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講記》講記一

論棄絕及修道生活

(註:在敘利亞文本中,最初的六篇講記構成了一個單元,只在每篇講記前標出數目「一」至「六」,而無各自的標題,整個單元的標題是:「論德行的訓練」──與這第一篇講記的第一句話對應。這篇講記就好像是播下了許多原則主旨的種子,聖人將要在本書中對之一一加以詳述。)

1 敬畏天主是德行的開端,有人說,敬畏天主是信仰的產物。當人使自己的心靈擺脫了對世界的貪戀,將因分心走意而四處遊蕩的思想集中於反省將來的賞報上時,敬畏天主就被播種在他心裏了。

2 為了奠定德行的根基,對人而言,藉著逃離生活的事務而自我抑制,孜孜不倦於那些光照正直而神聖之途徑的話語,即聖詠作者在聖神的啟示下稱之為「靈燈」的話語(詠118:105),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了。

3 人幾乎找不到一個能受到尊敬的人,也許根本找不到這樣的人。可以說,這是因為人的善變,即使他在生活方式上是天使的夥伴。

4 生命之道的開始就是持續在天主的話語中操練思想,並貧窮度日。因為當人以這兩者中的一個澆灌自己時,有助於另一個達致完全。這就是說,以學習天主聖言澆灌自己,有助於你達致貧窮。當你從擁有財富上釋放出來時,就給你提供了不斷研習天主聖言的時間;這兩者都有助於迅速建起德行的大厦。

5 除了使自己與世界分離的人外,沒有人能接近天主。但我所說的分離,不是指身體的離開,而是指遠離世俗的事務。

6 這就是德行:人不應使自己的思想為世俗所佔據。只要感官仍與外在的事物交往,內心就不會由有關它們的幻想之中得到安息。在曠野與獨處之外,肉身的私慾偏情不會減弱,邪惡的思想也不會中止。

7 直到靈魂覺知到信仰的大能,以信仰陶醉於天主內時,她才能治癒感官的疾病,才能以強力將可見的事物踏於腳下,它們無論是對感官能經驗到的事物,還是對超越感官經驗的事物,都是障礙。

8 理性是自由意志之因,背離是兩者所結的果子。沒有理性,就不會有自由意志,沒有自由意志,背離就如同戴上了馬籠頭。

9 當人富有恩寵時,易於輕視怕死之情,因為他渴望義德,發現在自己的靈魂裏有許多必須為了敬畏天主而遭受磨難的理由。所有被認為對身體有害,突然攻擊肉身的性情,因而導致身體受苦的事物,在他眼裏是不能與對來世所抱之希望相比的。除非試探獲準臨於我們,我們是不可能認識真理的;人的理智使他確信這些,確信天主預先為人謀劃的事實,確信沒有人不在天主的眷顧之下,他在那些出去尋求天主、為祂受苦的人身上清楚地看到這些,它們尤如被用手指清楚地指出來那樣。但是,當他的心裏缺乏信仰時,就會發現我們所說的這一切幾乎全都成了相反的了。對他而言,知識比信仰更大,因為他依賴學問的研究;在所做的一切事上,他都不信賴天主,也不想天主對人的眷顧,這樣的人在這些事情上持續受到那些「在沒有月亮的黑夜裏,伏在灌木叢中,使人中箭倒地」(詠10:2)的人的攔路攻擊。

10 人真生命的開端是敬畏天主。但是,我們無法相信在一個將注意力分散於外部事物的靈魂內會有敬畏天主之情。因為心靈因服事感官而分散,從在天主內的喜悅中被趕了出來;因為經上說,我們內在的思想被它們的知覺束縛於服務於它們的感覺器官上。

11 內心的猶疑不決將膽怯引入靈魂,但是,信仰卻能使她即使在被割截肉身的肢體時仍意志堅定。只要血氣之愛仍在你內佔有優勢,由於眾多圍繞在你所喜愛的事物周圍的仇敵的緣故,你決不可能變得英勇無畏。

12 渴望受人尊敬的人不能擺脫產生悲傷的原因。

13 沒有一個人,其所處的環境改變了,而其思想卻未產生相應變化的。

14 人說,慾望是感官的產物,就讓那些聲稱在分心走意時仍保持內心的平安的人閉口不言吧。

(註:這是指梅薩良派異端,該派聲稱已達致一種成全無慾的狀態,以致他們即使在城市裏行走、與所有人交談,他們的靈性卻不會受到傷害,或由祈禱及內心的平安中分心。他們的教訓直接相反聖依撒格的教導,聖人在《修行講記》中多次對此異端加以駁斥,參閱講記二十三、講記二十九、講記六十九等。)

