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月十九日 聖人傳記
神聖的殉道者安德肋將軍及與他一起殉道二千五百九十三位士兵
在瑪克西米安統治期間,大約在289年,羅馬軍隊的總司令安提約古派安德肋和許多其他士兵去對抗攻陷羅馬邊境的波斯人。聖安德肋說服他的部下呼求基督的名,當他們以意想不到的勝利擊敗波斯人時,他的士兵也和他一起信了基督。安提約古得知此事後,把他們帶到自己面前。當他們承認基督是天主時,他就把安德肋綁在燒得火熱的鐵床上受烙刑,並把他的同袍士兵的手釘在木頭上。然後,安提約古命令一千士兵將這些聖人驅趕到帝國境外。因聖安德肋的教導,這一千士兵也相信了基督。在安提約古的命令下,他們全被斬首於基利基雅的陶若山的山口。
殉道者聖弟茂德、聖阿加彼、聖特克拉
暴君戴克里先瘋狂迫害聖教,巴勒斯坦總督奉令大舉搜捕基督徒,本日瞻禮紀念的聖弟茂德、聖阿加彼、聖特克拉三人就是巴勒斯坦遇難的殉道者。聖弟茂德堅守信德,忠貞不屈,慘受鞭刑,肋骨用鐵梳撕裂,最後用大火炙斃。
聖特克拉解往競技場,供野獸吞噬。他和一個殺人犯同時執行死刑。那個殺人犯被野獸咬得半生半死,獲得赦免。人們勸誘特克拉背教,向邪神獻祭,生命便可保存,特克拉嚴詞拒絕。刑吏放出一頭野熊撲襲他,他當場並沒有斷氣,第二天被推入海中淹死。
阿加彼在監獄羈押了兩年,被解往刑場,被野獸噬斃。
三位烈士於304年遇難。
羅馬教宗聖西斯督三世
本日是羅馬教宗聖西斯督三世的安息紀念日,他的傳記見福音月二十八日。
聖莫赫塔院長
聖莫赫塔是英國人,自幼隨父母赴愛爾蘭,拜聖巴特利爵為師,傳教講道。
莫赫塔在羅馬由教宗良一世祝聖為主教。他帶了十二位傳教士回到愛爾蘭傳揚福音。
莫赫塔在勞斯創建了一所規模宏大的修道院。莫赫塔勤操苦行,終生不食油脂。
莫赫塔於535年逝世,享壽九十歲。
聖貝爾圖爾夫
聖貝爾圖爾夫出身異教家庭,被聖阿爾努夫勸化,皈依聖教。620年,看破紅塵,入吕克瑟伊的修道院。博比奧修道院的院長聖阿截拉於627年逝世,貝爾圖爾夫當選繼任。
貝爾圖爾夫在院長任內,嚴守聖高隆龐手訂的修道規章,全力攻伐亞略異端。他的修道院獲得教宗奧諾里一世特准,直接隸屬教廷監督,不受當地主教管理。貝爾圖爾夫由羅馬回來,中途突患重病,聖伯多祿、聖保祿宗徒瞻禮前夕,聖伯多祿顯現,貝爾圖爾夫的病霍然痊癒。
貝爾圖爾夫生前顯有神蹟甚多,640年逝世。
聖塞巴爾德
聖塞巴爾德在克萊夫隱居修道。聖威利巴爾德受了教宗的委派,赴日耳曼傳教,聖塞巴爾德隨他同往。
某日,塞巴爾德出門,風雪交作,在一個窮人家裡借宿一宵。室內只有幾根柴枝,火力不旺。塞巴爾德叫主人多加幾根柴,主人告訴他柴薪已罄;塞巴爾德叫主人將屋簷上垂掛的冰條拿進來,他將冰條扔在爐裡,火熱熊熊,滿室生春。

我們可敬的教父,納烏薩的顯行靈跡者,新聖德奧梵
