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神聖的教父,得撒洛尼總主教若瑟


瞻禮日期:先知月十四日

我們神聖的教父若瑟是斯督迪的聖德奧多若(進殿月11日)的弟弟。他約於761年出生,和兄長一樣接受了與家族貴族身份相稱的優良教育。781年,在叔父聖普拉東(凱旋月4日)的影響下,他們的母親特德克提斯塔和妹妹在君士坦丁堡一間修道院出家,而父親佛提諾斯、聖若瑟本人及兩位兄弟則偕同其他家族成員,退隱至彼提尼雅奧林波斯山的祖產薩庫迪雍莊園,將其改建為修道院。這個團體在聖普拉東的睿智引導下蓬勃發展。聖若瑟在修行操練上的熱忱不亞於兄長,各方面都與聖德奧多若相似。

修道院的平靜在皇帝君士坦丁六世休棄合法妻子,並與德奧克提斯塔和聖普拉東的親屬結婚(795年)時被打破。修士們聲明此舉違反教會傳統與神聖教規,拒絕了皇帝所有的和解嘗試。當皇帝在普魯薩療養時,他們甚至拒絕前往致敬。皇帝遂派兵前往修道院,將聖普拉東、德奧多若、若瑟及眾多修士拘捕,囚禁於卡塔拉堡壘中。

聖德奧多若與聖若瑟遭受鞭刑後,與父親及十名修士一同被流放至得撒洛尼。德奧克提斯塔最初設法進入監獄為他們療傷,後來更陪同流放,鼓勵他們為真理忍受一切考驗。經過三十六天艱苦跋涉,他們於797年主升天節當日抵達得撒洛尼,受到總督與多默總主教的親切接待。不久後頒布的皇帝敕令要求將他們分開囚禁,但他們仍通過書信保持聯繫。

這次囚禁並未持續太久。在君士坦丁六世被廢黜、其母伊肋尼奪取政權後,流放者們獲得釋放,並於當年年底得以返回薩庫迪翁。然而他們在那裡並未獲得渴望的安寧,因為該地區不斷遭受蠻族侵擾。聖人們於是於799年遷往君士坦丁堡,進駐由女皇與塔拉西宗主教提供給他們的廢棄斯督迪修道院。在聖德奧多若的領導下,修道院迅速發展成為拜占庭修道制度的中心與典範。聖若瑟在那裡作為普通修士生活,事事服從兄長,主要從事聖歌創作,其中許多作品至今仍保留在禮典中 。

在世俗人士聖尼基弗若(宗徒月2日)根據皇帝敕令登上宗主教寶座後不久,斯督迪修道院的修士便展開捍衛教會權利與教規秩序、抵制世俗權力干預的鬥爭(806年)。聖德奧多若與普拉東反對這項任命,因而被囚禁數日。最終他們承認了這位宗主教的地位。

然而當曾為君士坦丁六世非法婚姻祝福的司鐸若瑟,再度被任命為聖智大教堂總管時,斯督迪修道院院的修士抗議其復職。皇帝試圖與深受民眾支持的修士們和解,遂任命聖若瑟為得撒洛尼主教。若瑟接受職位,但未經宗主教祝聖,而是由當地主教們所祝聖。緊張局勢持續兩年後,皇帝召見聖若瑟與修道院領袖要求服從。遭拒後,官員宣布廢除若瑟的得撒洛尼主教職位,不久軍隊便佔領了斯督迪修道院。

809年1月,諸位聖人被主教公會判處絕罰。聖普拉東與聖德奧多若被囚禁於聖瑪瑪斯修道院。若瑟因未獲宗主教許可擅自在斯督迪修道院舉行聖事而被禁止施行聖事,並流放至王子群島的奧克西亞島,在那裡遭受嚴酷折磨。後又先後被轉移至皇宮監獄與另一座島嶼。

尼基弗若一世皇帝駕崩、彌額爾一世登基後(811年),斯督迪修道院的修士與宗主教尼基弗若達成和解。他們被從流放地召回,聖德奧多若獲任為皇室顧問,聖若瑟則重返主教座堂。然而這段喘息期十分短暫,這些宣信者很快又面臨新的磨難。

當良五世(亞美尼亞人)皇帝掌權後,他重啟破壞聖像的異端。在展開迫害前,他調查了包括聖若瑟在內多位主教的立場,這些主教都表現出對聖像敬禮的堅定支持。聖若瑟再次被迫離開信眾,奉命退居薩庫迪翁,在那裡他得以與被流放至梅托帕的聖德奧多若通信。不久皇帝召他前往君士坦丁堡會面,最終判處聖若瑟流放。嚴冬時節,他與秘書及數名修士被送往某座島嶼。這位聖人以喜樂之心承受流放之苦,因他仍可與兄弟通信。聖德奧多若從梅托帕被轉移至條件更嚴苛的博尼塔要塞,後又至斯米納。當聖若瑟被流放至埃爾皮松要塞時,監禁條件更為惡劣。他在此停留直至良五世駕崩(820年)。

新帝彌額爾二世即位後,宣布釋放所有宣信者。聖德奧多若與聖若瑟得以返回君士坦丁堡(820年),但被禁止居住於斯督迪修道院。由於阿拉伯人入侵,他們被迫離開避難所,退居王子群島。

聖若瑟未能陪伴在聖德奧多若身邊見證其離世(826年)。當德奧斐祿皇帝時期迫害再度加劇時,他又被流放至色薩利偏遠小鎮,連基本生活所需都被剝奪。832年7月15日,他在此地安息主懷。

這位可敬者的遺體被棄置於潮濕林地未經安葬。約十二年後,聖納弗克拉提尋獲聖若瑟遺骸,將其與聖德奧多若的聖髑一同隆重遷往君士坦丁堡(主顯月26日)。這些聖宣信者的聖髑被安放在斯督迪修道院教堂內聖普拉東的墓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