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年福音講道集

五旬節後第一主日(諸聖主日)
跟隨基督
瑪10:32-38; 19:27-30
家主會讓僕人空著肚子去放羊嗎?
父親會讓兒子不帶犁和牛就下田嗎?
將軍會讓士兵不帶武器就上戰場嗎?
不會。
天主也不會讓祂的僕人、祂的兒子和祂的士兵空著肚子、不帶補給和武器就進入這個世界。人不會比天主更有智慧或更仁慈──絕不會!所以,既然人會給予追隨者所需要的補給,天主就更會供應祂的追隨者所需的一切。
天主豐盛地將恩寵傾注在那些履行祂的工作的人身上,這一點極其清楚地由諸聖宗徒的榜樣向我們證明。十二個出身卑微、職業普通的人,沒有軍隊、沒有財富、沒有世俗的光榮或權勢,竟能離開家鄉和親人,走向全世界傳播基督的福音──這完全是嶄新的事物,與此前世界所認為正確和美好的一切都截然不同;除了天主的幫助、天主的合作和天主的恩寵之外,沒有任何其他解釋。而且,他們竟有勇氣反對最博學之人的虛假學問、最富有之人的短暫財富以及世上最強大之人的邪惡權力──如果不是天主以祂的智慧滋養他們、以祂的力量保護他們、以祂的武器武裝他們,這些平凡的漁夫怎敢如此?此外,他們竟有如此的無畏和毅力,能夠忍受難以想像的折磨和難以言喻的羞辱:被世人鞭打,被自然災害所擊垮;被戴上鎖鏈;遭受嘲笑和石擊的迫害;在監獄中忍飢挨餓;被捆綁著在狂風暴雨的海上從世界的一端拖到另一端;被扔給野獸;被剝皮、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看到整個世界都武裝起來反對他們,這十二個人必定擁有某種不可征服的奧秘助祐,某種他們沒有像食物一樣放入口中的滋養,某些敵人軍隊看不見的、不是握在手中的武器(參閱格後10:4)。
他們以史無前例的方式向普世宣講復活的基督──在血肉中向世人啟示自己、又重返天國的天主,令舉世震驚;他們撒下新信仰、新生命與新創造的種子後,便離開了此世。直到此刻,世界方開始燃燒:因他們所撒的種子、所宣講的聖言、所留下的足跡而燃起燎原之火。昔日迫害他們的民族散佈大地;抵擋他們的王國化為塵土;不接納他們的屋宇淪為廢墟;折磨他們的偉人智者蒙羞絕望、悲慘滅亡。而他們播下的種子卻萌芽綻放:在人類暴力與虛妄作為的廢墟上,教會從他們的鮮血中崛起;凡接待他們的,獲得光榮;凡信從並追隨他們的,得到拯救。主何其豐厚地滋養祂的僕役!何其慷慨地供應祂忠信的子女!而祂,如同統帥一般,又何其全備地武裝祂的眾戰士!
