的人有什麼相通之處呢?他們所走的道路又寬又廣;除非他們自我克制,把你生活的某些方面與他們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否則,他們就會陷於徹底的毀滅。但你應由那又窄又狹的門進去,那是通往生命的道路(參閱瑪7:13-14)。若你攜帶著自負,或大量的自我放縱,或是背負著金銀財物的重擔,就無法通過這窄門,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二六、但是,當你聽到另一生活的道路被稱為「寬」的時候,不要以為它是沒有憂傷的,因為事實上它充滿了許多令人憂苦的不幸。祂稱它為「寬」的、「廣」的,因為有許多人行走在它上面(參瑪7:13),每個人都背負著這一轉瞬即逝的物質生活的沉重垃圾。但是,童貞女啊,你的道路是狹窄的,甚至其寬度不夠兩個人併排走過。儘管如此,依然有許多起初捲入世俗的人在配偶去世後捨棄了它,效法你超性的生活方式,選擇走你的道路,好能分享它的賞報。聖保祿吩咐我們要尊敬這樣的人,因為他們懷著對天主的希望,堅持不懈地祈求禱告(參閱弟前5:3,5)。雖然行走生活的窄路必然會有苦難,但也會帶來慰藉,將天國賜予人,並促進人的救恩。但在那寬路上,愉快的事和痛苦的事都是一样的。因為正如聖保祿所說,世間的憂苦會產生死亡,而「敬虔的憂苦則能產生再不返悔的悔改,以致於得救」(格後7:l0)。
二七、正因為如此,主以之為有福的與世人稱之為有福的正好相反,祂說:「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瑪5:3)祂為什麼在說「貧(窮)的人是有福的」之前又加「神」字呢?為要表明祂祝福並讚揚靈魂的謙卑。祂為什麼不說「精神貧窮的人(those whose spirit is poor)是有福的」,以此表明他們思想方式的謙虛,而是說「神貧的人(the poor in spirit)是有福的」呢?這是為教導我們,身體的貧窮也是有福的,也能促進天國,但必須是按靈魂的謙卑而有的謙卑,必須與靈魂的謙卑相結合,且源於靈魂的謙卑。主說神貧的人是有福的,由此奇妙地表明了其根源是什麼,以及聖人外在貧窮的原因是什麼,亦即他們的精神謙卑。因為我們的神魂一旦擁抱了福音教導的恩寵,就會從其中流出「灌溉我們的整個地面」──我的意思是我們外在的自我──的貧窮的泉源(參閱創2:6),使我們變成德行的樂園。這就是天主稱之為有福的貧窮。
二八、正如先知所說:「上主已將簡明的教誨賦予大地。」(參閱依10:23,七十賢士譯本)在指出了自願、多方面的貧窮的根本原因,並稱其為有福之後,他還在這句簡短的話中教導了我們它的許多影響。因為我們可以只是為了受到他人的稱讚而選擇捨棄財物,節儉自制。在這種情形裡,我們不是「神貧」。虛偽源於自負,而自負與神貧相悖。但是,如果你擁有悔改、卑微、謙遜的精神,你就不會不喜樂於外在的簡樸和自我貶抑,因為你會自認不配受到稱讚、安慰、繁盛和所有諸如此類的事。天主視為有福的窮人,就是認為自己不配擁有這些事物的人。他才是真正的窮人,是完全程度上的窮人。正是為此緣故,聖路加也寫道:「你們貧(窮)的是有福的」(路6:20),而沒有加上「神」字。這些就是聽從天主子、跟随祂,並與祂融合的人;因為祂說:「你們跟我學吧!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到你們靈魂的安息。」(瑪11:29)因此,「天國是他們的」,因為他們是「基督的同承繼者」(羅8:17)。
二九、靈魂是三重的,被認為具有三种能力:理智、激情與貪慾。因為靈魂在所有這三種能力上都是有病的,所以靈魂的醫治者基督由最後的一種能力──貪慾,開始治癒靈魂。因為不被滿足的貪慾刺激激情的能力,當貪慾與激情的能力都有病了時,就會導致心煩意亂。因此,在貪慾能力被治癒之前,靈魂的激情能力永遠不會健康;在先使其它兩種能力恢復健康之前,理智也不會健康。
三〇、如果你查考事物,就會發現貪慾能力的第一個邪惡產物就是對物質財產的貪愛。因為幫助人生活的欲望是無可指責的,這可由它們從幼年時即伴隨著我們這一事實看出。然而,對財產的貪愛,則是稍後才有的──儘管仍是在童年時代──這樣,顯然,在人的本性中並沒有其存在的基礎,它是個人選擇的問題。聖保祿正確地把它稱為「萬惡的根源」(參閱弟前6:10),通常由它所生出的惡行有:慳吝、欺詐、貪婪、偷竊,簡言之,就是形形色色的貪婪,聖保祿稱它為「無異於偶像崇拜」(參閱哥3:5)。即使是沒有直接由它產生的惡,貪婪也幾乎總是為它們的滋生提供燃料。
