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遷瓦拉穆修道院的創建者,聖塞爾吉與聖革爾曼之聖髑
瞻禮日期:聖架月十一日
相傳,我們可敬的教父塞爾吉來自東方,他是希臘人的後裔。天主帶領他來到極北的卡累利阿地區(今芬蘭境內),在那裏傳揚基督的福音。他定居在拉多加湖上的主島之上,按照教會的聖傳,安德肋宗徒曾在那裏立過一個十字架。塞爾吉在那裏過著苦修生活,前後將近六十年,因著禁食守夜,他的身體枯瘦,但他的內心卻充滿了聖神的喜樂與平安。在白天,他抄寫聖經,向民眾宣講天主的聖言,有大量的民眾前來接受洗禮。漸漸地,在聖人退隱的地方形成了一座修道院。塞爾吉以極大的智慧指導他們度修道生活,在他晚年時,他退隱到一個洞穴之中,並在那裏平安離世,將靈魂交付在天主手中。當地的酋長恭恭敬敬地把他安葬在聖安德肋宗徒當年立十字架的地方,這位酋長受洗時取名為庫阿爾特,他在聖人的墳墓上立了一個巨大的石製十字架。
聖革爾曼是聖塞爾吉的第一個弟子,可能他也是隨同聖塞爾吉一起從東方來到那裏的。聖塞爾吉離世後,他成了他的繼承人。他在凡事上都如同他的神師那樣,無論是在修行功修上,還是在宗徒事工上。因此,他使聖塞爾吉所創建的修道院得以鞏固與堅立。當他去世之後,他被葬在聖塞爾吉的邊上,就在聖安德肋立十字架的地方。但是,不久之後,修道院受到遊牧部落的攻擊,修士們帶著他們的遺骸遷居他處,後來,他們的聖髑被敬遷至諾夫哥羅德。後來他們的聖髑又被迎請回修道院,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多次想要重修他們的陵墓,想要打開他們的墳墓,但是,會有火從墳墓中噴出,火燄將整個墳墓包圍起來,因此人們只得作罷。1371年,瑞典與挪威的國王瑪格努斯二世圍攻諾夫哥羅德,失敗而回,在回國的途中,他的軍隊在拉多加湖上遭遇覆舟之難,全軍覆沒,只有國王幸免於難。修士們將國王救起,他意識到他是因塞爾吉與革爾曼這兩位聖人的祈禱而得救的;他意識到這是天主聖意的標記,於是就接受了正教信仰,他脫下了王袍,穿上了修道聖衣,出家做了修士。在剃度時,他取法名額我略,三天後,他將自己的靈魂交在了天主手中,平安離世。
這兩位聖父由天主領受了先知與洞見的恩賜,他們將天主恩寵豐富地傾注在他們的弟子身上。在他們去世之後,他們仍以奇跡繼續保護著修道院,以及當地的居民。水手們會特別呼求他們的保祐,人們也特別為附魔者而祈求他們。
在他們所創建的修道院的周圍形成了一座修道大城,在那裏有許多獨修士與小型的半獨修團體,以致人們將瓦拉穆修道院稱作「北方的阿索斯」。有許多神聖的聖教父出自這一修道中心,他們都以苦修而著稱,他們的修道規章傳到其它許多俄國的修道院,這些人有:羅斯托夫的聖亞巴郎(帡幪月29日),科涅韋茨島的聖阿爾塞尼(宗徒月12日),索洛維基修道院的創建者聖撒巴提(聖架月27日)與革爾曼(宗徒月12日),斯維爾修道院的聖亞歷山大,還有其他許多知名的與不知名的聖人。1579年2月20日,瓦拉穆修道院被信奉路德派教義的異端者徹底摧毀,有三十七位修士、四十七位初學生及平信徒為主殉道。二個世紀後,在彼得大帝的命令下,修道院又被重建。十八世紀末,修道院經歷了繁榮興盛,加俾額爾都主教派納匝里長老從薩羅夫來到瓦拉穆修道院(1785年)。納匝里長老在那裏修建了一座大教堂,奉獻給基督顯聖容,他指導大量修士按照由聖帕伊西•韋利奇科夫斯基(進殿月15日)所恢復的靜修傳統,藉著克苦修行與不斷持誦耶穌禱文,行走在那條通往天國的窄道上。阿拉斯加的聖革爾曼(降生月13日)就是納匝里長老的弟子之一,他受長老的派遣前往新大陸播撒正教修道生活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