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殿月十日 聖人傳記

七十宗徒之敖林帕,黑落狄雍,索息帕特,特爾爵,厄辣斯托,夸爾比
這六位聖宗徒全都屬於七十宗徒,聖保祿宗徒在羅馬書第十六章裏提到他們的名字。敖林帕與黑落狄雍都跟隨聖伯多祿去了羅馬,在尼祿皇帝所發動的教難中被斬首殉道。聖索息帕特後來成了依科尼雍主教,平安去世。特爾爵繼任依科尼雍主教,後來也平安離世。保祿在羅馬書中稱厄辣斯托是格林多的司庫,後來在耶路撒冷任司庫,後成為帕奈阿(凱撒利亞•斐理伯)的主教,平安去世。夸爾比是貝魯特主教。他為信仰大受苦難,但卻皈化了該城的大部分異教徒,最後他也平安離世,進入天上的居所。

神聖的殉道者奧瑞斯提
聖奧瑞斯提在戴克里先與瑪克西米安皇帝在位期間(284-308年)在卡帕多西亞的提亞納城做醫生。在總督瑪克西穆的命令下,他被逮捕,由於他拒絕背棄基督,故而被人用棍杖打擊背部與腹部。刑吏用被火燒得通紅的鐵簽烙他的後背,將鹽水和醋擦在他的傷口上。他被帶到異教神廟,在那裏,他以祈禱令偶像傾覆。回到監獄後,獄卒一個星期沒有給他東西吃。之後,刑吏將鐵釘釘入他的雙腳與肋旁,將他捆在一匹瘋馬的後面,拖著他在崎嶇不平的道路上飛奔了二十四英里路程。這位神聖的殉道者就這樣將靈魂交給了天主。他的肉體被拖裂成碎塊,他的骨骸也斷裂了。異教徒將他的遺骸投入河裏,以免基督徒將它們收集起來加以敬禮。
神聖的殉道者特里佛與瑞斯丕基
聖特里佛是夫黎基雅人,牧羊為業。250年左右,暴君德西烏迫害聖教,特里佛被人告發,解往公堂,飽受酷刑,英勇不屈。法官瑞斯丕基大為感動,當場皈依聖教。二人同日為主流血殉道。
聖埃德主教
聖埃德年青時務農為業。父親去世,他的哥哥侵吞遺產,將聖埃德逐出家門。聖埃德計劃報復,奧法利主教聖依拉堂勸他息事寧人,放棄產權。聖埃德棄俗修道,拜聖依拉堂為師。過了一個時期,聖依拉堂派他創設修院,傳揚福音。聖埃德顯了許多神蹟。聖婦布里吉德患頭痛病,時常發作,求聖人代禱,霍然痊癒。聖人臨終時,對一個修士道:「你跟隨我一同到天堂去吧。」那人還想多活幾年,搖頭拒絕。旁邊一個農夫道:「你肯不肯帶了我一同去。」聖埃德道:「好的,你收拾好了,跟隨我同去。」那農夫把家事料理好,躺在聖人旁邊,二人同時氣絕。聖埃德臨終時,聖高隆邦在愛奧那修道院,愛奧那距聖埃德住的地方很遠。高隆邦在神視中目睹聖人的靈魂冉冉升天。
坎特伯雷總主教聖猶斯都
601年,大教宗聖額我略派遣大批教士赴英國,協助奧斯定傳揚福音。其中一位就是本日瞻禮紀念的聖猶斯都。三年後,聖奧斯定祝聖猶斯都為罗徹斯特首任主教。聖猶斯都與坎特伯里總主教聖老楞佐、聖梅利多聯名致書愛爾蘭主教和修道院院長,敦勸眾人遵守羅馬所訂的宗教儀式。616年,埃特爾博特王駕崩,邪教勢力大盛,教務無法擴展。猶斯都和梅利多兩位主教往法國傳教。一年後,聖老楞佐將新君勸化,邀請猶斯都回國。624年,猶斯都任坎特伯雷總主教。埃特爾博爾伽嫁給諾森布里亞王為妻,保利諾以保護人身分同行。保利諾臨行時,由猶斯都祝聖為主教。猶斯都於627年逝世。

