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敬的教父,羅馬教宗聖希爾物斯德肋
瞻禮日期:
主顯月二日(拜占庭教會)
降生月三十一日(羅馬教會)
我們可敬的教父聖希爾物斯德肋是羅馬人,出生在一個虔誠的教友家庭。他從小就非常熱心,當時正值教難時期,他英勇地給逃避迫害的宣信者提供住處與各種幫助。安提約基雅的神聖殉道者弟茂德就曾受過希爾物斯德肋的幫助,當弟茂德為主殉道後,是希爾物斯德肋秘密地將聖人殮葬。在教難中,希爾物斯德肋也曾被捕入獄,但卻神奇地獲得了釋放。教宗梅爾基亞德祝聖他為司鐸。「米蘭敕令」發表之後,於314年,梅爾基亞德去世後,信友們一致推舉他接任教宗,因為他們都熟知希爾物斯德肋聖德出眾,為人仁慈和靄。儘管他本人並不願意,最終仍不得不繼任教宗之職,成為羅馬的第三十三任教宗。
他登位的時候,距君士坦丁大帝頒召宣布宗教自由僅一年。經過了大約三百年火與血的教難,在他執行教宗職務二十一年期間,教會方享和平。他對牧靈工作的關心,以及對神聖信理的熱忱,都證明他是聖伯多祿的忠實追隨者。他為貧窮者提供必需品,為使信友遠離異教的風俗,他制定了各種教會的規章,移風易俗,他還以行奇跡而聞名。
當君士坦丁大帝靠著十字聖號的大能,戰勝了瑪克森提烏斯,進入羅馬城之後,頒佈了許多有利於基督信仰的法令,聖希爾物斯德肋能公開向群眾施教,給他們講解信仰的奧秘。許多人喜躍地領受了洗禮,聖人還給君士坦丁大帝本人講解聖道,但是君士坦丁大帝卻希望能在救主基督受洗的約旦河裏受洗,故而他並不願在當時就接受洗禮。【註:根據《羅馬殉道錄》與羅馬日課經上所記載的,君士坦丁大帝是由聖希爾物斯德肋施洗的。但根據教會史學者德奧多勒、蘇格拉底與索佐蒙等人的說法,聖君士坦丁大帝是在死前不久於尼科美底亞受洗的。】在希爾物斯德肋的建議下,君士坦丁大帝在羅馬建造了七座大殿,使信友能在這些大殿中自由地以相稱的方式慶祝主與諸位神聖殉道者的慶節。
但人類共同的敵人——魔鬼,卻對此咬牙切齒,尋求機會報復。當時猶太人想方設法使皇太后聖海倫(聖君月21日)信奉猶太教,因此,皇太后組織了一場公共辯論會,由聖希爾物斯德肋帶領十二位主教,與由一位精通各種宗教的名叫匝穆布里的經師所帶領的十二位最博學的經師互相辯論。在辯論大會上,無論猶太人提出怎樣的反對基督信仰的理由,希爾物斯德肋都用他們自己的先知的話語回應他們,無可爭議地表明在舊約中的所有事件,以及天主的所有應許都在救主基督身上得以實現。他解釋了對天主三個位格——父、及子、及聖神——的信仰本身並沒有矛盾之處,實際上,它肯定了獨一天主在其本性內的合一;他舉了各種例子,回答了猶太人對降生奧跡的問難。他手持皇帝所穿的紫袍,說:「就如同這塊布,在其原本的顏色狀態下必須對它進行強力的處理,將它用紫色染料染,加以裁剪,為使使它能成為代表皇帝尊榮的裝飾與象徵,國王自己卻根本不必遭受任何強力對待:同樣,基督所取的血肉,也要受試煉,但祂的天主性卻沒有遭受任何痛苦,這樣整個人——靈魂與肉體——就能成為天主榮耀相稱的裝飾。」他還用以下話語駁斥了猶太人對基督之死的反對意見說;「因為人因著死亡而成了死亡的囚犯,天主並沒有派遣一位天使,而是派祂的兒子前來,將祂交給死亡為質,將人換回。但是,死亡發現它的獵物就是降生成人的天主,是不朽的——從那時起,它就意識到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將主從死中逐出,連同祂也將整個人性逐出。就這樣墮落的人與基督-人,不但從死裏獲得解救,也達致了天堂,與天主同在的居處。」面對這樣的論據,經師們被駁得啞口無言。儘管如此,匝穆布里想要表明他具有天主的德能。他在一頭牛的耳中唸了魔咒,使它倒地死去,之後,匝穆布里挑戰希爾物斯德肋也這樣做。希爾物斯德肋回答說:「我的天主賜予生命與復活,而非死亡。」他舉手向天,這頭牛就又活了過來,靜靜地走開了。皇帝與群眾都歡呼了起來。許多在場的人都決定接受洗禮。
聖希爾物斯德肋對教會內的異端邪說的攻斥也不遺餘力,堅定捍衛教會的正統教義。他上任數月,即派代表出席阿爾勒地方公會議,在這次公會議上宣佈了多納特派邪說為異端。十年後,於325年6月,教會在彼提尼雅的尼西亞召開了教會史上第一次普世大公會議。教宗派遣科爾多瓦主教奧西烏與另一位司鐸出席公會議,在這次公會議上,確定了尼西亞信經,宣佈了亞略派邪說為異端。
聖君士坦丁大帝東遷,建立了君士坦丁堡,將他在羅馬的拉特朗宮贈給了教宗,從此拉特朗宮就成了羅馬教宗的座堂。聖希爾物斯德肋興建了羅馬梵蒂岡聖伯多祿大堂,在珊沙林建造了聖十字架堂,在羅馬城外建造了聖老楞佐堂。
聖希爾物斯德肋教宗於335年平安離世,遺體先葬在地窟,後遷入普利西拉公墓的聖堂內。761年,教宗保祿一世又將他遷葬於聖希爾物斯德肋大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