主首先供應並武裝祂忠實的追隨者,然後派遣他們去工作、戰鬥。基督在祂的塵世生活中表明了這一點,而聖神降臨後教會的歷史也充分地闡明了這一點。福音中記載,基督召叫了祂所有的門徒,「授給他們制伏邪魔的權柄,可以驅逐邪魔,醫治各種病症,各種疾苦」(瑪10:1)。然後祂告訴他們去宣講天國臨近了,並補充說:「病人,你們要治好;死人,你們要復活;癩病人,你們要潔淨;魔鬼,你們要驅逐;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10:8)因此,祂首先賜予他們權柄、能力和力量,然後派遣他們行動。為了如此偉大的工作,宗徒們需要非常大的力量。他們確實獲得了這種力量,這可以從救主自己的話中看出:「你們白白得來的。」此外,為了向宗徒們展示這種將永遠與他們同在的神聖力量是多麼偉大和不可抗拒,主命令他們毫無掛慮地去工作,不要隨身攜帶金銀,也不要帶食物、兩件外衣、口袋或鞋子;如果沒有被接待,也不要生氣;不要預先考慮如何回答審判他們的。
在賦予他們必需的權能,並闡明這權能足以應付一切生活的需要與困境後,祂才坦然揭示他們將面臨的一切苦難:「看,我派遣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瑪10:16)。但隨即鼓勵他們:「你們不要怕!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一一數過了。」(10:30)天主的權能尚且護佑麻雀,又怎會不護佑你們呢?主最後以今日福音中這決定性的話語作為結束,清楚表明善用天主所賜權能者與不運用此權能、或用以行惡者將面臨的不同結局:
「凡在人前承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承認他;但誰若在人前否認我,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否認他。」先是對堅忍忠勇的戰士的賞報,後是對遲疑動搖、向仇敵投降的邪惡無信之人的懲罰。難道人能獲得比這更大的賞報嗎?──主基督本人在天國,於祂的天父與無數天使軍旅前,親口承認這人是屬祂的;將他銘刻於永恆的生命冊;以不可言喻的光榮為他加冕,並在永生天鄉的集會中將置於他的右邊。難道人能承受比這更重的懲罰嗎?──主基督親自否認他,當著眾天使與萬民齊聚的場合,在天父面前對他說:「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我;你的名字不在生命冊中。離開罷!」至於必須公開呼求並承認主耶穌的聖名,就如必須在心中信祂一樣,聖保祿宗徒的話已明確表明:「如果你口裡承認耶穌為主,心裡相信天主使他從死者中復活起來了,你便可獲得救恩」(羅10:9)。這意味著我們必須以靈魂與肉身共同承認主耶穌;因為人是由靈魂與肉身組成,因此整個的人必須承認那降來拯救整個人的主。
「誰愛父親或母親超過我,不配是我的;誰愛兒子或女兒超過我,不配是我的。」這般令人驚異的話,唯有那比我們塵世的父母更對我們生命負責的主方能道出。唯有那愛我們勝過我們父母的祂,才敢如此宣告;唯有那愛我們兒女遠超我們所能的祂,才配作此評斷。我們的父母不過賦予我們這一短暫的生命,祂卻使我們誕生於永生;父母給予我們的是苦痛與卑微,祂所賜的卻是永恆的喜樂與不朽的榮光。父母給予我們的都是從祂那裡領受的。他們預備食物,祂卻賜予我們氣息。食物與呼吸,哪個更重要?他們縫製我們的衣裳,祂卻塑造我們的心靈。衣裳與心靈,哪個更必不可少?是祂將我們帶入此塵世,父母不過是祂所用的門戶。誰的恩澤更深:是那引你入城的嚮導,抑或是你走過的城門?
