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年福音講道集


五旬節後第三主日

心靈純潔
瑪6:22-33

在這世上所有人中,在天主前背負最大責任的,就是那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因為天主賜予基督徒的最多,也將向他們要求的最多。對於那些遠離天主原始啟示的民族,天主留下了自然與心智:自然作為一本書,心智作為閱讀這本書的嚮導。然而對基督徒,除了自然與心智之外,天主原始的啟示已被恢復,且在主耶穌基督內賜予了新的真理啟示。不僅如此,基督徒還擁有教會,即這兩種啟示的守護者、詮釋者與引導者;最後,基督徒更擁有聖神的力量,這力量從教會之初就賦予生命,教導並引導它。因此,非基督徒僅擁有那引導他們、從自然之書中教導他們的一個塔冷通──心智,而基督徒卻擁有五個塔冷通:心智、舊啟示、新啟示、教會,以及聖神的力量。

當一個非基督徒轉向自然,去閱讀並詮釋它時,他只有一支蠟燭的光亮:心智;當一個猶太人轉向自然,去閱讀並詮釋它時,他有兩支蠟燭的光亮:他的心智與舊啟示;然而當一個基督徒轉向自然,去閱讀並詮釋它時,他卻有五支蠟燭的光亮:他的心智、舊啟示、新啟示、教會,以及聖神的力量。那麼,誰應當看得更清楚、更明晰:是那只有一支蠟燭的人,是有兩支蠟燭的人,還是有五支蠟燭的人?毫無疑問,他們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閱讀,而更無疑問的是,那擁有五支蠟燭的人,將比另外兩人看得更遠、讀得更清晰。

當一個原本憑著五支蠟燭的光亮行走的人,發現這些蠟燭全被熄滅時,他將陷入比那僅憑一支蠟燭行走、而蠟燭被熄滅的人更深的黑暗。當兩個人發現自己處於同樣的黑暗中時,對那從更強光中走來的人的眼睛而言,這黑暗顯得更為深沉。然而,那些僅憑一支蠟燭的光亮行走的人──憑著純淨未受蒙蔽的心智──能夠穿透此生的黑暗幽谷,進入天主的大光之中;不過,對那些被五枝燭臺照亮路途的人而言,這條路顯然更容易走。而當那些僅憑一支蠟燭行走的人(羅1:20)若偏離正途、迷失於黑暗中時尚且無可推諉,那麼,那些天主賜予了五支蠟燭的人,當他們偏離正途、迷失於黑暗中時,又將在天主面前作何回答?的確,在世上的所有人中,自稱為基督徒的人,在天主前背負著最大的責任。

在今天的福音中,主耶穌揭示了清晰而簡單的真理──這些真理我們許多人每天都在無意間踐踏;如此清晰而簡單的真理,以致一個僅憑一支蠟燭──憑著天主所賜的純淨心智──的人,都能看見並承認它們。主這樣說:「眼睛就是身體的燈。所以,你的眼睛若是康健,你的全身就都光明。但是,如果你的眼睛有了病,你的全身就都黑暗。」

眼睛是身體的窗戶,身體透過這扇窗感知光明、接受光明,並得以知道自己處於光明之中。倘若這扇窗緊緊關閉,身體將陷入何等可怕的黑暗!眼睛是身體的嚮導;只要這嚮導堅定前行,身體便向前移動而不偏離正途:雙腳行該行之路,雙手做該做之事,每個器官都各司其職。但若嚮導墜入黑暗,那些被引領的人又將陷入怎樣的黑暗?倘若眼睛被剜出,不再為身體照明,這身體將成為何等可怖的黑暗!那時,所有道路都對身體關閉:雙腳不是停滯不前就是誤入歧途;雙手不是無所事事就是為非作歹;每個器官都各行其是。雙腳沉重踏步,試圖以此彌補視覺的喪失;雙手向外摸索,企圖藉觸覺替代視覺;耳朵更加仔細聆聽,試圖以此取代視覺。但這一切都是徒勞:被引導者無法取代他們的嚮導。混亂與失序隨之而來。沒有眼睛,人的身體確實成了一座監獄。

