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年福音講道集


五旬節後第十八主日

捕獲大量魚
路5:1-11

主是一切美善恩賜的賜予者。天主的每一件恩賜都是完美的;如此完美,以致令人驚嘆不已。奇蹟無非就是使人驚嘆的天主恩賜;人們因天主恩賜的圓滿無缺而驚嘆不已。

倘若人處於樂園的純潔無罪狀態,他們便無需等待天主復活死者、增餅充飢或使漁網滿載,然後才驚嘆:「看啊,奇蹟!」反而會對天主的每一受造物、對自身生命的每個瞬間與呼吸都發出如此讚嘆。然而,由於罪惡已成為人之間的習性,世間天主數不盡的奇蹟,對人而言反而成了普通慣常之事。為使這種習性不致令人完全麻木、冷漠並喪失靈性,天主出於對患病人類的仁慈,便在祂無數奇蹟中賜下更非凡的奇蹟,為喚醒世人,使他們從那種對奇蹟視若無睹、足以毀滅靈魂的陰暗習性中清醒過來。

天主藉著祂的每一個奇蹟,首要目的是提醒世人:祂正眷顧著世界,以祂全能的旨意和上智統治萬有;其次,是要人明白離了祂,人不能行任何善事。若沒有天主的助佑,任何努力都無法成功。若沒有天主的祝福,任何莊稼都不會有收成。凡是相反天主法律的人類智慧,本身連一粒芥子般的好處也無法產生。即使它暫時看似帶來益處,這也非人力所為,而是天主的仁慈使然──祂甚至連片刻也未曾離棄最兇悍的敵人。天主愛世人,不立即施加報應,反而耐心等待悔改。祂「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4)。

人因習性而受制於此世,有時自以為無需天主的助佑,甚至能違背祂及祂的法律而成就某些有價值之事。被奴役的人時常以為能憑己力成為良善、富裕、智慧或顯赫之人。但這種奴役若非迅速使其陷於絕望,從而賜予智慧並使其清醒歸向天主,便是將其捲入世間污濁洪流而淹沒,直至其完全喪失人性尊嚴,如影般徹底屈服於無形的邪惡權勢之下。然而,那視此世界為天主奇蹟之一、並視自身為奇蹟中之奇蹟者,則不斷省察天主眷顧的軌跡,凝視那無盡而令人敬畏的一連串奇事。這樣的人能如聖保祿宗徒所言:「我栽種,阿頗羅澆灌,然而使之生長的,卻是天主。可見,栽種的不算什麼,澆灌的也不算什麼,只在那使之生長的天主。」(格前3:6-7)。許多民族流傳的箴言亦表達相似思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擬定計劃,而天主接納或拒絕它們;人呈上思想、言語與作為,而天主採納或不採納它們。天主採納什麼?那屬於祂、並源自於祂的。凡不屬於祂、不出自祂且與祂不相稱的,祂皆拒絕。「若非上主興工建屋,建築的人徒然勞苦」(詠126:1)。若建造者因天主之名建造,縱使雙手軟弱、材質貧乏,他們仍將建成宮殿;但若建造者因自己之名建造、違逆天主,他們雙手的工程必如巴貝耳塔般傾覆。

巴貝耳塔並非歷史上唯一傾覆的建築,尚有許多其他類似的高塔,由世間的統治者為企圖將萬民聚集於同一屋頂下──即他們的屋頂下──,並置於同一權柄下──即他們的權柄下──而建造。許多由個人為企圖統治天主受造物或天主子民、妄想成為小神而建造的財富、榮耀與權勢之塔,皆已化為灰燼。然而由宗徒、聖人及其他悅樂天主者所建造的,卻並未如此消散。無數因人的虛榮而建立的人間王國,已如影消逝;但宗徒的教會至今依然屹立,且要矗立於當今許多王國的廢墟之上。那些曾與教會為敵的羅馬凱撒宮廷已淪為灰燼,而基督徒的洞穴與地下墓穴卻存留至今。數以百計的君王與皇帝曾統治敘利亞、巴勒斯坦與埃及。他們的宏偉宮殿僅餘殘破石板陳列於博物館中,而同時代由祈禱者與隱修士在峽谷及沙漠中所建的修院與隱修所,至今依然矗立,從中升向天主的祈禱與馨香已持續十五至十七世紀。沒有任何勢力能毀滅天主的工程。異教的宮殿與城市傾頹荒廢,天主的簡陋居所卻始終屹立。天主手指所扶持的,比阿特拉斯以背扛負的更為穩固。【漢譯者註:阿特拉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巨人,他因反抗天神而被懲罰,必須用盡全身力氣,永遠以肩膀背負著整個天空。】

