帡幪月二十四日 聖人傳記


神聖大殉道者阿瑞塔,及與他一起殉道者

在羅馬人虔誠的皇帝查士丁(518-527年)在位時,神聖的埃勒斯班國王在阿克蘇姆統治著埃塞俄比亞王國。埃塞俄比亞的近鄰──阿拉伯菲利克斯的希米亞爾王國──當時掌握在殘忍嗜戰的暴君杜-努瓦斯手中,他皈依了猶太教,取名優素福。他是埃塞俄比亞基督教王國的死敵。518年,埃勒斯班攻入他的領土,在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後,杜-努瓦斯被迫屈服,並向他進獻貢品。但過了一段時間,杜-努瓦斯召集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入侵埃塞俄比亞王國中的基督教城市,意在消滅所有不願否認基督並踐踏神聖而又賦予生命的十字架的人。

他前往北也門的納季蘭城,這是一個富饒、人口眾多的地方,自聖君士坦丁大帝的兒子君士坦提烏斯統治時期(337-360年)起就信奉基督教。該城和該省的官長是阿瑞塔,他年高德劭,人人都對他充滿敬意。杜-努瓦斯調集了一萬兩千人圍攻該城,由城牆下向守軍發出無數威脅,發誓除非他們投降並放棄信仰,他要將他們全部都處死。但他卻失望地看到,他的威脅只是讓基督徒們更願意為基督流血。他開始擔心攻城會帶來慘重的損失,於是決定改用詭計。這個無賴靠著軟言軟語和謊言承諾,成功說服了市民首領,讓他帶著一小隊隨從進城,作為該省的君主舉行進城儀式。他們向他敞開了大門,對他的承諾和天主的庇護充滿信心。杜-努瓦斯面帶和藹可親的微笑,對這座城市、它的建築和設施、它的繁榮以及居民之間的和諧讚不絕口。在離開時,他邀請人民領袖和貴賓第二天到他的營地拜訪他。

第二天,城門被打開,以聖阿瑞塔為首的市民首領走出城門,杜-努瓦斯下令將他們全部抓起來。此時,人們大為驚慌,一片混亂,杜-努瓦斯的士兵乘機進城,佔領並洗劫了這座城市。這位暴君首先向兩年前去世的神聖主教保祿發洩忿怒。他打開了保祿的墳墓,下令焚燒他神聖而可敬的聖髑。接著,他又燒死了城裡所有的神父、修士、修女和神職人員,人數多達477人。然後,他又將127名虔誠的信友斬首,他們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基督。他把一個富有的貴族寡婦帶到面前。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他威脅說,如果她不否認信仰,就對她施以可怕的酷刑。她的女兒看到母親受到暴君的侮辱和士兵的虐待,就跑到杜-努瓦斯面前,朝他的臉上吐口水。他惱羞成怒,立即將這個12歲的女孩斬首。然後,他殘忍至極地讓母親喝了一杯女兒的血,然後又將她斬首。

第二天,暴君坐在高高在上的王座上,將聖阿瑞塔和他的340個同伴帶到了他的面前。阿瑞塔不得不被抬到審判台前,因為他在如此高齡看到自己的同胞遭受如此折磨,心痛不已,體力不支。但是,他仍在國王面前表現出的自信和勇氣,顯示出了一個年輕戰士的風采。他溫順而又平靜地鼓勵同伴們通過殉道來達致成全,並振作精神,奉獻自己,分擔救主的苦難,這樣他們就能有份於救主光榮的永恆喜悅。人們一邊聽著他的勸誡,一邊流下了大量的眼淚,並異口同聲地向他保證,在這短暫的生命中將他們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愛德紐帶,至死都不會被破壞,他們都已準備好與他一起接受殉道的冠冕。面對他們的堅貞不屈,國王放棄了讓他們否認信仰的任何企圖,下令將他們在河邊斬首。做完了最後的祈禱,殉道者們就像準備奉獻神聖之祭的司祭一樣,互相親吻彼此,阿瑞塔首先被斬首。其他人虔誠地用聖人的鮮血塗抹額頭,欣然赴死。

這時,一名婦女帶著一個三歲的男孩來到殉道地點,她同樣用幾滴殉道者的鮮血塗抹了自己。士兵們抓住了她,把她帶到暴君面前,暴君當即下令將她活活燒死。孩子哭得很可憐,就像失去母親的雛鳥一樣。小男孩的外表和舉止讓國王很高興,他把他抱在腿上,試圖安慰他。他讓孩子告訴他自己最想要什麼,當聽到小男孩說他想成為像母親一樣的殉道者時,國王感到非常驚訝。他問孩子:「殉道者是什麼意思?」「就是為基督而死,然後再活過來。」「你知道基督是誰嗎?」「來教堂,我帶你去看。」孩子自信地回答。男孩堅持要去,並以此表明自己比這個世界上的老人更有智慧。當他看到他們把他的母親扔進火裡時,他突然從國王的懷抱中掙脫出來,跑到火邊,毫不猶豫地跳進火裡,與母親在基督裡結合在一起。

