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誡命與教義,告誡與應許,
又論情慾與聖德,兼論靜默與祈禱

  一、真正的理智,就如同人在起始所擁有的,不可能被任何沒有先被淨化、成為無慾的人擁有或獲得。非理智的感官傾向奪走了我們的純潔,敗壞的血氣狀態奪走了我們的無慾。

  二、真正的理智只屬於那些已藉著達致純潔而成為聖人的人。沒有一個在言語上有智慧的人曾擁有過純潔的理智,因為他們從出生起,就使他們的理智能力為不相稱的思想所敗壞。這一世代的智慧的屬於感官與堆砌詞藻的精神,富於言詞,造成知識淵博的假象,實際上卻使人充滿了最為狂亂的思想,它以堆砌詞藻為堡壘,剝奪了人的基本智慧,真正默觀,以及唯一而不可分的知識。

  三、你要靠真理的知識,藉著恩寵,理解對真理的直接領悟。其它所有的思想都應被視為理智的想像,或事實的理性證明。

  四、那些失落了恩寵的人,是因為缺乏信心與疏忽而遭致了這一失落;那些又再次獲得恩寵的人,是因著信心與熱心而重新獲得了恩寵。後者【信心與熱心】使人一步步前進,而前者【缺乏信心與疏忽】則正相反。

  五、如同石頭一樣的毫無知覺就如同死了一樣;同樣,理智瞎了也如同那些肉眼失明的人一樣。因為那陷於無知覺之中的人被剝奪了賦予生命的活力;理智瞎了的人被剝奪了人藉以看到、並被天主看到的屬神之光。

  六、很少有人領受來自天主的德能與智慧。藉著德能,我們分享屬神的祝福;藉著智慧,我們將它們彰顯出來。這一分享屬神的祝福,以及將它通傳給他人,是一真正的屬神行動,超出人的能力。

  七、即便在來世的生命之前,擺脫了分心的思想、為聖神所加強的心靈仍是一真正的聖所,因為在那裡的一切,都是以屬靈的方式而做的,而說的。凡達致這樣的狀態的人,雖然由於他的一些德行,他可能是一塊適於建造天主聖殿的石頭;但是,他本身並非聖殿,也並非聖神的主祭。

  八、人受造就是不朽的──就其本身而言,他要從死人中復活;但是,他既非不變的,也非變化的,他卻擁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意志,選擇改變還是不改變。但意志沒有力量賦予人性完全不可改變的特質;這一不可改變性只有在他達致了不變的神化狀態時才能被賦予他。

  九、敗壞由血肉所生。吃食、排洩、奔走、睡眠,這些都是牲畜與野獸的本性特徵;因著墮落,我們獲得了這些特徵,變得如同野獸一般,失去了天主賜予我們的本性祝福。我們變成了野獸而非理性存有,成了牲畜而非屬神存在。

  一○、樂園有兩種──感官的樂園與理智的樂園;亦即:伊甸樂園與恩寵樂園。伊甸樂園是一個滿是天主所種植的各種馨香的植物的地方。它既不是全然不敗壞的,也不是全然敗壞的。它處於敗壞與不敗壞之間,永遠富於果實與鮮花──既有成熟的果實,也有未成熟的果實。樹木與成熟的果實,當它們落下時,就變成了馨香的泥土,沒有此世的樹木所有的腐壞氣味。這是因為伊甸樂園裡永遠洋溢著豐盛的聖化恩寵的緣故。

  一一、今日的受造物並不像它起初受造那樣地具有不朽性,它陷於可朽(敗壞)之中,因為「受造之物被屈伏在敗壞的狀態之下,並不是出於自願」,而是不情願地處於這一狀態之下,但受造之物仍懷有已屈伏於敗壞的亞當獲得更新的希望(參閱羅8:20)。那使亞當得到更新、使他聖化者,也要使受造物得到更新,但是,祂尚未使它們擺脫敗壞。一些人將這一擺脫敗壞理解為轉變到更好的狀態,另一些人則將它理解為完全捨棄每一種可感的事物。

  一二、那些領受恩寵的人就如同是由聖神所孕育的人一樣。但是,他們可能會因著罪惡,而使屬神的胎兒流產,或是因著與潛伏在他們內的敵人交合,而解除自己與天主的神婚。使恩寵中止的是情慾的騷動,罪惡的行為將恩寵全部從我們身上剝奪。被剝奪了恩寵、與天主離異的熱愛情慾與罪惡的靈魂,是情慾出沒之地──不要說魔鬼了──無論是在此世,還是在來世。

  一三、沒有什麼能像勇氣與仁慈那樣地將忿怒轉變為喜樂與溫和的了。就如同攻城器具,勇氣使從外攻擊靈魂的敵人逃散,仁慈擊退從內攻擊靈魂的敵人。

  一四、許多實踐誡命的人以為自己走在屬靈的道路上。但他們並沒有抵達城池,實際上,他們仍待在城池外面。因為他們愚蠢地行進,在無意之間偏離了筆直的大道,走進岔道,而沒有意識到邪惡的道路離德行的道路有多近。因為真正的遵守誡命要求我們追求為天主所接受的道路,並要按天主的旨意而行,既不過分,也無不及,而是恰到好處。否則,我們的勞苦都是徒勞的,而沒有修直上主的道路(參閱依40:3)。因為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上,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什麼。

  一五、「在屬靈的道路上」意思是通過遵守誡命而在你們的心裡尋求主。當你們聽到洗者若翰在曠野裡高呼:「你們該當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祂的途徑。」(瑪3:3)你們必須這樣理解:若翰是在說誡命,及在心裡與行動上遵守它們。除非你們的心是正直而坦誠的,你們不可能「修直」誡命的道路,並行為正直。

  一六、當你聽到先知在聖經中的話語:「你的牧杖和短棒,是我的安慰舒暢。」(詠23:4)你要把這些話理解為審判與天主的聖意,以倫理意義而言,它們是指誦讀聖詠與祈禱。當我們受主懲誡之杖的懲誡時(參閱格前11:32),我們就可以學習歸正。當我們以無畏的聖詠之杖懲誡我們的敵人時,我們就在祈禱中變得堅強。由於我們這樣運用屬靈行為的木杖和短棒,讓我們不停地懲誡與受懲誡,直到我們完全處於天主聖意之下(即直到我們完全順服於天主聖意),好使我們無論是現在,還是今後都能逃脫審判。

  一七、人受命將普遍的誡命置於首位,這誡命就是存念天主,經上說:「你應記得上主你的天主。」(申8:18)我們能否守誡命取決於這一存念天主,因為使我們毀滅的就是忘記天主,它將誡命掩蓋在黑暗之中,搶走我們的一切美善祝福。

  一八、那些進行屬靈爭戰的人,藉著實踐兩條誡命──聽命與守齋──重獲了他們原始的狀態;因為一切邪惡藉著實踐與之相反的事而進入敗壞的世代。並且,那些藉著聽命而持守誡命的人,更快地攀登到天主臺前,那些藉著守齋而持守誡命的人,則較慢。此外,聽命更適合於初學者,守齋更適合於正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人,他們已獲得了屬靈的光照並擁有自制力。但是,在實踐誡命時真正的聽命於天主,卻只有很少的人才做得到,甚至對那些已達致自制的人也是很難的。

  一九、按聖保祿宗徒所說,「生命之神」(羅8:2)的特徵,就是在人的內心裡行動與講話;但是按字面外在的正確遵守法律則是尚未重生的墮落之人的特徵。生命之神將理智由罪惡與死亡中釋放出來;但按字面外在的正確遵守法律卻會使人成為法利塞人,我們在外在的肉體上看起來服從法律,其實我們守誡命只是為了給人看。

  二○、在聖神內結構緊湊(參閱弗4:16)的誡命的整體,可與人做類比,無論人是否達致成全。誡命就是肉體。德行──已被確立的內在品質──是骨骼。恩寵就是靈魂,使之生活,具有生氣,賦予誡命活力,就如同靈魂使肉體具有生機一樣。人對在基督內成長身量的熱心程度,指出他在此世與來世是屬靈的嬰孩還是已達至成熟者。

  二一、凡想要讓誡命的肉體得以成長的人,就應熱切地尋求真正的恩寵之奶,因為正是這恩寵之奶養育所有渴望並努力在耶穌基督內成長身量的人。就如同乳房給嬰孩流出奶來,它的智慧產生溫暖使人成長,但是為滋養成全者,則給予他們蜂蜜,這蜜給成全者提供淨化的喜樂。雅歌上說:「妳的舌下有蜜有奶。」(歌4:11)撒羅滿用「奶」表示聖神的滋養身體、使之成長的能力。聖保祿也同樣指出這些能力的不同功用,他說:「我把你們當作在基督內的嬰孩。我給你們喝的是奶,並非飯食。」(參閱格前3:1-2)

  二二、若你想要藉著研習與閱讀來發現誡命的意義,卻不實際按照它而生活,你就如同將某物的影子當作其實體一樣。惟有藉著參與真理,你才能分享真理的意義。如果你不參與真理,沒有加入其中,卻要尋求其意義,你就只會找到愚妄的智慧(參閱格前1:20)。你就會像聖猶達宗徒所說的那些因為沒有聖神而屬於「血肉」或世俗的人(參閱猶19),儘管他們可能會自誇認識真理。

  二三、肉眼看到被寫出來的文字,藉著感官由它們獲得知識。理智一旦被淨化了,重回它的原始狀態,就會看到天主,由祂獲得屬神的知識。理智擁有聖神以取代書本;擁有思想與唇舌以取代筆──聖詠上說:「我舌好像書寫流利的妙筆。」(詠45:1)──擁有光明以取代墨水。因此,將思想浸入光明之中,好讓思想成為光明,理智受到聖神的引導,在聆聽者的純潔心靈上銘刻上事物的內在意義。之後,他就會明白下面這些話的意義:「眾人都要蒙天主的訓誨。」(參閱依54:13;若6:45)藉著天主聖神「教導人類知識」(參閱詠93:10)。

  二四、誡命的效力取決於直接作用於心靈的信德。藉著信德,每條誡命都使靈魂被點燃並受到光照。真正有效的信德的果實就是自我節制與愛,它的圓滿是天主所賜的謙卑──愛的根源與支持。

  二五、對受造之物的正確看法取決於對可見與不可見的實體的正確的屬靈認識。可見的實體是感官的對象,而不可見的實體則是屬於靈智、理智、智力與屬神的對象。

  二六、正教可以被定義為清楚的覺知與把握兩條信德的教義,即:天主聖三與基督兩性一位。亦即:認識並默觀聖三的三個位格互有區分而又不可分地構成了獨一的天主,基督的天主性與人性結合於祂的獨一位格之上──也就是說,認識並宣認獨一的聖子,無論是在降生成人之前,還是在之後,都在兩種本性、兩個意志之中──天主與人,兩者互有區別──受到光榮。

  二七、我們要正確地宣認聖三的三種不變的屬性:非受生性、受生性與受發性。父是非受生而無始的;子是受生而無始的;聖神,就如聖若望•達瑪森所說,是藉著子由父所發,同樣地從永恆就已存在。