「為使一切有血肉的人,在天主前無所誇耀」(格前1:29),因為一切血肉猶如草芥,等待著命定的時日而歸於灰燼。願全能的主保守我們,使我們永不心存憑己力無需祂助佑與祝福即可成就善工的妄念。願今日的福音成為我們的警示:絕不可讓此類虛妄之念在靈魂中萌生。經文闡明:若沒有天主的扶助,人的一切努力盡屬徒勞。當基督的宗徒僅憑人力捕魚時,他們一無所獲;但當基督命令他們再次向海中撒網,他們竟捕獲如此多的魚,以致網索破裂。經上這樣記載:

「有一次,耶穌站在革乃撒勒湖邊,群眾擁到他前要聽天主的道理。他看見兩隻船在湖邊停著,漁夫下了船正在洗網。他上了其中一隻屬於西滿的船,請他把船稍微划開,離開陸地;耶穌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群眾。」這一次有大批群眾簇擁而來,為聆聽基督口中所宣講的天主聖言。為使眾人都能看見並聽見祂,祂選擇在漁船上施教,沒有比這更合適的地點了。岸邊停著兩艘船,漁夫正忙於清洗魚網。這些不過是普通的漁船,與如今革乃撒勒湖上所用的無異。主登上的那艘船屬於西滿──即後來的宗徒伯多祿。主遂請西滿將船稍划離岸邊,西滿照辦後,祂便坐下開始向群眾施教。

「一講完了,就對西滿說:『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罷!』」主上了船,心中早已預先懷有幾個希望達成的目標。首先,祂能更輕易地從船上教訓群眾,以祂甘飴的教導幫助他們、滋養他們的靈魂。其次,祂知道漁夫們因整夜一無所獲而憂慮沮喪,便想要以捕獲大量的魚來安慰他們,從而滿足他們肉身及其他外在的需求,因為天主關心我們的肉體,如同關心我們的靈魂一般。正是祂「把食品供給一切生靈」(詠135:25)。第三,主渴望以對祂自己、對祂全能的權力及無邊仁慈的信德,來滋養祂所揀選者的靈魂。最後,也是最要緊的,主願意清楚地向祂的門徒們──並藉由他們向我們眾人──昭示:為信的人,在祂內並藉著祂,凡事都能;而離了祂,人的一切勞苦與努力,盡如漁夫的網一般空虛──他們勞苦終夜,卻一無所獲。在達成教訓群眾這一目標後,主便著手實現第二個目標。祂於是吩咐西滿划到深處,再次撒網。

「西滿回答說:『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他們照樣辦了,網了許多魚,網險些破裂了。他們遂招呼別隻船上的同伴來協助他們。他們來到,裝滿了兩隻船,以致船也幾乎下沉。」西滿還不認識基督是誰;他僅稱祂為「老師」,如同許多人一樣對祂表示尊敬,但距離信基督為天主子及主仍十分遙遠。他先向祂抱怨整夜勞苦卻一無所獲,但出於對基督這位良善睿智的導師的尊敬,他願意順從祂再次撒網。天主賞報人的順服之心,遠超過賞報人的勞苦。伯多祿的全心順服更顯可貴,因為他雖經整夜徒勞後必然疲憊失眠、渾身濕透且心煩氣躁,仍立即將基督的話付諸實行。他的順服因此迅速獲得基督的憐憫與魚群的順從作為賞報──因為創造魚群的那位,以祂的聖神命令魚群聚集充滿網中。魚群沒有聲音,但主以祂的聲音命令它們入網,如同祂以聲音命令狂風止息、怒濤平靜。

魚群被帶到指定之處,並非因聲音或話語,而是藉由主的大能。藉著聚集如此多的魚,主豐厚地賞報了漁夫整夜的勞苦,驅散了他們的憂慮,並滿全了他們外在的需求。如此,祂實現了那天的第二個目標。

西滿與船上另一位同伴,看見一生從未見過的龐大魚群,便向夥伴示意將船划近。不僅西滿的船裝滿,連載伯德之子雅各伯和若望的船也滿載,以致船險些沉沒。若非主在那裡,他們很可能已遭滅頂。

「西滿伯多祿一見這事,就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西滿和同他一起的人,因了他們所捕的魚,都驚駭起來;他的夥伴,即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若望,也一樣驚駭。」西滿被這意想不到的景象所震撼,跪倒在基督面前。他毫不懷疑捕獲如此龐大的魚是因基督在船上而非憑己力所致。此事深深震撼西滿的靈魂,使他不再稱基督為「老師」,而改稱「主」。任何人都可成為老師,但主只有一位。當西滿在近岸的船上聆聽基督向群眾施教的智慧時,他稱祂為「老師」;但此刻,目睹這大能作為,他稱祂為「主」。看,行動的說服力遠勝言語!若我們僅說至甘飴的言詞,人或稱我們為人師;但唯有以身體力行,我們才配稱為天主之人。西滿聆聽基督的話語時,心中或許正讚嘆其言辭之美與智慧。洞察一切人心的主,遂帶西滿進入深處,向他顯示祂正是言行合一者。

