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節後第三十五主日
(離肉主日)


瑪特泰福音25:31-46

25:31 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那時,他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
25:32 一切的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
25:33 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山羊在左邊。
25:34 那時,君王要對那些在他右邊的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
25:35 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
25:36 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了我。
25:37 那時,義人回答他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饑餓而供養了你,或又渴而給了你喝的?
25:38 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
25:39 我們什麼時候見你患病,或在監裡而來探望過你?
25:40 君王便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25:41 然後他又對那些在他左邊的說:可咒駡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吧!
25:42 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
25:43 我作客,你們沒有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沒有給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監裡,你們沒有來探望我。
25:44 那時,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幾時見了你饑餓,或又渴,或作客,或赤身露體,或有病,或坐監,而我們沒有給你效勞?
25:45 那時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中的一個做的,便是沒有給我做。
25:46 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


註 釋

最後的審判
瑪特泰福音25:31-46

只有著福音者瑪特泰用主耶穌基督本人的話,為我們描述了上帝對全人類最後審判的完整圖景。主談到了恒常的靈性醒悟和對祂第二次再來的準備,這與關於最後審判的談話是直接相關的。在描述最後的審判之前,主講了塔冷通的比喻(瑪特泰福音25:14-30),這個比喻和我們已經探討過的十個米納的比喻(路加福音19:11-28)非常相似。這個比喻的意義在於:每個人在最後審判時都應該向上帝說明,他是怎樣使用從上帝那裡獲得的恩賜的——不同尋常的恩賜和本來天生的恩賜——他利用這些恩賜獲得了哪些美善的事物。

主把自己的第二次再來比作塵世君王在「自己的光榮中」隆重的駕臨。主以此開始了對最後審判的敘述。「祂要坐在自己光榮的寶座上」意為主像普世的君王和判官一樣顯現。「諸聖天使」將要隨同祂,而所有的人:在祂來臨時還活著的人,從死者中復活的人,也就是所有曾在地上生活的人都要迎接祂。在基督來臨前將是普世的復活,而且那些在已經聖化(轉化)過的、屬靈而非屬血氣的軀體裡安息的人也將復活。那些還活著的人的將在瞬間改變(致科林托人書一15:25-54;索洛蒙的智慧書4:16-17)。「祂要將他們彼此分開,就像牧人把山羊從綿羊中分開一樣」——綿羊在這裡代表的是義人,因為綿羊的形象是無罪和純潔的(約安福音10:7-14;聖詠集99:3;73:1),而山羊則是被審判的人,因為它們是敗壞的道德品質的象徵(耶則基伊爾書34:17),還因為它們不產出任何東西——羊毛、奶、羔羊。而所有綿羊都能出產這些東西。綿羊會被放在「右邊」,因為右邊總是被視為尊貴的一邊,總是為至親的人所準備的;而「山羊」被放在「左邊」,因為左邊不是尊位,在這裡「左邊」意為被審判者的地方。「你們來,繼承從創世以來就給你們預備的國度吧!」在新約裡,那些蒙受上帝聖父祝福的基督徒通常被稱為應許福澤的繼承者,就像上帝的真正子嗣,上帝為眾人準備的福澤正屬於他們(致羅馬人書8:17;致噶拉塔人書4:6-7;致希伯來人書1:14)。上帝從永恆之前就預見了一切事,因此在永恆之前也確定了相應的賞報:為善事賞報天國,為惡事還以折磨。從最後審判的圖景中可以看到,義人因為對近人的愛和仁慈而繼承了天國。

在這裡沒有提到信德,因為本身愛德的行為就是信德的果實(約安福音13:35;致科林托人書一13:1)。同樣,祈禱和其他所有的信仰功修在這裡都沒有被提及,因為如果沒有以上所述的這些功修,是不可能擁有對近人真正的愛以及真誠、無偽的慈善之舉的。在這裡只講到了善事,因為這些善事證明瞭真誠的信仰和基督徒的虔敬(見雅科弗書2:14-26;約安一書3:15-18, 4:20-21)。義人的回答表現出了他們的謙卑以及對自己不配的認識。自我道德完善的法則就是如此:一個人在道德層面上越是完善,就越能意識到自己的卑微。

主把跟隨自己的人稱為「我的兄弟」,他們在靈性上、意願上和所受的苦難上都與主相仿、親近;稱他們為「最小」的兄弟是因為他們比他人貧窮,被人貶低、拋棄。「被詛咒的,離開我」——「被詛咒的」意即被剝奪了祝福恩賜的人。他們被判罰到「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準備的永火裡去」。火在這裡描繪的是最高程度的折磨,正如火刑是最殘酷的刑罰一樣。

這一形象取自耶路撒冷西南方的西儂谷。在猶太人陷於偶像崇拜的時候,這裡曾被用作向摩羅赫祭獻犧牲的地方,後來人們把受刑者的屍體和不潔之物都運到這裡來。為了潔淨這個地方,人們不停地燒著大火。所以這個地方被稱作火谷,並成為罪人永苦的象徵。其實這些永苦是為那些暴亂反對上帝的惡靈準備的。魔鬼和他的使者撒下了惡的種子,而罪人成為惡的參與者,因此他們也被判罰忍受同樣的折磨。「這些人要到永苦裡去」——這句話正好反對了一些偽教師——罪人的折磨是沒有終結的,因為他們自願摒棄了上帝的愛。很多人認為,這些折磨在於可怕的、無形的良心的撕扯。而在塵世,人們就已經體驗到一些與此相似的折磨了:比如令人絕望的苦悶。而義人的福樂也會同樣地永恆、無盡,而這種福樂在這裡就已經開始了。


返回「《阿維爾基總主教主日福音註釋》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