  二八、如果我們全力持守信德,寧願對基督懷有生活而又積極的信德,也不要不活潑的死信仰,那麼,惟獨只藉著充滿恩寵、由遵守誡命而獲得活力的信德就能達致救恩。作為信徒,我們所需要做的一切就是落實信仰,給我們對基督的信仰賦予活力。但是,如今我們這些自稱為正教信徒的人卻疏忽於獲得由恩寵所賦予的信德,而只關心停留在言語之上的毫無感覺的死信仰。

  二九、聖三是單純的合一,是沒有限度而又非混合的。它是三而一,因為天主有三個位格,每個位格互相滲透進其他兩個位格,卻沒有喪失各自特有的身份。

  三○、天主在萬物中以三重方式啟示並彰顯自己。祂在其自身內是不能被確定的;但祂卻藉著子,在聖神內支持並看顧萬物。無論祂在哪裡自我表達,三個位格中,沒有一個位格離開其他兩個位格,或是沒有其他兩個位格,而得以彰顯出來的。

  三一、人有理智、意識與神魂。沒有無意識的理智,也沒有無神魂的意識:三者的每一個都存在於其它二者內,也存在於其自身內。理智藉著意識表達自己,意識藉著神魂彰顯自己。人就是這樣而成為不可言喻的原型──聖三──的模糊不清的肖像,即使是現在,他仍揭示出他所具有的天主肖像,他就是按這肖像受造的。

  三二、當屬神的教父闡述超越各種性體之上、神聖而超性的聖三的信理時,他們以下面的話來加以說明:父的確相當於理智,子相當於意識,聖神相當於神魂。他們就這樣將在三個位格中的獨一天主的教義傳授給我們,把它作為真信德的標記與望德之錨。按照聖經所說,認識天主是不死不滅的根源,認識具有三個位格的獨一天主的主權就是完美的正義(參閱智15:3)。此外,我們應以同樣的方式閱讀福音上所說的:永生就是認識祢在三個位格內的唯一真天主,以及祢所派遣來的具有兩種本性與兩種意志的耶穌基督(參閱若17:3)。

  三三、懲罰因人而異,就如同義人的賞報因人而異一樣。在地獄中,懲罰是強加的,用聖經上的話說,它是「冥暗死影之地,永恆幽暗之地」(約10:22),罪人在審判之前就居住在那裡,審判之後,他們又被送回那裡。聖經上所說的「願罪人回歸地獄」(詠9:17)與「死亡要牧放他們」(詠48:14),這話不正是在說臨於罪人身上的最終審判與他們所受的永罰嗎?

  三四、火、黑暗、蛆蟲與冥界相當於無所不在的自我放縱、全然黑暗的無知、難以抑制的對感官享樂的渴望、罪惡的可怕與惡臭。即使是現在,我們就已經能看到它們活躍在它們紮根於其上的罪人身上,如同是地獄刑罰的預嚐與初果。

  三五、情慾惡習是地獄刑罰的預嚐,就如同積極的聖德是天國的預嚐一樣。我們應將善行理解為遵守誡命的行為,聖德是紮根於習慣中的善的傾向。同樣,惡行與惡的傾向彼此並不相同。

  三六、未來的賞報與懲罰都同樣是永恆的,儘管有些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天主的公義賜予一些人永生,另一些人永罰。無論他們將他們的今世生命在善或惡內度過,所有人都同樣要按他們的行為接受酬報。酬報的數量與性質由根植於習慣之中的聖德或情慾所決定。

  三七、火湖表示自我放縱的靈魂。就如同發出臭氣的沼澤,情慾的惡息滋養不眠不休的放蕩蛆蟲──即無法抗拒的肉慾。它還滋養邪惡慾望的蛇、青蛙和螞蟥──即令人厭惡而又有毒的思想與魔鬼。處於這種狀態之中的靈魂已在今生預嚐了來世的懲罰。

  三八、就如同未來所受懲罰的初果秘密地呈現於罪人的靈魂之內,同樣,未來所受祝福的預嚐也因著聖神的工作而呈現在義人的心裡,並在那裡被經驗到。因為天國就是聖德的生活,就如同地獄就是為情慾所紛擾的狀態。

  三九、基督所說的即將來到的黑夜(參閱若9:4),就是地獄黑暗的完全遲鈍。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把它解釋為,就是敵基督,他就是並且也被稱作黑夜與黑暗。又或者,按倫理意義,它就是我們日常的疏忽,就如同黑夜一樣,使靈魂處於無感覺的睡眠之中。因為就如同黑夜使所有人睡覺,是毫無生氣的死亡的象徵,地獄幽暗的黑夜以對痛苦的麻木而使罪人遲鈍,變得昏昏沉沉。

  四○、審判這個世界(參閱12:31)與不虔誠的缺乏信仰同義;因為「那不信的,已受了審判」(參閱若3:18)。阻止我們犯罪或是使我們由罪惡回頭也是天主聖意的眷顧,考驗我們是藉著內心的意向傾向於善行還是惡行的方式亦然;因為按聖詠作者所說:「作惡者一離母胎,即背離正路。」(詠57:4)因此,天主彰顯祂的審判,或是因為我們缺乏信仰,或是為了使我們得到操練,或是為了考驗我們的行為受何種方式的吸引。祂懲罰一些人,憐憫另一些人;對一些人祂賜予榮耀的冠冕,對另一些人祂降以地獄的懲罰。祂所懲罰的人是全然不虔誠的人。祂對之顯示仁慈的人則擁有信仰,但與此同時他們卻疏忽大意,為此緣故,他們受到慈悲的懲罰。無論人是在德行上還是在邪惡上達致完全,都會相應地領受他們的報酬。

  四一、如果我們人性沒有藉著聖神而保持純潔無玷,或是沒有恢復其原有的純潔,無論是在今生,還是在來世,它都不會與基督在肉體與靈魂上結合為一。因為聖神擁抱一切、結合一切的大能不會在恩寵的新衣上縫上由情慾的舊衣上所取下的布。

  四二、每個在聖神內被更新、並保存了這一恩賜的人,都會在基督內被改造,分享基督的榮耀,他將無可言喻地經驗到超越本性的神化狀態。但是,在這之後,除非他在今生分享了天主的恩寵,並「以新的心思變化自己」(羅12:2),他並不會與基督成為一體,或是被稼接到祂的身體上,成為祂的肢體。

  四三、天國就像天主所建造的會幕──祂曾將會幕啟示給梅瑟,作為一個模型(參閱出25:40);因為天國也有內外聖所。所有恩寵的司祭都會進入外面的聖所。但是內在的聖所──屬靈智的聖所──只有那些在今生已達致神學智慧的屬神黑暗的人才能進入,他們作為慶祝聖三禮儀的真正司祭長,進入耶穌親自所建的會幕,耶穌在那裡作為他們的共祭者與聖三面前的大司祭,以自己的光輝更為豐盛地照耀著他們。

  四四、救主說「許多住處」(若14:2),意思是在另一世界有屬靈攀登的不同階段與發展狀態;因為雖然天國只有一個,在裡面卻有許多不同的等級。這就是說,對於屬天與屬地之人,按照他們的聖德、知識以及他們所達致的神化程度的不同,在那裡都有其位置。「太陽的光輝是一樣,月亮的光輝又是一樣,星辰的光輝另是一樣;而且星辰與星辰的光輝又有分別。」(格前15:41)他們全都在同一屬神的天空中放射光芒。

  四五、你們分享了天使的生活,達致了不朽,因此,當你們藉著眼淚潔淨了你們的理智,你們幾乎已達致了無肉體的狀態,甚至在今生,就藉著聖神的大能復活了你們的靈魂,在聖言的助祐下,使你們的血肉──你們的人性由泥土所形成──成了輝煌似火的天主美善的肖像。因為當肉體擺脫了其本性的性情與其屬物質的愚鈍時,就變得不朽了。

  四六、肉體在其不朽狀態下會是屬地的,但它會是沒有體液或物質濃度的,被無法描述地由非屬靈的肉體轉變為屬靈的肉體(參閱格前15:44),好使它能在其肖似天主的完善與微妙中,既是屬地的,也是屬天的。當肉體復活時,它的狀態將會與它最初受造時的狀態相同──即因著完全有份於人子的天主性而與祂的肖像相符的狀態。

  四七、樂土(參閱詠36:11)就是天國。或者,它是子的「神人」的狀態,我們已達致了這一狀態或正在達致,因著恩寵而重生,成為天主的兒子,進入復活的新生命。又或者,聖地就是我們已被神化了的人性,或者,它可以是按那些居住在其中的人的尺度而被淨化之地。或者,按照另一種解釋,它就是被賜予那些真正的聖人作為產業之地,超乎各種意想的、不受擾亂的屬神寧靜與平安(參閱斐4:7)──義人平靜而無憂無慮的生活之地。

  四八、應許之地就是無慾,屬神的喜樂由此流出,如同流出牛奶與蜂密一樣。

  四九、聖人們在天上彼此保持內心的交談,他們藉著聖神的德能奧秘地彼此交流。

  五○、如果我們不知道在天主創造我們時我們是怎樣的,我們就不會意識到罪惡使我們變成怎樣的人了。

  五一、所有在今生就獲得了基督的圓滿成全的人,他們在屬靈的身量上都是相同的。

  五二、賞報與善工相符。但是,它們的質與量──亦即它們的量度──卻會由那些領受了它們的人在天堂上的地位與狀態所顯明。

  五三、根據聖經,聖人們──基督復活的眾子──因著不朽與神化,而成為屬理智的,也就是說,與天使同等(參閱路20:36)。

  五四、經上說,在來生,天使與聖人在恩寵的神恩上不斷增長,他們絕不會減少他們對更大祝福的渴望。在來生,人不會由德行退步或改變為邪惡。

  五五、在今生,當一個人領受了使自己與基督生活的不同階段同化的恩寵,作為來生的確據時,他就是成全的。在來生,成全藉著神化的能力而被彰顯出來。

  五六、如果你通過經歷屬靈成長的不同階段,在今生就在聖德內達致成全的話,你就會在來生達致與之相應的神化狀態。

  五七、有人說,真信仰就是認識或默觀聖神。有人還說,謹慎的辨別有關教義的問題構成了對真信仰的完全認識。

  五八、神魂超拔意為靈魂的能力被完全向著天主的榮耀尊威提升,天主的榮耀尊威被揭示為不可分的合一。又或者,神魂超拔是一種純潔而又擁抱一切的、朝著居於光明之中的不受限制的大能者上升。超拔不僅是靈魂的能力朝著天上而沉醉於其中;也是完全地超越感官世界。熱情地渴望天主──有兩種形式──就是激起我們渴望的屬靈陶醉。