主當然不是要否定我們對父母至親應有的愛──這愛是基督兩大誡命所命令於我們的。主自己在被釘在十架架上時,就表明了祂對祂的至聖母親的愛,將她託付給祂的愛徒照顧──若望代替祂成為聖母的兒子──然而祂在此處所言,特指宗徒將面臨的迫害處境。父母將會懼怕,兒女將會懼怕,他們要對基督的宗徒說:「你要否認基督,與我們平安共處,不要離開家人。你要像其他人那樣地生活;不要擔心你的新信仰!它會將你由我們中間帶走,帶你上刑架。那麼,我們要做什麼呢?他們將使我們忍受飢餓,遭受打擊;他們會殺死你。」你的父母會說:「難道我們生養你,就是為了在年老時因你的緣故而飽嘗苦楚嗎?」你的兒女將會質問,為何要生養他們,致使他們要受同輩譏諷、輕蔑、受迫害,甚至最終可能要喪亡?「你若真愛我們,就捨棄基督,與我們一起在此平安度日吧。」在這樣的決斷時刻,宗徒必須分辨誰於他更為重要,誰是他更愛的:基督還是父母;基督還是親生子女。他全部的永恆命運就繫於這一決斷,他血親的永恆命運也擊於這一決斷。人這一生中決不會遭遇較這更可怕的決斷,他不能朝著一個方向舉步,又向另一方向邁足。在這樣的時刻,人不能將自己的心剖分,而必須將它置於一邊,或是另一邊。如果你在心中朝拜基督,你和家人都能得救;要是你把父母兒女看得比基督還重,你和家人都會喪亡。誰在世上不認基督,在最後審判時,基督在天父和所有天使聖人面前,也會不認他。
【佩路西雍的聖依西多祿致斐雷托市长書(其人因未能晉身渴求的顯赫團體而憂傷):「現世的光榮比蛛網更微不足道,較夢境更虛幻。因此你應當將心神提升至首要之事上,如此你憂傷的靈魂便會輕易地獲得安寧。那想要同時獲得兩種光榮的人,兩者都得不到。唯有當人不求這兩種光榮,只求天上的光榮時,反倒可能二者兼得。故此,你若要尋求光榮,當追求屬神的、天上的光榮──如此,地上的光榮也往往隨之而來。」(書信五)】
主耶穌明確告知眾宗徒,這抉擇時刻是艱難的,祂說:「人的仇敵,就是自己的家人。」──這指的是,比起世上任何人,親屬更會阻攔人追隨基督;倘若人決意追隨,他們也將最為激烈地譴責他。誠然,綑綁我們留戀俗世的並非仇敵,而是我們的親朋;攔阻我們的不是陌路人,而是骨肉之親。為使與親屬分離的苦楚得以緩解,也為寬慰那些因主的緣故願意離家者的良知,主預先教導他們要如同麻雀一樣地無憂無慮。追隨主的人不必掛慮──當你們離家後,誰來供養家人衣食。那位養活麻雀的主,必親自供養他們。若沒有我們天父的旨意和許可,沒有一隻麻雀會掉落在地上。若沒有你們天父的旨意與許可,什麼也不會發生你們的親屬與你們自己身上。你們親屬的頭髮已被數算清楚,正如你們的頭髮也被數算清楚一樣。所以,你們要離開他們,追隨祂!當你們與親人同在時,並非你們在照料他們,而是天主在照管。即便沒有你們,祂仍會照管他們。
然而「父親」與「母親」,「兒子」與「女兒」在此皆有內在深意。所謂「父親」與「母親」,亦指那些藉謬誤教導,在我們內造成反對基督與福音的精神的教師與屬靈領袖。他們教導屬世的智慧,只滋養肉體而非靈魂,使人遠離基督,淪為塵世的奴僕。在我們未認識基督時,我們視這些屬靈父母如偶像一般;無論是親自聆聽他們,或是閱讀他們所寫的書籍,都在我們心中給他們獻上我們的愛慕、尊敬、榮耀與崇拜。凡愛他們勝過基督的人,便不配是基督的。至於「兒子」與「女兒」,其內在意義當解作我們的行為、工作、創造、建築、著作等──凡我們引以為傲,我們心靈或雙手的產物。我們的心、愛戀與驕傲,皆繫於這些產物。然而,這一切產物與工作,與基督有什麼可比較的呢?不過如日光前的煙霧,永恆大理石前的時光塵埃。故此,凡愛這些勝過愛基督者,便不配是基督的。
主接著說:「誰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不配是我的。」我們首先必須把十字架理解為前文所指的:即與父母、子女、親屬、朋友、教師,以及我們的工作的分離。十字架意味著痛苦,而分離即是痛苦。