15 若有人在爭戰奮鬥的重壓及危機中,仍說可恥的念頭已在他內心停止了,這人還未獲得潔德。但是,若有人以其內心的誠實,使自己的思想純潔,以致他無法在注視淫亂的思想時不感到羞恥,這人已獲得了潔德。若人已牢牢把握住自己的目光,這就證明了他良心的聖潔,羞恥心就像懸掛在他思想的隱秘處的帳幔,他的純潔就如同為基督而被信實地予以保守的貞潔童女一樣。

16 沒有什麼能將根深蒂固的淫亂惡習從我們的靈魂內逐出,並將那些在我們的血肉之軀內激起反叛、製造騷亂的火燄的活躍記憶逐出。同樣,也沒有什麼能使人熱愛受教,使人尋求深刻領悟聖經。

17 當人以對聖經的領悟能力,尋求蘊藏在聖經中的智慧,並完全沉浸於由此而有的喜悅之中時,他就將世界置於自己背後,忘記了世界上的一切,將所有形成含有此世印象的記憶從自己的靈魂內抹去。他甚至經常不記得運用造訪人性的習慣性思想,由於那些由聖經的奧秘海洋中浮現出來的全新遭遇,他的靈魂處於超拔的狀態之中。

18 再者,若理智〔只是〕飄浮於水面之上,即飄浮於聖經海洋的表面之上,它的領悟力還不能洞悉巨大深淵的奧秘,無法使自己把握聖經的深奧寶藏,然而這一實踐本身,藉著熱切之愛的力量,也足以使理智僅僅只是由於思想奇跡而固定於它的思想之中,使思想免於投奔肉體的本性,就如一位心懷天主的教父所說的那樣。他這樣說,乃是因為內心是軟弱無力的,不能承受因內外爭戰而遭遇的邪惡。你知道屬肉體的邪惡思想是暴虐的。如果內心沒有全神貫注於研讀,就不能忍受肉體攻擊的騷動。

19 就如在狂風之中,重物的重量能夠阻止它失去平衡而隨風快速搖動,同樣,羞恥與敬畏也能阻止思想的越軌。按照缺乏羞恥與敬畏的程度的不同,在理智裏就有了大量不受約束的領域。這就好比減少天平秤盤裏的重量,就能很容易地導致天平左右擺動。同樣,由於靈魂裏除去了敬畏,其不受約束的程度就增加了,很容易地導致思想的天平來回擺動。因此,思想的變動是不受約束的結果,精神的改變是越軌的結果。

20 因此,你要睿智,以敬畏天主作為你旅途的根基,只要很短的時間,它就會把你帶到天國的門口,所經的道路一點也不蜿蜒曲折。

21 你們不要像老師所教的小學生那樣,過份執著於為了培養你們的生活方式、由經驗所寫的文字本身,你們的靈魂要因其中所蘊涵的眞知灼見而變得高尚。

22 你們要明辨你們在神聖經論中所看到的所有文字的主旨,好使你們能令自己深深沉浸於其中,能夠深刻領會你們在那些受光照的人所寫的論著中所發現的真知灼見。

23 那些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受天主的恩寵帶領,受到光照的人,總能在字裏行間覺察到某些東西,如同發出的屬靈之光一樣,使理智能分辨作者所說的話語,他們為光照人靈而講說具有重大意義的話語。

24 若人以尋常的方式閱讀含有深義的文字,他就使自己的心靈變得平凡,缺乏藉著令靈魂產生敬畏的領悟力,無法使心靈嚐到至甘飴的滋味的神聖能力。

25 每一事物慣常都傾向於自己的同類;分享了聖神的靈魂,一聽到隱含屬靈能力的話語,就熱切地為自己汲取其內涵。

26 以屬靈的方式所說、且在其中隱含大能的話語並不會將每個人都喚醒,使他感到驚奇。一句有關德行的話語需要一顆不為此世忙碌、不忙於與此世交談的心靈;因為若人的理智為轉瞬即逝的事物操心,以致精疲力竭,對德行的關注並不會喚醒他的思想,不會使之渴求獲得它們。

27 擺脫物質事物的束縛先於與天主親密相聯。雖然因著恩寵的計劃,有些人可能發現後者先於前者,這是為了使愛覆蓋愛。(譯者註:本句的意思是天主的愛覆蓋了屬物質事物的愛。)天命的通常秩序與屬人團體的秩序不同;至於你──則要持守一般的秩序。如果恩寵先進入你內,那是恩寵自己的事;若不是這樣,你要沿著對所有人都共有的途徑攀登屬靈的高塔,人們一個接一個地攀登這塔。