我們的聖教父德奧梵在十五世紀末出生在伊庇魯斯的約阿尼納的一個虔誠教友的家庭。在他還很年青時,就加入阿索斯聖山的道希辣里烏修道院。他在那裏度著模範的修士生活,努力修習各種聖德,特別是對基督內的弟兄的愛德,為此緣故,他很快被選舉為修道院的院長。他以睿智領導他靈性的羊群,他寧願表現出福音生活的典範,也不願怨天尤人。過了一段時間,聖人得知自己的侄子被土耳奇人擄到了君士坦丁堡。他擔心這個孩子會因此而被迫放棄信仰,就去了君士坦丁堡。他負出了超人的代價,想方設法救出了這孩子,將他帶回聖山,把孩子藏在修道院裏。儘管那時孩子尚還年幼,聖人仍剃度他出家。修士們擔心這會招致土耳奇人的報復,因此勸說聖人帶著他的侄子離開聖山。他們在韋里亞的前驅聖若翰精舍尋求庇護,因聖人的聖德及屬靈教導,很快就有許多熱心的教友前來,接受聖人的屬靈教導,他們求聖人也給他們穿上修士長袍。德奧梵按阿索斯的傳統建立了一個修道團體,並建立了一座奉獻給天主之母的教堂。當他的侄子的靈性達致成熟時,他就留下侄子,讓他指導團體,自己則去了鄰近的納烏薩鎮,他在那裏建立了一座新的修道院,和一座奉獻給諸聖總領天使的的教堂。那裏的馬其頓信友因這位聖人的臨在而獲益良多,在受苦、受奴役的時候,他們從他那裏獲得了安慰與支持,許多人請求聖人允許他們也和他一起度天使般的修道生活。在此之後,聖德奧梵回到了韋里亞,探訪那裏的弟兄們,在他們進行屬靈爭戰時,給予他們慈父般的安慰。
他在那座修道院裏度過了自己的餘生,他活了很大年紀。在離世之前,他預知了自己的死期,就召集弟兄們,給予他們最後的教誨,再次勸勉他們不斷努力追求所應許給選民的永生。之後,他就將自己的靈魂交在了天主的手中,並為所有一切而感謝天主。他的聖髑被安放在韋里亞的修道院裏,他的頭蓋骨則被迎請至納烏薩的修道院。韋里亞的修道院於1822年被毀,聖人的聖髑被全部移至納烏薩,直到如今。聖人一直沒有撇下教友不顧,他的聖髑成了屬靈恩寵與醫治之源。

頓河聖母像
頓河聖母像是希臘人德奧梵繪製的。在庫利科沃戰役的那一天(1380年9月8日,聖母誕辰節),聖像就在俄國軍隊之中,因聖母的助祐,俄軍獲勝。戰後,頓河哥薩克將這幅聖母像送給了司令官頓河的狄米特里大公,大公將聖像帶到莫斯科。
這幅聖像最初被供奉在克里姆林宮裏的聖母升天大堂裏,後來移至聖母領報大堂(如今,這一聖像藏於特列提亞科夫國家畫廊裏)。為了紀念俄軍在頓河沿岸的勝利,這一聖像被稱作頓河聖母像。
1591年,克里米亞可汗努辣丁和他的兄弟穆辣特吉瑞率領大軍入侵俄國。他們向莫斯科進軍,駐紮在沃若比耶夫山上。在莫斯科,民眾抬著頓河聖母像巡遊,祈求聖母從敵人手中保護莫斯科。
在戰役的那一天,聖母像就在隨軍小聖堂裏,最終韃靼人大敗。為了感謝聖母藉頓河聖母像的庇祐,1592年,在作戰時的隨軍小聖堂的地方建立了頓河聖母修道院。這一顯靈跡的聖像被供奉於這座修道院裏,它的瞻禮定在安息月19日。
按照慣例,每四年莫斯科及全俄羅斯宗主教都會在紀念頓河聖母像的小堂裏舉行預備聖膏的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