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架月三日 聖人傳記

尼科美底亞主教,殉道者聖安提默
聖安提默是小亞西亞彼提尼雅的尼科美底亞地方的主教。288年,瑪克西米安皇帝下令將他的教堂燒毀,有兩萬基督徒被燒死在教堂裏(於降生月28日紀念)。在天主的保護下,安提默與其他一些人從火場裏逃出,躱進周圍的山區。不久之後,瑪克西米安皇帝得知他逃進山區,就派士兵進山搜捕他。士兵們在山裏遇到了主教,但卻沒有認出他來。他就邀請他們和自己一起用餐。之後,他對他們說自己就是他們要抓捕的人。士兵們不知該如何是好。他們打算把他放走,回報皇帝他們沒有找到他。但是主教不能容忍任何人說謊,因此不同意他們欺騙皇帝。士兵們也信了基督,並接受了洗禮。聖人命他們執行皇帝的命令。就這樣,他被帶到瑪克西米安皇帝前,皇帝命人將各種可怕刑罰的刑具擺在安提默面前。安提默對皇帝說:「陛下,您以為這些刑具會令我感到害怕嗎?不,您決不會使一個希望為基督而死的人害怕!刑罰只會令膽怯者和以今生為至寶者害怕。」就這樣,他對基督的信仰堅定不移,因而備受酷刑。人用棍杖打他,強迫他穿著被火燒得通紅的銅鞋行走,最後,他被綁在車輪上砍去四肢。因天主恩寵的堅固,他仍堅定不移,就如同被火鍛煉的金子一樣。他向瑪克西米安皇帝預言了異教帝國行將滅亡,基督信仰將要凱旋得勝。他的堅忍與信心令瑪克西米安大為忿怒。他撕裂自己的紫袍,命人將安提默斬首。聖人死後,他的頭髪仍神奇地繼續生長。
與尼科美底亞主教聖安提默同一時期殉道的殉道者:德奧斐洛執事、多若德奧、瑪爾多尼、彌格多尼、伯多祿、印迪、格爾格尼、茲諾、歐提彌及童貞女多穆納
這幾位殉道者都是與聖安提默主教同一時期殉道的聖人。在教難期間,安提默主教躱避在尼科美底亞附近的一個村莊裏。他寫信給自己的羊群,鼓勵他們在逼迫中要堅忍。他的一封寫給德奧斐洛執事的信被人刼獲,送到了皇帝瑪克西米安那裏。皇帝逮捕了他,嚴刑拷問,要他供出主教的住處,但他至死都沒有說出安提默主教在哪裏。
聖多若德、瑪爾多尼、彌格多尼、伯多祿、印迪與格爾格尼也都是在同一時期殉道的聖人。他們中有的被斬首,有的被火燒死,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投入海裏淹死。
士兵茲諾公開指責瑪克西米安皇帝,因而人先用石頭砸他,最後將他斬首。
童貞女多穆納曾是一位異教女司祭,她和聖歐提彌由於安葬殉道者的遺體,而被異教徒殺死。
聖福依貝托女執事
在聖保祿宗徒寫給羅馬的基督徒的書信的最後一章,他問候了他在羅馬的許多朋友,其中最先提到的就是女執事福依貝托。保祿寫道:「我把我們的姊妹福依貝托給你們,她是耕格勒教會的女執事,你們要在主內以相宜於聖者的態度,接待她,如果她在什麼事上需要你們的幫助,你們就幫助她,因為她幫助了許多人,也幫助過我。」耕格勒是格林多的港口,保祿大約在主後57年,在那裏給羅馬的信友寫了這封書信,因她要去羅馬處理私人事務,保祿就請她將信帶到羅馬。除了保祿宗徒在書信中提到福依貝托以外,我們對她所知甚少。本日的《羅馬殉道錄》列出了她的名字,金口聖若望也曾專門為她撰寫的讚辭,歌頌她的功德。

大聖歐提彌之同修,可敬的教父聖德奧克提斯特
我們的聖教父德奧克提斯特在非常年青的時候,就離開了父母與故鄉,前往聖地耶路撒冷,將自己完全獻於天主。他朝拜了復活大殿與寶貴的眞十字聖架後,他就前往距離耶路撒冷六英里的法蘭的修道院,在那裏,他將自己關在一間小室內,與自己的情慾及魔鬼做鬥爭。
就在那時,大聖歐提彌也離開了自己的故鄉亞美尼亞,前來住在同一座修道院裏。他在修行奮鬥中也仿效德奧克提斯特,兩人很快就成了主內好友。他們兩人對基督的共同之愛,以及以修行苦工編織聖德的榮耀冠冕的熱忱,將他們的心靈堅固地結合於屬靈之愛內,以致他們兩人有著同一人的思想與生活方式,雖然他們有兩個肉體,卻彷彿只有同一個靈魂一樣。他們就這樣在愛德與意向內結合為一。每年主顯節慶期結束後,他們就會進入庫提亞曠野,使自己不與任何人打交道,他們所渴望的就是藉著在靜獨中的純潔祈禱與天主交談。他們待在曠野裏直到聖枝主日,在這期間,他們以默觀滋養自己的靈魂,克苦己身,守齋、守夜不眠、忍受炎熱與乾渴。