三一、這些由貪愛物質的事物生出的罪惡,就是對屬靈工作沒有熱情的靈魂的情慾。與那些根植於本性的情慾相比,我們可以更為輕易地由我們自己決定之事的情慾中解脫出來。正是由於不信天主的聖意,才使我們難以根除因貪愛財物而產生的情慾,因為這種不信使我們信賴物質財富。主說:「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瑪19:24)但如果我們信賴物質財富,這對我們毫無意義;我們渴望的是世俗的、易逝的財富,而不是屬天的、永恆的國度。即使我們沒有獲得這些財富,僅僅只是渴望獲得它們也是極其有害的。因為,正如聖保祿所說的,那些想望致富的人,墮入羅網和魔鬼的陷阱(參閱弟前6:9)。然而,當財富來臨的時候,卻又證明它們一無所是,因為除非經驗使他們醒寤過來,他們仍然渴求財富,好像仍缺乏它們一樣。這種不是愛的貪愛並非源於需要,相反,它是由貪愛所激起的需要。貪愛本身產生於愚昧,這就是萬有的君宰、基督所說的同一種愚昧,祂恰當地稱那個拆掉倉房、建造更大倉房的人為愚昧(參閱路12:18-20)。
三二、這樣的人為了不能利益他的事物,竟然放棄了最為有益的事物,怎能不是愚昧的呢?「因為人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富裕。」(參閱路12:15)他沒有成為一個聰明的商人,聰明的商人只要可能,甚至連必需品賣掉了,以增加真正豐盛而又有利可圖的交易與種植的資本──事实上,這種種植甚至在收割之前就使播種的東西成百上千倍地增長,因而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利潤和即將獲得的豐收,將是無法形容而又難以想像的。奇怪的是,收藏種子的倉房越小,收穫就會越大。因此,沒有理由渴望成為富人,即使是為了一個良好的理由。事實是,人們害怕貧窮,因為他們對那應許將一切所需賜予尋求天主之國的人沒有信心(参閱瑪6:33)。正是這種恐懼刺激了他們,即使在他們擁有一切的時候,也無法使他們從這種病態的、可憎的慾望中解脫出來。他們不斷積聚財富,給自己加上毫无價值的重擔,或者更好說,他們是把自己封閉起來,仍然生活在最為荒唐的墳墓之中。
三三、死人只是被埋在土裡,但活人的理智卻被埋在金子的塵土之中。此外,對於那些感官處於健康狀態的人而言,這一墳墓的氣味比正常的墳墓更難聞,而且蓋在它上面的土越多,這種氣味就越濃。因為以這種方式埋葬的可憐之人的潰爛創傷會蔓延,它的臭味會上升到天上,甚至上升到天主的天使和天主臺前。他們已變得可憎可惡,因他們的愚昧而發臭,正如達味所說(参閱詠38:5)。甘願貧窮──不是為了給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將人由這種發出惡臭且致命的情慾中解救出來;這種貧窮就是主稱之為有福的「神貧」。
三四、然而,有這一情慾的修士不可能是聽命的。如果他堅持孜孜不倦地服務於它,他也有可能陷於無法治癒的身體疾病的重大危機之中。舊約中的革哈齊和新約中的猶達斯就是先例。前者身患癩病,作為他患有不治之症的靈魂的明證(參閱王下5:27),後者則在血田裡上吊,「倒頭墮下,腹部崩裂,臟腑都流了出來」(參閱宗1:18)。如果棄絕先於聽命,又怎麼能反過來呢?如果棄絕是修道聖願的第一步,那麼,任何沒有首先棄絕物質財產的人,又怎能在修道生活的其它奮鬥中取得成功呢?此外,如果修士不能踐行聽命,他又如何能在修道小室中自己靜修,獻身於靜獨,不斷祈禱呢?但是,正如主所說的:「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瑪6:21)若你還在地上積攢財寶,又怎能在靈裡專注於那在高天上坐於「尊威」的右邊的主呢(參閱希1:3)?這一情慾完全阻止你進入那一國度,甚至在你的心裡設想都不能,你又如何能繼承它呢?因此,「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你看到主用一個真福斬除了多少情慾嗎?
三五、然而,這還不是全部。如果對物質的貪愛是邪惡慾望的第一個產物,那麼,還有第二個更應回避的產物,第三個產物也同樣邪惡。第二個產物是什麼?自我炫耀。我們在還很年輕的時候就遇到了這一情慾,作為後來遇到的對世俗事物的貪愛的前奏。在此,我指的是藉著昂貴衣服等物來美化身體的自我炫耀。這就是教父所說的世俗虛榮,以區別於另一種虛榮,這種虛榮折磨著那些以德行著稱的人,伴随著自負和偽善,魔鬼企圖藉以掠奪並驅散我們屬靈的財富。
三六、如果你意識到屬神的光榮,並渴望它,同時認為自己不配,如果你耐心地忍受人們的輕蔑,同時認為自己應該受到輕蔑,那麼,你就能由這一切中完全得到治癒。此外,你應認為天主的光榮高於你自己的光榮,按聖詠作者的話說:「上主,光榮不要歸於我們,不要歸於我們!只願那個光榮完全歸於你的聖名。」(詠115:2)如果你覺得自己做了什麼值得稱讚的事,應該把它歸功於天主,要宣告祂才是它的原因,並為此感恩地讚美祂,而非你自己。在你的歡躍之時,你要把每一種德行都視為恩賜,不要因此而自負,因為這並不是你個人的成就;相反,你會變得更謙卑,日夜將你精神的目光固定在天主身上,用聖詠作者的話說:「婢女的眼目注視主婦的手。」(參閱詠123:2)與此同時,你會滿懷敬畏,免得與天主分離──惟有祂賜予良善,並將我們保存於其中──免得你被拉下邪惡的深淵;因為這就是你被自負和虛榮所奴役時所發生的事情。治療這些情慾的一大幫助就是從世界退隱,度靜獨的生活,把你自己關在你的小室裡。但你必須深刻地意識到自己意志的脆弱,自認不夠強壯,不能與他人混居在一起。這不就是主稱之為有福的神貧嗎?
