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日開示 - 先知月十四日
開示二:聖宗徒阿桂拉
信徒應當同心合意
一、我們今日紀念的聖宗徒阿桂拉,本是本都的猶太人,後信從主耶穌,與妻子普黎斯加同住羅馬。因猶太人騷亂,克勞狄皇帝將猶太人全部逐出羅馬,阿桂拉遂遷往格林多,以製造帳棚為業。當保祿宗徒從雅典來到格林多時,便住在阿桂拉家中,二人同操此業。保祿發現阿桂拉夫婦是熱心的同工,他們協助他傳揚天主的聖言,為這聖善事業甘願忍受迫害與危險。他們又隨保祿前往厄弗所,在那裡同樣熱心勞作。《宗徒大事錄》記載,當亞歷山大的阿頗羅開始講論主時,阿桂拉與普黎斯加接待他,更詳實地為他講解天主的聖道,因阿頗羅只知若翰的洗禮。當阿頗羅往阿哈雅去時,阿桂拉夫婦寫了推薦信給當地的門徒,使他能蒙受友愛接待。「當時信徒便是如此同心合意」,以「熱忱與火熱的精神」,竭盡全力、用一切方法事奉天主。熾熱的愛德使他們團結如一;眾人皆視彼此為基督內的弟兄,以兄弟之情相親相愛。保祿宗徒在多封書信中提及這些忠實同工,尤其在《致羅馬人書》中寫道:「請問候普黎斯加和阿桂拉,他們是我在基督耶穌內的助手;他們為救我,置自己的頸項於度外;不但我應感謝他們,而且連外邦人的眾教會也應感謝他們。還請問候在他們家中的教會。」(羅16:3-5)
阿桂拉與普黎斯加那時已再次居住於羅馬,因為克勞狄皇帝已死,他的法令失效;但他們並未久留於此。將自己的一生全然奉獻於事奉天主後,他們重返小亞細亞最初的傳教之地,再次定居厄弗所;據信阿桂拉亦曾在許多其他地區宣講,並在不信者手中殉道。
二、弟兄們,讓我們從宗徒的榜樣學習同心合意。這既是我們本性的合一所要求的,也是我們使命的合一所要求的。
1、我們都出於同一位在天之父,又從同一位屬地的父親──我們的始祖亞當──承受了敗壞的本性。我們是按天主的肖像和模樣受造的;但從第一個人那裡,我們隨著肉身的誕生,也承受了罪及其一切後果。因此,儘管我們彼此有諸多差異,卻在才能與稟賦、優點與缺陷、志向與傾向上顯出合一。這合一自然促使我們彼此相愛、和諧共融、同心合意。它曾是家庭、社會與國家的根基。無論親疏遠近,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之愛皆賴於此──不僅是個人的善行,更是整個群體之間的共善。所以,當你看見人們同心合意時,不必驚訝:他們本是受本性所約束的,受其同源與才能稟賦的合一所約束。若我們在受同一造物主及眷顧者所創造的事物之間見到分歧,那才更令人驚異且悖逆自然。
2、然而除了同心合意的普遍基礎外,我們基督徒還有同心合意的特殊基礎。我們不僅有同一位主,還有祂所建立的同一信仰。我們是由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同一寶血所救贖的。祂獨自為我們受苦、死亡、復活並升天。因祂的代禱,聖神的恩賜傾注於我們,並賜予我們為生命與虔敬所需的力量。在這充滿恩寵的合一中,我們眾人皆被天主聖父收養,因恩寵而成為天主的子女;我們有同一位救主、同一位為我們眾人祈禱的天主之母、同樣的諸聖與代禱者。讓我們銘記這因恩寵而有的合一,儘管我們因本性與恩寵的恩賜而有所分別。「這一切都是這惟一而同一的聖神所行的,隨他的心願,個別分配與人。」(格前12:11)
3、將我們聖化本性的合一與我們使命的合一相結合,你便會明白為何我們的思想與行為都應同心合意。我們在世上有許多掛慮與操勞、需求與渴望、願望與追求。但這一切掛慮,既然無法藉世間財物得到滿足,便表達了對那唯一必需之事的尋求。我們都是為天堂而受造,並追求同一的天上真福。在塵世旅途中,我們選擇了許多不同的道路;但都努力藉這些道路抵達我們靈魂與肉身的同一港灣。在天上,有我們永恆的居所,我們將在那裡從一切勞苦與憂傷中得享安息。在天父的家中,有許多住處;但這些住處不過是同一真福、同一永恆生命的不同程度,在那裡,凡渴望救恩者都將享有無盡的喜樂。這並非世間的賞報──有時一人獲得,他人便失去。天上的賞報卻能被眾人共同獲得,不但互不阻礙,反而彼此相助。若眾人同心協力,這賞報便能更快、更穩妥地獲得。在此不該有嫉妒、仇恨、爭執或紛爭;而該有完全的同心合意、彼此相愛與和諧。愛為我們預備了真福;蒙揀選者也藉愛獲得它。但那些缺乏基督徒的愛、被各種情慾與世俗念頭牽引的人,不能承受天國。沒有愛的地方,就沒有同心合意。沒有同心合意的地方,就有紛爭與敵意,和平與秩序之源──聖神──也不會居住其中。
三、我的弟兄們!你們要同心合意,「願主耶穌基督的恩寵,和天主的愛情,以及聖神的相通,常與你們眾人相偕。」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