在他們待在法蘭修道院的第五年,當德奧克提斯特與歐提彌像慣常那樣地在大齋期前往曠野靜修時,他們在天主的引領下,來到一個陡峭的深谷裏,在那裏,他們發現有一個很大的洞穴。兩位修行者因發現了這一由天主所建造的居所感到非常高興,於是,他們就在那裏定居了下來,完全靠周圍生長的植物維生。這個洞穴曾是獸穴,因這兩位屬天之人的祈禱與讚美,它轉變成為天主的教堂。就這樣兩位修行者不為人知地在那裏修行。
但是天主卻不希望這兩位偉大的修行者就這樣默默無聞地度過一生。祂想要讓他們的智慧與生活聖潔為人所知,好能使他人因此而獲益。有一天,一些從白冷來的牧羊人發現了他們,回到他們的村莊後,他們就向其他人說起他們。之後,許多人前來聆聽他們的教導,有修士從其他修院前來探訪他們。一些人甚至留在那裏,為要在他們的教導下度修行生活。
由於歐提彌渴望完全靜獨,他將每一個想要棄絕世界的弟兄都委託給可敬的德奧克提斯特照顧,德奧克提斯特在聽命上已達致成全,他在一切事上都遵行他的老友及在基督內的父的勸告。久而久之,這一與世隔絕的地方成了一座修道院,以洞穴為教堂。德奧克提斯特成了修院院長,而歐提彌則退隱到森林深處。
隨著時間的流逝,兩人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繫,歐提彌在獨修上日益進步,德奧克提斯特則在共修生活上照耀世人。
當德奧克提斯特活到很高的年齡時,患了重病。當時已九十高齡的歐提彌來探望照顧他。467年聖架月3日,聖德奧克提斯特安息主懷。耶路撒冷宗主教阿納斯塔修親自前來主持他的葬禮。
殉道者巴西利撒
巴西利撒在戴克里先在位期間生活於尼科美底亞附近,當時,亞歷山大是彼提尼雅的總督。大教難(303-305年)爆發時,雖然她只有九歲,卻與其他信友一起被捕。她被帶到總督面前,總督命她背棄基督,她卻勇敢地宣認了基督之名,因而人掌擊她的面頰,剝去她的衣服,殘忍地鞭打她。但是人們越是打她,這個小女孩卻越是光榮天主,高呼:「我的天主,我感謝祢!」亞歷山大發現自己竟連一個小女孩都制服不了,因而大發忿怒,下令重重拷打她。他們用鎖鏈纏住她的腳踝,將她頭朝前地插入沸騰的瀝青與硫磺池中,但她卻奇跡般地受到保護,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她還被投入燒熱的火爐之中,烈火卻沒有燒傷她;她被投入獅圈裏,猛獸也不傷害她。總督因這些奇事而感到震驚,因而悔改了,他跪倒在巴西利撒腳前,宣佈自己也相信了救主基督。尼科美底亞主教為他施了洗,因著這位聖人的代禱,不久之後,他就將自己的靈魂交付於天主手中。在他被埋葬之後,巴西利撒出城離去。她突然感到口渴,就祈禱天主,有一股泉水由那裏的一塊巨石中湧出。她喝了這水,就不再口渴了,因而感謝天主,她祈求她的神聖保護者讓她平安離世。就這樣,她安息主懷,加入了天使與諸聖的歌團。

殉道主教亞歷山大里亞的阿里斯提雍
聖阿里斯提雍是小亞西亞基里基雅的亞歷山大里亞的主教。他在二世紀初出生在敘利亞阿帕梅亞地方的阿利巴佐鎮。他的父母都是異教徒,他在偶像崇拜的氛圍裏度過了他的早年生活。
我們不知道阿里斯提雍早年受過什麼樣的教育,也不知道他在哪裏學習,但是,雖然他不斷尋求眞理,但這些都不能令他滿意。有一個十歲大的男孩和他同住在一個鎮上,這孩子就是後來的殉道者安當,他給阿里斯提雍指出了引人達致眞理的道路。安當在眞信仰內教導他,阿里斯提雍在對天主的虔誠與熱心上日益進步。
雖然當時正值教難,聖安當卻毫不懼怕遭受流放,也不怕自己的生命受到危險,他不但是當地教會的成員,還向他人宣講福音。阿里斯提雍肯定為他的年青好友祈禱過,並牢記他的勇氣與力量,因為正是由於安當的努力,阿里斯提雍才得以聽到基督的信仰,並結出信仰的果實,他的努力並非徒勞。安當在二十歲時,為主殉道,將自己交付給教會,他還給教會帶來另一位聖人及殉道者──阿里斯提雍。
後來,阿里斯提雍被祝聖為主教。他是委託給他的羊群的善牧,殷勤關心他們的靈魂。
