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年福音講道集

五旬節後第二十二主日
拉匝祿和富家人
路16:19-31
人們在地上為自己的財產爭吵不休,這種令人疲憊又無益的爭執永無止境。人啊,你們究竟屬於誰?羊群為牧場爭鬥;牧場和羊群的主人站著,驚愕地看著他的羊群為牧場爭鬥,而羊群和牧場本都是他關切之物。
人們記得許多事,但有一件事無論重複多少次,他們永遠無法記住:他們空手來到這世界,也將空手離開。
人們瓜分這片黑暗的大地,然而他們從未能真正成功地分完。人們以生命捍衛自己土地的邊界,然而這些邊界卻是可以移動的。那無比廉價的東西,代價卻無比高昂;而人們對此並不太反對,反而給這可怕的代價冠上「正義」或「愛國」或其他使人心安的名稱。只是,從未有人說過,羊為了一把青草而喪命是瘋狂的──因為青草的存在是為了養生,而不是為了奪命。
財產的問題,歸根究底,不過是青草的問題,因為人所吃、所穿的一切,不過是青草,或比青草更沒有生命的東西。在《聖經》開端就說到,天主賜給人與一切動物青草和植物作為食物(創1:29-0節;9:3)。若你問人們:「哪一樣更重要──青草還是人?」你只會得到一個答案:「人。」但在人們的行為上,他們卻表明自己認為青草比人更重要,因為他們為了青草而犧牲自己的生命,也犧牲他人的生命。如果財產的問題是青草的問題,那麼這問題就是人類在世生活中最大的絆腳石。唯有那些在靈裡最肖似天主的人,不會被這塊絆腳石絆倒,而是繞過它,平靜地把自己的財產留給他人。至於其餘的人,這塊絆腳石成了他們爭吵、爭論、勞苦與流汗的對象,成了他們整個人生的主題與內容,最終也成了他們的紀念碑。
克羅伊斯王的財富何在?盧庫魯斯的盛宴何在?凱撒們的帝國何在?拿破崙的權勢何在?這一切總能找到些許痕跡,以某種形式存在,但更重要的是:富有的克羅伊斯如今何在?貪食的盧庫魯斯何在?權慾薰心的凱撒們何在?強大的拿破崙何在?最要緊的是知道人在何處;而非他們的財產在何處。然而,在我們弄清人究竟屬於誰之前,我們無法知道這一點。
那麼,他們究竟屬於誰?找到這個問題答案的人,將輕易找到人對財產問題的答案,如同修路工移除了路上的岩石後,便能輕鬆處理碎石與落葉一般。
當人們不靠主基督而自行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時,正如他們數千年來所做的那樣,他們以兩種方式之一作答:一,人受邪惡的屬靈力量的控制,這些力量隱藏在自然背後,戴著自然的假面具;二,人是自然的財產,自然創造了他,將他像其他家具一樣保存一段時間,最終將他拆解並殺死。自世界奠基以來,所有智者未曾從基督那裡借得一絲理解,對於人屬於誰或屬於什麼的問題,他們只有這兩種答案。
基督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清楚表明,人屬於全然仁慈的天主。人並非作為物品被天主「擁有」,而是作為自由而理性的存在,作為天主的子女而屬於祂。這答案並非某位哲學家的見解──若是如此,我們不會相信──而是那位遍察萬有者的答覆,祂從存在與生命的聖三源泉降臨造訪世人,生命從那源泉流經萬世。因此,我們相信這答案是真實的,並視之為唯一的救恩真理。這確實不能僅稱為一個答案,而是遍察萬有者所作的見證。
憑此見證,我們得到了關於人的財產問題,以及地上所有所有權、經濟與政治問題的答案。人屬於天主,隨之而來的是自然也屬於天主。這意味著人稱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實為天主所有,天主將它們借予人。天主將祂的這些財產不平等地借予人。為何不平等?因為人是自由而理性的存在。天主不會不平等地分配事物給無生命的物質,或給沒有理智與理解力的半活物。然而,祂確實不平等地分配給祂自由而理性的受造物,為使他們的理解力與自由能清晰顯明;為使人們認識到彼此的相依,並藉著智慧運用天主所借予之物,努力達成自己與弟兄們的得救。因此,天主借予人的東西──即人錯誤地稱為自己所擁有之物──其本身即是人得救的途徑。
