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月十三日 聖人傳記


我們的神聖教父,羅馬教宗宣信者瑪爾定

我們的神聖教父,羅馬教宗宣信者瑪爾定是羅馬教會英勇的捍衛者,他在七世紀為了捍衛基督的天主性,與一意論異端奮戰,為此而大受苦難。

瑪爾定出生於托斯卡納地區,受過高等教育,加入了羅馬教會的神職班。當他還是司鐸時,曾代表羅馬宗座出使君士坦丁堡。教宗德奧多若一世於649年去世後,瑪爾定當選,繼任教宗。他於649年7月5日成為教宗。當耶路撒冷宗主教索弗羅尼於638年去世後,他指派費拉德爾斐亞主教若望管理耶路撒冷宗主教區。作為教宗,瑪爾定「以藉著聖伯多祿宗徒傳自耶穌基督的宗徒權柄」為這一任命辯護。

在他任教宗期間,一意論異端開始興盛起來。該派認為基督具有兩種本性,但卻只有一個意志,這一觀點相反正教的訓導──基督具有兩種意志──人的意志與天主的意志。該派異端獲得上層社會的支持,例如君士坦斯皇帝(641-668年)與君士坦丁堡的保祿宗主教(641-654年)。君士坦斯皇帝甚至出版了一本名為《信仰典範》的書籍,並強迫所有人都要閱讀這本書。這本書支持一意論異端。教宗瑪爾定讀了這本書後,堅定地支持正統信仰,他甚至召集了拉特朗公會議,有一百零五位主教出集,這次公會議判罰了一意論異端。與此同時,教宗致書保祿宗主教,懇求他維護正教信仰的純潔性,規勸皇帝棄絕這一異端學說。

這一書信令皇帝與宗主教非常生氣。皇帝派了一個名叫奧林彼的軍官前去暗殺教宗。當奧林彼不敢親自去暗殺教宗,就僱了一個人去暗殺他。但是,這個殺手在走向聖瑪爾定時突然瞎了眼,因此無法加害教宗。奧林彼非常害怕,就逃離了羅馬,不久就在與撒拉遜人的戰鬥中戰死。

皇帝又派了另一個名叫德奧多若的軍官,指控教宗與撒拉遜人勾結,且不敬禮至潔天主之母,讓他去抓捕教宗。這位軍官來到羅馬,宣讀了對教宗的指控,對此,瑪爾定教宗回答說,這一指控是對他的誹謗,他既沒有與撒拉遜人有聯繫,也不是基督信仰的敵人。「至於天主的至潔之母;如果有人不尊敬她,不宣認她,不恭敬她,就讓他在今世與來世受詛咒。」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逮捕令無法執行,最終,瑪爾定於653年6月17日與宣信者聖瑪克西穆一起在拉特朗大殿被捕。德奧多若連夜將瑪爾定帶到愛琴海上的納克索斯島。之後,聖瑪爾定與另兩位主教於653年9月17日被帶到了君士坦丁堡。之後的三年裏,聖瑪爾定一直被關押在獄中。

聖人被帶去受審,儘管囚禁生活使他體弱多病,但他卻仍堅絕反駁那些誣告他的罪名。法官對他的辯護置之不理,判定聖人有罪。君士坦丁堡的許多居民聽信了對他的所有指控,在他被押解到監獄去的路上,人們高呼:「教宗瑪爾定應受詛咒!」那些堅信教宗是無辜的人無法忍受看到他受人凌辱,全都流下了眼淚。最後,瑪爾定被褫奪了神職。

就在教宗聖瑪爾定去世前兩年,悔改了的保祿宗主教去世了。在宗主教去世前,皇帝去看他,保祿宗主教將頭轉向牆哭泣,他承認反對教宗瑪爾定是他所犯的重罪,他請求皇帝將聖人釋放。皇帝再次派人審問瑪爾定。聖人回答說:「即使他們將我打殘,我也不會與仍持守它的邪惡信理的君士坦丁堡教會有任何聯繫。」他被判流放在克里米亞的赫爾松。他與另兩位主教於655年的5月15日抵達了流放地。聖瑪爾定最後因饑餓與疾病,於655年9月16日去世。另兩位主教也死於流放地。聖瑪爾定教宗的聖髑被葬在赫爾松的至聖天主之母大堂外,後來被迎請回羅馬。他被認為是最後一位為主殉道的教宗。


神聖的殉道者聖赫美內吉爾德

聖赫美內吉爾德和他的兄弟瑞卡雷德是西班牙的西哥特國王萊奧維吉爾德與他的第一個妻子德奧多西亞所生的兩個兒子。萊奧維吉爾德信奉亞略異端,兄弟兩人自幼接受亞略派的教育,但赫美內吉爾德卻娶了一位虔誠的正教徒──奧斯特拉西亞國王西吉貝爾特的女兒英德貢迪為妻。因著妻子的善表與祈禱,以及塞維利亞總主教聖萊安德的影響,他皈依了正教信仰。

萊奧維吉爾德國王聽說自己的兒子公開宣認大公信仰,大發雷霆,要求他放棄王子尊位與財產。赫美內吉爾德拒絕這樣做,遂起兵反叛。由於亞略派在西班牙的勢力極大,他派遣聖萊安德去君士坦丁堡尋求支持與援助,但沒有取得成功。他只得向當時率領少數軍隊,仍駐紮在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地區的羅馬將領求助,當時那一地區仍在羅馬帝國的控制之下。他們以他的妻子和幼子作為人質,答應出兵相助,但卻沒有履約。