一天,亞歷山大里亞的總督逮捕了阿里斯提雍,因為他是基督徒。雖然受到公開審訊,阿里斯提雍仍顯得很平靜,毫不懼怕。他的整個行為舉止令羅馬的總督意識到不能輕易對付這位站在自己面前的人。他對聖人口說奉承話語,並許諾要賞報他,想要以此使他背離基督,但聖人的信仰仍堅定不移。總督見自己的話語在主教身上毫無作用,就以酷刑威脅他。但這一切仍不能使主教動搖。
阿里斯提雍站在總督與他的顧問面前,滿懷愛心地注視著他們,他關心著他們的得救。即使他的身體軟弱,這位被捕的人卻要比抓捕他的人更強壯,他仍拒絕向異教邪神獻祭。
阿里斯提雍在眾多偶像崇拜者面前談論天主聖三,萬物都是藉著祂而受造的。他還告訴他們有關主耶穌基督降生成人的聖道,因天主拯救世人的計劃,降生奧跡得以成就。他解釋說,基督給墮落的人帶來了救恩,給人帶來另一達致人生命的眞正目標──神化──的機會。
主教說:「這些沒有靈魂的神像多麼可憐,總督在他面前顯得多麼無助!」
所有聽到聖人說話的人都感到驚奇,彼此詢問他是從哪裏獲得這樣的勇氣的。阿里斯提雍邀請他們相信他給他們宣講的眞理。在場的人明白,這個聖善之人是一個特別的人,他們想要聽他講更多有關他信仰的事。
總督除了施行暴力之外,找不到什麼方法制止阿里斯提雍宣講福音。於是他宣判處死主教。他命令士兵準備了一個大火爐,將阿里斯提雍投入烈火之中。面對死亡,聖人毫不抗拒,一直表現得非常英勇堅強。在場的一些基督徒強忍悲泣。他們低聲為他祈禱,因自己的慈父離他們而去而感到難過。但是,他們知道他們的大司牧不會停止為他們祈禱,特別是現在,他們相信自己的慈父正前往基督的臺前。他們聽到聖阿里斯提雍在烈火之中歌唱讚美詩,直到斷氣。
總督並不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他並沒有意識到:對世人而言,死亡是終結,但對眞理而言,死亡卻並非終結。沒有什麼能使聖阿里斯提雍與生命之源分開,因此,主賜予他不朽的榮耀冠冕。
當火燄熄滅後,阿里斯提雍的神子來到火爐那裏,盡可能地收集他的聖髑。他們將他的聖髑恭敬地供奉在一個隱秘的地方,至今不為人所知。
聖瑪卡尼西主教
聖瑪卡尼西由聖帕特利爵施洗,沒過多久,聖帕特利爵就祝聖他為主教。據說,他曾赴巴勒斯坦朝聖,在回家的途中,他在羅馬居留了一段時期。回到愛爾蘭後,他修建了聖堂和修道院各一座。後來,在此基礎上,發展形成了康納教區,他成為康納的第一任主教。修院最初的地基並不在康納,而是在凱爾地方,根據一部拉丁傳記上的記述,為了修士的便利,聖人使庫里河改道。當聖帕特利爵與聖布里吉德途經明斯特旅行傳道時,瑪卡尼西在神視中看到在奧法利的利納利地方有天使,後來,聖帕特利爵想要在那裏建一座修道院。但聖瑪卡尼西卻勸阻他不要這樣做,並預言說,那將是六十年後一位追隨他們的主教的工作。這一預言應驗在聖科爾曼(聖架月26日)身上。聖瑪卡尼西非常恭敬聖經,每當他出外旅行時,他從不將聖經放在錢帶裏,而是全程背著聖經。聖瑪卡尼西以神跡救了聖科爾曼的命。那時,聖科爾曼還是一個孩子。他的父親犯了弑親罪,依照當地習慣,全家的人一律應處以死刑。瑪卡尼西求大家釋放這個無辜的孩子,人們不肯。到了執行死刑的那一天,人們把科爾曼從山頂上拋下去,下面有一群人拿著長矛等候著,待他跌在地下,就用長矛刺死他。聖瑪卡尼西站在旁邊一座山上祈禱。當科爾曼被拋下去時,一陣風吹來,把科爾曼吹到聖瑪卡尼西手中。刑吏見了這奇跡,不敢上前殺死科爾曼。科爾曼後來成為主教,是愛爾蘭最著名的聖人之一。聖瑪卡尼西於514年逝世。

靈妙山的柱頭修士聖小西默盎
我們神聖而心懷天主的教父西默盎於521年出生在安提約基雅,他的父母是來自埃德薩的香料商。神聖的前驅若翰向他的母親聖瑪爾大(先知月4)預言了他的誕生,聖若翰將孩子的名字告訴了他,並預言說,他將追隨聖若翰的榜樣,度修行生活。西默盎毫無痛苦的出生了,他只從母親的右乳吸奶,若母親吃了肉,他就拒不哺乳。他在兩歲時接受洗禮,在這之後,他就開始說話,他反覆說:「我有父親,我沒有父親;我有母親,我沒有母親。」他就這樣反覆說了七天,預示了他要完全捨棄世上的任何東西。在五歲時,他神奇地與自己的母親逃離了一場地震(526年5月26日),他的父親在地震中喪身,被壓死在倒塌的房子下面。過了一段時間後,尚是孩子的西默盎在城牆上看到了基督,在基督週圍有眾多的義人,基督教導西默盎如何追求智慧,逃脫天主的懲罰。有一個身穿白衣的人顯現給西默盎,叫他跟隨他去朝著塞琉西亞,距安提約基雅八英里遠的一座山裏,他在那裏獨自待了幾天,與野獸為伍。孩童西默盎發現了一座小修道院,受一位名叫若望的柱頭修士的指導,這位修士已在神視中預知了西默盎的到來。若望喜樂地歡迎了這位受天主特選的人,當他看到西默盎只是個六歲的僕素小孩,每三天或七天才吃一些東西,就大為警歎,深信這是智慧的標記,立即就收留了他,指導他的靈修。