我們也必須把十字架理解為基督的追隨者在道路上將會遇到的一切苦難、折磨與痛苦。這一切對於真愛而言都是必要的,為使其燃燒得更加熾烈;這一切就像病人為得醫治而必須服用的苦藥那樣無可避免。每位基督的追隨者都將在路途上遇到各種苦難、折磨與痛苦,而每個人的十字架也各不相同。因此主說:每個人都必須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此外,我們必須不僅把十字架,理解為來自外在的折磨與痛苦,也要把它理解為那些伴隨人與自我分離──與舊我、罪惡習性、情慾及肉體的分離──的內在煎熬。這是最沉重的十字架之一,若沒有天主的幫助與人對基督的大愛,便無法背負。然而這是必須背負的十字架。正如主在稍後說:「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必要獲得性命。」(瑪16:25)。意即:誰若緊抓那被罪惡玷污、被情慾腐蝕的舊靈魂,必將喪失它,因為任何污穢不潔的事物都不能來到天主面前。但是,誰若為基督的緣故,為更新與重生,為獲得新人與新靈魂而捨棄舊靈魂,必將尋得這新靈魂──比舊靈魂的明亮豐盛百倍。就如捨棄肉身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兒女的人,也將獲得百倍賞報。
最後,我們必須把十字架,理解為基督那寶貴而賜予生命的十字架。我們並非拋棄世俗的十字架,或以一種苦難換取另一種相似的苦難,而是將基督的十字架──為使罪得潔淨、靈魂得更新、並獲享永生而承受的折磨、痛苦與苦難──背負於自己身上。正如保祿宗徒論及主的十字架時所說:「至於我,我只以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來誇耀,因為藉著基督,世界於我已被釘在十字架上了;我於世界也被釘在十字架上了。」(迦6:14)凡背負基督十字架的人,世界對他是死的,他對世界亦然──雖對世界是死的,對天主卻是活的。對某些人,這十字架是愚妄,在另一些人看來則是絆腳石(參閱格前1:23),實不足為奇。那些仍活在罪惡的舊靈魂中、為世俗與肉體私慾所奴役的人,除了為現世利益──健康、財富、名譽或榮耀──而受苦之外,無法理解任何形式的苦難。然而,基督的十字架意味著為靈魂的健康與豐盛、為新國度的君王及宣認祂的人的唯一所愛──基督的尊榮與光耀──而承受的痛楚與苦難。
「那時,伯多祿開口對他說:『看,我們捨棄了一切,跟隨了你;那麼,將來我們可得到什麼呢?』」宗徒伯多祿提出這個問題時,正值主勸誡那位尋求永生的富少年,要他變賣所有、施予窮人,然後跟隨祂。然而,那少年卻憂悶地離去了,因為他擁有許多產業(瑪19:22)。正是在此背景下,伯多祿提出了上述疑問。教會將這段對話與今日福音的前半部分編排在一起,正是因為二者在靈性上密切相連。聖伯多祿代表眾宗徒詢問:他們既已捨棄一切──家園、親人、工作──來跟隨主,將來會得到什麼?
「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這些跟隨我的人,在重生的世代,人子坐在自己光榮的寶座上時,你們也要坐在十二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耶穌回答伯多祿的提問時,是向眾宗徒說的──祂「對他們說」。然而,賣主的猶達斯也在其中。他要坐在寶座上嗎?那時,猶達斯尚未負賣基督,儘管背主的念頭已在他心中生根。主預知猶達斯將要背叛祂,因此說話時帶有條件且謹慎。祂沒有說「你們所有人」,而是說「你們這些跟隨我的人」。由此,賣主的猶達斯已被排除在外,因為他只是表面上與基督同行,並未真正跟隨祂。不久之後,他將完全與基督及宗徒們分離,而另有一人將取代他的位置,坐在他的寶座上。