赫美內吉爾德被他父親的軍隊圍困在塞維利亞一年多,彈盡糧絕,他隻身逃往羅馬人的兵營,想要尋求庇護,但卻得知那些他認為是朋友的人已被他父親收買,背叛了他。赫美內吉爾德在絕望中逃到一座教堂裡,尋求庇護。按當時傳統的慣例,教堂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任何人不得入內抓人。萊奧維吉爾德不敢冒犯教堂的聖所,就讓赫美內吉爾德的兄弟、仍信奉亞略派異端的瑞卡雷德進去告訴他,只要他願意歸順並請求寬赦,就會寬恕他。赫美內吉爾德聽信了父親的話,自動走出教堂,雙方達成和解。萊奧維吉爾德恢復了他王子的尊位。但國王的第二任妻子哥斯文達很快就成功地使國王疏遠了這位不幸的王子。赫美內吉爾德被囚禁在塔拉戈納,被指控信奉異端邪說。如果他想要重獲自由,就必須棄絕大公信仰。赫美內吉爾德身穿苦衣,熱切祈禱,求天主賜予他意志堅定,堅持到底。

復活節那天,他的父親派了一位亞略派主教來見他,說,如果他願意由這主教手中領受聖體聖血,就要恢復他的尊榮。在得知了赫美內吉爾德堅定的拒絕了此事後,萊奧維吉爾德勃然大怒,下令派遣士兵到監獄去,將赫美內吉爾德處死。士兵來到監獄,發現他已做好了準備,坦然接受將要臨於他的死亡。士兵用利斧將聖人砍死。

萊奧維吉爾德為自己的罪行悔恨不已,雖然他至死都沒有棄絕亞略派的異端信仰,但他在臨終時,卻將自己的兒子瑞卡雷德托付給聖萊安德,希望聖人能讓他皈依正教信仰。

瑞卡雷德即位後,棄絕了異端,皈依了大公正統信仰。不久,全西班牙都重回正教懷抱。大教宗聖額我略認為,瑞卡雷德與整個西班牙的棄邪皈正,均應歸功於聖赫美內吉爾德的殉道流血。


神聖的殉道者聖卡爾普、聖帕彼祿及聖婦阿伽多尼

聖卡爾普是呂底亞的一位主教,聖帕彼祿是提雅提辣的一位執事,兩人同因信奉聖教的「罪名」被捕,解往小亞細亞的羅馬總督府。

總督問卡爾普的姓名籍貫。卡爾普答道:「我有兩個名字,我的第一個名字,最尊貴的名字是基督徒;我另有一個世俗名字叫卡爾普。」總督命他向邪神獻祭,卡爾普道:「我恭敬的是基督,祂是天主的聖子,降世為人,救贖眾人。」總督下令將卡爾普剝皮抽筋,卡爾普欣然忍受酷刑。

總督提帕彼祿到庭審訊。總督問他:「你結了婚沒有?有幾個子女?」帕彼祿道:「我有許多子女。」左右就向總督解釋:「這是基督徒的一句術語,意思是說『基督徒在信德的角度來說,是一個大家庭,信友就是神職人員的子女。』」帕彼祿補充道:「在各省各城,都有我的子女。」總督問他:「肯不肯向神明獻祭?」帕彼祿答道:「我自幼欽崇天地的真主宰,從未向邪神獻祭。我是基督徒。」總督喝令差役拷打。帕彼祿意志堅定,寧死不屈。總督就下令把他縛在柱子上,用烈火活活燒死。所以帕彼祿比卡爾普先獲得致命的榮冠。那時卡爾普還縛在柱子上,容光煥發,神采奕奕。旁人問他為何他們這樣高興。卡爾普道:「我看見天主的光榮,所以喜不自勝。」當他被投入烈焰中的時候,高聲歡呼道:「主耶穌基督,我感謝祢,像我這樣的大罪人,蒙祢不棄,獲賜天國的榮福。」

總督最後提聖婦阿伽多尼上法庭。阿伽多尼是一位已結婚的女子,育有子女多人。左右的人勸她以子女為重,背教獻祭。聖婦答道:「我的子女自有天主照顧。」總督用死刑恫嚇她,聖婦一點也不怕。當烈焰燒到她的身體時,她高呼道:「主耶穌,請你幫助我。」這句話,她一連說了三次,說到第三次的時候,一縷芳魂,飛升天國。


聖瑪爾提院長

聖瑪爾提是法國人,他在山上建一間小屋,獨居隱修。

過了一個時期,很多弟子,慕名而來,拜他為師。不久,這些弟子組成一個團體,由瑪爾提領導。弟子們每日一部分時間祈禱,一部分時間墾荒耕地。

某夜,一個竊賊潛入修道院,偷了許多穀麥,裝了滿滿的一袋,暗中摸索,找不到出路。那時,瑪爾提也醒了,竊賊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在眼裡。天色微明,瑪爾提叫副院長來,囑咐他去開門,把那小偷放出去,同時囑咐副院長道:「他所要的東西,讓他都帶了走,不要傷害他。」小偷一見了副院長,嚇得把贓物放下,拔足飛逃。副院長笑嘻嘻的叫住他,把那袋穀麥擱在他肩上,送他出門,一面說道:「你平平安安地去吧,以後不要作壞事了。」

聖瑪爾提於五三○年逝世,享壽九十歲,死後顯有神跡甚多。


更多聖人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