在他開始在修道院裏生活之初,西默盎行了他的第一個奇跡:他治好了一個牧人,這牧人因為嫉妬他,想要殺了他,天主降罰了這個人,使他的右手枯乾了。由於他渴望在凡事上都效法他的神師,在神師的準許下,他在若望的柱子邊上建了一根短柱,開始柱頭修士的生活,那時他才七歲。他看到了一個神視,在神視中,基督啟示他站在柱頭對他而言,就如同被釘十字架一樣,這就是他效法基督的救贖苦難的方式,這令西默盎大受鼓舞。他的傳記作者寫道:「他就如太陽一般的輝煌燦爛,度著天使般的成全生活,充滿各種屬神的恩賜,這孩子使自己完全棄絕塵世的事物,使自己的靈魂朝向天堂飛奔。」他不斷增加對抗本性的戰鬥:若望在夜裏祈禱時,誦唸三十篇聖詠,西默盎則要誦唸五十或八十篇。他每晚守夜不虑,有時會誦唸整部聖詠集,白天他將時間都花在讚頌天主之上,將全部地上的食物都留給陌生者。他的嚴厲生活受到院長的責斥,院長對他說:「這只是讓你拿起劍來,傷害自己!」院長還指責他因他不斷誦唸聖詠而導致其他修士無法入睡,因而建議他遵循自己的的榜樣。西默盎用聖經上的話回答他說:雖然他沒有定他人的罪,但他自己卻需要如此嚴厲,為能使他的理智不讓自己被物質事物壓垮。
這個孩童柱頭修士在與魔鬼的鬥爭中,表現出成熟鬥士的熱誠,魔鬼與天主的神視交替臨於他身上,因著天主的神視他受到堅固。在一個神視中,一位年長的宗主教前來以香料傅抹他,為能使他抵抗魔鬼的各種攻擊。有一次,一場可怕的暴風雨來臨,這是魔鬼的興風作浪,將聖人在柱子上所搭的遮蔽物全都吹走了;早晨,修士們發現西默盎仍站在他的柱子上,他的臉上放射出天使般的光芒。在他尚未更換乳牙之前,孩童西默盎就已獲得了治病與驅魔的能力。他還以長老的智慧勸勉修士,藉著守護他們的感官與理智,克勝他們的情慾,他甚至還基於聖經,為他們製定了共修生活的規章。他曾說:「修士的驕傲就是節制;修士的驕傲是不斷誦唸聖詠以及不停的祈禱;修士的驕傲是聽命,因為主藉著它征服了死亡,祂聽命致死,且死於十字架上。」
這位修行者與顯靈跡者的名聲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地區,安提約基雅宗主教聖厄弗冷(福音月七日)親自前來拜訪他,不斷有大批群眾從各地前來拜見他,想要得到兩位柱頭修士的祝福。除了他的苦修與甘貧的生活外,西默盎還是個極其仁愛的人。若有衣不蔽體的人前來,他就會脫去自己的衣服給那人穿,即便當時是寒冷的冬天。他會忍受好幾個月的嚴寒,只為天主的恩寵所溫暖。他全年都保持蹲著的姿勢,以致他的兩膝粘在了一起,他的大股與膝窩都長出的壞疽,發出惡臭。修士們聞到這股味道,就找來一位醫生,但西默盎卻拒絕見醫生,只有當天主介入,他才得了醫治。為了感謝天主治好他,他很多天都長跪不起。
有一個五旬節,聖神降在聖人身上,以智慧與知識之恩充滿了他,於是,他開始編撰有關靈修生活的演講,這些演講是針對修士與平信徒的,用經上的話說:「由赤子乳兒的口中,你取得完美的讚頌.」(詠8:2)
在十三歲時,西默盎就成了聖神之光。在柱子之上生活了六年之後,他渴望效法他的先輩──柱頭修士大西默盎,他建了一根十英尺高的柱子。這比他神師的柱子高許多,以致若望抱怨說自己看不到弟子的臉了。柱子一建好,西默盎就想要爬上去,但安提約基雅宗主教與塞琉西亞主教前來修道院,將他祝聖為執事。之後,他們與聖人一起列隊,唱著讚美詩與祈禱文,行進到柱子那裏,送聖人上柱。他在這根柱子上生活了八年。