  五九、就如剛才所說的,有兩種神魂超拔的渴望天主的主要形式:一種是在內心之中的,另一種則是將人提出自內之外的狂喜。前者屬於那些仍處於明路之中的人【漢譯者註:按教父的教導,人的靈修分煉路、明路與合路三個階段。】,後者則屬於那些在愛德之中達致成全的人【漢譯者註:即合路。】。這兩者都作用於理智之上,使之超越感官世界。這種對天主的渴望真是一種屬靈的陶醉,推動本性的思想朝向更高的狀態,使感官與可見事物的糾纏分離。

  六○、我們放逸的思想的根源與基礎是我們記憶的破碎狀態。記憶本是簡單而單一的,但是,作為墮落的結果,其本性的能力被濫用了:它喪失了對天主的記憶,成了複合的,而非單一的,成了其自身力量的獵物。

  六一、通過使我們的記憶恢復其原始的單純,我們的記憶重歸其原始狀態,那時它就不再像邪惡而敗壞的思想之源那樣的行事了。因為亞當的背命不但使靈魂原本美善的單純記憶成為邪惡的武器,還使它的所有能力都敗壞了,息滅了它本性所有的追求德行的渴望。藉著不斷思念天主,記憶得以恢復,藉著祈禱而與天主合而為一,因為這在靈性上,將記憶由本性的狀態提升至超性的狀態。

  六二、罪惡的行為激起情慾,情慾激起了放逸的思想,放逸的思想激起了幻想。破碎的記憶生出眾多的觀念,健忘導致記憶的破碎,疏忽導致健望,懶惰導致疏忽。懶惰是由肉慾渴求所引起的,肉慾是由受誤導的情緒所激起的,受誤導的情緒是由犯罪的行為所導致的。罪惡的行為是由無意識的渴望邪惡,以及強烈的貪愛感官與感官事物所引起的。

  六三、放逸的思想是在靈魂的智力官能內興起並被激活的,劇烈的情慾則是在刺激官能中,獸性慾求的記憶則是在渴望官能中,想像的形式則是在理性中,觀念則是構思官能內。

  六四、惡念的侵入就如同河流一樣。我們受這樣的念頭煽動,結果,當我們贊同犯罪時,我們的心就會如同被洪水淹沒一樣。

  六五、「泥濘」(詠68:3)意為可鄙的感官享樂,或是淫亂的泥污,或是物質事物的重負。受情慾影響的理智為所有這些事物所重壓,使自己陷於絕望的深淵之中。

  六六、情慾思想使情慾之事的意向呈獻出來。雖然思想的行動並非屬物質的,但它們卻提醒人並吸引人朝向屬物質之事,因此導致肉慾之罪。

  六七、放逸的思想是魔鬼的暗示與情慾的先驅;因為若思想若沒有先受到教唆,任何或善或惡的事都不可能做出。因為思想是一衝動,以不可見的形式,煽動我們去行動,無論那是什麼樣的行動。

  六八、事物本身生出中性的思想,魔鬼的挑唆生出邪惡的思想。因此,當對它們進行比較時,在動機與思想上,有著本性、相反本性或超超本性的不同。

  六九、不同種類的人的思想都同樣易予改變,按本性而有的思想,或是變成相反本性的思想,或是成為超越本性的思想。導致這些改變的機緣,在心存邪惡的人身上,是藉著物質事物的唆使,在為物質所掌控的人身上,則是因魔鬼的慫恿。同樣,在聖人身上,則是因為符合本性的思想而導致這一改變的,這樣的思想產生超性的思想。造成這些改變,產生種種不同的思想的機緣與基礎有四種:物質,魔鬼,本性與超性。

  七○、這些機緣導致分散的思想,分散的思想導致幻想,幻想導致情慾,情慾使魔鬼進來。就如同在混亂之神中存在著某種被狡詐地設計出來的順序與次第,一件事緊接著另一件事,並源於另一件事。在這順序之中,沒有一件事是自己起作用的:每件事都是由魔鬼促使與激發的。若無未被察覺的屬魔鬼的衝動,幻想不會產生意向,情慾不會活躍。即便撒殫已經墮落,並被粉碎,由於我們的懶惰,牠仍比我們更強大。

  七一、魔鬼以形像充滿我們的理智;或,更好說,牠們給自己穿上各種形像的外衣,這些形像與我們靈魂內最具支配性、而又最為活躍的情慾特徵相符合,牠們以這種方式煽動我們贊同那一情慾。因為魔鬼利用情慾的狀態,作為挑起這些形像的機緣。因此,無論我們或醒或睡,牠們都會使各種不同的形像臨於我們。慾望之魔有時使自己變成豬,有時變成驢子,有時變成暴跳的馬,有時(特別是放蕩之魔)會變成以色列人。仇怒之魔有時會使自己變成外邦人,有時則變成獅子。怯懦之魔會取了依市瑪耳人的樣子,放蕩之魔會取依杜默亞人的樣子,醉酒放蕩之魔會取哈加爾人的樣子。貪婪之魔有時會以狼的形像顯現,有時會以豹的形像顯現,怨恨之魔有時會以蛇的形像顯現,有時以毒蛇的形像,有時以狐狸的形像,無恥之魔則以狗的形像,倦怠之魔則以猫的形像。最後,淫蕩之魔則以烏鴉的形像。貪戀肉慾之魔,特別是那些居於空中的,則使自己變成鳥。我們的幻想以符合靈魂的三重本性的方式轉化為魔鬼的的形像,即鳥、野獸與家畜,以對應於靈魂的慾望、刺激與理智三種特性。因為情慾的三王子時刻準備好與靈魂的這三種能力開戰。無論支配靈魂的情慾是什麼,它們都取了與之相應的樣子,它們就是這樣將自己暗示給我們的。

  七二、感官享樂之魔經常以火與炭的形像攻擊我們。因為自我放縱的精神點燃靈魂的慾望官能,它們也混亂理智,使之變得昏暗。導致肉慾燃燒、內心混亂而又昏暗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情慾的耽於聲色。

  七三、情慾的黑夜就是無知的黑暗。或者,黑夜生出情慾的狀態,哪裡由黑暗的王子統治,哪裡就住著田地裡的野獸、空中的飛鳥與地上的爬蟲,這些都是隱寓的話語,它們指的是四處遊行想要抓住我們、將我們吞食的邪神。

  七四、一些使人分心的思想先於情慾的活動,另一些則緊隨情慾之後。這樣的思想先於幻想,而情慾則隨著幻想而來。情慾先於魔鬼,魔鬼則緊隨情慾而來。

  七五、情慾的起因與根源是濫用事物。濫用事物則源於我們本性的錯亂。人性的錯亂表達了意志的傾向,我們意志的狀態受到魔鬼的試探。天主的聖意就這樣允許魔鬼的試探,給我們證明我們意志所處的具體狀態。

  七六、罪惡的致命毒刺就是靈魂受情慾掌控的狀態。因為如果你藉著你自己的自由選擇,允許自己受情慾的掌控,你就會形成一種堅定而又不能改變的罪惡傾向。

  七七、情慾有不同的名稱。它們分為與肉身相關的以及與靈魂相關的。與肉身相關的情慾又可分為:痛苦的情慾與罪惡的情慾。痛苦的情慾又可分為與疾病相關的以及與懲罰相關的。與靈魂相關的情慾又可按他們是否影響靈魂的動機、慾求或智力而加以細分。那些與智力相關的情慾又可分為影響意向與影響理解的。這些情慾中,一些是故意濫用事物的結果;另一些則是我們相反我們的意志,出於必須而行的,我們並不會因此而受指責。教父們也稱他們為伴隨者、自然習性。

  七八、與肉體相關的情慾,不同於與靈魂相關的情慾;影響慾求官能的情慾,不同於影響動機官能的慾;智力方面的情慾不同於理解與理智的情慾。但是,所有情慾彼此互相聯繫,互相合作,肉體的情慾與欲求官能,靈魂的情慾與動機官能的情慾,智力的情慾與理性的情慾,理解力的情慾與推理與記憶方面的情慾,彼此互相關聯。

  七九、動機官能的情慾是憤怒、仇恨、大喊大叫、壞脾氣,固執己見、自負、自我誇耀等等。慾求官能的情慾是貪欲、淫蕩、放縱、貪得無厭、自我放縱、貪婪與自愛──自愛這是所有情慾中最壞的。屬血肉的情慾是不貞、邪淫、不潔、淫亂、不義、貪饕、怠惰、炫耀、愛打扮,膽怯等等。屬智力的情慾是缺乏信心、褻瀆神明、怨恨、詭詐、好奇、欺詐、辱謾、誹謗、好批評、污蔑人、言談輕佻、偽善、說謊、惡言、閑談、欺騙、譏刺人、自我表現、愛出風頭、白日做夢、偽證、傳播謠言等等。理性的情慾是自我幻想、傲慢、自大、爭鬥、嫉妒、自滿、好辯、散亂、空想、捏造謠言、炫耀、虛榮與驕傲──驕傲是一切邪惡的開始與終結。推理方面的情是多疑、煩亂、迷惑、困惑、盲目、引誘、挑釁、縱容罪惡、偏見、曲解、思想不定以及類似的事。簡言之,所有不合本性的惡都與靈魂的三個官能相混合,就如同所有德行也與它們同存一樣。

  八○、當達味在神魂超拔之時講論天主時,他是多麼有說服力啊!他說:「這是超越我理智的奇事,也是我不能明白的妙理。」(詠139:6)因為它超越我微弱的知識及我的能力。的確,即便是這個血肉之軀的構成方式也是何等不可思議啊!它在每一細節上都是三重的,但它的肢體與部分之間卻著獨一的和諧;此外,它也飾以數字七與二,按數學家所說,二代表時間與創造。因此,按在受造物中起作用的法則所察覺到的,它也要被看作天主榮耀的器官,彰顯出祂的三重彰顯。

  八一、創造的法律就是使充滿活力的各部分合成一個整體的特性──這些特性也被認為是類別差異,因為它們使許多不同的混合物由同一屬性所構成。又或者,自然律是使每一物種與每一部分所固有的特性充滿活力的潛在能力。就如同天主對整個受造物所做的,靈魂對肉體所做的亦然:它使肉體的每一肢體,按那一肢體所固有的能力,充滿活力,並推動它。在此,必須要問的是,為什麼諸聖教父有時說憤怒與慾望是有關肉體的能力,有時卻說它們是有關靈魂的能力。毫無疑問,如果我們仔細查考,聖人們的話說決不會不一致。在這件事上,如果正確理解上下文,這兩種說法都是對的。因為肉體與靈魂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方式受造的,它們是共存的。靈魂從一開始就處於成全的狀態,但是肉體卻是不完全的,因為它必須通過攝取營養而成長。靈魂從它受造時就有天主的樣式,理性的實體擁有固有的慾望能力與固有的刺激能力,這些引導它彰顯勇氣與屬神之愛。毫無意義的憤怒與無意識的慾望都不是與靈魂一起受造的。它們原本並不與肉體相關。相反,當肉體受造時,它是不會腐朽的,沒有會引起這樣的慾望與不受控制的憤怒的體液。但是,在人墮落之後,憤怒與慾望必然在肉體內生出,因為那時它受制於敗壞與粗劣的受本能驅使的動物的物質性。為此緣故,當肉體佔上峰時,它就藉著憤怒與慾望相反靈魂的意志。但是,當可朽的(肉身)受制於理智時,它就幫助靈魂行善的事情。因為當本不與肉體相關、後來才滲透進肉體的特性,與靈魂糾纏在一起時,人就如同動物一樣了,因為如今他必定受制於罪惡的法律。他不再是有理智的存有了,反而成了如同野獸一樣的了。