三七、如果你認識到這種自我標榜給你帶來的恥辱,你就會盡你的全力唾棄它。因為你渴望得到人的稱讚,就會因你為了得到稱讚而做出的行為使自己蒙羞。你關心自己的外表,看重你先祖的名聲,重視華麗的衣著,以及諸如此類的事,你表現出你的心智還很幼稚。因為所有這一切都只是塵土,還有什麼比塵土更卑劣的呢?修女的穿著若不只是為了蔽體或保暖,而是因為它是細軟艷麗的,這不僅宣告了她靈魂的荒蕪,也顯示出放蕩女子的不雅。她應聽基督的話:「那穿細軟衣服的人是在王宮裡。」(瑪11:8)。但是,正发如聖保祿所說:「我們的家鄉原是在天上。」(斐3:20)讓我們不要僅僅因為我們衣服的愚蠢裝飾而被趕出天堂,進入「這黑暗世界的霸主」的居所(參閱弗6:12)。
三八、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那些為了得到他人的稱讚而修德的人身上。儘管他們蒙召成為天上的居民,他們卻「將他們的光榮歸諸於泥灰。」(詠7:5)並將他們的居所設在那裡,因此,給自己招致了聖詠作者的詛咒。因為他們的祈禱不能上升到天上,他們的一切努力都掉落在地上,因為沒有把我們在地上所做工作高高舉起的屬神之愛的雙翼支持。所以他們雖然勞苦,卻一無所獲。但我為什麼說一無所獲呢?因為他們確實結出了果實,只是那是可恥的果實,思想的不穩定,心靈分散而又騷動。因為就如聖詠作者所說,主「分散了那追求名聞者的骨骸,他們必將蒙羞,因天主已把他們棄捨。」(詠53:5,七十賢士譯本)這種情慾是所有情慾中最微妙的一種,為此緣故,與它鬥爭的人不僅要警惕與它結合,或是要避免認同它,而且還必須把它的刺激視為認同,必須保護自己不受它的影響。只有這樣,他才能勉強逃脫迅速被戰勝。如果他藉著內心的警醒,努力這樣做,那麼,這種情慾的刺激本身就會成為懺悔的機會。但如果他沒有這樣做,這刺激就會誘發驕傲;而一個人一旦淪為驕傲的犧牲品,就很難治好他,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樣的墮落與魔鬼的墮落是一樣的。然而,甚至在這種貪求名聲的情慾在那些受它掌控的人身上造成傷害之前,它就使人在信德上遭受覆舟之災(參閱弟前1:19)。我們的主印證了這一點,說:「你們既然彼此尋求光榮,而不尋求出於惟一天主的光榮,你們怎麼能相信我呢?」(參閱若5:44)
三九、你與人所給予的榮譽,或更好說,與榮譽的空名有什麼關係?這種榮譽不但根本不是榮譽,而且還由你身上剝奪了真正的榮譽。不僅如此,在其它的惡中,它還產生嫉妒:嫉妒是潛在的謀殺,它是造成第一次謀殺的原因(參閱創4:1-8),也是造成殺死天主的原因(參閱瑪27:18)。這種追求人的尊榮的情慾事實上對我們人性有什麼影響?它是維持或保護了人性,還是在人性被扭曲了時以什麼方式恢復或醫治人性呢?沒有人會說它有這樣的作用;我認為,僅此一點就足以表明為它的反常行為所找的借口是多麼的毫無根據。如果你仔細查考,就會發現,對屬人光榮的渴求,以一種奸詐的方式,先是激起我們的種種惡行,然後又譴責我們,无恥地揭穿自己,甚至使愛自己的人蒙羞。然而那些擁護褻瀆神明的希臘教導的人竟敢說,沒有它,在我們的生活中什麼也做不成──何其荒謬的妄想!
四〇、但是,我們基督徒卻沒有受過這樣的教導,我們以祂的名為名,祂以自己的本性傅抹了我們的本性,並看顧我們的所作所為。當我們轉向祂後,我們就藉著祂,並因為祂,成就一切最美好之事,一切都為光榮天主而作(參閱格前10:31),完全沒有追求名聲的渴望。事實上,我們是在積極地不取悅於人,正如保祿──我們的製定法律者與頒賜法律者的最親密的傳授者──所說的:「如果我還求人的歡心,我就不是基督的僕役。」(迦1:10)
四一、現在,讓我們看看邪惡慾望的第三個產物是否也同樣被主稱為有福的貧窮所摧毀。第三種有病靈魂的慾望的產物是貪饕;由貪饕產生了各種肉體的不潔。然而,既然它從我們一出生時就被栽植在我們內,為什麼我們稱它為第三種、也是最後一種產物呢?因為不僅這種情慾,還有與生兒育女有關的自然意向,都可以在尚在哺乳期的嬰孩身上察覺出來。那麼,為什麼我們把肉體慾望的疾病放在最後呢?原因如下:它所生出的情慾按著本性是属於我們的,而本性之事並不是應受指責的;因為它們是由良善的天主所創造的,好能使我們藉著它們,以良善的方式行事。因此,它們本身並不表明靈魂的病態,但是,當我們濫用它們時,它們就成了這種病態的證據。當我們嬌慣肉體以助長它的慾望時,這情慾就變成了邪惡,自我放縱產生了肉體的情慾,使靈魂生了病。這些情慾的第一個受害者是理智。因為情慾最初是從思想中湧現出來的,所以主說:使我們污穢的惡念是由心裡發出來的(参閱瑪15:18-19)。而在福音之前,法律告訴我們:「你應提防,免得心中生出一些隱秘的惡來。」(申15:9,七十賢士譯本)然而,雖然是理智發起了惡,但誘使理智走向這些肉體的感官想象,並煽動它濫用它們的,無一不是由下,藉著感官,尤其是藉著眼睛(因為眼睛即使在遠處仍能擁抱污穢的事物),給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的原祖母親──厄娃,就是明證:她先是看到禁樹「實在好吃好看,令人羡慕,且能增加智慧」,然後,她才在心裡同意,摘下果子吃子(参閱創3:6)。
