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敬而心懷天主的教父波曼


瞻禮日期:安息月二十七日

聖波曼是埃及人。十五歲時,他與他的六位兄弟加入塞德曠野裏的修行者的行列。在他們兄弟七人中,阿爸阿努布(宗徒月6日)年紀最大,帕伊西年紀最小。當他仍很年青時,波曼就三種想法去問一位長老,但是,在交談的過程中,他忘記了其中的一個。回家以後,他想了起來,就立即急速回去,走了很長的一段路,回到那位長老那裏,將這一想法告訴長老。長老看到他如此熱切地將一顆純潔的心靈呈獻給天主,就對他預言說:「波曼,你的名字將在全埃及被人述說,你確實要成為一大群羊的『牧者』。【在希臘文中,「波曼」意為「牧羊人」。】」在塞德曠野裏的修道中心被蠻族人破壞時,七位弟兄逃出了出來,沒有被蠻族人殺害,他們沿著商人所走的路,來到上埃及的特瑞努提,靠近尼羅河沿岸的地方。在那裏,波曼獲得極大名聲,以致於虔誠的教友都離開了自己的長老,來向他尋求靈修建議。當一位來訪者向阿爸阿努布求問靈修建議時,他叫那人去見波曼,因為阿爸阿努布認為波曼具有教導的恩賜。但是,波曼卻從來不當著比他年長的其他弟兄的面開口說話,他拒絕在其他長老之後說話,即使他超越他們眾人。

他們七人的母親得知了他們退隱的地方,就來見他們,但他們卻拒絕見她,因此,她來到教堂前面,想要等到修士來舉行日課禮時見到他們。七兄弟一看到她,立即轉身離去。她跟在他們後面來到他們住的地方,但門已緊鎖,她在門外痛哭哀號。波曼在房內對母親說:「你要現在就看到我們,還是在來世再見到我們。」她回答說:「我不是你們的母親嗎?不是我十月懷胎生了你們嗎?如今我已是個白髮之人,難道我不能見你們嗎?」波曼回答說:「如果你能控制住你自己,不在這裏見到我們,你就會在來世永遠看到我們。」這位虔誠的母親聽到這話,就喜悅地回去了,說:「如果我真能在那裏見到你們,我就不再有想要在這裏見到你們的願望了。」

在開始的時候,波曼守很嚴的齋,經常兩三天不吃東西,對自己的肉身非常嚴厲。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在他親身經驗到許多屬靈的知識後,他成了那些生活在曠野裏的人的良醫、靈性的嚮導與明辨之光,他教導人每天都要有節制地吃些東西,為不致陷於驕傲或貪饕,應走較為輕鬆容易的中道。一位弟兄發現他每天都洗腳,因而感到震驚,他回答說:「我們學習的不是殺死我們的肉身,而是殺死情慾。」他經常會說:「所有過度之事都來自魔鬼。」

在修行中,他運用明辨,儘管如此,他在與他人的關係上卻非常嚴格,他將自己的修道小室看作墳墓,修士就像在這墳墓裏的死人一樣,對世上的一切必須像一個陌生人一樣。一天,當地的官長想要見他,就將波曼姐姐的兒子抓了起來。她姐姐就來見他,想要讓他去向那位官長求情,好放了她的兒子。但是波曼對姐姐的請求充耳不聞,說:「波曼並沒有生過兒子。」並讓人告訴官長,如果那孩子犯了法,就應秉公斷案。

當來訪者想要與他談論高超的事理時,長老會默不發言;但是,如果有人向他詢問有關情慾與靈魂的醫治之事,他就會喜樂地予以回答。他的回答適合聽眾的理解與能力,鼓勵他們在修德上成長。他首先會推薦他們不要向情慾思想讓步,他說:「我們不能防備雜念的發生,但卻能抵抗它。」他教導人將自己交給天主,不要計較成敗,並要克除私意,並說這三者是淨化靈魂的工具;但最重要的是自我譴責與警醒,這能使人得以建立,達致成全。有一天,一位弟兄問波曼說:「假使我看到一個弟兄犯了罪,隱瞞他的罪過合理嗎?」他答說:「當我們隱瞞弟兄的罪過,天主則隱瞞我們的罪過;當我們洩露弟兄的過錯,天主也洩露我們的過錯。」當他看到一位弟兄在堂裏睡著了,這位神聖的長老不但沒有指責他,反而將他的頭放在自己的膝蓋,仍讓他繼續睡覺。論到自我醒寤,他時時都嚴格的遵守,因為他知道一切邪惡都源於分心;當他必須離開自己修道小室時,他都會先獨自靜坐,檢討自己的思想,約一小時,然後才起身前去。

他還說:「就如同人由鼻孔呼吸,同樣他也需要謙德和敬畏天主之情。」他還說,自我譴責使我們能看出我們的弟兄比我們更好,使我們能達致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給我們帶來安息的謙卑。他輕看自己,以致他真誠地宣告說:「有關我自身我可以說:撒殫被投到那裡,我也被投到那裡。我居於無靈之物以下,因為我知道它們沒有罪過。」當人問他,怎麼可能自視不如一切受造物,甚至不如殺人犯,長老回答:「他只犯了這一條罪,而我則每天在犯罪。」

有一天,阿爸波曼看到一個婦人在自己的丈夫與兒子的墳墓前哭泣,就對他的哥哥阿努布說:「縱然世上的一切快樂到來,也不能驅散這婦人心中的憂愁,同樣,修士要常存悔罪的心情。」另有一次,他在阿爸若瑟面前神魂超拔,後來若瑟長老問他被提到哪裏去了,在若瑟長老的追問下,他不得已回答說:「我的思想同天主之母聖瑪利亞在一起,她正站在十字架旁痛哭。我願意常能像她那樣的痛哭。」

有一天,一些有聲望的訪客從敘利亞來拜訪他,向他求教心靈潔淨的問題,但是長老不懂希臘文,又找不到一位翻譯。長老看到他來訪者很尷尬,於是開口講起希臘語來,說:「水的本質是軟的,而石頭的本質則是硬的;可是,假如有一水瓶懸在石頭上,讓水滴滴落下,那麼終會穿透石頭的。天主的聖言也是如此,聖言是軟,而我們的心是硬的,但是人常聽天主的聖言,心則向上開放,承受天降的敬畏天主之情。」

就這樣,波曼在曠野裏生活了許多年,就如同一顆明亮的星辰一樣,他由自己經驗教導人,是諸德的楷模。大聖阿爾塞尼去世後,波曼也相繼安息主懷,塞德曠野再沒有看到像他那樣的大修行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