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年福音講道集

五旬節後第二十四主日
天主的大能與人的信德
路8:41-56
當陽光照觸岩石,岩石便開始閃耀。當火焰觸及未燃的蠟燭,蠟燭便開始燃燒。當磁石觸碰金屬物體,物體便產生磁性。當帶電導線接觸普通電線,兩者皆會通電。
這一切物理現象僅是靈性現象的影像或比喻。外在層面發生的一切,不過是內在層面變化的投影。短暫的自然萬物相對於內在覺知如同一場夢,相對於永恆現實則如童話故事。靈魂是身體的意識,而天主是靈魂的意識。當天主觸及靈魂,靈魂便得生命與視力;當靈魂觸及身體,亦產生同樣效果。身體從靈魂獲得光明、溫暖、磁力與電力,以及視覺、聽覺與行動力。一旦靈魂離去,身體便喪失這一切。靈魂從天主獲得特殊的光明、溫暖、磁力與電力,以及視覺、聽覺與行動力;當靈魂與天主分離,這一切便隨之失落。死亡的軀體正是死亡靈魂──與天主隔絕的靈魂──的寫照。
在這廣闊的世界上,可有人觸及死去的靈魂,便能使其復活,將生命之力化為光明與火焰、磁力與電力賜予它?在人類歷史深邃的墳墓中,可有人觸及死去的軀體,便能令其起身行走說話?必然有。否則,太陽與大地、冬去春來、磁石與電流以及自然界的一切,都將成為不存在之物的影像──無實體的虛影、無意識的幻夢。確實必然有,否則主耶穌基督便不會顯現於世。祂降臨是為向人揭示意識與現實;證明整個自然界及其內在的一切存在與發生,僅是影像、夢境與傳述的故事。主來是為證實太陽與大地、冬去春來、磁力與電流及萬物所昭示的真理;這一切由天主所造,如一本攤開的書卷置於人前,卻尚未被人全然讀透。
祂是宇宙歷史中的那火柱,使死去的靈魂得到光明與溫暖、行動與吸引之力。祂是生命樹,觸及死軀便使之復起,賜其行動與言語。祂是純淨芬芳的健康香膏,盲人觸之得見,聾者觸之得聞,癱瘓者觸之得行,啞者觸之得言,瘋癲者觸之得心智健全,痲瘋者觸之得潔淨,一切疾病觸之得醫治。
今天的福音給我們另一個實例,說明如何藉著與基督接觸,病人得醫治,死人得復活:那時,「看,來了一個人,名叫雅依洛,這人是一個會堂長,他跪伏在耶穌腳前,求他到自己家中去,因為他有一個獨生女,約十二歲,快要死了。」這是何時發生的事?發生在什麼時候?發生在主乘船從加達辣人的地方,渡過湖面回來的時候,祂在那裡曾從兩人身上驅除了邪魔,更早之前還平息了湖上的風暴。行完這兩件奇妙的奇蹟後,我們看到,祂接著被請去行第三件:使死者復活;這一切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彷彿祂急於在塵世生命期間盡其所能行善,由此給我們立下榜樣:我們必須趁還有光時,趕快行善,必須「趁着還有光的時候行走」(若12:35)。
儘管這三個奇蹟在本質上截然不同,但它們都具有相同的特徵:它們都揭示了救主基督的主宰大能──祂對自然的主權、對惡魔的主權,以及對死亡和人類靈魂的主權。很難說這三個偉大作為中,哪一項更令人敬畏、更光榮、更難以言喻。哪一項更困難呢?是平息水與空氣的狂暴元素,醫治無可救藥的瘋癲者,還是使死者復活?這三項對必死有罪的凡人而言都同樣困難,但對主基督而言卻都同樣容易。當人深入探究這三項奇蹟中的任何一項時,靈魂都會顫慄地感受到那在起初創造世界的偉大與全能氣息。「天主說……事就這樣成了。」(創1:11)
這位雅依洛被聖瑪竇稱為首長,而馬爾谷和路加則闡明他的身份:他是會堂長,即處理宗教與民族事務的團體領袖。他的獨生女正瀕臨死亡。對他而言,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因為他與所有猶太人一樣,對死後的生命只有微弱而模糊的信仰。對一位掌權者來說,這更是雙重打擊:首先是身為父母的悲痛,其次是在民眾面前的羞恥與屈辱感,因為如此可怕的損失被視為天主的懲罰。在絕望中,他來到基督跟前,「跪拜他說:『我的女兒剛才死了,可是請你來,把你的手放在她身上,她必會活。』」(瑪9:18)