納季蘭的大屠殺引起了在君士坦丁堡的查士丁皇帝的注意。他寫信給亞歷山大里亞宗主教阿斯特里,請求他敦促埃塞俄比亞國王埃勒斯班對臭名昭著的杜-努瓦斯發動一次懲罰性的遠征。阿斯特里將此事告知尼特里亞的修士和其他曠野修士,他們為遠征的成功和基督徒的解放而進行守夜祈禱和齋戒。但埃勒斯班對能否成功心存疑慮,他希望得到天主的眷顧,於是去請教王國里一位有名的隱士,請他為自己祈禱,並出謀劃策。這位聖人向他保證,因著查士丁皇帝、阿斯特里宗主教和他的修士們以及他本人的祈禱和眼淚,天主一定會將這個無恥的暴君交到他的手中,並告誡他不要為他的軍隊帶去超過二十天的補給。基督徒軍隊英勇作戰,在天主的幫助下,於525年迅速奪回了納季蘭城和希姆亞爾的領土。天主藉著埃勒斯班向基督徒的所有敵人大發震怒。他在城裡設立了主教,用聖阿瑞截留下的財產修建了新教堂,然後平安地返回了自己的王國。


我們神聖的教父,君士坦丁堡總主教普若克洛

教會於本日紀念敬遷諾夫哥羅德的顯靈跡者,博若維奇地方的聖雅各伯之聖髑,他的傳記見進殿月二十日


殉道者提彼烏卡的聖斐理斯主教

戴克里先皇帝命令基督徒將聖書交出燒毀,北非提彼烏卡的主教斐理斯拒絕服從這命令。他對總督說:「天主的法律高於人的法律。」人們把他用船載到意大利去接受公審。他被關在底艙,與牲畜在一起,四日四夜不吃不喝。船在西西里靠岸,當地信友到碼頭來向他致敬。

斐理斯到了意大利,法官嚴刑拷打,逼他說出聖書藏在哪裡。斐理斯說:「聖書決不交出。」法官判他死刑。

斐理斯來到刑場,感謝天主的洪恩,賞賜他殉道的榮冠。


聖塞諾赫院長

聖塞諾赫原籍普瓦圖,父母都是異教徒。塞諾赫皈依聖教後,棄家修道,赴圖賴訥修院。他用石塊搭了一間小屋,有三個弟子隨他一同修道。

塞諾赫勤操苦行,聖德卓著,教友常向他請示神修問題。

573年,圖爾主教聖歐福若尼逝世,遺缺由聖額我略繼任。塞諾赫親往圖爾向額我略致賀,二人成為摯友。

過了一個時期,塞諾赫到故鄉去探視親友,當地的教友熱烈歡迎。塞諾赫不免生驕傲的心。聖額我略知道了,立即用聖保祿宗徒的話:「除了自己的弱點外,(一個人)不應當自誇,藉以使基督的能力常駐他心內。」責備塞諾赫。塞諾赫立即悔罪。

塞諾赫生前顯有神蹟甚多,576年逝世。聖額我略給他舉行追思彌撒時,一個癱子在塞諾赫的墳上,神奇地痊癒。


聖瑪爾定

聖瑪爾定是坎帕尼亞的隱修士,在瑪爾西科的岩洞獨居隱修。他初到岩洞時,用一根鐵鏈,一端縛在自己的踝骨上,一端鎖在岩石上。聖本篤知道了,就寫信給瑪爾定道:「假如你是天主的僕人,用基督的鏈子把自己鎖住,不必用鐵製的鏈子。」瑪爾定就把鐵鏈解去。

瑪爾定的岩洞上面,有一塊大石,搖搖欲墮。鄰近的居民怕大石倒下,把瑪爾定壓死,就派了工匠將大石移開。他們工作時,怕大石倒下,請瑪爾定暫時離開岩洞。瑪爾定不肯,工匠戰戰兢兢地搬移大石,因為萬一不慎倒下去,瑪爾定在岩洞裡面,就要粉身碎骨。那塊大石四周的泥土一掘鬆,就很安全地滾倒山下,沒有發生意外。

瑪爾定於580年逝世。


多爾主教聖瑪格洛里

聖瑪格洛里是聖翁布辣斐爾的兒子(按聖翁布辣斐爾晚年棄家修道,拜聖三松為師)。幼年時,由聖伊爾提德教養成人,入聖三松的修院,領受報事神品,隨聖三松赴不列塔尼傳揚福音,管理克爾豐特地方的修道院。三松去世後,由瑪格洛里繼任多爾主教兼多爾的修道院院長。

瑪格洛里晚年辭去主教職務,退隱到海邊。教友常求他治病。瑪格洛里所顯的神蹟甚多。

當地發生疫癘,瑪格洛里奮不顧身,看護病人,從事救濟工作。

去世前最後幾個月,除了必要的情形外,瑪格洛里一天到晚在聖堂裡祈禱。


韋爾圖的聖瑪爾定院長

韋爾圖的聖瑪爾定生於法國南特,由聖斐理斯祝聖為執事,派往普瓦圖傳教。

聖瑪爾定在普瓦圖工作了很久,只勸化了他所居住的那家人的主人和主婦,別人都不肯接受真道。瑪爾定離開普瓦圖時,通知這對夫婦,城內將有災禍,從速到鄉下暫避。他去了後,第二天普瓦圖就發生大地震,全城被水淹沒,到現在這地方成了一個大湖。

瑪爾定到塞夫爾河,在左岸建了一座修道院,向當地居民傳揚福音。不久,他又在附近創了許多修道院。

瑪爾定的逝世日期不詳。


科隆主教聖厄維爾吉斯祿

聖厄維爾吉斯祿是科隆主教。某日,他在聖堂唱聖歌祝賀殉道聖人道:「諸位聖人在光榮中喜樂!」有一群神秘的聲音回答道:「眾人共同喜樂!」

聖厄維爾吉斯祿於600年逝世。


更多聖人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