這段話的內在含義從以下句子中顯露無遺:「那麼,在你內的光明如果成了黑暗,那該是多麼黑暗!」主不是說「在你身上」或「在你面前」,而是說「在你內的光」。藉著這話,祂將眼睛與身體的整個圖象轉向內在的人,轉向心智與靈魂,因為眼睛是心智的意象,身體則是靈魂的意象。在聖經中,常提到心智的視覺,也提到它的失明。保祿宗徒為厄弗所人祈求天主「光照你們心靈的眼目」(1:18),而聖詠作者則祈禱說:「求你開啟我的眼睛,使我觀察祢法律中的奧妙」(詠118:18),他在這裡所想的正是心智的眼睛與內在視覺,唯有藉此才能看見天主的法律。

心智是整個靈魂的眼睛。心智是靈魂朝向天主的窗戶。當心智純潔、明亮並向天主敞開時,天上的光就會傾注於整個靈魂,我們的思想便直達天主。我們心中的一切感受都投入對天主及其法律的愛;我們所有的意向、所有的渴望、靈魂的所有活動,都充滿光明、健全並轉向事奉天主。就像一片陽光普照的田野,羊群在那裡吃草,牧人歡欣喜樂,而豺狼因著光明不敢進入。只有當太陽西沉、黑暗降臨時,豺狼才敢下到田野為自己掠奪。當我們的靈魂受我們純潔健全的心智光照時,就能免於罪惡與情慾這些猛獸的侵襲,這些野獸只有在靈魂被病態心智的黑暗籠罩時才會入侵。【阿爸本雅明病重垂危。他的門徒和敬愛他的人們開始在床邊悲傷地為他康復祈禱。長老聽見他們的祈求,便對他們說:「請祈禱讓我的內在之人不要患病;當這身體健康時,它對我的幫助甚少;如今它患了病,我也不覺得有什麼損失。」──摘自《曠野教父訓言錄》】當心智純潔時,人靈魂中的一切都是純潔的,整個人都是純潔的。「為潔淨人一切都是潔淨的」(鐸1:15)。毫無疑問,每個人除了最大的純潔外,也存有不潔;但心智純潔的人不會看見不潔。他將引導心智──而心智則引導他整個靈魂──只專注於人內在與外在世界中純潔的事物。他引導心智只專注於純潔之事,便藉著純潔日益豐富。我們的心智越是緊靠作為純潔與光明之圓滿的主耶穌基督,我們的心智就越純潔,藉著心智,我們的內心與靈魂就越發光明、輝耀而敏銳。

若心智轉離天主,若否認天主或褻瀆祂,靈魂的蠟燭便被熄滅;房間的窗戶便被磚塊封死,靈魂的嚮導便滑離道路,墜入深坑。那時,靈魂變得何等黑暗!叛逆隨之在靈魂中興起,盲目地左右偏離正路。一個轉瞬即逝的念頭被當作靈魂的嚮導,猶如人造的火花,但它很快熄滅,將引導之責交給某種短暫的感受,而這感受又會被其他念頭與感受取代,或被這個或那個慾望取代,直到人最終陷入人類絕望的黑暗之中。那衰弱而昏暗的靈魂便完全屈服於肉體的引導:這肉體本身已成為黑暗,成為盲目,缺乏靈魂的光明。於是肉體成了嚮導。瞎子開始引導瞎子,直到他們二者都無可避免地墜入深坑。

基督的這番話同樣適用於父母與教師、人民的領袖與天主教會的司祭。在某種意義上,父母是子女的眼睛,教師是學生的眼睛,領袖是人民的眼睛。若前行者看不清自己的道路,跟隨者更無法看清。若父母步入歧途,子女怎能找到正路?若教師口出謊言,學生怎能從他們學得真理?若人民的領袖不敬神,人民怎能虔誠?若天主的司祭不潔淨,信友怎能潔淨?那時,先知的話就要在他們身上全然應驗──這話在以色列人身上已無數次得到驗證:「你們聽是聽,但不了解;看是看,但不明白」(瑪13:14;參閱若9:39)。這意為:你們將用肉身的眼睛觀看屬靈的事物與事件,卻看不見;因為肉身的眼睛只能看見屬肉身的事物,而屬靈的眼睛(即心智)才能看見屬靈的事物。你們的心智之眼既已昏盲,天上地下一切屬靈的事物對你們便隱而不顯、不可認知,因為你們只用肉身的眼睛觀看。「然而屬血氣的人,不能領受天主聖神的事,因為為他是愚妄;他也不能領悟,因為這些事只有藉聖神纔可審斷」(格前2:14)。