為什麼聖路加說會堂長的女兒快要死了,而聖瑪竇卻說她已經死了?路加是按事件原貌描述,瑪竇則是引述懇求者自己的話。人們誇大自己的不幸豈非常見?這種誇大首先源於不幸驟然降臨時,總顯得比實際更嚴重;其次,求助者通常將困境描述得更危急,以更快獲得幫助。難道房屋失火時不常聽到這樣的呼喊:「快來幫忙,我的房子燒光了!」事實上,房屋並未燒光,只是著火了。至於女孩在雅依洛向主說話時是否已死,我們稍後將從雅依洛的僕人口中得知。
儘管這位雅依洛對基督懷有某種程度的信德,卻無法與葛法翁那位羅馬百夫長相比。後者因自覺不配,便阻止基督進入他家,只求祂「只要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會痊癒」(瑪8:8);而雅依洛卻邀請主進他家,將手放在已死的女兒身上。他的信德因此帶有某種物質性。「把祢的手放在她身上!」雅依洛向基督尋求一種有形的治癒方式。彷彿基督的話語比祂的手缺乏奇能!彷彿那平息風浪、從瘋癲者身上驅魔、後來更使埋葬四天的拉匝祿復活的聲音,竟無法使雅依洛的女兒復活!但主極其仁慈,並未因這哀傷父親的信德不全而拒絕,立刻動身相助。途中,一位信德大於雅依洛的婦人獲顯奇蹟,這對雅依洛實有助益,使他確信基督的整個臨在都具有治癒能力,不僅是祂的雙手。無論人以何種方式接觸全能基督,祂都施行醫治。對那些無法以此種方式、卻能以彼種方式親近主基督的人,這正是勇氣的源泉。主在十字架上伸出聖手,為擁抱從各方趨近祂的眾人。
請看,當基督隨著人群向雅依洛家前行時發生了什麼:「當耶穌去的時候,群眾都擁擠他。有一個婦人,十二年來患血漏病,把全部家產都花在醫生身上,卻沒有一個能治好她。她來到耶穌後邊,摸了摸他的衣服繸頭,她的血漏立刻就止住了。」基督從加達辣回來上岸時,有無數群眾伴隨著祂。因為經上說:「有大夥群眾聚集在他周圍」(谷5:21),眾人都渴望親近祂,聆聽祂珍貴的言語,觀看祂稀奇的作為;有的出於靈性的飢渴,有的出於好奇。這位患病的婦人也在那裡,患著不潔之症。婦人的血漏,即使是正常的,也是難堪而羞辱的事。但持續不斷的血漏,長達整整十二年,簡直是活地獄般的折磨、羞恥與不潔。這婦人曾尋求醫治,為此耗盡所有積蓄求醫問藥。但毫無幫助,沒有一個醫生能治好她。試想她每日都清洗更衣,滿懷憂慮與羞恥!彷彿天主創造她只為此:為那流個不停的血,為她在地上苟延殘喘,試圖止住那無法止住的血流,忍受無藥可醫的痛苦與難以言喻的羞恥。對每個慢性病患者而言,情況似乎都是如此。然而,天主已為她預備,正如祂為每個受造物所預備的一樣。她的疾病是為她靈魂的得救,並為彰顯天主更大的光榮。
「只要我一摸他的衣服,我就會好了。」(瑪9:21)她擠過人群走向基督時,心中這樣想著。這就是這婦人的信德。她先前曾信賴她所求診的醫生,但那信心對她毫無助益。若所信的對象無力相助,信心本身是不夠的。因此,讓那些(因全然無知與缺乏信德)談論福音奇蹟中的暗示與自我暗示者,都緘默吧。這位謙卑受苦的婦人既無勇氣也無指望來到基督面前,陳述她的困境並尋求幫助。出於羞恥,她怎能在如此龐大的群眾前這樣做呢?她那可詛咒的病症性質特殊,若公開談論,必招致厭惡、譴責與嘲笑。於是她從後面接近主,摸了祂的衣服。
「她的血漏立刻就止住了。」她如何知道自己的血流已止住了?她「覺得身上的疾病好了」(谷5:29)。如同活蟲在潰爛傷口中不斷蠕動,直到那時,這婦人必不斷感到體內血液不安的流動。但當她觸及基督的衣服時,她感到血液平靜下來;她不再感到它的存在,正如健康之人不會感覺血液流動。健康進入了她,如同磁力注入磁石,或光明進入暗室。