  八二、當天主藉著祂賦予生命的吹氣創造了具有天主的形像與理智的人的靈魂時,祂並沒有在其中栽植相似動物的憤怒與慾望。但祂卻給予靈魂希望與渴求的能力,還賦予它勇氣以回應天主的聖愛。同樣,當天主形成人的肉體時,祂本沒有在它內種植本能的憤怒與慾望。只有在後來,因著人的墮落,它才被賦予這些使它成為有死、敗壞而相似動物的特徵。就如神學家所要告訴我們的,即便肉體是能敗壞的,它仍是受造免於敗壞的,為此它會復活。同樣,當靈魂最初受造時,是無情慾的。但是,靈魂與肉體都受到了玷污,彷彿它們因著彼此滲透與交換的自然律而混雜了。靈魂獲得了情慾的特性,更好說是魔鬼的特性;肉體因它的墮落狀態而受敗壞的支配,變得類似於受本能驅使的動物。肉體與靈魂的能力結合在一起,成了受憤怒與慾望驅使的動物,衝動而沒有理性。為此,人沉淪於動物的層面,就如聖經所見證的,人在各方面都無異於牲畜。(參詠49:20)

  八三、德行的起因於根源是意志的良善傾向,亦即,對善與美的渴求。天主是一切崇高的美善的根源與基礎。因此,善與美源於信仰,或更好說,一切德行的起因與根基就是基督──信仰的磐石。我們就站在這一磐石上,我們在這一基礎上建立一切美好的事物(參格前3:11)。基督是角石(參弗2:20),將我們與祂自己結合為一。祂是無價的珍珠(參瑪13:46):這正是修士投身於深深的寂靜之中所要尋求的,這就是他藉著聽命,變賣了自己的所有慾望,所要購買的,好讓他即便是在今生就能得到珍寶。

  八四、德行全都是同等的,可歸納為一條,由此構成了德行的獨一法則與形式。但是,有一些德行,諸如屬神之愛、謙卑以及屬神的忍耐,比其它德行更大,它們包含了許多其它德行,甚至含有其它一切德行。論到忍耐,主說:「你們要憑著堅忍,保全你們的靈魂。」(路21:19)祂並沒有說「憑著守齋」或「藉著你們的守夜祈禱」。我是說天主所賜的忍耐,它是諸德之后,英勇行為的根基。忍耐是衝突中的平安,悲痛中的安詳,對那些獲得了忍耐之德的人而言,它是堅固的基礎。你一旦在基督耶穌的幫助下獲得了忍耐,任何刀劍長矛,任何軍隊的攻擊,甚至是魔鬼的黨羽,敵對勢力的軍隊,都不能對你造成任何傷害。

  八五、雖然德行彼此互相相生,它們卻起源於靈魂的三種能力──但那些屬神的德行除外。因為四樞德──智、勇、節、義,它們是所有其它德行之源──的基礎與原則,無論是本性的還是屬神的,就是啓迪那些已達致奧秘祈禱狀態者的屬神智慧。這智慧以四重方式在理智內工作。它並沒有同時激活所有這四種德行,而是按恰當的方式,以它的決斷,一個個獨自激活。它激活了智德,作為光明,以勇德作為賦予生命的能力與不斷推動人的靈感,以節德作為聖化與淨化的力量,以義德為純潔的甘露,引人喜樂,並使情慾的燥熱冷卻下來。在每一個達致成全狀態的人身上,它以適當的形式,完全激活了每一種德行。

  八六、通過人自己的努力而追求德行,並沒有賦予靈魂完全的力量,除非恩寵把他們轉變,獲得內在必不可少的意向。每一德行都以各自特殊的恩寵恩賜以各自特別的德能而被賜下,因此,具有在獲得它的人內產生這一意向與真福狀態的能力,即使他們並沒有有意識的尋求任何這樣的狀態。一旦一種德行被賦予了我們,它就會保持不變不衰。就如同活的靈魂激活了肉體的肢體,聖神的恩寵激活了德行。若沒有這樣的恩寵,全體德行都是瀕死的;在那些看起來已獲致了它們、或是行走在獲致它們的道路上的人身上,所具有的只是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它們只是美的影子與預像,而非其本身。

  八七、四樞德是勇德、智德、節德與義德。另外還有八種倫理特質,它們是這四樞德的過之或不及。我們以它們為惡,因此我們以惡稱呼它們;但是,不屬靈的人卻視之為德行,也以德行稱呼它們。勇德的過之與不及是魯莽與膽怯;智德的過之與不及是狡詐與愚昧;節德的過之與不及是放肆與遲鈍;義德的過之與不及是過義與不義。不但這四樞德(或本性的德行),也包括實踐這些德行,都在於持守中道,既不過之,也不不及。中道因著與誠實相結合的決定而得以堅固;過之與不及則因著曲解與自大而得以加強。德行處於兩者的中點與中軸上,《箴言》印證了這一點,說:「你就會明瞭一切向善的道路。」(箴2:9)因此,當德行全都在靈魂的三種官能內──它們就是在這三官能內出生並被建立起來的──被建立起來時,它們以四樞德,或更好說是以基督本人,為它們的基礎。本性的德行就是這樣藉著修德而被潔淨的,而屬神與超性的德行則是藉著聖神的賜予而獲得的。

  八八、在德行中間,一些是實踐的,一些是本性的,另一些則是屬神而由聖神所賜的。實踐的德行是我們決定的產物,本性的德行則是在我們受造時就被建立在我們內的,屬神的德行則是恩寵的果實。

  八九、就如同德行生於靈魂之中,情慾亦然。但是德行是按本性而生的,而情慾則是以相反本性的方式而生的。因為在靈魂中產生善或惡的是意志的傾向:它就如同羅盤的結合處,或是規尺的樞軸:無論它傾向於哪條道路,它都會這樣確定其結果。因為我們內心的意向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工作,因為它在自身內懷有德行與惡行,前者是它與生俱來的本性權力,後者則是我們倫理意志自我招致的傾向的結果。

  九○、聖經稱德行為「少女」(歌1:3),因為藉著它們與靈魂的緊密結合,它們在神魂與肉體內與它成為一體。就如同少女的美貌是她愛的象徵,同樣,神聖的德行顯出我們內在的純潔與聖善。恩寵慣常按屬神事物的內在性質而給予它們一個外在形式,與此同時,恩寵正確地塑造那些以相稱這一性質的方式接受它們的人。

  九一、有八種主要的情慾:貪饕、慳吝與虛榮──三種主要的情慾;以及迷色、忿怒、煩悶、懶惰與驕傲──五種次要的情慾。同樣,在相反這些情慾的德行中,有三種普遍的德行,即神貧(完全放棄財物)、自控與謙卑,以及五種衍生的德行,即:純潔、溫良、喜樂、英勇與自我貶抑,此外則是其它德行。想要學習、辨認每一德行與惡行的能力、作為與特性,這並非每個想要這樣做的人能力之所及;這是那些積極而有意識地實踐並經驗到德行的人所具有的特權,他們由聖神領受了認知的洞察與明辨恩賜。

  九二、德行或是在我們內起作用,或是被我們所實踐。它們在我們內,在適當的時候,在它們願意的時候,只要它們願意,就以任何它們所願的方式,藉著臨在於我們,而起作用。我們自己則按我們的決心,以及我們所具有之能力的倫理狀態,來實踐它們。但是,它們在我們內因它們自身的本質而起作用,而我們則只是以一種模仿的方式,將我們倫理行為塑造於它們上,藉此來實踐它們。因為我們所有的行動只是屬神原型的預像;在獲享來生的永恆祝福之前,很少有人能具體地有份於屬靈的實體。在今生,我們主要是積極行動,我們並沒有使德行本身成為我們自己,我們所有的只是德行的影像,它們需要修行勞苦。

  九三、按照保祿宗徒所說,只有當你有份於基督之光,你才能做福音的「管家」,積極地將它傳給他人。那時,你要播撒邏格斯,如同在你的聽眾的靈魂中播撒屬神的種子一樣。保祿說:「你們的言談要充滿恩寵」(哥4:6),要「調和」上屬神的的美善。於是,它就會給那些懷著信心聆聽你的人灌輸恩寵。聖保祿在另一處稱教師為農夫,他們的學生為教師耕種的田地,他睿智地指出,前者就是天主聖言的耕種者與播種者,後者就是肥沃的土地,產出豐富的德行谷物。真正的管家不只舉行神聖的禮儀慶典;也有份於屬神的祝福,將這些祝福通傳給他人。

  九四、指引他人的口傳教導有許多形式,按照聚集它的不同來源而各有不同。這些來源有四種:教導、閱讀、修行實踐與恩寵。就如同水,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卻按在它下面的土壤的成分而改變,獲得了不同的品質,使人嚐起來或苦、或甜、或咸、或酸,同樣,口傳的教導也按照它運作的方式,以及它所給人帶來的利益的不同,因教師的倫理狀況而染上了不同色彩。

  九五、口傳的教導是某種被所有有理智的存有所享用的事物。就如同有許多不同種類的食物,這一教導的接受者也以不同的方式經驗到它的愉悅。教導造就了倫理特徵,藉著閱讀而受到的教導就如同是滋養並復甦靈魂的「幽靜的水」(詠23:2);藉著修行實踐而獲得的教導,就如同使之增強的「青綠的草場」(詠23:2);由恩寵所灌輸的教導則如同使它陶醉的杯爵(詠23:5),使它充滿無可言喻的喜樂,又或者,它就如同用來塗面潤身的膏油(詠104:15)。

  九六、嚴格說來,靈魂在其自身內擁有這些教導,就如同是它自己生命的一部份一樣;但是,當靈魂通過聽他人所說而得知了這些教導時,如果它滿懷信心的聆聽,如果教師滿懷愛心的教授,不是出於虛榮或自以為是,靈魂就意識到了它們。於是,靈魂受這教導的訓練,受閱讀的滋養,由源於修行實踐的根深蒂固的教導護送,前去參加自己的婚宴,她領受了啟迪人心的聖神的教導,聖神就如同將她與自己結合在一起,使她充滿快樂的新郎一樣。「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瑪4:4)是指,受聖神的感動,由聖人們的口中所說的話,聖神的感動並沒有給予所有人,而只給予那些堪當的人。雖然所有有理智的存有都喜歡獲得知識,但在這個世界裡,只有很少人因聖神的智慧而有意識地充滿喜樂;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只是藉著記憶的能力而知道並有份於屬靈智慧的預像與反映,因為我們尚未完全有意識地領受天主聖言──上天真正的食糧。但是,在來生,這一食糧是聖人們的唯一食物,它被豐盛地供給聖人,絕不會被用完,或是被偷走。