今天的福音談到一個富人,他並非如此看待自己的財產,而是截然相反,正因如此,他遭受了極大的折磨,僅僅讀到對這些折磨的描述,就使我們的心凍結,頸後的毛髮豎起。
主說:「有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只有狗來舔他的瘡痍。」這是世間不平等的可怕圖景。但請稍候;我們稍後將看見天上不平等的可怕圖景。何等鮮明的對比並置:一邊是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的富家人,另一邊是滿身瘡痍的乞丐。一邊是人與同類為伍:富有、飽足、衣著華美、歡樂;另一邊是人的唯一夥伴只有狗。一邊是財富、健康與飽腹;另一邊是痛苦的匱乏、疾病與饑餓。一邊是升至天空的歌聲與舞蹈之聲;另一邊是默默盼望一點碎屑的麵包,默默看著汗水從身體流下,默默等待死亡。沉默而忍耐──因為經上未說拉匝祿曾求助或如其他乞丐般呼喊。他在饑餓中,只渴望以富家人桌下的碎屑充飢,但他卻保持著沉默。他在心中與某人交談,但未用舌頭與任何人交談。當他被狗圍繞的整個身體,比世上任何舌頭都更清晰地訴說著這貧窮時,關於他的貧窮,他的舌頭又能說什麼呢?
請注意這裡非常重要的一點:主沒有提及富人的名字,卻告訴我們乞丐的名字。在整個比喻中,富人的名字始終不為人知,而拉匝祿的名字卻在地上和天上被稱呼。這意味著什麼?這難道不是完全違背了人間的慣例嗎?人間的慣例是記錄並提及富人的名字,卻要麼不知道窮人的名字,要麼即使知道也懶得提及?窮人在人群中行走或爬行,如同無名的影子,只被統稱為乞丐,而富人的名字卻在宮廷中迴響;他們在史詩中被歌頌,在歷史中被記載,在媒體中被記錄,在墓碑上被雕刻。
正因如此,主沒有提及富人的名字:為免過度尊榮那被世人極度尊崇者,並為顯明天主的判斷與人的判斷不同,且往往與之完全相反。祂降臨人世並非為了仿效人對待人的方式,而是為展示上天如何對待世人。藉著省略富人的名字,祂揭示了一個天上的奧秘。這樣一個富人的名字在天上將不為人知。它不會在天使與聖人中被提及;它將從生命冊上被塗抹。主本可以像對待窮人那樣給富人一個名字,但祂那賦予生命的雙唇並無特別意願說出它,從而給予這已被生命冊塗抹之人更新與生命。請注意,主似乎刻意避免提及黑落德、比拉多或蓋法之名。祂論及黑落德時說:「你們去告訴這個狐狸罷!」(路13:32),並未提其名。更早之前,天主已透過聖詠作者論及罪人說:「他們的名號,決不掛在我嘴邊。」(詠16:5)儘管主耶穌對義人說:「你們應當喜歡的,乃是因為你們的名字,已經登記在天上了。」(路10:20)祂推薦這種喜樂超越其他的一切喜樂,甚至超越因邪靈服從他們而有的喜樂。
這位富人究竟做了什麼惡事,以致主不願提他的名字?主並未指控他偷竊、虛偽或通姦,謀殺或不信天主,也未指控他以不正當手段獲取財富。那麼,當那活生生的指控立於他宅邸門前,不是用墨水寫在紙上,而是用創傷與瘡痍刻在活人皮膚上時,主指控他的是什麼呢?毫無疑問,這富人具備一切惡習,這些惡習是財富不可避免地帶給輕浮之人的。一個日日衣著華美、飲食奢靡、沉溺歡樂的人,心中沒有敬畏天主的位置。他無法管束舌頭不閒談,肚腹不貪食,內心不驕傲虛榮、鄙視他人、輕慢天主之事。這一切必然驅使人走向淫亂、欺詐、報復、謀殺與背棄天主。但主並未列舉富人這些罪惡與惡習。從祂的這個比喻中,唯一清楚顯示的是富人的一項不義:他極度蔑視拉匝祿這個人,只是因為他的疾病與貧窮。
倘若拉匝祿是個身穿綢緞的健康人,出現在大門前,他無疑會受到富人的問候並被邀請入席。他會被當作一個人來問候和邀請。然而,富人沒有在貧窮而又滿身瘡痍的拉匝祿身上看到一個人,也沒有承認他是一個人。他輕視天主的這個受造物,彷彿他不存在一般。他轉開視線,以免玷污自己的眼目。他將自己視為他個人的私有財產,將財富視為完全屬於自己所有,而非天主的借貸。他將天主賜予的塔冷通埋在自己肉體的泥土中,無人從中獲益。你們的心因宴飲沉醉而膨脹(路21:34),對靈性世界和靈性價值完全盲目。他只用肉體的眼睛觀看,只用肉體的耳朵聽聞,過著全然投身於肉體事務的生活。