四二、因此,當我們說,屈服於物質對象的美,先於並引導我們走向墮落的情慾之時,這是正確的。因此,教父建議我們不要細看別人的美,或是在我們自己的美中尋找樂趣。當心靈與它們糾纏在一起時,按本性栽植在孩子內的情慾不會導致犯罪,而是維持本性。為此緣故,在那個階段,它們並非惡。肉體的情慾最初是在充滿情慾的理智中產生的,所以醫治必須從理智開始。你不能靠著在雄雄燃燒的烈火上面揮刀劈砍而把火撲滅,但是,如果你從下面除去燃料,火立即就會熄滅。不潔的情慾也是如此。如果你不藉著祈禱與謙卑,切斷內在的惡念之流,而只是以戒齋和肉體受苦的武器與之對抗,你將徒勞無功。但是,正如我們所說的,如果你以祈禱和謙卑聖化根,你也將獲得外在的聖潔。在我看來,這就是聖保祿在勸勉我們以真理束腰時(參閱弗6:14)給予我們的勸誡。一位教父很好地把這句話解釋為:當靈魂的默觀官能緊緊束縛住貪欲的官能時,它也束縛住了藉由腰部和生殖器官表現出來的情慾。然而,肉體是需要吃苦和適度節制食物的,以免它變得難以駕馭,比理智更強而有力。因此,肉體的一切情慾都可以藉由肉體受苦、和發自謙卑之心──的確,這就是主稱之為有福的神貧──的祈禱,而得到醫治。
四三、如果你渴望富有聖德──「若無聖德,誰也見不到主」(希12:14)──你就應住在自己的小室裡,忍受艱苦,謙卑祈祷。因為一個正確追求修道生活的人的小室是自我克制的港灣。外面的一切,尤其是市場和集市上的一切,構成了醜陋的聲音和景象的淫穢混合體,淹沒了暴露在它們面前的修女的可憐靈魂。我們也可以稱這個邪惡的世界為一團雄雄燃燒的火焰,吞噬著與它接觸的人,並焚毀他們所擁有的一切德行。那燃燒卻不焚毀東西的火是在曠野中被發現的(参閱出3:2)。與其在曠野裡,不如住在你的小室裡,把自己稍微隱藏起來,直到情慾的暴風雨從你身上過去。當它過去後,待在小室外對你將不會有任何傷害。那時,事實上,你將是神貧的,獲得對情慾的支配權,並明確地被祂稱為有福,祂曾說過:「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四四、的確,那些與物質財富完全沒有關係,把所有的信任都放在祂身上的人,怎能不被稱為有福呢?誰只想取悅於祂呢?誰以謙卑和其它德行生活在祂面前?那麼,就讓我們也藉著謙卑,藉著將未重生的自己順服於艱苦,藉著捨棄一切財物,成為神貧的,以便天主的國能成為我們的,我們可以因繼承天國來實現我們的真福願望。主留給了我們留一些話語,簡明扼要地表達了我們救恩的福音,其中的一段話就是我們一直在講的「真福」。在這段話裡,包含了如此多的德行,排除了如此多的惡習,主將祂的真福賜予了所有藉著這些德行、通過悔改修剪靈魂中易受情慾影響的那一面的人。但這還不是全部;因為在這段話中,祂還包括了許多其它的事情,不只是修剪,還有遭受寒冷、冰雪、霜凍和狂風──簡言之,植物在冬天和夏天因暴露在寒冷和炎熱中所受的苦,但如果不受這些苦,地上的任何東西都不可能結出果實。
四五、這些是什麼呢?就是令我們苦惱的各種考驗和試探,如果我們要給我們靈魂的主人結出果實,我們就必須欣然忍受它們。如果我們對地上的植物感到難過,在它們周圍築起一道牆,在它們上蓋上屋頂,不讓它們受到這樣的苦,那麼,我們可以修剪、並以其它方式辛勤照料它們,儘管如此,它們卻不會結出果實。相反,我們必須讓它們遭受這一切,因為這樣,經過了嚴寒的冬天,到了春天,它們就會發芽開花,長出葉子來裝點自己,並且,在這些茂密的葉子的覆蓋下,它們會結出幼小的果實。這種果實,當陽光變得日益強盛,就會茁壮成長,成熟,成為可以收穫和食用的果實。同樣,如果我們沒有勇敢地承受考驗和試探的重擔──即便我們可以踐行所有其它的德行──我們也決不會結出與屬神的榨酒池及永恆的倉房相稱的果實。因為我們正是通過耐心忍受那些我們有意進入其中的、以及我們並未尋求的苦難,才變得成全,無論它們是從外部臨於我們還是從內部襲擊我們。如果我們也如此選擇,我們作為擁有自由意志的受造物,若我們聽命於祂──靈魂的農夫,植物因農夫的照料和季節的變化而自然發生的事,也會發生在我們這些基督的屬靈枝條上(參閱若15:5)。
