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教教父對《創世紀》的註釋(二一)

第三章 創世六日(逐日詳解)(續)

(創1:1-25,2:1-3)

 

二、第二天(創1:6-8)


  1:6-8 天主說:「在水與水之間要有穹蒼,將水分開!」天主造了穹蒼,分開了穹蒼以下的水和穹蒼以上的水。事就這樣成了。天主稱穹蒼為「天」。過了晚上,過了早晨,這是第二天。

  一些人想要在這段經文中找出「不科學」的諸天觀念,彷彿梅瑟相信有一種堅硬的水晶穹頂,群星都嵌在上面,在這穹頂之上則是一個假想的水庫。但是,在這段經文中並沒有如此不切實際的東西。

天主在第二天創造被稱作天的「穹蒼」
塞爾維亞科索沃的戴卡尼修道院的壁畫

  在《創世紀》中,「穹蒼」一詞似乎有兩種含義,一種是非常特別而「科學」的,另一種是普遍的【註釋二五】。在普遍的含義下,穹蒼或多或少與「天」或「天空」是同義詞:群星被稱作「在天空中的光體」(創1:14),飛鳥在「天空中」飛翔(創1:20)。我們這些失落了「穹蒼」一詞的特別意義的人,會在這樣的描述中略而不提它,說我們看到群星與飛鳥在「天」上。群星被嵌在水晶球上的觀念,是古代異教思想的猜測,並不必定反映在受默感的《創世紀》的文本中。

  那麼,在這段經文中「穹蒼」一詞的特別而「科學」的含義是什麼?聖巴西略教導,儘管它也被稱作「天」,但它與在《創世紀》一開始所提及的「天」的意義並不相同。

由於〔聖經上〕記錄了第二個天所特有的名稱與功用,因此,這並不同於在〔《創世紀》〕一開始所記錄的天,它具有更堅固的本性,具有獨特宇宙功用。……我們相信,這個詞被用於某種堅固的、能夠支持液體與流動的水的本性。當然,我們不需要相信,由於按照普遍的理解,它似乎源於水,它就如同結冰的水,或是某種……被捆紮起來的幾乎像空氣一樣透明的石頭。現在,我們並不將穹蒼比作這些事物中的任何一個。的確,這是極其幼稚而思想簡單的人所特有的,他們對天持有這樣的觀念。……我們已受聖經的教導,不允許我們的思想發明任何超越其所被賦予的知識的幻想。……

  「穹蒼」一詞並不意為具有重量與阻力的堅固的固態本性。如果是這樣的話,大地更合理地被認為相稱這個名稱。但是,因為在上的實體的本性是輕盈、純淨而感覺不到的,正是由於與那些非常輕盈、不能被感官感覺到實體相比,祂才稱這為「穹蒼」。現在,設想某個地方可以分離水分,將純淨而過濾過的部分送到一個較高的地方,卻讓粗糙而屬地的部份向下降落,以致藉著水份的逐漸降低,自始至終保持溫暖的溫度。【註釋二六】


註 釋

【註釋二五】在七十賢士譯本中,在《創世紀》第一章中,對應於「穹蒼」一詞的希臘詞是「στερέωμα」,意指某種固態而又堅固的東西。在希伯來語的瑪索辣文本中,所對應的希伯來詞彙是「raqiya」(也被譯為「蒼天」):這是源於動詞「raqa」(意為「砸平」,「成為廣闊的」)的名詞,就如一個人錘金屬,使之變薄,伸展開來。

【註釋二六】大聖巴西略,《創世六日》,3.3-4,7。在評論創1:6-8所及的「穹蒼」時,米蘭的聖盎博羅削(《創世六日》,2.4)、賽若斯的真福德奧多勒(《有關創世紀的問題》,11.1)以及金口聖若望(《創世紀講道集》,4.3)都給出了與聖巴西略相似的註釋。

 

返回「正教教父對《創世紀》的註釋總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