這並非患病者僅憑觸摸主耶穌的衣物便得痊癒的唯一事例。別處記載許多人試圖摸祂的衣邊,「凡摸著的,就痊癒了」(瑪14:36)。主耶穌在人們身上行了多少未被聽聞、未被記錄的奇蹟啊!這不僅發生在祂降世宣揚救恩福音的三十年中,更從祂在母親至潔胎中受孕的那一刻便已開始。金口聖若望說:「祂的奇蹟比雨滴更多。」祂以肉身降世,何等奧秘地改變了整個受造界!如今,那些以唇舌領受祂聖體聖血的信徒,其生命中也發生著何等奧妙的奇蹟與轉變!這不可計數、不可測度、不可言喻。這婦人未觸及祂的身體,僅摸到祂的衣服,纏綿多年的病痛便立刻痊癒,那是多少醫生長期試圖醫治卻毫無效果的。她為求醫治已傾盡所有給了這些醫生。醫生取走她的一切,卻未給她健康。但這位主、這位醫者不求報酬,不取分毫,卻賜她所渴求的一切;毫不費力、無需麻煩、沒有延遲。這正是一切恩賜的圓滿與成全,「一切美好的贈與,一切完善的恩賜,都是從上,從光明之父降下來的」(雅1:17)。
「耶穌說:『誰摸了我?』眾人都否認;伯多祿說:『老師,群眾都在擁擠著你!』耶穌卻說:『有人摸了我,因為我覺得有能力從我身上出去了。』」主既知是誰摸了祂,也知被問者無法知曉,為何還要發問?為要顯明那被治癒婦人的信德,從而使她和他人對此信德永誌不忘,同時也為使在場者及我們明白主的天主性大能。
人必須以純潔與感恩之心領受天主賜予的每一份恩賜。主想要強調這婦人的信德,是為教導我們:信德是天主賜人一切美善好恩賜的條件。誠然,天主以祂無限的仁慈,常在人無信德時仍施恩惠;但天主向人尋求信德,是為強調人作為自由理性受造物的尊嚴。若人不願為自己的得救盡分毫之力,又何談自由與理性?天主向人尋求的是最微小的可能:相信永生的天主,相信祂對世人的愛,以及相信祂時刻準備賜予人、為人成就一切美善的恆常心意。
主宣揚這婦人的信德,也是為堅固雅依洛的信德;並向他表明,無需要求主進入他家、把手放在死去的女孩身上。祂有各種醫治的大能,不僅限於按手:祂能以衣邊施助,亦能以手施助;能遠距行奇事,亦能近身行奇事;能在街上施展能力,亦能在屋內施展能力。
主願人認識祂的天主性大能,不是為獲得人的讚美──一切人間的讚美對祂皆是虛無──而是為使人認識真理,並運用這真理。這真理就是:人所得的一切美善,皆明確地來自天主自身。基督的衣服治癒血漏婦人,並非未經基督的知曉,亦非沒有出於祂的直接能力。這同樣明確而活潑的天主大能,也透過聖人的聖髑與聖像臨於信友。基督信仰不涉及魔法或巫術。自然界任何受造物,憑己力對人沒有任何用處;生活的天主也絕不會不知曉那出自祂的仁慈大能。
一切世間療法與礦泉水的功效亦同此理。天主從未遠離藥物與礦泉,正如主基督從未遠離祂的衣服。凡懷著這婦人觸摸基督衣服時那種信德、那種羞怯而虔敬的畏懼之心使用藥物與礦泉者,必得痊癒。反之,若離棄天主、甚至悖逆天主而使用藥物礦泉者,很少能獲得痊愈。即便此類人得醫治,也是出於天主豐厚的仁慈,為使他能認識並承認這仁慈,進而光榮天主。主在加達辣醫治那瘋癲者時,未憑其信德或知曉,為顯明醫治之由──即天主為何醫治不信的病人──便對他說:「你回家,到你的親屬那裏,給他們傳述上主為你作了何等大事,怎樣憐憫了你。」(谷5:19)基督周圍的龐大人群中,許多人觸碰了祂,卻未如這患病婦人般獲得幫助,因她是懷著信德與敬畏觸摸祂的。今日,這樣的事也發生在許多人身上,他們敬拜聖像、聖髑、十字聖架或福音書時,也如那群心懷好奇、心冷如冰而觸碰基督的群眾一般。但對真正相信的人而言,其境遇必如這得醫治的病婦。凡有眼可看的,就看吧!凡有耳可聽的,就聽吧!
