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開示 - 先知月二十八日


開示二:斯摩棱斯克聖母像及其他聖母像的慶日

關於先知月二十八日慶祝的聖母像:斯摩棱斯克聖母像、格列別涅夫聖母像、伊格里茨聖母像、尤格及舒伊聖母像,並從中汲取教訓。

一、今天,先知月二十八日,教會除其他慶節外,還慶祝在羅斯顯現的數幅顯靈跡聖母像的瞻禮──即斯摩棱斯克聖母像、格列別涅夫聖母像、伊格里茨聖母像、尤格及舒伊聖母像。弟兄們,由於你們中或許有人從未聽說過這些聖母像,我將簡要為各位講述每幅聖母像的事跡。

1、「斯摩棱斯克聖母像」,又稱「指引者」,歷史極為悠久。據傳由聖史路加親繪,長期保存於東羅馬帝國。古編年史記載:1046年,希臘皇帝君士坦丁•莫諾馬赫以此聖像祝福女兒,將她許配給羅斯雅羅斯拉夫大公之子弗謝沃洛德王公。當時這一聖母像被命名為「指引者」,因它引導公主來到羅斯土地。弗謝沃洛德之子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後將聖母像迎請至斯摩棱斯克,並為其修建聖母安息主教座堂,此後這一聖母像遂稱「斯摩棱斯克聖母像」。1237年韃靼人入侵斯摩棱斯克期間,這一聖母像發出神秘聲音,命令虔誠市民默爾庫里挺身抵抗韃靼大軍、捍衛聖母聖殿。聲音預許他戰勝敵人,同時也將殉道。事實果真如此:因天上母后轉禱及聖母像的恩寵之力,斯摩棱斯克免於淪陷,但默爾庫里在戰鬥中被箭射中頭部致命。260年後,立陶宛大公維陶塔斯嫁女予莫斯科大公時,亦以此聖母像祝福。它遂被迎請至莫斯科。50餘年後,斯摩棱斯克民眾向莫斯科大公請願,聖像終得歸還。莫斯科人遂製作精確複本供奉於新聖女修道院,至今仍受莫斯科人虔敬禮。原版斯摩棱斯克聖母像留存至19世紀初──1812年因故迎請至雅羅斯拉夫爾城。但自1602年起,斯摩棱斯克另存一幅備受尊崇的聖母像。這第二幅斯摩棱斯克聖像在1812年「二十國聯軍」侵俄期間大顯靈跡:聖像全程隨軍護佑,俄軍在博羅季諾戰役中英勇作戰,最終勝敵被視為這一聖母像恩寵之力所致。俄國擺脫法軍與「二十國聯軍」後,將帥們以豐厚獻禮將聖母像隆重迎回斯摩棱斯克。至今該聖母像仍供奉於斯摩棱斯克城門的石砌聖堂內。

2、「格列別涅夫聖母像」得名自格列別城。德米特里•頓斯科伊大公在庫利科沃戰役光榮擊敗韃靼人後返回莫斯科時,格列別居民為表感恩,將當地著名的顯靈跡聖母像獻予這位勝利者。大公虔敬接受了這幅聖母像,將其安置於莫斯科某教堂的精美聖像龕中。1612年,特魯別茨科伊王公率領的俄羅斯軍隊攜此聖母像,從波蘭及其盟軍手中解放了基泰戈羅德與克里姆林宮。至今這一聖母像仍保存於莫斯科特建的格列別涅夫聖母堂內,持續吸引眾多朝聖者前來敬禮這幅顯靈跡聖母像。

3、「伊格里茨聖母像」得名自距科斯特羅馬城15俄里的伊格里茨荒地。1624年,鄰近薩維茨科耶村的牧人在放牧時,偶然進入伊格里茨隱修院半傾圮的教堂,驚見一幅嶄新的聖母像。消息傳開後,薩維茨科耶村的貴族葉梅利安•謝夫留克──當時是一個絕望的盲人──立即偕親屬與神職人員趕往聖母像處。他們舉行祈請禮儀,並祝福了聖水,當人以聖水灑敷病患,令眾人驚嘆的是,患者當場在眾目睽睽下重見光明。此後不久,在聖母像顯現地附近的佩索琴卡河畔建立了佩索琴斯基修道院,這一顯靈跡的伊格里茨聖母像便供奉於此,至今仍在。每年復活節後第九週,該聖像會以隆重十字架遊行迎往科斯特羅馬,停留數週以慰藉虔誠朝聖者,之後再以十字架遊行迎回佩索琴斯基修道院。