在他的神師柱頭修士若望去世之後,指導修道院的修士的重任就落到了西默盎的肩上,他任修道院的神師直到去世。他絲毫沒有因此而減輕自己的修行奮鬥,也不讓管理修道院的責任使自己分心,他一直處於祈禱的狀態之中。他在自己四週用皮幔圍起來,裏面沒有光綫,他從太陽落山之後直到日出就這樣一直待在裏面祈禱,不斷捶胸哀哭。他以天使般的聲音詠唱全部聖詠,之後誦唸智慧書與福音,日出之時,他結束祈禱,稍事休息。他連續三十個日夜不睡,祈求天主將他從本性的奴役中釋放出來。但是,最後,有一個天上的聲音對他說:「你必須稍睡一會!」這一朝向天主的進步,遭致魔鬼的雙倍的進攻,牠們伺機要將西默盎從柱子上摔下,但是聖人在三位天使的幫助下,擊退了牠們。因此,天主更為眷愛他;他經常見到神視,施行奇跡,甚至是復活死人,最後,基督親自顯現給他,賜給他驅逐一切邪魔的能力。從那以後,天使離開了他,留下聖人作為唯一的恩寵管家,為前來求他醫治的病人與附魔者服務。西默盎在凡事上都像主生活在塵世上那樣:他會以權柄命令魔鬼,恢復、糾正並建樹人的靈魂與肉體,因著他,天主在世人中為王。他會以自己的話醫治病人,通過給人覆手或是將他的手杖放在人身上,或是讓人觸摸他的衣服穗子,或是藉著他所祝福的油和土,甚至是為敬禮他而點燃的燈,或是僅僅只是呼喚了他的名字,就治好人的各病症。
在一個神視中,他預先受到警告,波斯王霍斯勞一世將要攻佔安提約基雅城(此事發生於540年6月)。這一預言果然應驗了。安提約基雅城被付之一炬,居民不是被殺,就是被擄,蠻族人還將鄰近地區洗劫一空。當他們來到能看到西默盎所在修道院的地方時,西默盎以祈禱阻止了他們。修士害怕被波斯人屠殺,全都逃離了修道院。當波斯人來到時,天主派遣兩位天使前來保護西默盎,使波斯人全都從那裏逃走了;三天後,修士們回到了修道院。在那時,西默盎使大量在絕望中呼求他名字的人獲得自由,其中包括一位在城市被圍困時捨他而去的修士。
西默盎的名聲傳遍了那個地區,以致他無法享有他所渴望的靜獨,因此,他在二十歲時(541年)決定離開他所住的那根柱子,獨自前往人跡罕至的地方,與野獸為伍,如前所述,當他還是個孩子時,他曾在那裏待了一段時間。基督在一個神視中給他指示了一座山峰,人們稱那山為靈妙山,那是一塊為天主的光榮所蔽覆的巨石。當西默盎爬上山時,他就像站在一根天然的石柱上。修院的修士們都離開了修道院,跟隨他來到山下,都在那裏暫時住下。他來到那裏後,群眾發現原先的修道院空無一人,他們也發現西默盎退隱的這個地方,於是他們也穿越曠野,帶著他們的病人來到聖人那裏,求他醫治。看到群眾們也尾隨而來,西默盎非常難過,但他不能拒絕為天主的受苦子民服務,他仍為他們祈禱,繼續行奇跡,治好病人。那時,在拜占廷帝國發生了可怕的瘟疫(542年),在君士坦丁堡與安提約基雅,疫情猶為嚴重,只有那些呼求聖人助祐的人才得以免於這場災禍。後來,西默盎預言了在安提約基雅將發生地震(551年)。膽戰心驚的的居民日夜祈禱了許多天,前往靈妙山祈求天主的人為他們代禱,聖西默盎以祈禱制止了這一災禍。
由於有成千上萬的附魔者、病人以及朝聖者來到這個荒凉無水的地方來見聖人,主命西默盎給他們提供所需。有一位天使顯現,就在聖人的柱子所在的地方,描繪出了一座大修道院與教堂的藍圖,那時有一片光耀的雲彩籠罩在靈妙山上。不久之後,有一大群人從伊蘇利亞來,他們都是被西默盎治好了各種病症的人,他們到了後,就開始建造修道院。他們離開後,又有另一群人前來接著建造,就這樣,一批人接著一批人,很快就建好了修道院與教堂。他們建院時,絲毫不影響修士的修士,修士們仍繼續他們清修。在聖人的祈禱下,一股泉水湧流而出,這股泉水從未乾涸過。修道院以教堂為中心,這座教堂奉獻於天主聖三,其它院舍呈十字形分佈在教堂週圍,教堂中央是為聖人修建的一根新的柱子。551年6月4日,聖西默盎從他待了十年的那根天然石柱上下來,修士讓他坐在一個座位上,手持神聖的福音書,他們抬著聖人環行修道院,請聖人祝福所有院舍,在隊列的最前面是聖人的母親聖瑪爾大,她手持十字架,高唱「阿肋路亞」。之後,修士們用手抬起他,如同抬著一個神聖器皿一樣,眾人俯伏在他面前,聖人上了那根新的柱子,基督在榮耀中顯現,祝福了它。就是在這根柱子上,一天,聖人看到有一架梯子直達天門。西默盎雖在柱子之上,但仍不忘照看修道院的秩序。