  九七、若沒有屬靈的洞察力,你就不能有意識地經驗到屬神事物的甘飴。如果你使自己的身體感官遲鈍了,你就使它們對可感事物毫無感覺,你看不見,聽不到,也聞不到,你就成了癱瘓的,或更好說是半死不活的;同樣,如果因著情慾,你致死了你靈魂的本性能力,那麼,你使它們感受不到聖神奧秘的行動,你就不能有份於它們。如果你在靈性上是瞎的、聾的,就感受不到你如同死人一樣:基督並沒有生活在你內,你沒有生活並行動在基督內。

  九八、身體的感官與靈魂的能力的運作模式是同樣的,是類似的,但這並不是說兩者是完全一致的,特別是當它們處於健康的狀態之下;因為那時靈魂的能力,藉著感覺生活與活動。當一個人屈服於情慾的疾病,將自己的整個時間都花在惰性的病房裡時,他就真是病了。在他們中間若沒有撒殫的爭戰,使他們拒絕理智與聖神的法則,感官就清楚地覺察到感官事物,靈魂有能力就會覺察到理性的事物;因為當它們藉著聖神而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整體時,他們就直接而在根本上認識屬神與屬人的事物的本性。他們清晰地注視著各種道(logos),或是這些事物的內在本質,只要可能,他們會明顯地覺察到一切事物的單一根源──至聖聖三。

  九九、凡實踐靜修的人必須獲得以下五種德行,作為建築的根基:緘默、自控、警醒、謙卑與忍耐。有三種實踐是天主所祝福的:誦唸聖詠、祈禱與閱讀──以及用手為那些肉體軟弱的人干活。我們所列出的這些德行,不但包括所有其它的德行,也彼此合為一體。從清晨開始,靜修者就必須專心一意地藉著祈禱與內心的寧靜存念天主,在第一個時辰勤勉祈禱,第二個時辰進行閱讀,第三個時辰詠唱聖詠,第四個時辰祈禱,第五個時辰閱讀,第六個時辰詠唱聖詠,第七個時辰祈禱,第八個時辰閱讀,第九個時辰詠唱聖詠,第十個時辰吃東西,第十一個時辰休息,如果有需要,就在第十二個時辰誦唸黃昏祈禱(晚課經)。他這樣滿有成果地度過一天,就獲得了天主的祝福。

  一○○、人就如同蜜蜂,必須從每一德行中提取最為有益的。這樣,人由所有的德行中獲取少許,由實踐聖德而建起一個大蜂巢,滿溢令靈魂喜悅的智慧蜂蜜。

  一○一、如果你願意,那麼,現在就請聽:你要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度過夜晚。有三種守夜:初學者的守夜,進階者的守夜,以及成全者的守夜。第一種守夜是這樣的:半個夜晚睡覺,另外半個夜晚守夜不眠,無論是從天黑到半夜守夜,還是從半夜到黎明守夜。第二種守夜是,天黑後守夜一二個時辰,之後睡四個時辰,再起來做黎明祈禱(早課經),詠唱聖詠祈禱六個時辰,直到天亮。之後詠唱清晨祈禱(一時經),之後坐下以前面已描述過的方式靜修。他或是按照前面所給出的白天各時辰的屬靈工作而行,或是繼續不斷祈禱(這會使人獲得更大的內在恆心)。第三種守夜就是徹夜不斷地站立,守夜不眠。

  一○二、現在,讓我們說說有關食物的事。一磅麵包對任何渴望達致內在寧靜的人已足夠了。你的食物應是你手頭所有的──不是你的本性所渴求的,而是天主聖意所給予的,你要節制地食用。對那些想要按他們所應該有的方式生活的人,最佳、最簡捷的指導原則就是持守三種包含一切的實踐:守齋、守夜警醒與祈禱,因這三者會給所有其它德行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

  一○三、寧靜尤其需要的是信德,忍耐,全心、全力、全意的愛德,以及望德。因為如果你有信德,即便是因為疏忽或其它過失,你沒有在此生達致你所尋求的,在你離開此生時,你決定會獲賜信德與屬靈奮鬥的果實,你會看到你的解放,亦即耶穌基督,靈魂的救贖與救恩,降生成人的天主聖言。如果你缺乏信德,你肯定會在離開此世時受到審判。實際上,正如主所說,你已受了審判(參閱若3:18)。因為如果你是感官享樂的奴隸,想要受人的光榮,而非天主的光榮(參閱若5:44),你就缺乏信德,即使你可能在口頭上宣認信德;你是自欺,卻沒有意識到。你就會招致這樣的指責:「因為你在心裡沒有接受我,卻將我拋棄在你的背後,我也要拒絕你。」(參閱則5:11)如果你擁有信德,你就應有望德,相信整部聖經所見證的天主的真理,承認你自己的軟弱;否則你就會無可避免地受到雙重審判。

  一○四、沒有什麼會像有意識的擁抱靜獨、保持完全的靜默那樣,使內心充滿痛悔,並使靈魂謙卑的。沒有什麼會如同以下六種普遍的情慾那樣,毀壞內心的寧靜狀態,除去由它而來的屬神力量,這六種情慾是:傲慢、貪饕、饒舌、煩亂、炫耀以及情慾之主婦──自負。凡使自己委身於這些情慾的人,就是使自己逐漸陷於黑暗之中,直到他完全變得沒有理性。但是,如果他清醒過來,以信德與熱心重新開始,他就會再次獲得他所尋求的,尤其他如果是謙卑的尋求。但是,如果因他的疏忽,哪怕是我們提到的這些情慾中的一個又再次抓住了他,那麼,整個邪惡的軍團,包括缺乏信德,都會進來,攻擊他,毀壞他的靈魂,直到它成了另一巴比倫城,充滿了魔鬼的騷動與混亂。那麼,發生了這事的那人最後的狀態比他先前的狀態更壞(參閱瑪12:45),他轉而成了殘暴的敵人,成了那些追求靜修之道者的詆毀者,總是開口反對他們,如同峰利的雙刃劍。

  一○五、一旦情慾之水,如同混亂的海洋,淹沒了靈魂寧靜的狀態,除了自控与赤貧的快艇之外,沒有能穿過它們的方法。由於我們放蕩於物質之中,受它們的奴役,情慾的洪流淹沒了內心的土地,它們就會在那裡沉積各種邪惡思想的污穢與泥漿,玷污理智,染污理性,阻礙肉體,使靈魂與內心鬆懈、昏暗、受到抑制,剝奪了它們本性的恆心與反應。

  一○六、沒有什麼像滋生情慾的自愛那樣,它使那些努力在屬靈的道路上前進的人變得遲鈍、冷淡而又愚笨。幾時它誘使我們選擇肉體的舒適,而非促進修德的艱苦,或是以之為積極美好的感覺,而不情願使自己背負起修行的勞苦,特別是有關涉及實踐誡命的少許努力,它就導致靈魂放鬆其為達致寧靜狀態所做的努力,在靈魂內產生強烈而無法抗拒的懶惰與懈怠。

  一○七、如果你無力實踐誡命,卻想要逐出你內心的陰暗,最佳且最有效的藥就是在凡事上深信不疑而又毫不猶豫的聽命。这藥是從眾多德行中所提取的,它如同小刀,只一下就將潰爛的膿瘡給割掉了,使人恢復活力與行動。如果你完全相信,並以純樸的思想,由各種替代品中選擇這藥,你立即就會除去各種情慾。你不但會達致寧靜的狀態,也會藉著你的聽命而完全進入其中,你會找到基督,成為祂名符其實的效法者與僕人。

  一○八、除非你的生活與行動都伴隨著內在的悲傷感覺,你無法忍受寧靜的熾熱。如果你以这一悲傷的感覺,默想你死前與死後所等待著你的眾多恐怖之事──在這些事發生之前──你就會獲得忍耐與謙卑,這兩樣是寧靜的孿生根基。沒有這兩樣,你達致寧靜的努力總是伴隨著冷淡與自大。由此會生出許多分心之事與白日夢,所有這些會生出惰性。伴隨著它們的甦醒而來的是放緃──懶惰之女,使肉體遲鈍懶散,使理智陷於黑暗與冷淡之中。於是耶穌被隱藏了起來,被充斥心靈的大量思想與圖象所遮蔽。

  一○九、在今生與來生,並非每一個人都完全意識到良心的痛苦,而只有那些在今世或來世被剝奪了屬神榮耀與愛的人。這樣的痛苦就如同可怕的刑吏用種種方式懲罰罪人,又如同鋒利的刀劍以冷酷無情的義憤與指責劈砍人。一旦我們的良心起作用,一些人所說的義怒與另一些人所說的本性之怒,會以三種方式被激起──相反魔鬼的方式,相反我們的本性的方式,以及相反我們自己的靈魂的方式。這樣的義憤或忿怒促使我們磨快我們的良心,就如磨快刀刃一樣,以對抗我們的敵人。如果這一義憤獲勝了,使罪惡與我們冥頑不化的自我順服於靈魂,它就轉化為最為崇高的勇氣,帶領我們來到天主那裡。但是,如果靈魂使自己受罪惡與我們冥頑不化的自我的奴役,這一義憤就會轉而反對它,無情地折磨它,因為它因自己的自由意志,使自己受仇敵的奴役。靈魂這樣受到奴役,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因為它有德的狀態失落了,使自己與天主疏離了。

  一一○、在所有情慾之中,迷色與懶惰特別嚴重而又難以負擔,因為它們壓迫不幸的靈魂,使之衰弱。由於它們彼此相關、相互纏結在一起,因此很難對抗它們,很難戰勝它們──實際上,只靠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是無法戰勝它們的。迷色萌芽於靈魂的刺激官能,它按本性毫無差別地擁抱靈魂與肉體,因為它所造成的愉悅傳遍我們的所有肢體。懶惰一旦抓住我們的理智,就如同花藤那樣地纏繞住我們的靈魂與肉體,使我們變得懶惰、虛弱而又懈怠。即便在我們達至無慾的真福狀態之前,幾時藉著祈禱,我們的靈魂由聖神領受了由它的暴虐中得釋放的能力,在內心之中產生力量與深深的平安,以寧靜安慰我們,儘管並非最終戰勝它們,我們仍能將這兩種情慾驅趕出去。迷色是包含所有其它形式的感官放縱的享樂,是它們的根源與君后;其密友是懶惰──載有法郎戰士的戰無不勝的戰車。藉著這兩種情慾──迷色與懶惰──情慾的種子被播種在我們不幸的生活之中。

  一一一、靈智祈禱是由聖神的潔淨德能所發動的行為,是由理智所舉行的奧秘慶典。同樣,寧靜是由專心期待天主所開始的,其中間階段以啟迪的德能與默觀為特徵,其最終的目標是出神,理智飛向天主的超拔。

