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講記》講記一六

論棄絕世界與不要與人交往

1 當我們希望逃離世界,成為世俗事務的陌路人時,沒有什麼能像哀慟和與明辨相聯繫的心靈痛苦那樣,使我們與世界分離,或致死在我們內的情慾,喚醒並帶領我們在屬靈的事物上進入生命。謙恭之人的面容效仿親愛之主的謙卑。同樣,除了滑稽詼諧以及肆意的輕浮,沒有什麼能使我們與世界和那些在世界上的人,甚至是那些沉溺於醉酒和揮霍的人聯繫在一起,也沒有什麼能使我們與智慧的寶藏和天主奧秘的知識分離。這也是淫亂之魔的作為。

2 親愛的,既然我已經證明了你對智慧的熱愛,我就以愛懇求你。你要防備仇敵的惡言惡語,以免他用他的胡言亂語使你的靈魂對基督的熱忱之愛冷卻下來,祂為了你在十字架上嚐過苦膽汁,也免得在你醒寤之時,使你的靈魂充滿許多想像,而非在天主臺前的甘飴研究和大膽,在你睡眠之時,他使你的靈魂被不體面的夢所俘擄,其惡臭是天主的神聖天使不能忍受的。因此,對他人而言,你將成為跌倒和墮落的原因,而對你自己而言,則是帶有刺釘的刑柱。那麼,你要強迫自己效法基督的謙卑,好使祂降在你身上的火可以燒得更旺;藉著這火,世上所有殺死新人、玷污神聖大能之主的庭院的攪擾都要被連根拔除。

3 因為我大膽地和聖保祿一起說:「我們是天主的宮殿。」(格前3:16)那麼,讓我們潔淨祂的殿,因為祂是潔淨的,好讓他願意定居於其中。讓我們尊它為聖,因為祂是聖的。讓我們用一切美好可敬的作為來裝飾它。讓我們給祂奉上承行祂旨意的乳香,向祂獻上純潔而又發自內心的祈禱,這樣的祈禱是不可能藉由不斷與世俗活動相聯繫而獲得的,這樣,祂榮耀的雲彩將蔭庇我們的靈魂,祂威嚴的光輝將在我們心中出現;所有住在天主帳幕中的人都將充滿歡欣喜悅,但不知羞恥之人卻將消失在聖神的火焰中。

4 所以,弟兄,你要不斷地責備自己,說:可憐的靈魂,你有禍了,你與肉身的分離就在眼前。你為什麼要為今天你要留下的東西而歡躍,那些你再也看不到、永遠被剝奪的東西?請留意你面前的事物,停下來想想你做了什麼,以什麼方式做的,它們是什麼樣的事,你和誰一起度過了你一生的時日,或者誰接受了你的辛勤勞作,你的角鬥令誰快樂,以至於在你離去的時候他會出來迎接你。但是,在你從事這些事的過程中,你為誰感到高興和滿意,使你能在他的港灣裡找到安息?你為了誰的緣故,在勞苦中忍受艱辛,使你能喜樂地到達他那裡?在來世,你將與誰為友,以致在你離世的時候,他能來歡迎你?你受僱在哪塊地裡勞作,在日落時,在你離去的時候,誰會支付工資給你?

5 靈魂啊,你要省察自己,看看屬於你的那一份在什麼地方;如果你已經穿越過那塊為耕種的人結出苦果的土地,你要哀號,大聲呼喊,痛苦呻吟,向你的天主說出那些比犧牲和全燔祭更能給予人安息的話。願你的口傾吐痛苦的哀號,聖天使因此而喜悅。要讓你的眼淚濕透你的臉頰,使聖神可以安息於你,洗滌你罪惡的污穢。要用眼淚取悅你的主,使祂可以前來幫助你。要呼求瑪利亞和瑪爾大教導你悲傷哭泣。要向主呼號:

6 祈禱:主耶穌基督,我們的天主,你曾為拉匝祿哭泣,為他流下悲傷、憐憫的眼淚,請接納我痛苦的眼淚。

  藉著祢的苦難,求祢治癒我的情慾。

  藉著祢的聖傷,求祢醫治我的創傷。

  藉著祢的血,淨化我的血;将祢創造生命的身體的馨香與我的身體混合。

  願祢在敵人手中所喝的苦膽汁,使我的靈魂在敵人給我喝的苦中嚐到甘飴。

  人類的朋友啊,願祢在十字架上伸開的身體,使我被惡魔邪惡地向下拖拽的理解力向祢伸展。

  願祢在十字架上垂下的頭,使我被我仇敵所毆打的頭抬起。

  願祢被不信的猶太人釘在十字架上的至聖雙手,引領我走出滅亡的深淵,來到祢的臺前,正如祢的至聖之口所應許的。

  願祢被受詛咒之人所掌擊、唾污的慈顏,照亮我被邪惡所玷污的面容。

  願祢在十字架上交付於祢的父的靈魂,藉祢的恩寵,指引我到祢臺前。

  我沒有一顆哀傷的心來尋求你,我沒有悔改,我沒有痛悔,它們使孩子們獲得他們應有的嗣業。君宰啊,我沒有流下一滴安慰的眼淚。

  我的心靈因今生的事務而昏暗無光,沒有力量堅定不移地看向你,而發出呻吟。我的心因眾多的試探而變得冷淡,不能以愛祢的眼淚溫暖它自己。

  但是,祢,我的主和天主、耶穌基督,美好恩賜的寶庫,請賜給我徹底的悔改和憂傷的心,使我全心全意地去尋求祢。因為沒有祢,我對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陌路人。

  因此,良善者啊,請自由地將祢的恩寵賜予我。願在永恆之中,由自己的懷中生了祢的父,在我身上更新祢的肖象。

  我雖離棄了祢,但求祢不要離棄我。我已離開了你,請祢出來尋找我,把我領到祢的草場,把我列在祢所揀選的羊群之中,以祢神聖奧秘的青草養育我和他們;因為他們純潔的心是祢的居所,在那裡可以清楚地看到祢的啟示的光輝,這就是那些為祢的緣故在苦難和各種暴行中受苦的人的安慰和精神復原。

  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願我們也能因祢的恩寵和對世人的愛,而被視為堪當獲得這一光照,及世之世。阿們。

 

返回「《修行講記》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