你聽到西滿對主說了什麼嗎?他沒有為這恩賜表達感激,也沒有為這奇蹟感到驚嘆,反而說:「請祢離開我!」當基督治癒那瘋子時,加達辣的人不是也曾求基督離開他們嗎?確實如此,但他們的動機與伯多祿不同。加達辣人出於貪婪驅逐基督,因基督驅魔時淹死豬群而懊惱。然而伯多祿接著說:「因為我是個罪人。」正是出於對自身罪性與不配的體認,他求主離開他。這種在天主臨在之下對自身罪性的覺知,是靈魂的珍寶。主看重這體認勝過一切形式化的驚嘆與感恩讚歌,因為人若未覺罪性而向天主獻上再多讚歌,也毫無益處。這種罪惡感引人悔改,悔改引人歸向基督,基督則將人引向重生。對自身罪性的覺知是救恩道路的起點。當人在歧途徘徊良久後,最要緊的是找到正路。一旦踏上正路,他便只需持守此路不偏左右。那個在聖殿中藉自誇來讚頌天主的法利塞人,他的祈禱有何益處?他不會如同那個捶著胸呼喊「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路18:13)的稅吏般成為義人。看,這正是伯多祿在基督信仰內所受教導的開端。將來他會對主說出截然不同的話。將來許多跟隨基督的人離棄基督時,伯多祿將對祂說:「主!唯祢有永生的話,我們去投奔誰呢?」(若6:68)而現在,在一開始,主的大能令他肅然起敬,因此他對祂說:「請祢離開我!」

並非只有伯多祿一人充滿恐懼。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若望,以及與他們在一起的其餘眾人,也都處於同樣的狀態。他們眾人當時都是從敬畏上主開始,最終達致對祂的熱愛。正如經上所載:「敬畏上主是智慧的肇基」(箴1:7)。

對於伯多祿跪著呼喊時所表現的恐懼,溫良而洞察一切的主回答說:「不要害怕!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這世界是情慾之海,我的教會是船,我的福音是網,你將用這網捕獲世人。沒有我,你什麼也不能做,就如昨夜你一無所獲;但與我同在,你總會獲得如此豐收,甚至船艙滿溢至船舷。只要你永遠如今天這般順從我,那麼無論多深的水域都不會令你畏懼,你捕魚也永不會空手而歸。

「他們把船划到岸邊,就捨棄一切,跟隨了他。」他們離開了船,任憑別人隨意處置那些船。伯多祿也離開了自己的家和妻子,雅各伯和若望則離開了他們的家和父親。他們跟隨了祂。他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難道他們不曾整夜憂慮勞苦卻徒然無功嗎?那無所不能者,自會供養他們和他們的親屬。那使田野的草穿上華美之衣、連撒羅滿王也無法比擬者,自會看顧他們的衣著。飲食和衣物是他們最不需掛慮的事。然而,主卻召叫他們追求那最大的恩賜:天主的國。若祂能賜予他們最大的恩賜,又怎會不供應他們最微小的需要呢?同一位宗徒伯多祿後來寫道:「將你們的一切掛慮都託給他,因為他必關照你們」(伯前5:7)。最後,連水中又聾又啞的魚都服從祂,這些身為有理性受造物的人,又怎能不順從祂呢?

整個事件都蘊含著隱藏的內在意義。船象徵身體;破裂的網象徵人舊有的精神;海洋的深處象徵人靈魂的深處。當生命之主寓居於一個順從的人內時,這人便從物質世界的岸邊推船離岸,從感官的淺灘遠航至靈性的深處。在這些深處,主向他顯示了自己不可勝數的恩賜富饒──這原是他憑己力終生徒勞追逐的。然而這些恩賜如此之大,以致舊有的精神無法承載,反被其撕裂。因此主說,新酒不可裝在舊皮囊裡。

目睹天主恩賜那超乎想像的豐富,一個順從的人充滿了敬畏與驚嘆,既因天主的全能,也因自身的罪惡。他於是想要躲藏,避開天主,願天主離他而去,好讓自己重回舊有的精神與生活。然而,一旦天主的榮耀與祂的仁慈向人顯露,人自身的罪性、不配以及長久遠離天主的實況,也即刻在他面前揭露無遺。