請聽保祿宗徒所說的話:「我們有基督的心意」(格前2:16)。我們當中,凡能說自己擁有基督心意的人,是有福的!那拋棄自己必死的、搖擺不定的、屬世的心意,並以基督強有力的心意取而代之的人,是有福的!這樣的人將充滿難以言喻的光明,並將看見整個世界沐浴在偉大的光明中,如同梅瑟看見燃燒的荊棘。他必能確信無疑地行走於此世的黑暗幽谷,因為他的道路將被那最偉大的燈臺、最明察秋毫的眼睛、最純淨的心智所照亮。因為主說:「我是世界的光;跟隨我的,決不在黑暗中行走」(若8:12)。基督是我們的光;基督是我們生命的眼睛。人若渴望認識生命,並看見真正生命的道路,就必須用這眼睛觀看。其他所有的眼睛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有害的蒙蔽與玷污,如同眼鏡般放大或縮小物體,使其顯得或近或遠。唯有透過基督的眼睛,我們才能如實看見一切事物──無論在天上或地下,在人或在受造物中。因此,那些被賜予透過基督的眼睛觀看萬物卻視而不見的人,將最難向上主交代此事。

「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或是依附這一個而輕忽那一個。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一輛馬車的兩個輪子,怎能一個向前轉、一個向後轉?一個人怎能一隻眼睛向東看、一隻眼睛向西看?【依撒意亞長老說:「正如不能同時一隻眼睛望天、另一隻眼睛望地,人心也不能同時兼顧天上之事與地上之憂。」】或者,怎能一隻腳向右走、另一隻腳向左走?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也不可能既去迎接天主,又停留在世俗的懷抱中。人不能既事奉天主又事奉罪惡,因為他若不是恨天主而愛罪惡,就是反過來:愛天主而恨罪惡。為了更清楚地強調這個真理,主用另一句話重複:「或是依附這一個而輕忽那一個。」人若依附天主,就不能同時依附天主的仇敵。對這世界的愛,就是對天主的恨。天主尋求我們完整的心,為此祂賜予我們一切助佑與恩賜。「上主的眼遍察各地,對所有專心忠於祂的,祂必大顯威能」(編下16:9):這樣的人成全、完整、純潔;倒空對世界的信賴、對世界的希望和對世界的愛,充滿對永生天主的信、望、愛。

凡依附天主的人,必須真實地輕看這世界所能提供的一切屬人、虛幻且易逝的甘飴與歡愉。反之,凡將自己完全交託於這世界虛妄希望與許諾的人,必將徹底蔑視並背棄天主。「你們切不要錯了,天主是嘲笑不得的」(迦6:7)。拒絕天主的人,必為天主所拒;天主永為天主,而此人將從今世與來世的生命冊中被塗抹。因此,你們當恆心專務於天主,不要心存分裂,既然已將手扶著天主的犁,就不要向後看。當你開始逃離這索多瑪般腐朽的世界時,切莫回顧,免得像羅特的妻子一樣變成鹽柱,既不能前進也不能後退。當你從那污穢的埃及法郎手中獲救後,縱使在得救之路上遭遇海洋與曠野、飢渴與無數仇敵等阻礙,也切莫渴望重返為奴之境。主常行走在得救者的前方,為拯救他們脫離罪惡之火的焚燒,並為他們開闢穿越海洋、流沙荒漠與敵軍重圍的道路。