  一一二、在人獲享這一使理智超拔的福樂之前,作為獲享這一福樂的預嚐,理智的靈智活動奧秘地在靈魂的祭臺上奉獻天主的羔羊,在與天主的共融中有份於祂。在靈魂的靈智祭臺上吃天主的羔羊,不但是在靈裡認識祂,或是有份於祂;在來世,它也要如同羔羊的肖像一樣。如今我們經驗到奧秘的明顯表達;我們希望在來世能獲享其本體。

  一一三、對初學者而言,祈禱就如同在人心內點燃的喜樂之火;對成全者而言,它就如同發出濃烈的甘飴芬芳的光明。再者,祈禱是宗徒的宣講,信德的行動,或更好說,它就是信德本身,「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希11:1),它是積極的愛,天使的推動,無形神體的能力,他們的工作與喜悅,它是天主的福音,人心的確保,救恩的希望,純潔的標記,聖潔的象徵,天主的知識,被彰顯出來的洗禮,在水裡重生的淨化,聖神的信物,耶穌的歡躍,靈魂的喜樂,天主的仁慈,修和的記號,基督的印記,靈智太陽的光芒,内心的啟明星,基督教信仰的確認,與天主修和的揭示,天主的恩寵,天主的智慧,或更好說,它是真理與絕對智慧的根源;它是天主的啟示,天使狀態的表達。為什麼還要進一步再說呢?祈禱就是天主,祂伴隨著在一切人內所行的一切(參閱格前12:6),因為父、及子、及聖神只有一個行動,藉著基督耶穌使萬物運作。

  一一四、如果梅瑟沒有從天主領受具有大能的杖,他就不會在法郎面前像神一樣,就不會在法郎与埃及前成為苦難的根源。相應的,理智如果沒有把握住祈禱的能力,就不能粉碎罪惡及相反它的敵對勢力。

  一一五、那些說或做某事、但卻沒有謙卑的人,就如同在冬天建房,或是沒有磚和泥灰而建房的人那樣。很少有人獲得謙卑,很少有人藉著經驗認識它;那些想要談論它的人就好比測量無底的深坑一樣。我是瞎眼的,我形成了這一大光的模糊圖像,我極魯莽地談論它:真正的謙卑不在於談論謙卑,或是做出謙卑的樣子。謙卑的人並不必強迫自己謙卑思想,也不不断尋找自己的錯處。這樣的行動可能給我們提供謙卑的機會,或是構成它的外表,但謙卑本身是一恩寵,是一天主的恩賜。諸聖教父教導,有兩種謙卑:自認比其他每個人都卑微,以及將人的一切成就都歸於天主。前者是開端,後者是圓滿。

  那些尋求謙卑的人應牢記以下三件事:他們是罪人中最壞的人;他們是所有受造物中最卑賤的,因為他們處於非本性的狀態;他們甚至比魔鬼更可憐,因為他們是魔鬼的奴僕。如果你對自己說下面的這些話,這也許會對你有益:我如何知道他人犯了什麼罪,他們是如何犯這些罪的,或者,他們的罪是否比我更大,或是與我自己所犯的罪同等?我的靈魂啊,因著我們的無知,你和我比所有人都更壞,我們都是他們腳下的塵土。我怎麼能不將自己視為比所有其它受造物更卑賤的呢?因為它們都是按天主所賦予它們的本性而行動的,而我卻因我所犯的無數罪惡處於一種相反本性的狀態之下。的確,動物比我更純潔,我是罪人;為此我是萬物中最卑微的,因為即便在我死之前,我已在地獄中準備好了我的床舖了。有誰沒有完全意識到有罪之人比魔鬼更糟呢?因為他是魔鬼的奴隸,甚至在今生,他就分享了魔鬼黑暗的牢獄。如果我受魔鬼的掌控,我必定低於他們。因此,我的命運將是與他們同在地獄的深淵之中。我何其可憐啊!你在世上,甚至在你死之前就已住在那一深淵之中了,你怎麼竟敢欺騙自己,稱自己為義呢?因你所做的邪惡,你已玷污了自己,使自己成為罪人,成為魔鬼了。禍哉,你的自欺與錯謬,你就如同污穢的野狗,因著這些過犯,你應承受永火與黑暗。

  一一六、按照眾神學家的說法,靈智、純潔而又如同天使一般的祈禱在其強烈的智慧內,受聖神的感動。你已達致這樣的祈禱的標記是,理智在祈禱時完全擺脫了形像的默觀,理智既沒有以物質的方式看到自身,也沒有以物質的方式看到任何其它東西。相反,它經常被作用於它內的光明帶離其自己的感官;因為現在它已變得不再非本性了,充滿了屬靈的光芒,因著無可言喻的結合而與天主成為一神了(參閱格前6:17)。

  一一七、藉著七種不同的品質,我們被帶領、指引到天主所賦予的謙卑,每一種品質形成並補充了其它的品質,這七種品質是:緘默、在思想、言語與外表上謙卑、自責、痛悔,自認是眾人中最卑微者。緘默有意識地支持生出了思想上的謙卑,思想上的謙卑產生三種更進一步形式的謙卑,即在言語上謙卑,使自己處於單純而又謙卑的狀態之中,不斷自我貶抑。這三種形式的謙卑生出痛悔;當天主允許我們受試探時,痛悔在我們內生起──即,我們受天主聖意的訓練,被魔鬼所貶抑。痛悔欣然引導靈魂感到自己是萬有中最低微的,是眾人的僕人。痛悔與自視為萬物中最小的,產生圓滿的謙卑,這謙卑是天主的恩賜,它被正確地視為一切德行中的圓滿的能力。在這種狀態下,人將自己的一切成就皆歸功於天主。因此,使人謙卑的首要因素是緘默,由此生出思想的謙卑。這又生出三種進一步的謙卑。這三種謙卑又生成痛悔的品質。痛悔的品質生出第七種,即原始的謙卑──自認是眾人中最小的,這也被稱為天主聖意的謙卑。天主聖意的謙卑賦予人真正由天主所賜的謙卑,這是圓滿而無法描述的。原始的謙卑是這樣來的:當你被每一情慾、分心的思想以及邪神所遺棄、戰勝、奴役與掌控時,你在行善之中、或是在天主內,或是在任何事物中,根本找不到任何幫助,因而你陷於絕望之中,於是你在一切事物中受貶抑,充滿了痛悔,自認是萬物之中最低微的,是萬有的奴僕,比魔鬼更糟,因為你受他們的掌控,被他們所戰勝。這就是原始的謙卑。一旦獲得了它,天主就因它而賜下終極的謙卑。使萬物開始運行,並完成它們,這是天主的德能。靠著它的幫助,人總是視自己是天主德能的工具,並藉著它行天主的奇跡工作。

  一一八、因為我們現在受情慾的掌控,屈服於種種試探,我們不能在此世獲得那一狀態,它的特徵是聖德──我的意思是指天主神光的屬靈默觀,理智由幻想與分心中得到釋放,祈禱的真正德能不斷由內心深處湧出,靈魂的復活與升天,屬神的超拔,超越此世限度的高飛,心靈在神魂內超越所有感官而出神,理智甚至超越其自身的能力而狂喜,靈魂受天主的推動而如同天使一般地飛向無限而完全崇高之處。理智──特別是在我們中較表面的部份──傾向於過早地給自己構畫出這些狀態,它以這種方式甚至失落了天主給予它的些許恆心,完全成了气息奄奄的。因此,我們必須操練極大的明辨力,不要試圖預先取得將要在其自己的適當時間來臨的事物,或是拒絕我們已擁有的事物,夢想獲得其它的事物。因為理智按本性樂於發明有關它尚未獲得的較高的屬靈狀態的幻想與錯覺,因此,存在著這樣的不小危險:我們可能會失落已賜予我們的事物,因著反覆自欺而毀掉我們的理性,成為一個做白日夢的人,而非一位靜修者。

  一一九、就如同積極祈禱,信德是一恩寵。對於祈禱,當它因著聖神的德能而被愛所激發時,就使真信仰彰顯了出來──這信仰啟示出耶穌的生命。如果你發現這樣的信德沒有在你內起作用,那就意味著你的信德是死的,是沒有生命的。事實上,如果你的信德只是理論性的,沒有藉著實踐誡命,或是靠著聖神而實現出來,你甚至不應像一位信徒那樣地談論自己。因此,信德必須藉著在守誡命上的進步顯明出來,或是必須在我們所做的事上實現出來,而有光彩。這由聖雅各伯所說的話中得到印證,他說:「藉你的行為把你的信德指給我看,我便會藉我的信德,叫你看我的行為。」(參閱雅2:18)他這樣說,清楚地表明,藉著守誡命顯明受恩寵感動的信德,就如同誡命藉著恩寵所感動的信德而實現,變得有光彩。信德是誡命的根,或更好說,是滋養它們成長的溪水。它有兩個方面──宣認的一面與恩寵的一面──儘管兩者在本質上是一,是不可分的。

  一二○、靈修進步的短梯──它同時既是小的,也是大的──有五級,引人達致成全。第一級是棄絕,第二級是順從修道的生活方式,第三級是服從屬靈的指導,第四級是謙卑,第五級是天主所灌輸的愛。棄絕將被囚禁者由地獄中提升出來,使他擺脫物質事物的奴役。服從修道生活是發現基督,並決定事奉祂。正如基督自己所說:「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如此,我在那裡,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裡。」(參閱若12:26)基督在哪裡呢?在天上,坐在父的右邊。因此,凡事奉基督的,必須也在天上,他的腳要準備好攀登;的確,甚至在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開始攀登之前,他已經被提升,與基督一起升天了。服從,藉著實踐誡命而付諸行動,由各種德行建起一架梯子,將各種德行放在靈魂之中如同梯階一樣,人藉以升天(參閱詠84:5,七十賢士譯本)。因此,有志靈修的人被偉大的提升者──謙卑所擁抱,被帶到天上,交付於愛──諸德之后。藉著愛,他被帶領到基督那裡,帶進他的臨在。因此,藉著這一短梯,凡真服從的人都迅速地升天。

  一二一、藉著德行的梯子上升到天國的最快的方式,就是藉著除去五種與服從敵對的情慾:即不服從、好爭辯、自我滿足,自我為義以及有害的自負。因為這些都是拒不服從的魔鬼的四肢與器官,牠們吞噬那些錯誤地服從牠們、將自己交給深淵的毒龍的人。不服從是地獄的口;好爭辯是它的舌,如同刀劍被磨快一樣;自我滿足是它尖利的牙齒;自義是它的咽喉;將人送進地獄的自負則是排空吞噬一切的肚腹內東西的排洩口。如果藉著服從,你克勝這些情慾中的第一個──不服從──你一下就除去了所有其它的情慾,敏捷地一步就達致天堂。這是由我們仁慈的主所行的真正不可言喻、不可思議的奇跡:藉著單一的德行,或更好說,藉著單一一條誡命,我們就能直接升天,就如同藉著單一的一個不服從的行為,我們落入並不斷落入地獄之中。