「那婦人看不能隱瞞,就戰戰兢兢地來跪伏在耶穌跟前,把自己摸他的原故和如何立刻病好的事,在眾百姓面前都說了出來。耶穌遂對他說:『女兒,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去罷!』」婦人從基督的聲音和話語中察覺祂已知曉她的秘密,此事無法向祂隱瞞。她站著,因恐懼而顫抖,直面這位洞悉人最隱密行為與內心最深處秘密的主。她曾在基督身上感受到能力,那醫治的奇能,因此她必在全能者面前恐懼戰兢。但此刻,聽聞主耶穌知曉她內心最深處的秘密,她在全知者面前的恐懼戰兢加倍了。隨著主耶穌的全能,祂的全知也向她顯明。她上前承認了一切。她的羞恥轉為敬畏。疾病的羞恥消失了,因為她已痊癒;取而代之的是在基督全能與全知面前的敬畏。
見她如此恐懼,溫和的主以慈父般的話語安慰她:「女兒,不要怕。」世上還有比聽到永生君王與導師說出這話更甜美的安慰嗎?祂稱她為「女兒」,賜她勇氣。若非天主所賜,就沒有真實持久的勇氣。人若不認識天主,便不知何謂無懼;人若不認識天主為父、自身為天主子女,便不知何謂安慰與甘飴。若非靈性更新重生,無人能在靈裡聽見這話。這婦人彷彿在身體與靈性上都獲新生:身體上,因她不潔半死之軀得到了治愈;靈性上,因她認識了主耶穌的全能與全知。
「你的信德救了你。」這些話既是教導,也是鼓勵。若主耶穌未曾以守齋和為人洗腳顯明謙卑,若祂未曾將自己的能力歸於另一位──祂的天父,若祂未曾將自己的光榮與人分享,將屬於祂的某部分歸於人──你想會如何?大地豈不因祂天主性的腳步而不斷震動?世界豈不因祂的言語而化為火焰?誰敢直視祂的面容?誰敢靠近觸摸祂?誰能聽聞祂的話語而不化為烏有?主披戴上人的肉軀,是為如兄弟般與人交往。正因如此祂極度自謙;正因如此祂在每一步賜人勇氣;正因如此祂將自己的作為歸功於他們的信德。
當主與這婦人停留之際,雅依洛的情況已惡化:「他還在說話時,有人從會堂長家裡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不必煩勞師傅了。』耶穌聽了,就對他說:『不要害怕,只管信,她必得救。』」由此可知,雅依洛的女兒在他來請基督去他家時尚未死去。但她已瀕臨死亡,僅存最後一口氣,因此可被視同已死。「不必煩勞師傅了。」基督被視為教師,那些未感受祂無可言喻的大能者如此稱呼祂。但看主是何等溫良慈悲。在會堂長雅依洛哭喊表達為父之痛前,祂已先說出了安慰鼓勵之言:「不要怕!」這絲毫未改變現狀:半死或已死,並無差別。沒有任何事物是天主的大能不能做的。只需繼續做所要求於你的事,那也是唯獨你能做的:「只管信!」你已在這婦人身上看見天主所能成就的。那以一念止住流淌十二年之血漏者,亦能使你女兒的靈魂與身體重新結合。「只管信,她必得救。」
「耶穌到了那家裡,除伯多祿、若望、雅各伯和女孩子的父母外,不讓任何人同他進去。」五位見證已足夠。地上的法庭有兩位證人還不夠嗎?祂帶了三位門徒,他們後來在大博爾山見證了祂奇妙的顯聖容,在革責瑪尼園目睹了祂靈性的掙扎;祂帶了當時在靈性上比其他九位更成熟的門徒,使他們能承受並領悟祂能力與本質的更深奧秘。這三人必須親眼看見主以祂大能首次使死者復活,並轉告其餘九位同伴,從而教導他們彼此信賴。後來,在復活納因城寡婦之子及拉匝祿時,所有門徒都將在場。祂讓女孩的父母在場,原因很明顯。他們死去的女兒將有助於他們靈魂的復活。除了父母,誰更有權利從女兒那裡獲得靈性的幫助?