「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主再次強調最初的思想:「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即是說:兩個思想、慾望與意志互相對立的主人。正義的亞巴郎曾事奉三位主人(創18:12),但這三位主人在本質與精神上原是一體。我們也能事奉三十位天主的天使,或三百位祂的聖人,因為這些並非三十或三百個主人,而是唯一的一位:他們是天主的光明、真理與正義之軍,同屬於那獨一無二的君宰:天主。為免有人以為我們不能同時事奉兩位良善聖潔之人,主首先解釋祂的意思,表明祂所指的是兩個毫無共通之處的對立主人,如同晝夜之別。天主與「瑪門」──這正是兩個對立的主人,我們不能同時委身於二者:為得救與生命而事奉天主,為永罰與死亡而事奉「瑪門」。

「瑪門」是腓尼基語,意為「財富」。據說多神信仰的腓尼基人曾有一尊以此為名的偶像,他們將其奉為財富之神。為什麼主要用這個外邦詞彙作為天主的對立面?為要顯明祂對錢財神化之事的極度鄙夷,對事奉錢財、為錢財所奴役之態的極度蔑視。「貪愛錢財乃萬惡的根源」(弟前6:10)。「貪愛錢財」不僅指對金錢本身的迷戀,更包含對一切多餘且腐蝕靈魂之財富的貪求。主本可以說:「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與虛假,因為天主是真理」,或「天主與掠奪,因為天主是仁慈」,或「天主與淫亂,因為天主是純潔」,或「天主與嫉妒,因為天主是純潔的愛」,或「天主與」任何罪惡,因為天主無罪且與罪為敵。

為什麼主特別將事奉錢財與事奉天主對立起來?因為事奉錢財會引發、導致並使其他一切罪惡與惡習成為可能。凡全心依附錢財的人,將無法避免說謊、偷竊、掠奪、偽證,甚至殺人──只為保全並增加他的錢財;也無法克制對比自己更富有者的嫉妒與仇恨。不僅如此,錢財還會迅速為他開啟通往其他一切罪惡與惡習的道路:酗酒、賭博、淫亂、姦淫及各樣不潔。

當人發現他人因自己的財富而嫉妒並尊崇他時,他便會停止敬畏天主、停止敬拜祂;他將蔑視天主的法律與天主的教會,並很快成為終極的褻瀆者與無神論者。正因如此,主才選擇事奉錢財──或稱瑪門,即:財富的惡魔──作為與事奉天主最針鋒相對的事奉。事奉錢財使人淪為錢財的奴隸,並徹底毀滅他的靈魂。【聖大巴西略在《論貪婪》講道中說:「貪得無厭的人有禍了;貪得無厭在生活中製造永無饜足的慾望。這如同燃起的烈火,吞噬眼前一切,無人能阻止,直到燒盡所有。貪婪亦是如此──誰能阻止它呢?」】另有一次,主說:「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靈魂,為他有什麼益處?」(瑪16:26)世界是天主的,也將永遠如此;而富人死時,既失去世界,也失去靈魂,在天主的審判台前,將比他今生最貧困的雇工與傭人更為貧窮。

主接著說:「為此,我告訴你們:不要為你們的生命憂慮吃什麼,或喝什麼;也不要為你們的身體憂慮穿什麼。難道生命不是貴於食物,身體不是貴於衣服嗎?」

「為此,我告訴你們……」為何如此?因為財富對靈魂危害至深。因為事奉瑪門會阻礙你們事奉天主。因為我願你們成為整個世界及一切受造物的主人──天主在創世時便將這一切交予人管理──而非淪為你們僕役的僕役、奴隸的奴隸。故此,不要被飲食衣著的憂慮所耗盡。創造一個身體,比供應它飲食衣物更為困難。但連更難的事都已成就的天主,豈不更要成就那較容易的事?「你們的天父原曉得你們需要這一切。」祂的目光時常看顧我們,祂豐盈的雙手始終伸向我們。