4、關於「尤格聖母像」,流傳著這樣的記載:1616年,在普斯科夫境內的佩切爾聖母修道院中,住著一位虔誠的長老──大聖衣士多羅德奧。當時瑞典人入侵普斯科夫地區,威脅要摧毀佩切爾修道院。多羅德奧長老因此考慮返回故鄉──莫洛加城附近的尼庫爾斯科耶村。準備啟程時,他前往佩切爾聖母像前祈禱,聽見聖母像發出聲音,命令他帶走藏在某處的一幅聖母像──聲音還明確指出了聖母像所在位置。多羅德奧長老前往該處,果然驚喜萬分地發現一幅宛若新繪的聖母像。他帶著這幅聖像踏上歸途。在距尼庫爾斯科耶村七俄里的尤格河畔休息時,他將聖母像暫放在樹樁上。短暫歇息後,他欲取回聖母像繼續趕路,卻發現聖像無法移動。此時又傳來神秘聲音,命令將聖母像永遠留在此地。長老遂在該處搭建隱修小屋,終日在聖母像前虔誠祈禱。後來這裡建成了修道院,即今著名的尤格-多羅德奧隱修院,尤格聖母像至今仍供奉於此,向懷著信德祈求聖母轉禱者廣施奇恩。

5、最後關於「舒伊聖母像」的資料如下:這一聖母像現供奉於弗拉基米爾省舒伊城基督復活主教座堂。它繪製於1654年,當時該城遭逢大瘟疫,因聖母轉禱而得免於難。繪製此聖像的是一位名為約雅敬的虔誠長老,古代文獻記載他「過著隱修生活,常居斗室,足不出戶,專務靈魂得救,力行諸般善功」。文獻中接著說:「出自他手所繪、現存舒伊城的聖母像,直至今日,凡懷著信德前來者,皆因至聖童貞瑪利亞的助佑,藉這位聖長老的祈禱,獲得各類疾病與創傷的治癒」。

二、諸位弟兄,以上是今天所慶祝的顯靈跡聖母像簡史。而在俄羅斯,這類顯靈跡聖母像超過百幅,尚不包含所謂地方性敬禮的聖母像──其中許多同樣以靈跡著稱。

1、但若按聖母像數量來區分聖母,如某些人所言「斯摩棱斯克聖母、喀山聖母、弗拉基米爾聖母、提赫文聖母、格列別涅夫聖母等」,將是重大罪過。聖母只有一位,其聖像──她透過這些聖像向基督徒世界廣施恩寵──則有許多。因此,正確合宜的說法是:喀山聖母像、弗拉基米爾聖母像、提赫文聖母像、斯摩棱斯克聖母像──即呼求唯一的聖母,僅以顯現地點稱呼其聖像。

2、數百萬正教徒奔赴顯靈跡的聖母像前,「在對聖母像的祈禱中,為生命苦難尋得慰藉,為被生活惡意擊碎折磨的心覓得安寧」。那些遠離民眾生活之人,常以為百姓的宗教、對聖物的熱忱缺乏思想、缺乏覺悟與內在生命,認為其宗教不過是儀式與表象!儀式!表象!的確,當我們在天主的聖殿中,於最重要的禮儀時刻,在偉大聖物前,看見那些人臉上未顯露絲毫思想,未表達任何情感,甚至似乎不願思考自己為何而來──自然會斷定這些人的宗教未超越儀式,亦無更深意義。但這些是什麼樣的人?來自哪個階層?多半並非普通百姓。然而此刻我們要談論的,並非此類人。請觀察那些未受教育的群眾──尤其在特定日子,他們大批湧向供奉顯靈跡聖母像的地方。探究是什麼動機促使他們離家捨業,帶著乾硬麵包,頂烈日冒暴雨前來。與他們深入交談,傾聽其嘆息、哀訴與祈求:你將發現多少鮮活的覺悟,多少嚴肅的思想與生命──內在的、屬靈的生命!在此,謙卑自疑的心智將生命重擔呈於天主面前,幽暗思緒尋求光明;在此,被憂傷撕碎的心靈渴求安慰;在此,因罪愆不安的良心祈求恩赦與平安;在此,深知世上除天主外別無倚靠的靈魂,懷著對祂助佑的期盼,獻上質樸誓願;在此,親手掙取每日餬口的勞苦雙手舉向蒼天,求主降福沉重勞作。簡言之,此處展現的是生命本身──未經修飾的真實生命,不虛假、不造作、不怠惰,帶著全部需求與難題,涵容一切善惡,包羅所有喜樂與憂傷。

感謝天主,這神聖之火仍在俄羅斯燃燒,聖化並溫暖人民的心靈;它未被當代自由思想之風吹熄──這風正擾動我們時代的理智,也未被現代生活人為的複雜性所壓滅。

三、憶及俄羅斯境內眾多聖母像所行的無數靈跡,心靈在狂喜中不禁呼喊:天上母后對正教羅斯何等仁慈──她對基督徒族類的護佑何其有力!因此我們這些不配之人「永不停止宣揚,天主之母,祢的大能。若非祢站立代禱,誰能救我們脫離如此眾多災難,誰能保守我們至今自由?我們決不離開祢,主母,因祢永遠拯救祢的僕人脫離一切兇惡」。阿們。


返回「《週年每日開示》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