天主不會離開祂已引至深處的人,也不會將他那出自病弱者的呼喊:「請離開我!」當真,反而用這話鼓勵並安慰他:「不要害怕!」

當天主將祂神聖且不可言喻的豐厚恩賜賜予一個順從的人時,祂不願這些恩賜只停留於此人身上,如同那惡僕埋藏於地中的「塔冷通」。祂的意願是讓這順從的人與他人分享他所領受的恩賜。因此,伯多祿招呼另一艘船來為這大量的魚騰出空間,並與他的朋友雅各伯、若望及同他們在一起的人分享了他們的捕獲。雅各伯、若望及他們身邊的人,也一同勞苦,拉網、將魚裝滿船並划向岸邊。同樣,每個透過他人領受恩賜的順從者都必須知道,這恩賜是來自天主而非來自人;他必須毫不遲延地立即開始工作,為保存、增長並傳遞這恩賜。

那順從的漁夫們將船拖上岸、捨棄一切跟隨基督的事跡,所象徵的是:一個蒙天主賞賜的人,當他划向深處時,便離棄了他那充滿情慾的身體,以及至今束縛著身體的罪惡枷鎖,並且捨棄一切──不僅是身體與屬世的牽絆,連舊有的精神及其一切束縛也一併捨棄,轉而跟隨那位為所有蒙召者披上救恩新衣、並不斷召叫順從者進入靈性深處的主。

主稱伯多祿為「捕人的漁夫」,象徵著宗徒、主教、聖職人員以及所有領受天主恩賜的基督徒,都必須出於愛德與本分,努力運用這些恩賜去「捕撈」──亦即拯救──盡可能多的人靈。各人按自己所領受的恩賜:領受較多者,當呈現更豐碩的成果;領受較少者,責任也較輕,正如主在「塔冷通」比喻中明確指出的: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僕人賺了十個,那領了兩個的賺了四個。惟願沒有人將天主的恩賜視為己有而驕傲自負,將其對人隱藏,或埋入自身肉體的墳墓,因為這樣的人必在地獄的火中自招審判,那裡將有哀號和切齒。

這一福音章節對我們及我們這世代充滿教導,正如漁夫們的網中充滿蒙祝福的魚。但願今日的人們能從這篇福音中,至少領受關於順從天主的教導!其餘一切教導自會透過這順從而實現,而人心所能渴望的一切美善,也必將被納入福音順從的金網之中。

這段經文向我們展示了兩種順從的榜樣:魚的順從與宗徒的順從,而何者更令人動容是顯而易見的。魚順從主的命令,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生命置於祂腳下。主創造它們本是為滿足人肉體的需要。但是,請看,這些魚如何能滿全人靈性的需求──對於那些逃離天主、叛逆不順從的人,它們成了順從造物主的活見證。說實在的,即使這些魚仍活在革乃撒勒湖中悠游,也無法獲得比這更大的光榮。它們以服務救主基督的救贖計畫,光榮地贖回了自己的生命,成為對不順從之人的榜樣與責備。主難以言喻的仁慈在此顯明:祂運用一切受造物,為將迷失的人引回正途,喚醒他、使他清醒,並重新提升至受造時的原初尊嚴。

宗徒們順從的榜樣同樣令人動容。純樸的人通常比世俗之人與家庭親族的聯繫更緊密,因為後者在世上有眾多複雜的聯繫,即使斷開一環仍擁有其他連結。但這些單純的漁夫卻捨棄了一切,斷絕了他們與世俗、家庭及親族之間雖少卻極牢固的紐帶──除自身外一無所攜──跟隨主進入豐盛浩瀚的靈性深處。時間證明,主以君王般的尊榮回報了他們的順從,使他們成為地上天主教會的柱石,及天國中的偉大聖人。那麼,讓我們趕快效法他們順從的榜樣吧!我們塵世旅居的黑夜即將結束,若不然,我們在此夜的一切勞苦將歸於徒然,網中空空,心中充滿煩躁,靈性與理智因缺乏天主的助佑而饑渴不堪。

溫良的主站在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船邊提出請求。這位明察一切的創造者與維持者,要求我們每個人容許祂進入我們的船,並與祂無懼地從生命的淺灘與水洼啟航,進入靈性海洋的深處,在那裡祂將以我們渴望的一切豐盛充滿我們的船。讓我們趁祂仍在請求時順從祂吧,因為當黎明來臨,我們所見的將不再是請求者而是審判者。讓我們不要拒絕祂進入我們心靈的請求,如同伯多祿沒有拒絕祂一般,因為祂這樣做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我們。須知至潔者進入不潔的屋內並非易事。須知這是祂所作的犧牲,是出於對我們的愛而作的犧牲。祂請求進來不是為索取,而是為給予。祂只要求我們允許祂的幫助與犧牲。我的弟兄們,讓我們在審判者的聲音傳入耳中之前,先聆聽這位請求者的聲音吧。

願榮耀與讚美歸於我們的主及救主耶穌基督,偕同父及聖神,同一性體而又不可分的聖三,自今至永遠,及於萬世,達於永恆。阿們。


返回「《週年福音講道集》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