聖人嚴禁修士們吃由朝聖者帶來做為奉獻的食物;他們必須在修道院的園圃裏干活,以自己親手的勞作來維持生活,園子的出產不但供修士所用,也要供給前來朝聖的人。由於食物短缺,在一個名叫安古拉的修士的挑唆下,一些修士開始抱怨,甚至公開反叛。安谷拉利用一切機會中傷聖人,說他這樣做是為了搏取慷慨之名。魔鬼不能直接攻擊西默盎,就利用這個人來與聖人為敵。但聖人對這些起來反叛的修士仍和顏以待。他提醒他們不要忘記天主決不會捨棄自己的僕人,因著他的祈禱,修道院的庫房裏滿了糧食,修士們吃了三年才將它們吃光。有一些伊蘇利亞人前來,他們在靈妙山上建起了自己的團體,這團體與格魯吉亞有著緊密的聯繫,因為聖人在格魯吉亞深受人們的敬禮。
557年,西默盎見到了一個可怕的神視,他說,將有一次大地震,因此他命修士連續六十天,詠唱他所編寫的聖頌,為平息天主的震怒。正如他所預言的,在君士坦丁堡和尼西亞發生了大地震,尼科美底亞與瑞吉奧(卡拉布里亞)兩城被毀,因聖人的護祐,安提約基雅幾乎完好無損。但是,這一災禍剛過去不久,安提約基雅就爆發了一場瘟疫,對此,聖人也事先預言了。因著聖人祈禱,部份城市的居民得以免受瘟疫,但災禍卻降臨靈妙山,一些修士死於這場瘟疫之中。西默盎所鍾愛的弟子科農也死了,但聖人卻讓他復活了過來。
人們希望能由這位心懷天主的教父手上領受主的聖體聖血,他們一直籲請聖人領受神品,但卻遭到聖西默盎的拒絕。在他三十三歲時,有一天,從天上有一個聲音發出,命聖人領受鐸品,聖人聽從了這一天上的指示,由塞琉西亞主教狄約尼削手中領受鐸品。為祝聖聖人,主教親自登上柱子,為他舉行祝聖禮。聖西默盎在柱子上的平台上,布置了一個祭台。他每天就在那祭台上舉行彌撒聖祭。柱子旁有一架梯子,人們從梯子上去,在西默盎的手中領聖體。聖人不斷教導人們真信仰,與當時四處傳播的各種異端邪說作戰,不但在普通人中間,也在安提約基雅的知名人物中間。
聖人還以祈禱幫助了拜占庭的同盟軍,他們對波斯王霍斯勞的臣僕阿爾穆達諾發動戰爭,因為此人要為一次對基督徒的血腥屠殺而負責。他預言了猶斯定二世將要登基為皇帝,號稱學者的若望將要成為普世宗主教。在安提約基雅,他宣告了多穆尼諾宗主教的死,並預言阿納斯塔西將繼任宗主教(559年)。事情果然如聖人所預言的那樣,猶斯定成了皇帝,他對聖人極為景仰,經常與聖人保持聯繫,為能獲得聖人的忠告。其中最著名的是,猶斯定寫信給聖人,告訴他說自己的女兒附了魔。西默盎的回覆是,要他放心,並讓他感謝天主,因為他的女兒會在他收到回信時得到痊癒。當皇帝生病時,求助於一個名叫查爾拉坦的猶太人。聖西默盎在神視中得知此事,就寫信給宗主教,讓他告訴皇帝,必須棄絕這一做法,因為這將遭致天主的震怒。但是皇帝沒有聽從聖人,不久,猶斯定就喪失了理智,正應驗了聖人的預言。猶斯定駕崩後,提比略二世繼位為皇帝。
聖西默盎在世生活了許多年,以生活的見證印證了主所說的:「凡信我的,我所做的事業,他也要做,並且還要做比這還大的事業,因為我往父那裏去。」(若14:12)聖人預知時至,他向兩個弟子預言了在自己死後,由於安古拉修士的惡行,修道院將會聲名狼藉。他告訴他們,他從年幼起就由天主領受了恩賜,完全不吃東西,每個主日,在彌撒之後,一位天使會給他送來上天的滋養。之後,他給弟子們做了最後了開示,平安地將自己的靈魂交在了天主手中,加入了天使的歌團,享年七十一歲(592年5月24日)。
瑞瑪克祿主教
聖瑞瑪克祿是阿基坦人,棄俗修道,晉升鐸品,先後擔任索利尼亞克和庫尼雍二修院總長,同時管理別的修院。他被祝聖為主教,但並不管理固定教區。許多貴族受了瑞瑪克祿善表的感召,獻身事主。瑞瑪克祿輔導他們修德立功,傳揚聖教。瑞瑪克祿一生勤操苦行,暮年時體力衰弱,照常操務苦行不輟。他常勸修士修務服從、忘我、貧窮、耐忍的德行。聖瑞瑪克祿於675年逝世。
殉道者埃谷爾弗
聖埃谷爾弗是布盧瓦人,入弗勒里的本篤會修院。670年起,任萊林斯修道院院長。那時,埃谷爾弗已度了二十年的修道生活,聖德卓著,有口皆碑。676年,埃谷爾弗慘遭暴徒殺害,遺體葬在萊林斯修院。
童貞聖女希爾德利薩