四六、除非我們耐心忍受不請自來的苦難,天主不會祝福我們故意接受的苦難。因為我們對天主的愛特別表現在我們忍受試煉與誘惑的方式上。首先,靈魂必須克勝心甘情願接受的苦難,由此學會蔑視感官享樂和自我榮耀;而這又進而使我們甘願忍受那些不請自來的苦難。如果為了神貧,你蔑視這種享樂和自我榮耀,同時也認為自己應受更嚴厲的懺悔補贖,你就會準備好忍受任何苦難,你就會接受任何試探,以之為應受的,當它來臨時,你會歡欣鼓舞,因為你會把它看作你靈魂的清潔劑。此外,它還會激勵你熱切而又極其有效的向上帝祈禱,你會把它看作是靈魂健康的源泉和保護者。你不僅會寬恕那些使你痛苦的人,還會感激他們,為他們祈禱,就像是為你的恩人祈禱一樣。因此,你不僅會獲得罪赦,就如主所應許的那樣(參閱瑪6:14),還會得到天國與天主的賜福,因為你會因耐心忍受和謙卑的精神而得到主的祝福到底。
四七、在簡單地講論了屬靈的修剪之後,現在,我要補充一些有關它所導致的效益的內容。在首先稱那些因神貧而獲得不朽財富的人為有福之後,接下來,天主──唯有祂是應受讚頌的──使那些哀慟的人成為有份於祂自己的祝福的,說:「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瑪5:4)
四八、為什麼基督要這樣將哀慟與貧窮聯繫在一起呢?因為它總是與貧窮共存的。但是,為屬世的貧窮而憂傷會導致靈魂的死亡,而為因天主之名接受的貧窮而憂傷則會導致「再不返悔的悔改,以致於得救」(格後7:10)。第一种貧窮是不請自來的,伴隨著不期而至的哀慟;第二種是自由接受的,伴隨著自由接受的哀慟。因為這裡所說的有福的哀慟是與因天主之名接受的貧窮相聯繫的,它必然是出自貧窮,並以它為原因,所以它也具有屬靈和自願的特徵。
四九、那麼,就讓我們看看這種有福的貧窮是如何生出有福的哀慟的。「貧窮」這個單詞代表了四種屬靈的貧窮(神貧):身體的貧窮,我們思維方式的貧窮,世俗物品的貧窮,以及因外在的試煉與誘惑而由外臨於我們的貧窮。但是,你不要因為看到我將這四種貧窮分別列出,就斷定要分別踐行它們。它們每一種都要和其它幾種一起实行。因此,它們被一個真福所包含,它也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揭示了它們的根源和主幹,我的意思是,我們的神魂。因為如前所述,我們的神魂一旦接受了福音教導的恩寵,就會從那裡流出貧窮的泉源,「浸潤所有地面」(參閱創2:6),我的意思是指我們的外在自我,將我們變成德行的樂園。
五〇、有四種屬靈的貧窮,每一種都生出相應的哀慟,以及相應的屬靈安慰。首先,自由接受的肉體上的貧窮和謙卑──意即饑餓、口渴、守夜不眠和身體上的困難和磨難,以及合理的克制感官──不僅生出哀慟,也產生眼淚。因為就如同安逸、輕鬆的生活和自我放縱會導致內心的麻木不仁、冷酷无情和剛硬那樣,以自我控制和棄絕為標誌的生活方式也會帶來內心的痛悔,驅逐所有的苦痛,生出柔和的喜悅。經上說,如果沒有內心的痛悔,不可能擺脫惡習;而內心的痛悔則是藉由在睡眠、食物和身體的安逸上的三重形式的自我控制而導致的。當靈魂藉由這樣的痛悔,由惡習與苦痛中解脫出時,必然會獲得屬靈的喜悅以取代它們。主稱那些哀慟的人是有福的,這就是他們所得到安慰。為我們構築了屬靈攀登的階梯的天梯聖若望說:「渴望與警醒使內心受苦,當內心受苦時,眼淚就會湧出。……藉經驗發現這一點的人會大笑。」──他會因那從主所應許的安慰中湧現出來的真福喜樂而大笑。因此,由出於對天主之愛而接受的身體的貧窮,給那些經驗到它、並充滿祝福的人,帶來安慰。
五一、其次,如何由懼怕所控制的心態和虔誠的靈魂謙卑生出哀慟來?自責總是與靈魂的謙卑共存。最初,自責強調對罪罰的懼怕,在我們眼前呈現出可怕的畫面,在其中所有種種衝突的地獄形式合而為一。當我們默想這些地獄的罪罰是無法表達的時候,我們的恐懼就會增加,因此,當它們被描繪出來時,我們的恐懼就會更大,地獄的罪罰是沒有止境的。炎熱、寒冷、黑暗、烈火、运動和不動、捆綁、恐怖和不死的野獸的咬噬,所有這些都集中在這單一的罪罰之中;但所有這一切都不能恰當的表達地獄的真正恐怖,用聖保祿的話說,是「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2:9)。
五二、那麼,在地獄中經驗到的這一毫無益處、毫無安慰而又沒有止境的哀慟是什麼呢?就是那些犯罪相反天主的人在意識到自己的罪行時所激起的哀慟。在地獄裡,他們被定了罪,被剝奪了得救的所有希望,也被剝奪了改善自己狀況的任何希望,他們因良心的意想不到的責備而感到更為痛苦哀慟。這本身,以及他們哀慟的永恆性質,又引起了另一種形式的哀慟,和另一種可怕的黑暗,令人難以忍受的炎熱及無助的沮喪深淵。然而,在今生,這樣的哀慟卻是完全有益的,因為天主仁慈地垂聽它,以至於祂甚至降臨塵世,住在我們中間;他應許賜予那些以這種方式哀慟的人安慰,這安慰就是他自己,因為祂被稱為護慰者,祂確實是護慰者(参閱若14:16)。