主向祂忠信的宗徒們應許了巨大的賞報。他們將成為以色列子民的審判者;並非所有人的審判者,因為唯有祂自己才是全人類的審判者,而是與他們同出一源的以色列人的審判者。在今生,這民族曾審判宗徒們;但在最後審判時,當萬民被左右分開,有人蒙召享永福,有人被判受永罰之時,宗徒們將要審判他們。屆時,在這重生的時刻,十二位宗徒將坐在主右邊的十二個光榮寶座上,審判那些曾在今生審判過他們的同胞。這審判絕非出於報復,而是秉行公義。
主這番話原是只對宗徒們說的,但祂在答覆中又加上了一句適用於古今所有信友的話:「凡為我的名,捨棄了房屋、或兄弟、或姊妹、或父親、或母親、或妻子、或兒女、或田地的,必要領取百倍的賞報,並承受永生。」宗徒與聖人在世時,豈非已為基督的名,獲得了百倍於所捨棄的賞報了嗎?普世各地,豈非已建起千百座以他們為名的聖堂?豈止數百,更有千萬男女奉他們為屬靈父親與兄弟?天主給亞巴郎的許諾,實實在在應驗在諸聖身上:他們的屬靈後裔,確已多如天上的繁星、海濱的沙粒(創22:17)。那些聖婦聖女、殉道女與童貞女,豈非也成了無數效法她們、成為基督門徒的信友的屬靈母親與姊妹?今日世上,仍湧現出宗徒與聖人,就如整個基督教歷史中不斷出現宗徒和聖人那樣,他們的屬靈子女與屬靈淨配豈非不計其數?他們捨棄家園田地,而眾信友的家園豈不都成了他們的家園田地?在他們宗徒使命伊始之際,他們所捨棄的雖然不多,所得卻很豐厚;從未貧乏,一無所缺(宗4:34)。屬靈後裔遠勝肉身子嗣,神恩厚賜超越世俗財富。因此主又許諾:他們終將獲得超越其他一切的賞報──永生。
按內在的意義而言,「房屋」意為罪惡的舊靈魂;「兄弟、姊妹、父母、妻子」意為靈魂對塵世的執著;「兒女」意為我們的罪業,「田地」則意為整個感官世界連同我們的肉身。凡為基督捨棄這一切的,必得百倍償報,比他先前所擁有的更多、更美。超越這一切的,乃是永生。
主用了「百倍」這個數字,因為這個數字象徵信眾將領受之恩賜的圓滿全備。不只百人,實有千萬男女捨棄一切,他們全都領受了這賞報。本主日──「諸聖主日」──即為所有這些人而設。一些聖人在全年中有其特定的紀念日。然而這只是對人盡皆知的聖人。更有無數不為人知的聖人,卻為無所不知的永生天主所熟知。他們構成了基督受光榮的得勝教會,與我們這些在世上構成基督士兵戰鬥中的教會緊密相連。藉著他們,主如太陽一般在群星中照耀,因為他們都是「祂身上的肢體」(弗5:30)。他們生活而有力,親近天主,亦接近我們。他們恆常鑒察地上教會的生活;我們從生到死,他們都警醒相伴;他們聆聽我們的哀禱,知道我們的困厄,以他們的力量與祈禱幫助我們──他們的祈禱如同乳香上升,經由天上的天使直達天主座前(默8:3-4)。這些人就是基督的偉大殉道者,無論男女,聖人及我們心懷天主的教父,教會的牧者與教師,保護天主的教會免受迫害者逼迫的虔誠國王與王后;宣信者與獨修者、修行者與獨居隱士、柱頭修士與聖愚──簡言之,凡以基督之愛超越塵世之愛,為基督聖名捨棄一切、堅持到底的人,那些自己已得救又將救恩帶給他人的人。現今,他們幫助我們得救,因為他們毫不自私,也不嫉妒:他們所喜悅的是有盡可能多的男女得救,進入他們自己所喜悅的光榮之中。他們全都藉著信德而得勝。他們全都熄滅了焚灼軟弱人性的情慾之火。他們中有許多人曾受譏諷、迫害、鎖鏈、囹圄,最終被石頭砸死。他們中有許多人是世界不配擁有的,「在曠野、山嶺、山洞和地穴中漂流無定」(希11:38)。今生是對我們工作的考驗,賞報在來世賜予。他們成功地通過考驗,如今,他們給予我們幫助,使我們不至蒙羞,像他們一樣地通過考驗,在天主的國中與他們一樣。天主確實在祂的聖徒中間神妙莫測!