聖女是英格蘭的公主。青年時,離家修道,渡海入法國的修道院。聖埃爾貢瓦爾德在英國造了一座修女院,請希爾德利薩返國訓練修女。希爾德利薩就返國擔任訓練修女的工作。院長聖女埃塞爾布加去世後,院務由希爾德利薩主持。聖伯達和聖波尼法爵也同聲稱讚希爾德利薩的聖德。聖女希爾德利薩於717年逝世。
聖婦卡思布爾加
聖婦卡思布爾加是英國威塞克斯國王伊尼的妹妹。685年嫁諾森伯里亞國王奧德弗里斯為妻。聖婦結婚後,徵得丈夫同意,棄家修道,入聖女希爾德利薩主持的修院。705年,卡思布爾加和她的妹妹聖女昆布爾加聯合創設了一座修女院。這修院的院規非常嚴厲,院長一職由卡思布爾加擔任。卡思布爾加勤操苦行,常守嚴齋。她的修院對德國的歸化,有很大的功績。修女們到德國協助聖波尼法爵傳揚福音。聖婦卡思布爾加於725年逝世。
塞爾維亞總主教,及首任宗主教聖若望尼基
聖若望尼基出生在塞爾維亞的普里茲倫,他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當他還很年青時,他的品性與才智就引起了國王斯特凡•杜尚(1331-1355年)的注意,他被任命為國王的內務總管,或私人秘書。1337年,儘管當時他還只是個平信徒,塞爾維亞主教公會議卻選舉若望尼基繼聖達尼爾(於降生月20日紀念)之後出任塞爾維亞總主教。於是,他逐級領受了各級神品,於1338年登上了聖撒巴的主教座,成為塞爾維亞總主教。若望尼基是一位好牧人,他對他羊群的得救非常熱心,熱忱地捍衛教會的法律,用聖像與寶器裝點佩奇的主教座堂。
斯特凡•杜尚利用拜占庭帝國內戰之機,奪取了馬其頓的所有城市(除了得撒洛尼),使自己國土的面積翻了一倍。當他攻陷塞雷不久之後,就自封「塞爾維亞與希臘人的皇帝」,由於必須要有一位宗主教給他行加冕禮,1346年,杜尚將所有塞爾維亞的主教召集到斯科普里,為能選出一位宗主教。主教們沒有得到君士坦丁堡教會同意的情況下,一致推選若望尼基總主教出任佩奇的首任宗主教,號為「塞爾維亞本地及沿海地區的宗主教」。【塞爾維亞教會單方面宣佈自主是不合教會法的。但是,君士坦丁堡教會並沒有立即對此做出反應。1353年,聖加里斯都宗主教(於宗徒月20日紀念),勸說拜占庭帝國的皇帝約翰絕罰杜尚、他的教會及人民。後來約翰五世試圖結束這一分裂,派遣加里斯都前往塞爾維亞,為撤銷絕罰,但是宗主教在路上就去世了。直到1375年,在聖斐羅德奧宗主教(於帡幪月11日紀念)時,兩個教會才因可敬的依撒意亞修士與其他著名的靜修士的努力而重新合一。】一周後,1346年凱旋月16日,復活節,這位新當選的宗主教隆重地為杜尚舉行了加冕禮。三年後,帝國國會在斯科普里召開,頒佈了《杜尚法典》,在這部法典裏確立了新帝國的法理基礎及塞爾維亞教會的自主權。
1354年,匈牙利人入侵,杜尚將年邁的若望尼基宗主教召到御前。當他到達芝恰(Zhicha)後,就病倒了,他請求皇帝準許他返回教區,但他在路上就與世長辭了。他的聖髑被供奉在佩奇的主教座堂裏,受人敬禮。

可敬之父,聖愚,「毛人」若望
這位眞福之父若望在羅斯托夫過著修行生活,人稱羅斯托夫的仁慈者,又稱「毛人」。他故意裝瘋賣傻,為能使自己像基督一樣的受人輕慢凌辱。他沒有固定的住處,經常住在他的神師──至聖者教堂的一位司鐸及一些上了年紀的寡婦家裏。
他過著謙卑、忍耐的生活,不斷祈禱,令許多人受到靈性的滋養,拯救了許多到他那裏來的人的靈魂,這其中就有羅斯托夫的獨修士聖伊里納爾庫斯(於主顯月13日紀念)。經過漫長的修行生活後,他在1580年聖架月3日安息主懷,按他的遺願,他被安葬在聖布萊西堂的祭臺邊。
由於他頭上長著濃密的頭髪,因而被稱作「毛人」。有許多患病的人在他的墳墓那裏祈禱,因而獲得醫治,又因為他的主保聖人亞歷山大里亞宗主教,仁慈者若望的緣故,人又稱他為「仁慈者」。

新殉道者頗利多若