富人的靈魂如同拉匝祿的身體一樣滿是瘡痍。他的靈魂是拉匝祿身體的真實寫照,而拉匝祿的身體也是他靈魂的真實寫照。天主如此在地上安置了兩個人,互為明鏡:一個在宅邸內,一個在其門前。富人外在的華貴映照出拉匝祿內在的境況,而拉匝祿外在流膿的瘡痍則映照出富人內在的境況。主有必要列舉富人的所有罪過嗎?它們一瞬間就全部顯露無遺了。富人對拉匝祿缺乏憐憫之心,拉開了覆蓋他靈魂這垃圾堆的帷幕,這垃圾堆的一切污穢──在眼目、耳朵、鼻子和舌頭面前──瞬間暴露無遺。
這是地上兩個人的圖景:一個人的名字為人所熟知並樂於提及;另一個人的名字無人感興趣知道。但現在我們看到這兩個人在天上的景象:
「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裡。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富人死去,如同窮人一樣。無人出生到這世界是為了永遠活在世上,因為這世界是必死的,等待著它的終結。富人死去時,為此世嘆息;窮人死去時,為來世嘆息。離開這世界時,富人離開了輝煌、奢華與享樂;拉匝祿離開這世界時,離開了饑餓、瘡痍與狗群。
但請看如今天主的收成。窮人死時,天使取走他的靈魂,帶往樂園;富人死時,天使從他的病榻空手而歸。在一棵看似腐朽的樹上,天使發現並採摘了美妙成熟的果實;而在另一棵看似青翠繁茂的樹上,他們卻找不到果實。「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必被砍倒,投入火中。」(路3:9)這預言性的話語在這無憐憫之心的富人身上字字應驗。他的身體與靈魂皆被砍伐;身體被拋入墳墓,在土中焚燒,靈魂被投入地獄,在那裡燃燒。天使沒有聚集在他的病榻周圍,因為知道他們將一無所獲。取而代之,魔鬼與人靠近他,各自埋葬他:魔鬼將他的靈魂埋於地獄,人將他的身體埋於土中。
人們對富人之死與拉匝祿之死的反應自然不同,正如他們生前的情況一樣。富人的死訊傳遍四方,全城的人湧來參加他的葬禮。他那冰冷的屍體──或許是自出生以來首次在死亡中顯得嚴肅──重新穿上紫紅袍和細麻衣,安放在稀有木材與金屬製成的棺柩中,由披著黑色鞍布的馬匹拉著鑲金靈車穿過城市,如此強勢地要求為一個以其一生揮霍了上天同情的人表達哀悼。靈車後跟隨著成群的朋友、親屬和僕人,皆身著黑色喪服。跟在誰後面?跟在一個不願將桌上殘羹給飢餓乞丐的人後面。全城出動為他送葬,以表達對這位傑出同胞的敬意,並聆聽關於他美德的講道和對他為城市、國家乃至全人類所做貢獻的頌詞。他們聽到的言辭如紫袍般華美,如屍身上的細麻衣般平滑,而這屍體如今已不需要這世上的任何碎屑;這些話語虛假如這人的一生;空洞如他毫無善行的靈魂。最終,身著紫紅袍和細麻衣的屍體被埋入土中,不是被狗舔舐,而是被蛆蟲啃食。花環與綠枝被放在他墳上,而他已失去天上的榮冠。一塊刻字昂貴的石碑立在一個名字未載於生命冊的人的頭上。但在參與這無用遊行的數千人中,沒有人想到富人的靈魂已在地獄中。
窮人拉匝祿的葬禮是怎樣的?就像路上發現的死狗被埋葬一樣。當時必有某個民政當局負責處理路上死去的乞丐,出於各種原因將他們埋葬,尤其是兩個原因:擔心狗可能將他的屍體撕成碎片,把碎塊帶到全城各處;以及害怕屍體開始發臭,從而在城中傳播疫病。無論如何,必須盡快將屍體運出城外埋葬,因為這具扭曲、滿佈瘡痍、衣衫襤褸的屍體,有礙觀瞻。這些原因沒有一個是為了拉匝祿,全是為了城中居民的福祉著想。這可憐人生前死後都是他人的麻煩。當局對此等不快消息只能皺起鼻子,找人執行這厭惡性工作,並盤算如何支付費用。消息口耳相傳:有個乞丐死了;誰來埋他?費用誰出?他是誰?或許有好奇的孩子會問。真是傻問題;誰會知道並記住一個乞丐的名字?