  一二二、人就好比另一個或第二個世界──一個新的世界,就如聖保祿所說的:「誰若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格後5:17)因為藉著德行,人成為天、地與世上的萬有。就如納齊盎的聖額我略所說,每一特性與奧秘都是為人而存在的。並且,如果就如聖保祿所肯定的:「我們戰鬥不是對抗血和肉,而是對抗率領者,對抗掌權者,對抗這黑暗世界的霸主,對抗天界裡邪惡的鬼神。」(參閱弗6:12),由此可知,那些與我們隱秘作戰的,就居住在我們心靈能力的世界裡,這世界就如同另一個大自然的世界一樣。因為那三個在我們的奮鬥中反對我們的邪惡首領,攻擊我們靈魂的三種能力;我們的確就是在其中取得進步的,在這領域中,我們勞苦努力,取得進步,牠們就是在其中發動攻擊的。

  因此,那毒龍──深淵的首領,牠的力量在腰部與肚腹──我們靈魂的欲望能力的器官──起而反對那些努力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心裡的人;藉著熱愛肉慾的健忘的巨人,向他們射出陣陣火箭(參閱弗6:16)。牠攪動慾望,就如攪動另一海洋或深淵,使之吐出泡沫,沸騰起來。他就這樣點燃性慾的渴求,以感官的享樂淹没它;但是這並不能使慾望得到滿足,因為它是不知滿足的。

  這個世界的首領(參閱若12:31)與靈魂的刺激官能作戰,攻擊那些努力修德的人。在懶惰的巨人的幫助下,牠不斷排兵布陣,藉著他所能設計的情慾詭計對我們發動屬靈的鬥爭。就如同在其它某個世界裡的劇院或競技場裡,他與所有在堅忍之中英勇對抗牠們的人搏鬥;有時牠取得勝利,有時牠被擊敗,因此,牠或是羞辱我們,或是使我們在眾天使面前獲得榮耀的冠冕。

  空中的首領(參閱弗2:2)攻擊那些被吸引進行默觀的人,以幻像欺騙他們;在空中的邪神的支持下,牠攻擊靈魂的理智與屬靈官能。藉著疏忽的巨人,牠以濃雲遮蔽了的有志靈修的理性,彷彿理智的天堂一樣,擾亂它的寧靜,狡詐地給它暗示一些邪神以及牠們所變現出來的誨澀幻像,製造出令人生畏的類似雷電、暴風、地震的現象。這三個邪惡的首領,在三位巨人的幫助下,攻擊人靈魂的三種官能,每個都對與之相應的特別官能發動攻擊。

  一二三、這些魔鬼曾經都是天上的靈體;但是,牠們由牠們的原始的非物質與純淨狀態墮落,牠們中的每一個都獲得了某種物質的粗劣,取得了相應於指配給它的行動種類的肉體形式。牠們就如同人類那樣,失落了天使的快樂,被剝奪了屬神的福樂,因此,牠們也像我們一樣,如今要在屬地的事物內尋獲享樂,由牠們所獲得的物質情慾的傾向,牠們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屬物質的了。對此,我們不應感到奇怪,因為我們自己的靈魂,按天主的肖像受造為有理性而又屬靈的,因失落了對天主的認識及尋求在物質事物中的享樂,而變成了像野獸一樣的幾乎沒有理性了。內在的禀性改變了外在的性質,倫理選擇的行為改變了本性官能的方式。一些邪神是屬物質的、粗劣的、不受控制的、有情慾而懷有惡意的。牠們渴望物質的享樂與放從,就如同肉食動物之渴望血肉一樣。就如同兇猛的獵狗以及被魔鬼所附者那樣,牠們吞吃腐爛的食物,吃得津津有味;牠們的喜樂與居處都是粗陋而又屬血肉的肉體。其它的則是放蕩而谄媚的。牠們就如同螞蟥、青蛙與蛇那樣地在慾望的坑池內爬行。有時,牠們取了魚的形狀,喜愛魚可厭的難以捉摸。牠們狡猾而軟弱,在醉酒的海洋裡游泳,歡躍於無理性的享樂之中。就這樣,他們不斷翻動不潔思想的波浪,在靈魂裡激起狂風巨浪。其它的邪神則是光明而微妙的,因為牠們都是空中的神體,鼓動靈魂的默觀能力,激起狂風與幻像。牠們欺騙靈魂,有時以飛鳥或天使的形象顯現給它。牠們使人的記憶中充滿了他所認識的人的形像。對那些追求聖善道路,但尚未達致純潔的狀態與內心的明辨的人,牠們濫用默觀神視,使之變形;因為在這些神視中,沒有任何屬靈的事物,是牠們使自己轉變為各種形像。牠們還按我們的屬靈狀態與屬靈進步的程度武裝自己,以錯覺代替真像,以幻覺代替默觀,居住在我們內。這些邪神就是聖經中所說的「田間的野獸,天空的飛鳥和地上的爬蟲」(歐2:20)。

  一二四、有五種在我們內激起情慾、使我們墮落的自我對我們的靈魂發起戰爭的方式。有時我們墮落的自我濫用事物。有時它想要使我們做非本性的事,如同那是符合本性的一樣。有時它與魔鬼建立熱切的友誼,魔鬼給它提供反對靈魂的武裝。有時在情慾的影響下,它陷於內戰的狀態之中,分裂自我。最後,如果魔鬼沒有以任何方式達成上述的牠們的目標,天主就允許牠他們惡意地發起針對我們的戰爭,為教導我們更大的謙卑。

  一二五、因著各種客觀事物或環境而在我們內激起的爭戰,其主要原因有三:我們內在的意向,對受造物的濫用,以及由於天主的許可而有的魔鬼的惡意與攻擊。就如同墮落的自我起來反對靈魂,靈魂反對墮落的自我(參閱迦5:17)。因此,我們內在的意向也以同樣的方式與我們的行動模式,使墮落自我的情慾向靈魂發動爭戰,靈魂的英勇能力向墮落的自我發動爭戰。有時,我們的敵人,他是無恥的,在其自身內無緣無故、沒有預先警告,就膽敢與我們作戰。因此,我的朋友,不要讓這噬血的螞蟥由我的血管中吸取血液,於是,它就吐出從你身上所吸取的血液。不要讓蛇與毒龍吸你的血,你就會輕而易舉地踐踏在獅子與毒龍的傲慢之上(參閱詠91:13)。你要哀哭,直到你除去了情慾,給自己套上那屬天上的住所(格後5:2),按耶穌基督的模樣改變自己,祂按自己的肖像造了你。

  一二六、那些完全將自己交付於追求血肉之事、完全自愛的人,他們一直都是感官享樂與虛榮的奴隸。嫉妬也在他們內紮根。他們為惡意所毀滅,因自己近人所受的祝福而怨恨,他們中傷良善,以之為邪惡,稱之為欺詐的果實。他們不接受屬聖神的事物,也不相信它們;因為他們缺乏信心,他們不能看到或認識天主。這樣的人,由於同樣的瞎眼與缺乏信仰,在末日,他們理應聽到主對他們說這樣的話:「我不認識你們。」(瑪25:12)因為在求索之中的信徒,必定或是相信他所聽到的並不為他所認識的事物,或是認識他所相信的。他必定教導他人自己已認識的事物,以所交託給他的塔冷通賺取大量利潤。但是,如果他不信自己並不認識的事物,且誹謗自己不理解的事物,將自己沒有學會的事物教導他人,嫉妬那些教導由實踐經驗而得來的事理的人,他注定要與那些「心懷苦毒」(宗8:23)的人一起受到懲罰。

  一二七、按智者所說,真正的教師就是那藉著自己無所不包的認知洞見,簡明地領悟受造之物,彷彿它們構成了一個單一體,在它們中間按它們種類的不同與身份,建立起區別與聯繫,好能指出哪些擁有類似的性質。或者,他可以被描述為一個能真正以辯證的方式證明事物的人。又或者,真正的屬靈教師就是那按照包容萬有的特別公式、辨別並講述受造之物的普遍性質的人──在數目上,受造物可分為五大類。但是,他的辯證技巧並非只是口才好而已,就如同不敬神明的哲士所具有的口才那樣,因為他能夠藉著聖神給他彰顯的對受造物的默觀而啟迪他人。

  真正的哲學家是在受造物中覺察到其屬靈之因的人,或者,他是藉著認識受造物之因而認識它們的人,他已達致了與天主結合,他已超越理智,已獲得了直接而不借助中介的信德。他不但學得了屬神的事物,實際上,他還經驗到了它們。又或者,真正的哲學家是理智已平等的了解了修行實踐與默觀智慧的人。因此,成全的哲學家或熱愛智慧者就是在倫理、本性與神學層面上獲得了對智慧之愛、或更好說是對天主之愛的人。這即是說,他已由天主學得了修行實踐(倫理哲學)的原則,洞徹受造之物(自然哲學),以及確切的默觀理解信理原則(神學)。

  又或者,獲得了屬神事物之傳授的教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能從分享存有的存在、或是沒有自主的自我存在的實體中,分辨出原始的存有(即造物主),他能由藉著分享原始的存有而存在的存有之中,認出原始存有的性體(即天主),他受聖神的啟迪,覺察出在分享存有的存在中所體驗出來的原始存有的性體。換言之,他按可感覺到而又可見的事物,解釋何為屬理智而不可見的事物。也能按不可見而超越感覺的世界來解釋可見的感官世界,他意識到可見事物是不可見事物的肖像,不可見事物是可見事物的肖像。他知道無形的事物使有形的事物开始存在,每一事物都以屬靈的方式彰顯其它事物;他清楚地意識到每一事物都在其它的事物內,並在他所教導的真理內將這一意識傳達出來。他對真理、以及它如同太陽一樣的光輝的認識,並非以奧義或寓義的形式來表達;相反,他以屬靈的洞見與能力闡明了這兩個世界的真正的基本原則,強有力而又生動地解釋了它們。以這種方式,可見的世界成了我們的教師,不可見的世界被顯示為永恆的屬神之地,它為了我們而明顯地獲得了其存在。

  屬神的哲學家就是藉著修行淨化與靈智默觀而達致與天主直接結合的人,他是天主的真正朋友,為此,他尊敬並熱愛那超絕、具有創造力而又真實的智慧,超越其它每一種愛、智慧與知識。屬靈知識的學生,雖然不恰當地說是哲學家(即便是得自他人的智慧、未被察覺的盜用了哲學之名,就如納齊盎的聖額我略所指出的)就是那尊敬並研究反映在受造物內的天主的智慧,以致它的最小痕跡;但是,他這樣做毫無任何自我表現或任何博取人的讚譽的意思,因為他希望成為天主在受造物內的智慧的熱愛者,而非唯物主義的熱愛者。

  精通天主之國的奧跡的釋經者,就是在實踐了修行生活之後,投身於默觀天主與專務靜修的人。他由他內心的倉庫裡取出新的與舊的東西(參閱瑪13:52),即取自基督的福音與先知的事物,或是取自新舊約的事物,或是信理的教導與修行實踐的法則,或是取自宗徒與法律的聖道。有經驗的釋經者在聖善的生活中經過訓練之後,所取出的就是這些新的與舊的奧跡。

