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開示 - 聖架月二日
開示二: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持齋者聖若望
基督徒應當如何看待世俗財物?
一、今日我們紀念的聖人──因極度克己而被稱為「持齋者」的若望,出身貧寒家庭,父母原想讓他成為工匠。但自幼年起,若望就強烈嚮往度修行生活,後與虔誠的修士歐瑟伯同住,後者的榜樣更加深了若望的這一召叫。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歐提基得知若望嚴謹的生活後,將他祝聖為執事;歐提基逝世後,若望於582年當選繼任者,起初他婉拒此職位,最終因君士坦丁堡神職人員的再三懇請而接受。在582至585年擔任宗主教期間,持齋者若望以慷慨解囊和憐憫貧窮的德行贏得君士坦丁堡信眾普遍的敬愛,他將所有財物都施捨給窮人。主以行奇蹟的恩賜彰顯這位聖人:藉他的祈禱,狂暴的海浪得以平息,盲人重見光明,並有許多其他奇蹟發生。聖若望於595年安逝,身後僅遺下一張木床、一件亞麻襯衣與破舊的祭衣──這便是他對待世俗財物的態度。
二、弟兄們!人們常因世俗財物、並在感官享受之中,喪失那無比珍貴之物──喪失永恆,而人正是為永恆才活在世上!然而,難道主賜予人恩惠,是為了讓這些恩惠損害人嗎?不,天主是美善的,祂賜予萬物予眾人,皆為益處。但如果許多人所獲得的恩惠反成害處,過錯在於那些人自己──他們不知、或不願以應有的方式,即以基督徒的方式來使用這些恩惠。那麼,基督徒應當如何以基督徒的方式使用世俗財物?
今日我們所讚頌的聖人──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持齋者聖若望,以慷慨和憐憫窮人的德行教導了我們。
1、「縱然財富日增,也不要沉溺其中」,先知這樣說(詠62:11)。因此,基督徒首要的關切,應是使自己的心遠離世俗財物,不因它們而喜樂,以免在喜樂中,忘記那超越一切、比一切更珍貴者。正如旅人不會被途中遇到的任何事物所迷惑,而是不斷將心轉向留在故鄉之物──他的家人及一切心靈所珍視的;同樣,基督徒在這涕泣之谷中漂泊時,無論被何種財物環繞,都應使自己的理智與心靈不斷向上轉向──轉向更高、屬天的事物:那裡是他永恆的家鄉,那裡有他心靈所珍愛的一切。「你們既然與基督一同復活了,就該追求天上的事。你們該思念天上的事,不該思念地上的事」(哥3:1-2)。因此,即使擁有財富,他也不將之視為靈魂的寶藏,而是渴望並向天主祈求另一種財富──蟲不能蛀、賊不能偷的那種。若被尊榮與人的讚美環繞,他記得最高的尊榮是成為天主的選民、天國的繼承者,而這正是他努力以謙卑、心靈的純潔及諸般德行去奪取的尊榮;為此,他日夜歎息。聖人們達到了對世俗財物如此超脫的境界,以至他們認為若能完全捨棄一切世俗之物,便是莫大的福樂;他們常欣然拋棄財富、名聲、尊榮,隱退到曠野與洞穴中。正因如此,他們像約伯一樣,以如此坦然的心承受這些財物的喪失。迫害者常以剝奪世俗財物威脅殉道者,而他們卻以此為安慰,甚至嘲笑迫害者。金口聖若望被判流放時,在對民眾的最後講話中說:「告訴我,我該懼怕什麼?是財物的損失嗎?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界上來,同樣也不能帶走什麼。我輕視世俗的恐懼,嘲笑它的財物。我不懼怕貧窮,也不渴求財富;不懼怕死亡,也不貪戀生命。」基督徒啊,你也該這樣思考。你可以擁有一切,但不要讓任何事物擁有你──擁有世俗財物,但要看透它們,要藉它們渴求另一種財物──屬天的財物。以全心愛慕唯一的主,讓其他一切只在祂內並為祂而成為你所愛,絕不要它們超過祂,如此,你的生命之路將輕快流淌!
2、然而,擁有世俗財物者固然需要對它們保持超脫,但更需要的,是正確地使用它們。要明白基督徒應當如何運用世俗財物,只需看看宗徒時代初期基督徒的光景。那時,無人敢將任何事物稱為己有,每人都盡己所能服務他人。聖史路加記載:「眾信友一心一意。」的確,難道世俗財物賜予我們,只是為了讓受賜者獨享嗎?若真如此,那賜予恩惠的天主豈非不公──厚待某些人,卻使另一些人匱乏?聖大巴西略對此如此論述:「告訴我,你獲得財富的理由何在?難道分配生活所需時厚此薄彼的天主不義嗎?為何你富足而他貧困?豈不正是要你因善行與忠信管家獲得賞報,而他因忍耐贏得厚賞?」因此,我們是天主的管家,受托管理祂的龐大家業;祂交予我們的恩賜,正是我們忠信管理時獲取天上賞報的最可靠憑據。所以,基督徒啊,在天主前務要忠信!將祂的恩賜分給一無所有者。各人當以所受之恩服務眾人。你若生活豐足──就去援助貧困無助者,以傾注的仁慈之流緩解他們生命的苦杯,將無親者接進家中,安置無居所者,探望病患與囚徒。倘若我們在祂家中始終忠信到底,我們便有福了。在那可畏審判與公義報償之日,我們將聽見祂那甘飴、令人渴慕之聲:『善僕!忠信的善僕!進入你主的福樂罷!』」
三、因此,弟兄們,能否善用世俗財物以助靈魂得救,全在於我們。讓我們在心中激發對天上事物的渴慕,如此,心靈便不會受暫時之物迷惑;讓我們努力培養對天主與近人的愛,如此,我們在生活中便不會追求己利,而是「近人之益」──即天主對我們的要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