從世人眼中的價值來看,這兩個人之間存在著多麼巨大的差異!但上天對人的評判並不十分感興趣:無論是人的讚美還是唾棄,授勳還是定罪。人的評價僅止於死者的墳墓,而上天則接納靈魂,作出自己的評判。因此,衣著華美的富人下了地獄,而滿身瘡痍的拉匝祿卻被提升到樂園。
「他在陰間,在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這或許是富人自出生以來首次舉目向天。在世時,他只注視自己和周遭世界,因無憂無慮,從未舉目向天。今日我們許多人也是如此,因此有諺語云:「無災無難,不禱不告!」那些在此生臨到我們、迫使我們舉目舉心向主的災難,實是千倍的祝福。若這富人在地上不曾詛咒災難,反在歡笑宴樂中逃避它,他本可在地上舉目向天,或許就能從陰間得救,而非在陰間徒然舉目仰望了。
智慧的君王說:「憂愁勝於歡笑,因為愁容能使心靈改善。」(訓7:3)那富人一生宴樂歡笑,因此完全喪失了對天主的敬畏。當他從陰間舉目時,遠遠看見亞巴郎,拉匝祿在他懷中。經上說「遠遠」,表明陰間遠離義人所在的樂園。亞巴郎按肉身是猶太人的祖先,因他的義德,更成為一切義人的先祖,這些人因信德、順服和謙卑,蒙天主喜悅並承行祂的旨意。而拉匝祿在亞巴郎的懷中。「亞巴郎的懷中」是什麼意思?它意味著所有義人安息的寧靜港灣,天主在他們經歷世上的風暴後,賜予他們安息。
在基督降臨之前,猶太人視亞巴郎為最偉大的義人,而主向猶太人講了這個比喻。自然,隨著基督來到世上,天主國度內出現了比亞巴郎更多的義人。主沒有應許亞巴郎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支派,但祂對宗徒們卻有此應許(路22:30)。然而,作為閃的後裔,亞巴郎將是首批堪當進入天主國度的人(路13:28),在那裡與他一同的還有所有其他義人、受迫害被殺的先知、虔誠的君王及其他蒙主喜悅的人。在這群最義德者的團體中,與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若瑟、先知厄里亞和厄里叟、義人約伯和光榮的達味同在的,是拉匝祿──那個生前忍受飢餓、赤身、嘲弄、疾病和流膿瘡痛的可憐人。在那充滿光明、平安和難以言喻喜樂的地方,沒有一人是靠世上的財富宴樂、學識權勢、王冠或地位而進入的,而是憑著對天主堅定的信德和望德、順服天主的旨意、忍耐或及時的悔改而進入的。天主不看人在世上的階級地位,而看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進入祂國度的,是那些擁有君王靈魂而非君王冠冕的人;是那些富於憐憫和信德而非金錢土地的人;是那些通曉天主智慧而非世俗智慧的人;是那些心懷喜樂的人──不是那些僅靠樂師舞者激起歡樂之心的人,而是那些心靈因天主而充滿喜樂的人,正如聖詠作者所說:「我的肉軀,我的心靈,歡欣鼓舞於生活的天主。」(詠83:2)
那麼,當這罪人舉目看見這光輝景象,看見拉匝祿親近亞巴郎──那同一個在世時他連名字都不願玷污嘴唇提及的拉匝祿時,他說了什麼?「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舌頭,因為我在這火燄中極其慘苦。」確實沒有比這更能表達地獄中罪人煎熬之恐怖的話語了。當人稍感飢餓,他尋求肉魚果腹;當人瀕臨餓死,他感激能得到一把橡子維持性命。這富人所處的地獄之火何等難以言喻地可怕,從以下事實清晰可見:他並非尋求冰塊、一桶水甚至一杯水,而僅僅是蘸濕的指尖!僅僅是指尖上的一滴水,以涼潤他燃燒的舌頭!我的弟兄們,但願人們能相信主基督降世不是為擴展虛謊的國度,或使任何事物顯得比其實際更甚,那麼祂這一個福音比喻就足以拯救世上所有生靈。看這人,生前不知慈悲為何物,卻在地獄之火中呼喊慈悲!再看看你們自己,數算一下,你們這些不僅沒有慈悲,還對貧困者刻意冷酷的人!你們很可能很快就會像這富人一樣呼喊慈悲,從那永恆慈悲之光無法透入之地。
