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敬的教父,顯行靈跡者,新凱撒利亞主教額我略
瞻禮日期:進殿月十七日
我們神聖的教父額我略大約在214年出生在龐都的新凱撒利亞的一個異教名門。他的母親年輕守寡,獨自帶著三個孩子,她十分留意讓孩子們接受盡可能好的教育。那時額我略名叫德奧多若,他不但表現出學習的天賦──特別是修辭學,還具有極大的智慧,待人溫良。那時,在那一地區,基督信仰幾乎不為人知,在新凱撒利亞的居民中,只有十七個基督徒。當他十四歲時,受造的世界所具有的和諧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想要由此得出有關造物主的一些觀念,因此,他遠離他同伴的喧鬧遊戲。他的同伴都非常厭惡他的潔德與默觀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他們給了一個妓女錢,讓她散佈謠言,說自己曾與德奧多若同床共眠過。聽到了這個妓女所說的話後,這個年青人並沒有為自己的清白辯護,也沒有為這一誣蔑而生氣;他只是給了那婦人錢,數目與她為說這謊言所接受的錢的數目相同,之後就打發她平安離去。
德奧多若的母親決定讓他和他的兄弟阿特諾多若在貝里托(今貝魯特)的一所著名法律學校學習,但是,他們首先必須送他們的姐姐前往巴勒斯坦的凱撒利亞與她的丈夫完婚。他們在那裏遇見了奧力振,奧力振在那裏開辦了一所學校,於是兄弟兩人放棄了去法律學校求學的想法,跟隨奧力振學習了八年,在此期間,兩人都接受了洗禮。兩人雖然都是奧力振的學生,但卻小心地避免不受奧力振的某些錯誤觀點的影響。
當他返回龐都之後,龐都的許多大戶人家都爭相前來,想要讓他做他們家的孩子的家庭教師。但是,這個年青人卻逃到了曠野地方,在那裏獨自生活在天主前,過著修行與祈禱的生活。阿瑪西亞的法依迪穆總主教注意到了額我略的聖德,以及他所具有的演講天賦,想要將他祝聖為新凱撒利亞主教。他想方設法說服額我略去阿瑪西亞接受祝聖,但是,額我略不願離開退隱的生活,不想重回世俗的各種煩擾之中。因此,法依迪穆出人意料地行了缺席祝聖禮(即不行覆手禮),然後寫信通知額我略,不論他是否願意,如今他都已是他的故鄉的主教了。這一做法反映出初期教會在遵守教會法規條時的靈活性,但這樣的做法不為後世教會所允許。於是,年近而立之年的額我略接受了這一任命,把它視為天主的旨意,但他仍繼續留在曠野裏一段時間,他日夜祈禱,直到他獲得了為他的牧職生活所必須的力量。
一天夜裏,至聖天主之母與神學家聖若望宗徒顯現給他,以下面的話給他清楚地啟示了天主性的合一與天主的三個位格之間的分別的奧秘:「只有一個天主,永生聖言、具有位格的智慧、永恆的德能與永恆的印記之父。祂是圓滿的受生者的圓滿生者。只有一個主,出自唯一者的唯一者,出自天主的天主,天主性的印記與肖像,成就一切的聖言;真聖父的真聖子,出自不可見者的不可見者,出自永恆者的永恆者。只有一位聖神,祂由天主父所發,由子所啟示。祂是生命的起源,神聖的水源,聖化的原則。超越萬有之上而又在萬有之內的天主父,與萬物都藉祂而有的子,在祂內彰顯為圓滿的聖三。在聖三內,沒有什麼是受造或次等的,沒有什麼是後來才有的。因此,子從未離開過父,聖神也從未離開過子。」
額我略就如同梅瑟那樣,為聖神的德能所堅固,成了相稱於獲得直接的屬神奧跡的啟示。他成了在新凱撒利亞地區不懈的宣講真理的宗徒。他以自己的言語與他所行的奇跡,使許多人皈依了基督。他所行的奇跡證明了天主的德能與他同在,很快他就以「顯靈跡者」而聞名。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額我略藉祈禱的效能,把山移往別處,以便建造聖堂。額我略任主教的那一天,寄宿在本城縉紳穆索尼家裏,當日對眾人講道。一天內願意皈依基督的人數就已相當可觀。第二天早晨,門外雲集了大批病人。聖人除了治癒他們的疾病外,還「醫治」他們的靈魂,勸他們皈依基督信仰。額我略在新凱撒利亞建造了一座聖堂,教友踴躍參加建堂工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250年,德西烏教難爆發,額我略與他的許多信友決定逃進新凱撒利亞附近的山裏逃避,以免不必要的死亡。他本人早就死於這個世界了,對他而言,就如保祿所說:「我渴望求解脫而與基督同在一起:這實在是再好沒有了。」(斐1:23)但是,出於對自己所要牧養的信友的愛,為了能通過堅固最軟弱的信友的信仰以保存教會,他也躲進了深山之中,一位執事隨待在他身邊。他在那裏熱切為那些傾流熱血的殉道者祈禱,給與他信友寫下了殉道者的殉道事跡。當局查悉額我略藏匿的地方,派兵士前往逮捕。兵士到了那裏,不見額我略和那位執事,只看見兩棵樹,回去報告軍官。軍官親自實地調查,見額我略和執事明明跪在地上,於是他確信這是天主所顯的神蹟,立刻皈依了聖教。在教難結束後,他命人收集殉道者的聖髑,為了紀念他們,在異教徒狂歡宴樂的那一天設立了一個瞻禮。結果,整個地區的人都成了基督徒。後來凱撒利亞疫病盛行,額我略致力興辦醫藥救濟事業。
因著他的宣講與所行的奇跡,聖額我略繼續在那裏從事福傳工作多年。大約在275年,就在他去世前幾天,他詢問在他的教區裏還有多少異教徒。他被告知只有十七人尚未受洗,這個數目恰巧就是他年青時城裏所有基督徒的數目。額我略臨終時,祈求天主賜信友堅守信德,並囑咐左右,喪事一切從簡,切勿鋪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