難道我們沒有看見,在我們周圍的每一處,造物主如何賜予祂所創造的一切事物飲食與衣物?祂餵養塵土中的螞蟻;祂餵養山中的野獸;祂餵養海裡的魚。當寒冬來臨,祂派遣燕子與仙鶴飛往溫暖之地,在那裡供養它們度過嚴冬,又為熊尋得冬眠的洞穴。祂滋潤樹木與青草;灌溉山丘與牧場;澆灌一切草木與花朵。地上可有任何受造物,是天主所創造卻任其赤裸無衣的?若非祂,誰為獅與虎、狼與狐披上衣服?若非祂,誰縫製孔雀的華服或烏鴉的羽衣?誰造了龜甲與魚鱗?若非祂,誰賜羊毛給羊、鬃毛給豬、皮毛給牛、鬃毛給馬?若非祂,誰刺繡蝴蝶的翅膀與黃蜂的身軀?誰為藏身草葉間的每一隻昆蟲造甲殼?若非祂,誰賜樹皮給每棵樹?誰裝飾玉米的莖稈?誰為田間的花朵紡織衣裳──那衣裳是世上君王從未穿過的?是主,永生的主,創造了這一切。難道這位主,會在祂一切受造物中唯獨將人視為兒子?難道那賜飲食給山中野獸、田間青草、草中昆蟲的祂──會讓祂最榮耀的受造物──人──飢渴赤裸?

「你們仰觀天空的飛鳥,它們不播種,也不收穫,也不在糧倉裡屯積。」那麼,是誰餵養它們呢?「你們的天父還是養活它們。」祂不說「它們的父」,而說「你們的父」。天主只是它們的造物主,但對你們而言卻不僅如此:祂是你們的父親。你們比它們貴重得多。基督藉此彰顯人相較其他受造物無可比擬的尊嚴。難道我們不比天上的飛鳥更貴重嗎?既然我們更貴重,那睿智的天主既餵養祂較卑微的受造物,豈會忘記餵養世上祂更珍視的──祂的兒子們?歸根究底,若天主不賜予生命之力於我們所食所用,我們為飲食的一切憂慮終歸徒然。滋養我們的並非麵包,而是麵包中天主的大能;解渴的並非清水,而是水中天主的大能。我們憑自己一無所能。「你們中誰能運用思慮,使自己的壽數增加一肘呢?」我們又有誰能為自己的壽命增添一日?達味王曾說:「上主,求祢明白指示我:我的壽數有幾何?大限何日到?」(詠38:5)那些暴飲暴食者,豈非與節制飲食者同樣要死?饕餮之徒難道不比修行者更早死去?大魚大肉者難道真比他人長高半分?當你無法藉飲食的憂慮增長身高一肘,或延長壽命片刻,就該捨棄對肉身的過度掛慮,轉而關注你的靈魂──當肉身歸於塵土後,你將帶著它覲見天主。

「關於衣服,你們又憂慮什麼?你們觀察一下田間的百合花怎樣生長:它們既不勞作,也不紡織;可是我告訴你們:連撒羅滿在他極盛的榮華時代所披戴的,也不如這些花中的一朵。」主先用飛鳥來表明那些過於憂慮飲食的人應當感到羞愧。現在,祂更指出天主造物中更低微的部分──田野的花──來使那些過於憂慮衣著的人羞愧。為什麼主特別選出百合花,而非其他天主所裝飾、美麗不遜於百合的花朵呢?首先,因為百合花以其潔白象徵潔淨,因而與田野間其他花朵區別開來。神見者若望在天上看見天主子如同羔羊,還有「一大夥群眾……身穿白衣」(默7:9)。其次,因為主要將這花的華美與撒羅滿王相比,據說撒羅滿偏愛白色衣裳。主也以百合花與撒羅滿相比,因為撒羅滿是古時最富有、最顯赫的君王。然而,看,這位富有且睿智的撒羅滿王,儘管竭盡所能為自己披上最華麗的衣飾,卻仍無法如天主裝飾田野無意識的青草那樣裝飾自己。由此可見,人的憂慮無法成就天主以祂大能所成就的事。「田地裡的野草今天還在,明天就投在爐中,天主尚且這樣裝飾,信德薄弱的人哪,何況你們呢?」即使百合花如此美麗,它終究只是普通的青草,今日綻放,明日便被焚燒。小信德的人啊,難道天主會如此細心裝飾田野間無知無覺、不能言語行動的青草,卻任你們赤身露體嗎?小信德的人啊,要記住:你們越為自己憂慮,天主就越少為你們憂慮!