五三、你看到在謙卑的靈魂內會產生怎樣的哀慟,以及隨之而來的安慰嗎?的確,當自責長時間在靈魂的思想之上,如同某種理智的負重,它本身就粉碎、壓迫並擠壓出「舒暢人心」──亦即我們的內在自我──的拯救之酒(參閱詠104:15)。這酒就是痛悔(參閱詠60:3,七十賢士譯本)。痛悔聯同哀慟,粉碎情慾,它將靈魂由壓迫它的重負下解救出來,使它充滿蒙福的喜樂。基督正是為此緣故才說:「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瑪5:4)。第三,哀慟也是由捨棄財物而產生的,也就是說,由於在世俗財物以及我們聚歛在身邊的東西上的缺乏而產生的。我們說過,這要與神貧相結合,因為只有當我們一起踐行各種貧窮時,它們才是成全的,才是天主所喜悅的。現在你要仔細聆聽,好能了解如何由於這種世俗財物上的貧窮,在我們身上生出哀慟,以及由哀慟所賦予的安慰來。若人向所有東西(包括金錢與財產)道別,或是把它们扔掉,或是按照誡命把它們分施給窮人(參閱路14:33),把他的靈魂從對這些東西的掛慮中解脫出來,他就能使之轉向內心,自我審視,那時,他就擺脫了所有外在的貪戀。
五四、幾時理智離開了所有物質事物,擺脫了它們所產生的混亂,意識到我們內在的自我時,它首先會看到由於它沉迷於世俗事物之中而為自己所製造的醜陋面具,並努力藉著哀慟將其洗去。當它除去了那一粗陋的偽裝,靈魂不再被各種掛慮和煩惱所困擾時,理智就會毫不困擾地退至它真正的寶庫裡,「在暗中」向父祈禱(瑪6:6)。父首先賜予它思想的平靜,這一恩賜包含了所有其它的恩賜。然後,祂使之在謙卑中達致成全,謙卑是所有德行的孕育者與維持者──並非任何想要的人都可以輕易採取的語言與姿勢上的謙卑,而是有聖神作見證的、聖神親自在靈魂深處所創造的謙卑。
五五、在這樣的平安和謙卑中,就如同在靈智樂園的安全圍牆內,每一真正的德行之樹都茁壯成長。在這樂園的中央是愛的神聖宮殿,在這宮殿的前庭,盛開著來世的預兆之花──不可言喻、不可剝奪的喜樂。捨棄財產生出了由焦慮中解脫出來的自由,這種自由生出了專注與祈禱,而專注與祈禱又引起了哀慟與眼淚。哀慟與眼淚除去了為情慾所感染的傾向。當這些都被除去後,修德的道路就變得平坦,因為障礙被移除了,良心不再為譴責所充滿。因此,靈魂會大為喜樂,並發出蒙福的笑聲。
五六、然後,痛苦的眼淚變成了喜悅的眼淚,天主的話語變成了甘飴的,在口中比蜜更甘飴(參閱詠119:103)。祈禱由懇求變為感恩,對信仰的屬神真理的默想,使心裡充滿了喜樂與無可置疑的希望。這希望就是對未來的福樂的預嚐,甚至在現在靈魂就能直接體驗到,因此,靈魂部份地認識到天主恩惠的超乎尋常的豐盛,按聖詠作者所說:「請你們體驗並觀看,上主是何等的美善。」(詠34:8)因為祂是義人的歡喜,正直人的喜樂,謙卑人的喜悅,因祂而哀慟者的安慰。
五七、難道這樣的安慰就只限於此嗎?難道這些就是神聖婚約的唯一禮物嗎?難道這樣的靈魂淨配不會向那些因真福的哀慟而達致成全、得到淨化的人,以及那些藉著德行而成為新娘的人,更清楚地彰顯自己嗎?毫無疑問,祂會。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此時某些人出於惡意,準備指責我們,實際上,他們告訴我們:「你沒有奉上主的名講預言。(參閱耶11:21)如果你這樣做,我們就要拒不接受你的名字,以之為可惡的(參閱路6:22),設計並散佈謊言以誹謗你。」但是,我們不要注意這些人,我們現在要繼續我們正在說的,相信並肯定諸聖教父的教導,使我們留意這些教導,並藉著它們來說服其他人。因為經上記著:「我信了,所以我說。」(詠116:10)我們也信,所以也要說(參閱格後4:13)。
五八、當每一種可恥的内在情慾被逐出,如前所述,理智完全回歸其自身,同時轉化了靈魂的其它能力時,當它藉著修德使靈魂處于良好的秩序之中,不斷向更成全的狀態發展,藉著積極的屬靈進步、在天主的幫助下更充分的自我淨化時,它不但消除了所有邪惡的印記,還擺脫了各種累積,無論它有多好,或是顯得有多好。
五九、當它超越了可理解的現實和與它們相關的概念,不與圖像相混雜,以虔誠的方式拒絕了所有事物,那麼,它將侍立在天主前,如同聾子和啞吧一樣(參閱詠38:13)。現在,理智在天主手中成了簡單的物質,以最令人讚歎的方式不可抗拒地被再造,因為沒有任何外來的東西侵入它:內在的恩寵將它轉化至更佳的狀態,以一種完全奇妙的方式,用不可言喻的光照亮它,從而使我們的內在存有成全。這樣,當「天亮,晨星在我們心中升起」的時候(參閱伯後1:19),那「真人」──理智──「就外出做他真正的工作」(參閱詠104:23),在光中攀登那條通往永恆之山的道路。在這光中,它奇跡般地勘察超凡的事物,要麼仍然與它最初相聯的物質性相聯,要麼與之分離──這取決於它所達致的水平。因為它並不是藉著心靈幻想的翅膀而上升,因為心靈總是像盲人一樣,四處遊蕩,對不直接呈現給它的感官事物,以及超越理智的現實,都不具有準確而又可靠的理解。相反,事實上,它上升了,為聖神不可言喻的德能所提升,它以屬靈而又不可言說的感知,聽到了神聖得無法言說的話語(參閱格後12:4),看到了不可見的事物。理智完全陶醉在它的奇跡之中,即便它已不在那裡,也堪比不知疲倦的天使歌侶,真正成為在地上的天主的天使。它使每一受造物通過自己更接近天主,因為現在它本身有份於萬物,甚至也有份於超越萬物的天主,因為它信實地使自己符合天主的肖像。