  釋經者就是精通實踐修行生活的人,他仍積極註釋聖經。屬神的教師是按掌管自然世界的法律、屬靈的知識與受造物的內在意義,在聖神的啟迪下,以他理智的分析能力闡釋一切事理的人。真正的哲學家就是已有意識而又直接地達致與天主的超性合一的人。

  一二八、那些寫作或講說的人,以及那些想要建立教會的人,他們缺乏聖神的默感,都是本性之人或世俗之人,就如聖猶達所說,都是沒有聖神的人。(參閱猶19)這樣的人處於下面的詛咒之下:「禍哉,那些自視為聰明和自以為通達的人!」(依5:21)因為他們所說的都是出於自己,而非在他們內說話的聖神(參閱瑪10:20)因為那些在他們達致純潔之前只談論他們自己的想法的人,都是為自負之神所欺騙的。撒羅滿說:「我見過自作聰明的人;寄望於愚人必寄望於他更好。」(箴26:12,七十賢士譯本)又說:「不要自作聰明。」(箴3:7)他所說的就是他們。聖保祿為聖神所充滿,他自己也贊同這一點,說:「但這並不是說:我們憑自己能夠承擔什麼事,好似出於自己一般;而是說:我們所以夠資格,是出於天主,」(格後3:5)又說:「我們宣講乃是出於真誠,出於天主,當著天主的面,在基督內。」(格後2:17)當人說話是出於自己時,他們說所說的是令人厭惡而又昏暗的,因為他們的話不是出於聖神的活泉,而是發自他們自己內心的泥沼──有大量水蛭、毒蛇與青蛙出沒的泥沼,滿是慾望、謬論與放蕩;他們的知識充滿惡臭,遲鈍混亂,凡喝了它的人都要生病,嘔吐反胃。

  一二九、聖保祿說:「你們便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肢體。」(參閱格前12:27)他在另一處又說:「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希望一樣。」(弗4:4)因為「正如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雅2:26),是沒有生氣的,因此,如果你在受洗後,因忽略誡命而被情慾致死了,聖神與基督的恩寵就中止了在你內的運作,不再光照你;因為雖然你擁有聖神,由於你已有了信德,因聖洗而重生,但是聖神卻因你靈魂的死亡而在你內休眠而不再活動了。

  雖然靈魂只有一個,而身體的肢體卻有許多,靈魂維持它們全體,給那些能獲得生機者生命與行動。如果它們中的一些因為某種疾病而枯乾了,變得如同死了一樣,遲鈍麻木,但它們仍為靈魂所維持著,即便它們處於沒有生氣、毫無感覺的狀態。同樣,基督之神完整地臨在於基督的全部肢體內,激活並形成所有能有份於其它的生命;因祂的仁愛,祂仍維持著那些因著某種軟弱而沒有積極參與到聖神的生命中的肢體。這樣,每一信友都按其信德,藉著聖神的生命而成為天主的兒子;但是,如果他沒有保持他的信德而成長,他就會變得麻木不仁、愚昧無知,被剝奪了基督的生命與光明。這就是每個信友的狀態,他雖然是基督的肢體,擁有聖神,聖神卻沒有在他內被激活,因而是遲鈍的,無法積極地有份於恩寵的生命。

  一三○、默觀的主要形式有八種。第一種默觀是默觀無形、無起源、非受造的天主──萬物的根源,亦即,默觀超越萬有的三位一體的天主。第二種是默觀屬靈的大能者的聖階與品級。第三種是默觀受造物的構造。第四種是默觀天主藉著聖言的降生成人而降臨塵世。第五種是默觀公復活。第六種是默觀基督以令人畏懼的方式第二次降臨。第七種是默觀永罰。第八種是默觀天國。前四種默觀與已經彰顯出來的、已實現的事物有關。後四種則仍未明顯顯明出來;但是,那些因著恩寵而達致心靈純潔的人卻能默觀它們,顯明它們。凡沒有領受這樣的恩寵的人,若是試圖看到它們,他應知道,他絕不能獲得屬靈的默觀,他只會成為幻想的犧牲品,受欺詐之神的欺騙,聽從牠的蛊惑而製造幻像。

  一三一、以下是有關欺詐的一些事,我們必須盡可能地談一談;因為由於其狡詐,以及其所能使我們陷於其中的方法的數目眾多,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認出它來,因為它們大多數是難以捉摸的。欺詐以兩種方式自我彰顯,或更好說是,攻擊入侵我們──以心靈的意象與幻覺的形式,或是以魔鬼的影響的形式──儘管其唯一的原因與根源卻總是驕傲。第一種形式是第二種形式的根源,第二種形式則是第三種形式──心靈錯亂──的根源。第一種形式──虛幻的異像──是由自負所引起的;因為自負使我們給屬神的事物充滿虛幻的形狀,因而藉著心靈的意象與幻想來欺騙我們。這一欺詐繼而產生褻瀆,以及由怪誕的顯現所引致的懼怕,這些顯現發生在人清醒的時候與睡眠的時候,這一狀態被描述為靈魂的恐怖與不安。因此,欺詐緊隨驕傲之後,褻瀆緊隨欺詐之後,懼怕緊隨褻瀆之後,恐怖緊隨懼怕之後,心靈的本性狀態的錯亂緊隨恐怖之後。這是第一種形式的欺詐,是由心靈的意象與幻想所引致的。

  由魔鬼的影響所引起的第二種形式的欺詐是這樣的:其根源在於自我放縱,它是由所謂的本性慾望所依次導致的。自我放縱生出各種難以描述之不潔的所有形式的放蕩。通過激動人的整個本性,遮蔽他的理智,這是理智與虛假圖像交往的結果,放蕩擾亂了理智,使之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推動其犧牲品講說假預言,解釋異像,與某些假想的聖人交談,他所聲稱的事都是當他因情慾而陶醉時啟示給他的,他的整個性格已墮落了,被魔鬼所敗壞。你要稱那些受妄想的欺騙,對屬靈事物一無所知的人為「渺小的靈魂」。人們發現這些「渺小的靈魂」坐在聖人的聖地附近,聲稱受聖人的靈感或考驗,說聖人支持他們向別人所宣告的信息。但實際上,他們應被稱作附魔者,受妄想的欺騙與奴役,他們並非預言如今或將來要發生的事的先知。因為放蕩之魔使他們的心靈昏暗錯亂,以屬靈的慾望之火激動它們,在他們前浮現出虛幻的聖人顯現,使他們聽到談話,看到異像。有時,魔鬼親自顯現給他們,使他們因恐懼而戰兢。因為放蕩之魔已給他們套上了彼列(即撒殫)的軛,驅趕他們實踐他們的詭計,使牠能俘獲他們,奴役他們到死,那時,牠要將他們交給地獄。

  一三二、妄想在我們內興起,是由於三種主要的來源:驕傲、魔鬼的嫉妒與天主允許我們受試煉、得糾正的意願。驕傲由表面性的事物興起,魔鬼的嫉妒由我們屬靈的進步所激起,需要得糾正則是我們罪惡的生活方式的結果。只是由嫉妒與自負所引起的妄想很快就會被治好,特別是當我們自我謙卑的時候。在另一方面,天主为了糾正我們所允許的妄想,當我們因我們的有罪而被交付於撒殫之時,天主常允許它持續到我們死時,如果這對除去我們的罪惡是必須的。為了他們的得救,有時天主甚至將無罪者交給魔鬼折磨。我們還應知道,自負之魔會親自在那些不仔細專注於自己的內心的人身上說預言。

  一三三、所有信徒都確實在藉由洗禮所帶來的屬靈更新中,受傅成為司祭與君王,就如在先前受傅的司祭與君王那樣。因為先前的那些傅油是我們所受之真正的傅油的預像:預像不但關乎我們中的一些人,而是關乎我們所有人。因為我們的君王身份與司祭職與他們的在形式或特徵上並不相同,儘管兩者都象徵著相同之事。我們所受之傅油在本性、恩寵或召叫上並沒有任何分別,也是以這一方式,那些人所受的傅油彼此在本質上卻有分別:我們只有同一個召叫,同一個信德與儀典。其真正的重要性是,凡受傅者都是純潔的,無慾的,完全祝聖於天主了,從現在直到永遠。

  一三四、如果你的話裡充滿智慧,在心裡思念哲理(參閱詠49:3),你就會在受造物中揭露天主聖言、天主父之上智的臨在;因為你會在受造物中覺察到以它們為特徵的原型的外在表達,因此,藉著你積極的生活智力,你會講論源於天主上智的智慧。因為你的心靈受到你在靈裡所默想的哲理的光照,你就能夠藉著這哲理教導、光照那些懷著信德聆聽的人。

  一三五、今天真理的大敵是欺詐,它引人喪亡。這一欺詐的結果是,幽暗的無知統治了所有在昏睡中沉没、遠離天主的人的靈魂。這樣的人彷彿沒有意識到天主的存在,是祂使我們重生,並光照我們,或者,他們假定我們能只以理論的方式相信他,認識祂,而不必通過我們的行動,又或者,他們以為祂只將自己啟示給先前時代的人,卻不向我們啟示;他們假裝聖經上有關天主的話只適用於當初的作者,或是其他人,而不適用於他們自己。他們就這樣褻瀆有關天主的教導,因為他們否認由獻身天主所啟迪的真知識,只以字面的方式,亦即猶太人的方式來讀聖經;否認人在此生就能因他靈魂的復活而復活的可能性,他們選擇仍留在無知的墳墓之中。欺詐由三種情慾所組成:缺乏信德、狡猾與懶散。這三者彼此生成,彼此支持:缺乏信德加重狡猾,狡猾與懶散結合在一起,懶散在懶惰中外在地表現出自己來。或者相反,懶散生出狡猾──主豈不是說「狡猾而又懶惰的僕人!」嗎?(參閱瑪25:26)──狡猾是缺乏信德之母。因為如果你們充滿狡詐,就會缺乏信德。如果你們缺乏信德,就會不敬天主。由這樣的缺乏信德生出懶散,懶散生出輕蔑;當你們充滿輕蔑時,你們就會輕看一切美善,而實踐各種邪惡。

  一三六、對正教完全的知識在於真正認識天主,以及對受造物無誤的屬靈知識。如果你是這樣的正教徒,你就會這樣光榮天主:願光榮歸於祢,基督,我們的天主,願光榮歸於祢,因為祢,超越萬物的天主聖言,為了我們而成為人。大哉,祢的降生奧跡,救主啊,願光榮歸於祢。

  一三七、按照宣信者聖瑪克西穆所說,無可指責的寫作有三種動機:幫助人記憶,幫助他人,或是出於聽命而寫作。許多靈修著作是為了第三種原因,應那些需要它們的人的所求而寫作的。如果你只是出於愉悅、名聲或自我表現而撰寫有關屬靈事物的著作,正如聖經所說,你已獲得了你的賞報(參閱瑪6:5,16)。你在今世不會由它獲得任何利益,也不會在來世獲得任何賞報。相反,你會為了尋求名望與販賣天主的智慧而受到譴責。

 

返回「《慕善集》選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