當主進入屋內時,祂顧念那些為死去的女孩哭泣哀悼的人,因為「眾人都在痛哭哀弔女孩子。他卻說:『不要哭泣!她並沒有死,只是睡著了。』那些明知她已死的人,就譏笑他。」瑪竇和馬爾谷對此情景有更詳盡的描述。現場有樂師和職業哭喪者,是從鄰近雇來的;這是富有的猶太人如同外邦人一樣的習俗。場面喧囂,「有的哭泣,有的哀號」(谷5:38)。雅依洛是當地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即便不是最重要的人物。除了花錢雇來的樂師和哭喪者外,必定還有許多親屬、朋友和鄰居真心為這早逝的女孩哀悼。
主為何對眾人說「她並沒有死,只是睡著了」,即使祂清楚知道她已死去?首先,是為讓所有在場者確認女孩確實已死。他們確認此事的最佳方式,便是以嘲諷的笑聲回應祂對女孩之死表現出的看似無知。其次,是為表明死亡在祂臨世之時已失其毒刺與對人的權勢,變得如同夢境。死亡並非人的消亡,如同睡眠並非消亡。死亡是從此生過渡到來生,而此生與來生同屬一位主宰。對因肉體生活而變得粗陋的人而言,離開此肉身生命意味著與生命徹底分離。當車輛在路上故障時,車內旅人無可避免地陷入困境,無法移往他處。這是粗俗感性之人的愚昧想法。但靈性之人看見:當車輛故障時,旅人會下車離開,繼續他們的旅程無需車輛。製造車輛與旅人的造主,難道不能修復車輛並命旅人重返其中嗎?死者復活亦是如此:無助的身體得醫治,靈魂歸返其中。主將死亡比作睡眠並無誇大,祂以自身經歷證實了這一點──祂經歷暴烈死亡並在墳墓三日後復活,還有許多人在祂十字架受死時刻復活,以及後來在整個教會歷史中,因聖人及蒙主喜悅者的祈禱而使死者重獲生命。祂在此使雅依洛女兒復活時便顯明了這一點。
那麼,當主帶著足夠且揀選的見證人後,祂接著做了什麼?祂把眾人趕出去,「拿起她的手來,喊說:『女孩,起來!』」那些擠滿死者房間的人已見證她死亡,確信她已死去──因此不再需要留在那裡。他們稍後會聽聞這奇蹟並看見女孩活著,但此刻主的任務是堅固這位民眾首領與祂三位主要宗徒的信德。祂在所有奇蹟中的方法,是透過顯現在每個細節中的智慧眷顧與安排,使人發現並喜悅。祂將所有人逐出死者房間後,留下七位在其中:五位活人、一位死者,以及生命賜予者。這情境中豈非隱藏──更確切說是揭示──了人類靈魂的重大奧秘?當罪人的靈魂死去時,他仍以五感官繼續活著,過著肉體的生活,空虛絕望,四處伸手求援。這便是當今所謂的「唯物主義者」:沒有靈魂的物質影子;絕望的生靈憑藉感官──眼、耳及其他──緊抓此世,只為暫緩身體步入靈魂已墜入的墳墓。但當其中一人因天主眷顧與基督接觸時,他便向基督呼求援助。主基督便臨於這死去的靈魂,觸摸它,使它重獲生命,令膚淺的感性之人驚異不已。聖史馬爾谷引用了主用手觸摸女孩時說的阿拉美語原話:「塔里塔,古木!」這與聖路加的話意義相同:「女孩,起來!」