六○、為此緣故,聖尼祿說:「理智的恰當狀態是一種靈智的高度,在某種度上很像天空的色彩,在祈禱時充滿了聖三之光。」又說:「如果你想看到理智的恰當狀態,就要擺脫一切概念,然後,你就會看到它像監寶石或天空的色彩。但除非你達致無慾的狀態,你無法做到這一點,因為天主要與你合作,以祂的共同本性之光充滿你。」聖狄亞道庫寫道:「天主的恩寵通過重生的洗禮賦予我們兩種恩賜,其中一種無限地高於另一種。第一種恩賜是立即賜予我們的,那時,恩寵在实際的洗禮之水中更新我們,藉著滌除每一罪污,潔淨我們靈魂的所有面貌──即天主在我們內的肖像。第二種恩賜──我們與天主的肖似(具有天主的模樣)──則需要我們的合作。當理智開始以完全的意識感受到聖神時,我們應意識到恩寵開始在我們內的天主肖像上形成天主的模樣。……我們的知覺能力給我們表明,我們正在被塑造成天主的模樣;但是,這一模樣的完善,我們只有在恩寵的光照下才能認識。但是,沒有人能夠獲得屬靈之愛,除非他完全清楚地經驗到聖神的光照。如果理智沒有通過這樣的光照而獲得天主模樣的完善,即便它可能擁有幾乎所有其它的德行,仍不會分享成全的愛。」
六一、同樣,聖依撒格寫道,在祈禱期間,接受了恩寵的理智看到自己的純潔「如同天空的色彩,以色列的長老在山上看到它,他們也稱之為『天主之地』」(參閱出24:9-10)。他說:「祈禱是理智的純潔,當我們在徹底的驚奇中受到聖三之光的啟迪時,祈禱達致了完善。」他還談論了「理智的純潔,在祈禱時,聖三之光照耀在理智上面,並藉著它照耀。」
六二、被認為堪當這光的理智也向與之結合的身體傳遞了屬神之美的許多明顯的標誌,在天主的恩寵與肉體的粗劣之間起中介的作用,並賦予肉體做超越它能力的事情的力量。這生出了一種相似天主、無與倫比而又穩定的德行狀態,以及一種毫不或只有些許傾向罪惡的性情。這時,理智受天主聖言的光照,聖言使它清楚地感知到受造物的內在本質(the logoi),由於它的純潔,而向它啟示了本性的奧秘。這樣,藉著一致的關係,不斷感知而又滿懷信賴的理智被提升,領悟了超性的現实──領悟到聖言之父藉著非物質的結合交流。由此產生了其它種種神奇的效果,諸如:具有天眼洞見,看到未來之事,經驗到遠方發生的事,彷彿它們就發生在自己眼前一樣。但更重要的是,這種蒙受祝福的人並不渴望獲得這樣的能力。相反,這就好比一個人觀看一束陽光,與此同時他會覺察到空氣中的小顆粒,儘管這並非他的本意。因此,這和那些直接與屬神之光交通的人也是如此,這光按其本性會揭示了一切:根據他們真正達致的純潔程度──儘管是偶然的──認識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的事物。但是,他們主要關注的是理智回歸自身、專注於自身。或者,更好說,他們的目標是使靈魂的所有能力重新融合於理智之中──無論這聽起來多麼奇怪──達致理智與天主一起作工的狀態。這樣,他們恢復了他們的原始狀態,與他們的原型同化,恩寵在他們身上更新他們原始而又難以想象的美。哀慟帶領那些內心謙卑而神貧的人達致這樣的圓滿境界。
六三、由於我們天生的懶惰,這樣的圓滿境界是超越我們能力的,因此,讓我們回到它的基礎,多說一點有關哀慟的本身。哀慟也伴隨著各種不求而至的世俗貧窮。因為一個需要錢財的人,或是違背自己意願而饑餓,或者是遭受痛苦與不名譽的人,怎麼可能不哀慟呢?的確,這樣的哀慟缺乏一切安慰,越是哀慟,貧窮就越嚴重,尤其是當受苦者缺乏真正的知識時。因為如果你不對感官享樂和痛苦保持理性的控制,反而通過濫用你的理智使自己被它們所支配,你就會錯誤而又毫無益處地使它們增長,甚至給自己造成巨大的傷害。因為由此你給出了肯定而又自我譴責的證據,證明你沒有遵循天主的福音,沒有跟隨在祂之前的先知及在祂之後的人──祂的門徒和宗徒。因為這些人全都教導說,貧窮會帶來取之不盡的財富,簡單的生活會帶來無法言說的榮耀,自制會帶來沒有痛苦的喜悅,藉由耐心忍受臨於我們身上的考驗和試探,我們就會由為那些選擇在這個世界上過輕鬆舒適的生活、而不是由狹窄的門進入的人所存留的永恆痛苦與折磨中解脫出來(參閱瑪7:14)。
六四、聖保祿說得真對:「世間的憂苦產生死亡。」(格後7:10)因為由我們所說的,很顯然,這樣的哀慟就是導致死亡的罪惡。如果靈魂真正的生命就是按教父所說的藉由屬靈的哀慟而賦予的屬神之光,那麼,靈魂的死亡就是由世俗的哀慟而引起的邪惡黑暗。聖大巴西略論及這一黑暗說:「罪惡藉由缺乏善而存在,它取了藉由惡行而造成的靈智黑暗的樣式。」