「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活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現在,他在這裡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亞巴郎以溫柔的稱呼「孩子」對地獄中的罪人說話,這顯示了在真福之國中的義人心中毫無惡念。此外,亞巴郎用這樣的稱呼,是希望提醒這位他的後裔:他們同屬一族,富人面前曾有他亞巴郎及其他義人的德表,他本可及時自救,脫離地獄之苦。但他不能答應這罪人的請求,原因有二:首先,這樣的境況符合上天的公義;其次,在那個世界裡,義人居所與罪人受刑之地之間,沒有橋樑或道路可供人通行。是否有任何罪人,因地上教會的祈禱,在最後審判前被天主從地獄帶到樂園,這是天主的奧秘,亞巴郎並未窺探。他只提醒那曾為富人、如今比地上任何乞丐更貧窮的人:他生前已享盡所欲;既然他在地上時不渴求天上的美物,沒有給拉匝祿施捨一口麵包,或流下一滴眼淚,因此他在世時已獲得了全部的報酬。拉匝祿在這短暫的一生中,只受盡了折磨、痛苦和嘲弄,他含淚渴求天上的美物,看,他如今正領受它們。正如主所說:「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瑪5:4)祂又說:「你們要憂愁,但你們的憂愁卻要變為喜樂。」(若16:20)又說:「你們現今歡笑的是有禍的,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路6:25)
這罪人意識到亞巴郎已公正地回應了他的第一個請求,便又喊出另一個請求:「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這突如其來的對他人的憐憫和對他們得救的關切從何而來?這並非憐憫,而是尋求另一個濕潤的指尖來緩解他的痛苦。由此,他揭示了自己的一項特殊罪過:使他人失足。他下地獄,不僅因為他對拉匝祿沒有慈悲,也因為他輕浮的生活方式給他的兄弟們立了壞榜樣,從而導致他們墮落,也為他們開啟了地獄之路。使他人失足是一項可怕的罪過。自己失足並拖累他人,理應受到遠比自己失足更嚴厲的譴責。請聽主關於那些使人失足者所說的可怕的話:「把一塊磨石套在他的頸上,投入海中,比讓他引這些小子中的一個跌倒,為他更好。」(路17:2)看來這富人的兄弟比他年輕,因此他希望拉匝祿來到他那裡,寬恕他,然後糾正他對兄弟們所犯的罪。這樣,他的火焰就會平息,他的痛苦也會減輕。於是,他向亞巴郎提出這個請求,與其說是為了他的兄弟,不如說是為了他自己。
「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了他們那裡,他們必會悔改。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亞巴郎也無法應允富人的第二個請求。他為此給出了充分且令人信服的理由。既然梅瑟和先知已清楚告訴人該做什麼才能得救,再派拉匝祿回到地上警告人死後之事有何意義?成千上萬的人得救,並非因死者的見證,而是因生者的見證。既然這麼多人因聽從梅瑟和先知而得救,你的兄弟們也能。罪惡的富人徒然重申他的懇求,並以「倘若有人從死者中到他們那裡,他們必會悔改」的話語來加強。亞巴郎以有力的理由再次拒絕了這請求。如果他們不聽梅瑟和先知,拉匝祿的見證對他們有何用處?梅瑟、依撒意亞和厄里亞豈不是見過天主,並奉天主之名說過話嗎?所以,如果他的兄弟們不信他們,又怎會信從死裡復活的拉匝祿呢?首先,拉匝祿是誰?一個生前與他們無關的人,正如他與富人無關一樣。再者,他們不太可能聽過可憐的拉匝祿的死訊。當他們曾見他滿臉瘡痍時,若他榮耀顯現,如天使般光輝,他們能認出他嗎?他們何時聽過他的聲音,能認出它?他們何時聽過他悲慘生活的故事,能知道他的經歷?他們豈不會說:「這是幻影」或「幽靈」或「妄想」嗎?撒慕爾從死者中向撒烏耳顯現(撒上28:11-14)對他有何益處?
