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開示 - 安息月十一日


開示:殉道者聖歐普祿總執事

閱讀聖經的益處

一、今日我們所光榮的神聖殉道者歐普祿,在戴克里先迫害基督徒時期,居住於西西里島卡塔尼亞城。儘管面臨被捕與酷刑的危險,他仍無畏地宣講福音,聚集群眾並以解釋天主聖言啟迪他們。

隨後,總督傳喚這位基督教宣道者。聖歐普祿在一間小屋內誦讀福音時被捕;他手持這本書作為證據,被帶到總督卡爾維西安面前。

「你手中為何拿著這本書?」總督問道。

「我被捕時正在閱讀它。」聖歐普祿回答。

這位頑固的異教徒,開始勸說聖歐普祿放棄他眼中「虛假」的基督信仰。但當他發現自己的話語無法動搖這位堅定基督徒的信仰時,便下令對他施以酷刑。酷刑後,聖歐普祿被關入監獄,遭受飢渴折磨。在數次勸誘他背棄基督未果後,這位宣信者被判處死刑。

赴刑場時,人們將福音書掛在他頸項上。大批群眾尾隨其後,其中不乏隱密的基督徒。抵達刑場後,聖歐普祿開始向民眾誦讀福音。祈禱完畢,他欣然引頸就戮……時在主後304年。

二、聖歐普祿總執事活生生地證明了:閱讀天主聖言極有益處,因為它傳授關於基督及永生的教導,激勵人尋求救恩並獲得救恩──縱使面對酷刑甚至死亡(而聖言教導我們不要畏懼死亡)。

1、天主聖言確實是靈魂之光。達味先知論及天主聖言時說:「祢的言語是我步履前的靈燈,是我路途上的光明。」(詠118:105)因此,凡以專注和虔敬之心閱讀或聆聽聖經者,便是從可靠的導師那裡學習認識天主的真理,並能獲得關於天主及其工程、永生及進入天國條件的清晰正確觀念。

若無天主聖言,即使最卓越的自然理性能力,也從未引領任何人進入真正智慧的聖所。相反,許多天資平庸之人,通過閱讀聖經,卻獲得了關於天上事物的知識──這些知識,最聰明的異教哲學家要麼全然不知,要麼理解薄弱且謬誤。

你大可以詢問任何以專注和明辨態度閱讀聖經的人:關於天主、靈魂或來世生命,必能聽到正確且令人心安的答覆,與這些崇高主題相稱。那麼,這些人靈得救的知識從何而來?無疑來自閱讀聖經。由此可得出結論:聖經能啟迪理智,賦予人崇高而正確的宗教知識。這正是我們從閱讀聖經中獲得的第一項益處。

2、天主聖言能糾正我們的道德生活。我們多少都有為惡的傾向。梅瑟先知說:「人從小就心思傾向邪惡。」(創8:21)我們該選擇什麼方法來修正道德、聖化生活呢?若選擇聖經來完成這項大業,我們絕不會錯。

聖經具有特殊力量,能觸動人心、使罪人醒悟並推動他悔改。聖保祿宗徒為聖經的這項力量作證:「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為督責、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弟後3:16)

我們的聖教會提供了許多因聖言而轉變生命的實例。曾有個大罪人進入教堂時,聽到正在誦讀的聖經章節:「你們應該洗滌,應該自潔,從我眼前革除你們的惡行。」(依1:16)便下定決心改過遷善。在天主助佑下,他確實因修德而成為了新人。

由此可見,聖經能糾正我們的道德並改善生活。

3、此外,聖經能在憂苦中安慰我們,並在順境中增添喜樂。

在憂苦中,天主聖言透過以下方式安慰我們:首先,清楚闡明耐心承受磨難所帶來的靈魂益處。聖保祿宗徒說:「如果你們忍受管教,天主待你們就如待子女。」(希12:7)其次,聖經以實例安慰我們,這些例子顯示不僅罪人,連最偉大的義人──如忍辱負重的約伯和貞潔的若瑟──都在生命中經歷過巨大痛苦。第三,天主聖言藉著提醒我們記起天主的仁慈和祂在逆境中伸出援手的意願,來撫慰憂傷者。例如,聖經中記載的這些天主聖言,難道不令受苦者感到安慰嗎?「在困厄的時日,你呼號我,我必拯救你。」(詠49:15)毫無疑問,這些話語正是心靈極度痛苦者的療癒膏油!

至於我們生活中的順境,聖經首先透過承認天主是一切美善的根源來提升它。其次,它向我們展示保持和延長天主所賜福樂的可靠方法。例如,天主聖言說:「凡願意愛惜生命和享見幸福日子的,就應謹守口舌,不說壞話,克制嘴唇,不言欺詐;躲避罪惡,努力行善。」(伯前3:10-11)又說:「尋求上主的人,不會缺乏任何福樂。」(詠33:11)

4、然而,閱讀或聆聽天主聖言最主要的益處在於:它能促進那偉大且拯救靈魂、令天主與天使欣喜的工程──即藉著恩寵使我們獲得屬靈的重生與更新。

這更新始於聖洗聖事的水泉。但始於洗禮的更新需要延續、發展、培育、強化,並以聖潔生活的花朵與果實來裝飾。在這方面,聖經能給予我們極大幫助。當聖經透過閱讀或聆聽進入人心時,能使人重生,並將這重生之工推向靈性生命可能達致的最高完美境界。正如聖保祿宗徒為此作證所言:「凡受天主默感所寫的聖經,為教訓、為督責、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好使天主的人成全,適於行各種善工。」(弟後3:16-17)

三、親愛的弟兄們!我們現在應當感謝賜予光明的主天主,因祂賜予我們聖經;並要效法聖歐普祿總執事及其他聖人,持續閱讀聖經,直到死亡闔上我們的雙眼、封住我們的唇舌;直到我們的靈魂接受天上之光,看見那通往永生與永福的道路。阿們。


返回「《週年每日開示》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