28 肉體的眼睛完全看不見由屬神默觀所引起的一切事物,而誡命則是因屬神默觀而得以滿全的。每一由義德行動(praxis)而引起的修德行為都是合成的:因為由於我們有有形和無形兩部份,誡命(只有一條,即義德行動)需要默觀(theoria)和行動(praxis)。這兩者的結合體是一。為此緣故,受光照的理智以雙重方式理解〔誡命〕,就如真福梅瑟以前所命令的,即,既要懂得單一的,也要懂得雙重的。

29 以純潔作為其目標的善工不會使人擺脫對過去所犯的應受指責之事的回憶,但它們由我們的思想裏除去記憶的痛苦。因此,當這記憶出現在我們的思想裏時,是為了我們的益處。

30 靈魂對獲取德行的不知滿足,為它自己控制了對可見事物的渴望,這一渴望是屬於與她共同負軛者(即肉身)的。

31 節制使萬物增色;若無節制,連被認為是善的事物也都成了有害的了。

32 你希望藉著感受到不奴役於感官的悅樂,而在你的理智內與天主共融嗎?那你就要致力於追求慈善;因為若在你內發現有某些相似天主的東西,那麼,正是天主描繪了那一神聖美善。因為所有慈善行為立時就將靈魂帶入與天主性輝煌榮耀的合一共融之中。

33 屬靈的結合就是在心裏藉著熱切的渴望,不斷燃燒的未被封閉而又永久的記憶。人心由於堅持不懈地持守誡命,領受了這一結合的能力,這並非喻意性地領受,也非以本性的方式領受。因為心靈在其中為靈魂的屬神默觀尋獲了材料,好能使之在自體〔位格〕的合一內得以維持。為此緣故,當人閉上了雙重感官──屬血肉的感官與屬靈魂的感官──的眼睛,人心就肅然起敬。

34 就如我們的主所說的,除非按照聖父的成全而表現出慈悲之心,並沒有其它達致屬靈之愛的途徑,這愛形成了不可見的肖像。因為主命那些聽從祂的人在這之上建立根基。

35 由義德行為(praxis)所生出的言語是一回事,美妙動聽的言語是另一回事。即使沒有親身經驗,智慧也擅於使她的言詞優美動聽;雖然並沒有眞正認識眞理,智慧也能使人講論眞理;即使人從未以自己的行為親身驗證,他仍可以講說德行。源於義德行為的言語是希望的寶藏;沒有建基於義德行為之上的智慧是恥辱的沉澱。就如畫家在牆上畫水,這水卻不能止渴;又好比人做著美夢一樣,沒有建基於義德行為上的言語也是這樣。但是,若人是出於自己勞苦的親身體驗而談論德行,他就能將德行傳授給他的聽眾,就如通過自己的買賣賺錢的人那樣,他彷彿是由自己的財產中,將自己的教訓播種於聆聽者的耳中一樣。這樣的人在自己的神子面前放膽開口,就如年邁的雅各伯對貞潔者若瑟說:「看,我將由阿摩黎人手中,以我的刀劍弓矢奪得的那塊山地賜給你,使你比眾兄弟多得一分。」(創48:22)

36 凡是生活方式被玷汚了的人都貪愛此短暫的今生,其次就是那些被剝奪了知識[之恩]的人。有人已很好地說出了這話:「懼怕死亡,令良心愧疚的人灰心喪氣,但那在自己身上做了美好見證的人,卻渴望死亡,如同渴望生命一樣。」你不要把因短暫的此生而使理智為膽怯和恐懼所奴役的人列於真有智慧的人之列。

37 你要把臨於肉身的事──無論它們是善還是惡──視為夢幻。因為不但死亡使你們擺脫了它們,通常在死之前,它們就已退去了,留下你獨自一人。但是如果這些臨於你的事有什麼與你的靈魂交融,那麼,你要以它們為你是此世的獲得物,它們也要與你一起進入來世。如果它們是善的,你要歡欣踴躍,在你的心裏感謝天主。如果它們是惡的,你就要悲傷哀歎;只要你仍在肉身之內,你就要設法擺脫它們。

38 論到每一種在你們內以理性的方式隱秘工作的美善,你們要確信,洗禮和信仰是使你們藉以獲得它們的中介;你們因這些美善而被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稱為好工人,但願榮耀、尊崇、感謝與敬拜,都歸於祂,及父、及聖神,從現在到永遠,世世無盡。阿們。

 

返回「《修行講記》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