主再次重申不要憂慮吃什麼、喝什麼或穿什麼的命令。祂重複這個命令,是為了破除我們過度且不必要的憂慮──這些憂慮會蒙蔽我們的靈性的視力、使心智盲目,使我們陷於此世的黑暗中,落入邪惡主人「瑪門」的掌控,遠離並疏遠天主。

「只要我們有吃有穿,就當知足」(弟前6:8)。這就是說:當我們擁有最必需之物──亦即天主所關切之物──時,就不該再奢求更多。若為多餘之事憂慮,例如為明日之事煩惱,終將使我們淪為服事魔鬼的奴僕。主親自教導我們,在祈禱中只應向天主求取日用的食糧──這「日用的食糧」我們也當理解為滋養人靈的神糧。祂教導我們不要向天主祈求任何肉身的奢侈或過度享受,「因為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尋求的」。那些不認識天主的真理、祂無限的大能與慈愛、人靈魂不朽的價值,或天國及其正義之美善甘飴的人,才會追求超出所必需的事物。天主按他們的慾望給予,無論現世或來世都不欠他們什麼。他們在此世已獲得全部報償,如同空中的飛鳥與田野的花朵。飛鳥的一切榮耀盡在其塵世生命,花朵的一切美麗不過是時光中的短暫芳華。然而,天主自創世之初就為祂的子女預備了天國,以及這國度中無法言喻的榮耀。因此,人的榮耀不在飲食衣著。若人的榮耀在於這些,他在此生本該比地上、空中或水裡一切受造物獲得千百倍更好的飲食與衣飾。但就連撒羅滿王極盡榮華時的裝束,也不及田野百合的華美。人由此當明白:自己的榮耀不在奢華衣飾,而在更偉大恆久的事物;他們該將眼睛與心靈轉離此世短暫的榮耀,去尋求天主為他們預備並應許的那份榮耀。

「你們先該尋求天主的國和它的義德,這一切自會加給你們。」不要向那能賜你君王華服者乞討破衣爛衫;不要向那渴望邀你同坐御席者,討取餐桌下的碎屑。祂是君王,而你們是祂的兒子。當尋求與君王的兒子相稱之物:你們曾經擁有,卻因罪惡而喪失的東西。要尋求那蟲不能蛀、鏽不能蝕、賊不能偷的財寶。若你配得領受至大之物,那至小之物也必隨之賜予。要尋求天主的國──在那裡,天主親自坐於寶座施行統治(參閱詠102:19);那充滿祝福與一切正義的國度,義人要在裡面,發光如同太陽(瑪13:43),那裡沒有疾病、沒有憂傷、沒有哀嘆──也沒有死亡。不要效法浪子,離開父親後竟甘願以豬食果腹;當從遠方歸返你天父的家,因為「天主的國……在於義德、平安以及在聖神內的喜樂」(羅14:17)。也不要像厄撒烏,為一碗紅豆湯出賣長子名分。難道你要用永恆的國度及其福樂,來交換這世界給你的一碗紅豆湯嗎?願天主以祂的仁慈,護佑我們免於這等恥辱與墮落。願祂守護我們心靈的眼目,不致被塵世腐朽與虛幻的邪惡瑪門所蒙蔽、引入歧途。願祂賜予我們悟性,使我們如同喪失國度的王子,日夜思想如何重獲故土。

在敘利亞一座由查士丁尼皇帝所建立的教堂裡,至今仍保留著皇帝親自下令鐫刻的銘文:「你的國度是永遠的國度」(詠144:13)。願主幫助我們將這些話化為己有,成為我們心中渴慕基督的表達。其餘一切皆是次要且無關緊要的。地上所有的王國終將歸於墳墓與蛆蟲。當這世界與地上的國度不復存在時,義人將在天上與天使一起歌唱:「基督、我們的天主,祢的國度是永遠的國度,祢的統治萬世無疆。」願榮耀與讚頌歸於太陽之下最奇妙的導師──我們的天主基督,偕同天主父及天主聖神──同一性體而又不可分的聖三,自今至永遠,及於萬世,達於永恆。阿們。


返回「《週年福音講道集》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