聖頗利多若是塞浦路斯首府尼科西亞人,是朝聖者路加與盧達娜的兒子。長大後,他前往埃及經商。在一個慶節上,他喝得大醉,與他在一起的穆斯林同伴慫恿他背棄基督信仰,改信伊斯蘭教。當他清醒過來後,頗利多若就意識到自己所犯下的罪有多嚴重,感到極其悔恨,他到處尋找神師,為能懺悔自己的背教之罪,找到一種悔改的方式。他花了一段時間退隱到一座在希俄斯島上的遠離塵世的修道院裏,守齋禁食,徹夜不眠,流淚痛悔,他的神師赦免了他的罪,使他重新回到教會之中,給他傅了聖油(即堅振聖事),並給他送了聖體。但是,這位基督英勇的戰士卻不滿足於此,他還要滿全自己的悔改,以殉道使自己與基督結合。他獲得了祝福,前往小亞西亞的新厄弗所,把自己交在土耳奇法官的面前,他告訴法官,幾年前他背棄了基督信仰,改信了土耳奇人的宗教,但是,現在,他又成為一名基督徒了,他想要接受土耳奇法律所規定的懲罰。碰巧法官對宗教事務不感興趣,頗利多若的堅持並沒有引起他的重視,他讓頗利多若離開那裏,隨自己所願而行。但是,頗利多若卻堅定地宣認基督是唯一的救主,因此,他被下在監裏,腳上戴上了木枷。第二天,他被帶到法庭之上,他平靜而堅定地回答各種詢問,毫不懼怕。法官用盡各種方法想要勸說他改信伊斯蘭教,但都不起作用,最終,法官判他死刑。聖人在激動喧鬧的人群的伴同下來到刑場。當人將絞索套在他的頸項上時,他高聲喊說:「我是基督徒!基督徒!基督徒!」就這樣,他將靈魂交在天主手裏,獲得了殉道的榮冠。

神聖的殉道司教,塞彌瑞奇與韋爾尼主教聖彼敏
聖彼敏出生在諾夫哥羅德地區的一個鄉村司鐸的家庭。當他在基輔神學院裏求學時,是個才華横溢的學生,1904年,他被祝聖為司鐸,之後,他被派往波斯的烏米亞地區傳教,管理一個由聶斯托利派皈依正教的基督徒團體。他很快就學會了古敘利亞語與現代敘利亞語,還掌握了在當地被普遍使用的土耳奇方言。之後,他熱忱地在那裏宣講福音,向當局捍衛正教信仰。他聽取了日本的聖尼各老(獻主月三日)的建議,創辦了一所學校,出版傳教期刊,研究敘利亞的聖人生平。但是他的傳教工作被1906年至1911年的流血革命中斷。他被召回俄國,成為弗萊卡夫卡茲教區的阿爾東斯克神學院的院長。但是,他很快就回到波斯,再次進行傳教工作,但他的傳教工作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再度被中斷。1914年,他被任命為彼爾姆神學院的院長,他領導了一個旨在將人民由道德墮落中拯救出來的政治-宗教運動,這一運動以神聖俄羅斯的靈性寶藏作為其基礎。1916年,他被祝聖為烏米亞傳教團的主教,1917年,他升座為韋爾尼主教,擁有塞彌瑞奇與韋爾尼主教、土耳奇斯坦教區監牧的名銜。1918年,內戰漫延到這一偏遠地區,這位神聖主教公開棄絕布爾什維克革命的撒殫啟示,堅決抵制布爾什維克當局所製定的諸如民法婚姻之類的決定。1918年9月16日,聖彼敏與其他人一起,未經審判就被蘇維埃當局處死。他遺體的下落不為人所知,但是,在整個蘇聯時期,他被處死的地方成了秘密朝聖地。

神聖的殉道司教,塞彌瑞奇與韋爾尼主教聖彼敏
匹西迪亞聖母像因在索佐頗利斯城顯了奇跡而受到教友的敬禮,但它的原畫卻並不為人所知。君士坦丁堡宗主教聖革爾曼(於聖君月12日紀念)在他論聖像敬禮的信函中稱之為「在索佐頗利斯城匹西迪亞的至潔童貞天主之母的聖像」,這封書信在第七屆普世大公會議上公開宣讀。他說像裏的聖母手上有聖油流出,並說這是一幅「古老的」聖像。
這一聖像所顯的奇跡可追溯至六世紀。歐斯塔提司鐸(即後來的歐提克宗主教,於凱旋月6日紀念)記錄了它所顯的許多奇跡,其中有一個奇跡是這樣的:有某對夫婦,每當妻子懷孕時,孩子都會流產。他們非常難過,就去見歐提克宗主教,詢問聖人有何意見。聖歐提克為此做了祈禱,用主十字架上的聖油及我們所說的這一聖母像的聖油傅抹他們,說:「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之名。」
他對他們說:「你要給孩子取名為伯多祿,他會長大的。」不久,這對夫婦就生了一個男孩,他們給他起名伯多祿。後來,他們又生一個兒子,取名為若望。城裏的人聽說了這一奇跡,就都歸榮耀於天主。
大約過了六百年,匹西迪亞聖母像一直流出聖油,西凱翁的聖德奧多若的弟子厄萊烏西就是一位見證者。1608年,俄國人複製了這一古老的顯靈跡的聖母像,供奉在莫斯科的主顯聖容修道院裏。在這一聖母像上,聖母用左手抱著聖子,右手呈祝福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