六五、聖馬爾谷也說:「如果你被惡念所困擾,你怎麼能看到隱藏在它們後面的罪惡的現實呢?這種罪將靈魂包裹在黑暗和晦澀之中,並藉著我們的惡念與行為增加其對我們的控制。……如果你沒有覺察到這種犯罪的一般過程,你什麼時候才會為它祈禱,並從中得到潔淨呢?如果你尚未被潔淨,又如何找到本性的純潔呢?如果你尚未找到這一本性的純潔,又如何能看到基督的內在居所呢?……我們應設法找到那一居所,以不斷的祈禱敲門。……我們不僅應該祈求並領受,也應安全地保存所賜予我們的;因為有些人失去了他們所領受的。那些在晚年才開始學習的人,或尚還年輕的人,也許可以獲得這些的理論知識,或偶然的經驗到這些;但是,只有虔誠而又具有深刻經驗的長老才不斷且耐心地實踐它們。」擁有屬神知識的聖瑪加略也這樣說,所有聖人亦然。
六六、正如因我們的種種罪惡而使這種黑暗得以存在,如果你仔細察考就會發現,世俗的憂傷藉由所有的情慾而生出,並受其支配。因此,這樣的憂傷是一種圖像,是一種初果,是未來的無盡哀慟的前奏和預嚐,它淹沒了那些不為自己選擇主稱之為有福的哀慟的人。這一哀慟不僅能帶來屬靈的安慰,使人預嚐永恆的喜樂,還能使德行變得穩固,從靈魂中除去它墮入低級狀態的傾向。因為雖然你可以變得貧窮、謙卑自抑,並努力過著敬虔的簡樸生活,然而如果你在屬靈的道路上前進時沒有獲得哀慟,你就很容易被改變,很容易在思想上回到你已經放棄的東西,再次渴望你最初棄絕的東西,這樣,你就使自己成為罪犯(參迦2:18)。但是,如果你在自己的意向內堅持度真福的貧窮生活,並專注於其中,你就會在自身內生出這一哀慟,你要失去一切倒退的傾向,不會錯誤地想要回到你所捨棄的生活。
六七、因為,正如聖保祿所說:「按照天主聖意而來的憂苦,能產生再不返悔的悔改,以致於得救。」(格後7:10)因此,一位教父說過:「哀慟既是行动,也是保護。」這並不是哀慟所帶來的唯一收獲,即,你幾乎失去了所有對邪惡的傾向,不會倒退到你先前的罪惡中去;它還使以前的罪彷彿從未存在過一樣。因為一旦你開始為它們而哀慟,天主會把它們當作無意的,而無意中的所作所為是無罪的。人若因貧窮而哀慟,這表明他並不是因自己的選擇而處於這一狀態的,所以──就像那些想要致富或已經致富的人那樣──他墮入了魔鬼的羅網(參閱弟前6:9);除非他改變了,並努力逃脫這些羅網,否則他將與魔鬼一起被送入永罰之中。另一方面,如果一個犯罪得罪了天主的人不斷為自己的罪而哀慟,那麼,這些罪理當被認為是出於無意而犯的,這人將和那些沒有犯罪的人一起,在通往永生的道路上行走而不致絆倒。
六八、因此,這就是哀慟的初始階段的益處,因為它與對天主的敬畏相伴,所以是痛苦的。但在後來的階段裡,它以一種奇妙的方式與對天主的愛結合在一起,一旦你受其影響,你就會體驗到護慰者祝福的温柔而又神聖的安慰。但對那些沒有經驗到這些的人而言,這幾乎是無法理解的事情,因為它無法用言語描述。因為如果一個人無法給沒有嘗過蜂蜜的人解釋蜂蜜的甜蜜,人又怎能向那些沒有經驗過天主的喜樂與恩寵的人描述它們所帶來的喜悅呢?
六九、此外,哀慟的初始階段就像某種看來幾乎無法達致的境界──一種向天主的求婚。因此,那些因渴望尚未與之結合的新郎而哀慟的人,會說出某些求愛的話語,擊打自己,含淚呼喚他,彷彿祂並不在那裡,也許祂從未在那裡過。但哀慟的圓滿是與新郎純潔的新婚結合。為此緣故,聖保祿將夫婦肉體的結合描述為「奧秘」,在這之後,他又接著說,「但我是指基督和教會的結合說的。」(弗5:32)由於他們有同一的肉體,所以與天主同在的人有同一精神,正如聖保祿在其它地方清楚證明的,他說,那與主結合的,便是與祂成為一個精神。(參閱格前6:17)。
七○、那麼,對那些認為居於天主的聖人內的恩寵是受造的人,我們要說些什麼呢?他們要知道,他們褻瀆了那賜下恩寵、與聖人結合的聖神。我們要再補充一個更清楚的例子,說明我們所說的。哀慟的第一階就如同浪子的回頭。為此緣故,它使哀哭者充滿了沮喪,使他說了這樣的話:「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了!」(路15:21)但哀慟的圓滿就如同天父跑出來迎接他,擁抱他的那一刻。當兒子發現自己被如此難以言喻的憐憫所接納,因而充滿了巨大的喜樂與勇氣之時,他就接受父的擁抱,並擁抱祂。然後,他進入父家,一起參加屬神福樂的盛宴。
七一、那麼,就讓我們也在蒙受祝福的貧窮中,俯伏在主我們的天主前哭泣,好使我們可以洗去我們先前的罪,使我們自己不受邪惡的影響,使在我們領受護慰者的祝福和安慰後,可以歸榮耀於祂、及無起源的父、及獨生子,從現在到永遠,及於萬世。阿們。
返回「《慕善集》選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