基督說完這些話後,女孩身上發生了什麼事?「她的靈魂回來了,她就立刻起來了。耶穌吩咐給她吃的。」看,死亡如同一場夢!「她的靈魂回來了。」她的靈魂曾離開身體,前往死者靈魂所歸之處。主藉觸摸與話語在此行了兩項奇蹟:首先,祂治癒了身體;其次,祂將靈魂從靈界帶回健康的軀體。若祂未治癒身體,將靈魂歸還病體對這女孩有何益處?她復活後不過是繼續患病,再次死亡。這種半復活並非復活,而是折磨。主不賜予半份禮物,而是完整恩賜;不賜瑕疵之物,而是完美成全。祂未使盲人僅復明單眼,而是雙眼;未使聾者僅聽見單耳,而是雙耳;未使癱瘓者僅康復單腿,而是雙腿。此處亦然:祂將靈魂歸還健康而非病弱的身體,使整個人健全存活。因此,主「吩咐給她吃的」;為立刻表明這死去的女孩不僅復活,更是完全康復。另一位聖史補充:「那女孩子就立刻起來行走」(谷5:42),如此眾人皆可作證女孩身體已痊癒;她的康復當下以最充分明確的方式展現。於是女孩起身、行走、進食。主耶穌深知自己面對的是何等不信的群體,正因如此,祂在行奇蹟時堆疊了清晰無可辯駁的證據:一為顯明奇蹟對人的必要與益處;二為彰顯唯獨祂能行此奇蹟──非祂莫屬;三為使奇蹟獲得明確見證,確立為無可爭議的真理。主何等深知這狡黠不信的人類族類!
「她的父母驚訝的出神。耶穌卻警告他們不要傳揚這事。」主藉此命令,願賜智慧給這復活女孩的父母,他們的首要之事是向天主感恩。此刻急於向世界宣揚奇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當以極度的謙卑跪伏於生活的天主前,向祂獨自傾注最熱切的感謝。這奇蹟自會傳揚開來,無需你們相助。不必為此憂心!在這莊嚴時刻,你們的職分並非專注滿足世人的好奇心,而是償還你們對主天主的債務。
如此,在治癒血漏婦人與使死者復活時,主持續著祂的新工作──醫治人類靈魂中邪惡的好奇心。好奇心確實邪惡,因它使人的靈魂遠離天主,沉溺於短暫事務與世俗事件的汪洋中。好奇心是邪惡且遠超邪惡的,因它常導致肉體的喪失,也常導致靈性的失落。許多肉體的罪惡與靈魂的私慾,其根源皆在好奇心。如同美麗的罌粟花隱藏毒質,好奇心內含摧毀身心的劇毒。天主創造世界非為滿足人的好奇心,而是為拯救人的靈魂。智慧的君王說:「眼看,看不夠;耳聽,聽不飽。」(訓1:8)主治癒血漏婦人,並非因她出於好奇觸摸祂的衣邊,而是因她在痛苦不幸中懷著信德急切親近祂。好奇者徒然向天主尋求奇蹟;祂不會賜予他們。若奇蹟因某些人間需要而施行,好奇者亦無法從中獲益。死者從天主的奇蹟中獲得的助益,將遠多於好奇者。醫生會去探訪那些自認健康、安於現狀而不召請他的人嗎?
難道主比地上的醫生欠智慧,竟需趕赴市集展示祂的能力與技巧嗎?那麼,會堂長雅依洛,你不必憂心由誰傳揚你女兒復活的奇蹟。罪人,你也不必憂心由誰傳揚你靈魂與身體復活的奇蹟。早在人類懂得張口用舌頭互相傳遞新事之前,天主已曉得無線電話與電報。主所知傳達有益訊息於世的方法,比電報電話所能達成的更可靠完備。聲音、舌頭與空氣的創造者,自有祂與萬物靈性溝通的方式,這些方式充滿一切空間與時間。但當記念你對天主──一切美善恩賜的施予者──的債務,並迅速以深切的順服向祂的聖意獻上感恩祈禱。願光榮與讚頌歸於我們的主及救主耶穌基督,偕同父及聖神,同一性體而又不可分的聖三,自今至永遠,及於萬世,達於永恆。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