亞巴郎的回答對地獄中的罪人毫無幫助,但正因如此,它今日能幫助那些召喚死者靈魂以探求天上奧秘、看似為堅固信德的人。確實,沒有比這更易使人喪失理智、墜入地獄的方法了。招魂術是從光明逃向黑暗,是在黑暗中尋求光明。那些召喚靈魂以尋找真理的人,清楚顯示他們不信主耶穌。但當問題在於被召喚者是否真是那些靈魂時,理性之人怎能相信他們姑媽和鄰居的靈魂──卻不信全能者的真理?姑媽、鄰居、靈媒和術士憑什麼為他們的話作證?基督以祂的血和成千上萬為祂的話獻出生命的信眾的血,為祂的話作證。猶太人不但看見了復活的拉匝祿──瑪爾大和瑪利亞的兄弟──的靈魂,還看見了他的身體和靈魂,卻仍不信,甚至圖謀殺害拉匝祿(若12:10-11),為阻止他為真理作證。猶太人也見過雅依洛的女兒和納因城寡婦的兒子復活──那麼他們為何不信?
猶太人看見許多死者在基督復活時從墳墓中起來──那麼他們為何不信?最後,他們獲得了對復活主耶穌無可辯駁的認知,但他們非但不信,反而賄賂守衛隱瞞真相,謊報虛言。這對我們而言還不足以相信嗎?若我們需要更多死者的見證,這裡有亞巴郎、拉匝祿和犯罪的富人。這裡有來自樂園和地獄的見證人,其真實性由主耶穌親自證實。我們中任何人若親眼看見樂園和地獄,親耳聽見亞巴郎與罪人的對話,也遠不如相信由那位洞悉一切奧秘者──主基督──所見證的來得可靠。祂在比喻中為我們描述的一切,是祂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我們如今知道了真相。若我們親眼所見,或許還會懷疑,說那可能是幻影或錯覺。但祂看見了也聽見了:祂是不受迷惑也不迷惑人的那一位。我的弟兄們,但願我們能信祂勝過信自己!祂要求我們這樣做,這是祂福音的首要要求:信祂勝過信自己;信祂勝過信任何生者或死者。這難道不是每個真正的嚮導與他所帶領的旅人之間的關係嗎?嚮導豈不期望旅人跟隨他,而非憑自己缺乏經驗的眼睛尋路,或跟從那些出於私心、聲稱有更短更易之路的假嚮導?
主基督是我們進入祂國度的嚮導,通往天國之路無人比祂更清楚。我們必須信賴基督,勝過信賴自己易受欺騙的眼目耳聞,以及自己毀滅性的理論推測。為使我們不受各種可疑的靈體與幻象迷惑,祂以親臨之姿為我們開啟了樂園與地獄之門。祂允許死者將我們得救所必需之事告知我們──且是在祂親臨之下,使我們能知曉關於另一世界的真實真相。祂只允許死者將我們必須知曉的真理傳遞給我們,使我們不致如富人般缺乏憐憫,而能擁有拉匝祿的忍耐、他的信德與他的望德;使我們不將此世任何事物視為己有,而將所有擁有視為天主的借貸,為我們自己與近人的得救。因此,願主耶穌受光榮與讚頌,偕同父及聖神,同一性體而又不可分的聖三,自今至永遠,及於萬世,達於永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