教會在聖神降臨節後的第一個主日慶祝「諸聖主日」,含有深意:為教導我們,宗徒與諸聖在人類歷史中展現的偉大英雄氣概,與其說是憑藉自己的力量,不如說是藉聖神因受讚頌的大能。他們以天主的食糧為食,蒙天主眷顧護佑,並裝備了天主的武器。正因如此,他們能在征戰中堅忍不移,承受一切,並在一切事上獲得勝利。
【聖大瑪加略由自己的經驗教導:人必須長期力行善工,付出極大努力與決心,「直到最終,天主親臨,住在他內,他也住在主內,主要親自將祂的誡命親手栽種於他內,使他結滿屬靈的果實」(講道集第十九篇)。】
就如宗徒的榜樣那樣,所有聖人的典範也向我們清楚揭示這偉大而甘飴的真理:天主不會派遣祂的僕人進入草場而不給食物,不會差遣祂的兒子們前往田地而不備工具,更不會令祂的士兵投入戰鬥而不配武器。願至高者上主因此受享光榮與讚頌──祂以勝利使祂的聖人受到光榮,並因著他們而受到光榮!
「有許多在先的要成為在後的,在後的要成為在先的。」主就這樣結束了祂對宗徒所說的預言話語──這些話至今仍在應驗,儘管它們只有在最後審判時,才會以絕對的圓滿完全應驗。宗徒們曾被視為以色列中「在後的」,而那些迫害宗徒的法利塞人和假善人,卻被視為「在先的」:「我們仍被視為世上的垃圾和人間的廢物」(格前4:13)。然而,無論在地上還是在天上,宗徒們都成了在先的,而他們的迫害者卻成了在後的。賣主的猶達斯曾是在先的,卻因出賣天主而淪為在後的。許多聖人曾被視為在後的,但他們成了在先的,而折磨嘲弄他們的人,卻從這世上的尊榮首位,跌落到天主面前的末位。在最後審判時,將會揭露並顯明:如今在我們中間被視為在先的,有極其、極其多的人將淪為末位;而那些自視為在後的、也被這世界視為在後的,他們中有許多人將被提升至首位。
這段話也有其內在的含義。在我們每個人裡面,都有一場「低下之人」與「崇高之人」之間的爭戰。當那些卑劣、污穢、罪惡與可怖的事物在我們裡面掌權時,「低下之人」便佔據首位,凌駕於「崇高之人」之上。但如果一個人承認自己的罪,悔改並領受永生基督的聖體,那麼他裡面的「低下之人」便會從首位跌落至末位,而「崇高之人」則從末位升至首位。反之,當基督的美善與尊貴在我們裡面作王,表現於謙卑順服主及信德與善工中時,「崇高之人」便居首位,而「低下之人」則退居末位。然而,可悲的是,在這種情況下,良善虔誠的人往往會變得過於自信,從而滋生驕傲──而驕傲又會引發一切其他惡事,使「低下之人」重新登上首位,而「崇高之人」則被擠到末位。於是,那在先的便成了在後的,而在後的則成了在先的。
因此,我們必須時常警醒自守,絕不可過於依賴自己,而應將我們的一切希望──連同祈禱──寄託於主及祂那充滿恩寵之力的得勝武器上。「我賴加強我力量的那位,能應付一切」(斐4:13),宗徒保祿如此說道。全能的主!我們藉著祢、藉著祢那常存於我們內的德能,可以成就一切。但離了祢,我們什麼也不能做,只能犯罪。沒有祢──我們的食糧──我們便是飢餓的;沒有祢──我們的父──我們便是赤身的;沒有祢──我們的統帥──我們便是手無寸鐵、軟弱無力的。然而,我們得勝的救主!有了祢,我們便擁有一切,也能成就一切。我們懷著感恩之心向祢祈求:求祢永不離棄我們,終生不要收回祢的助佑。願光榮歸於祢!主耶穌,偕同父及聖神──同一性體而又不可分的聖三,自今至永遠,及於萬世,達於永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