神聖的大殉道者聖格奧爾基受輪刑紀念日
普世教會都慶祝大殉道者聖格奧爾基的慶節,他於303年被戴克里先皇帝殺害。這位神聖的殉道者被認為是所有基督徒的代禱者,他也是許多人的主保聖人。他在格魯吉亞人中間受到特別的敬禮,因為格魯吉亞人相信他是他們民族特別的保護者。歷史記載描述了聖格奧爾基如何經常於戰鬥中顯現在格魯吉亞士兵中間。
格魯吉亞的大多數教堂(特別是鄉村教堂)都奉他為主保,結果,在格魯吉亞全國各地每天都有人在歡度大殉道者格奧爾基的慶節。對他的種種日常紀念都與奉獻給他的一座教堂、或他的一幅聖像、或他所行的一個特別的奇跡相關連。
11月10日是聖格奧爾基受輪刑的日子。按照教會聖傳,這一紀念日是格魯吉亞的亞宗徒聖尼納所設立的。聖尼納是聖格奧爾基的親戚。她特別恭敬聖人,引導格魯吉亞人民皈依基督信仰,並要他們將他視為他們特別的保護者。
忍受了眾多苦難的格奧爾基,愚昧的戴克里先皇帝想要你死,作為一頭饑餓的豺狼,他渴望喝你的鮮血。為此,他下令將你綁在車輪上,身受酷刑。但你卻在主的助祐下忍受了這一切,你滿懷大愛,呼求天主作你得勝的助祐。阿肋路亞。

神聖的大殉道者聖君士坦丁-卡赫
在格魯吉亞歷史上,九世紀是最艱難的時期之一。阿拉伯穆斯林在卡爾特利地區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強迫許多人皈依伊斯蘭教。許多貧窮、恐懼的人都受到背棄他們祖先的信仰的試探。
在那時,君士坦丁王子就生活在卡爾特利,他是一位勇敢的貴族與忠信的基督徒。他是卡赫提安王室的後代,因此,他被稱作君士坦丁-卡赫。
作為基督信徒,聖君士坦丁理所當然地自認為是最大的罪人,他常說:「除非為了那為我們無辜傾流熱血的基督而流血犧牲,我的罪就不會得到寬恕!」
君士坦丁在前往耶路撒冷朝聖時,給各教堂奉獻了大量禮物,他還拜訪了約旦曠野,由諸聖教父接受了祝福。最後,他滿懷著內心的喜悅,回到了祖國。自那以後,君士坦丁每年都會給耶路撒冷送去三萬銀幣。
從853至854年,阿拉伯的穆斯林入侵格魯吉亞,當時君士坦丁已八十五歲高齡了,他與他的兒子塔爾胡依一起率軍迎戰。雙方在戈里城外交戰,儘管他們英勇戰鬥,格魯吉亞人仍然戰敗,君士坦丁與塔爾胡依都被穆斯林俘擄。
被俘的君士坦丁-卡赫被押送到撒瑪辣(伊朗中部的城市),來到哈里發賈法•阿爾•穆塔瓦基(847-861年)那裡。賈法深知君士坦丁-卡赫深受格魯吉亞人民與所有認識他的基督徒的尊敬。他滿懷敬意地接見了他,並提議君士坦丁背棄基督信仰,並威脅他說,如果他拒絕,就要處死他。
因著天主的恩寵,這位勇敢的王子毫不畏懼地回答說:「你的刀劍並不會令我懼怕。我只懼怕能毀滅我靈魂與肉體的那一位,祂有復活與殺害的能力,因為他是真天主,全能的君王,世界的統治者,萬世萬代的父。」
賈法大怒,下令將君士坦丁-卡赫斬首。這位神聖的殉道者臨刑前跪下,向主做了最後的祈禱。聖君士坦丁-卡赫於852年11月10日殉道,教會也在這一天紀念大殉道者聖格奧爾基受輪刑。
為了恐嚇基督信徒,這位神聖殉道者的遺體被懸掛在一根高高的柱子上,但是,不久它就被埋葬了。幾年後,一些格魯吉亞人將聖君士坦丁的聖髑迎回祖國,懷著極大的敬意將它們再次安葬。就在那一世紀,格魯吉亞正教會將君士坦丁-卡赫列於聖人之列。
戰士的首領君士坦丁,英勇的鬥士與基督所特選者,你戰勝黑暗的勢力與王國,忍受了地上的刑罰,我們為了你在世上的勝利,向你獻上讚美詩歌:萬福,神聖的殉道者,不可戰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