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聖若望所著《羅馬書註釋》第二章
緣懷譯,敬分章次
1. 所以,人啊!你不論是誰,你判斷人,必無可推諉,因為你判斷別人,就是定你自己的罪,因為你這判斷人的,正作著同樣的事。
他說這些話,是針對統治者的,因為當時,世界的統治權被交在了這座城市的手裡。因此,他預言說,無論你是誰,你都是在剝奪自己的辯護權;因為當你譴責姦淫者時,你自己卻犯了姦淫,雖然沒有人譴責你,但在你對有罪者的論斷中,你也定了自己的罪。
2. 我們知道:對於作這樣事的人,天主必照真情判斷。
為了免得有人說,直到現在我逃脫了懲罰,為了使他知所畏懼,保祿說,天主所做的並不像在此世那樣。因為在此世,一個人受到懲罰,而另一個人雖然做了同樣的事,卻逃脫了懲罰。但在來世卻不這樣。他說,那時論斷人的人知道應怎麼做,但他是如何知道的,保祿並沒有說;因為那是多餘的。因為在談論不虔誠的人時,保祿指出他們雖然知道天主,卻仍然如此,他是如何知道的,是由受造物得知的。因為由於並非所有人都知道,他也給出了原因;但在這裡,他卻把它作為一件公認的事情而予以忽略。但是,當他說,「你不論是誰,你判斷人」,他不是只針對統治者,而是針對個人和臣民。對於所有人而言,即使他們沒有坐在(司法)的寶座上,沒有行刑者,也無權下命令,但他們仍在談話中,在公共會議上,按他們良心的判斷,審判犯罪者。沒有人敢說,姦淫者不應受到懲罰。保祿說,他們譴責的是別人,而不是自己。為此,保祿強烈反對他們,說:
3. 人啊!你判斷作這樣事的人,你自己卻作同樣的事,你以為你能逃脫天主的審判嗎?
因為保祿已經由世人的教義和行為,表明了世人的罪惡是巨大的,而且他們雖然有智慧,雖然有受造物牽著手引導他們,但還是犯罪了,他們不僅離開了天主,還選擇了爬蟲的形象,他們羞辱美德,儘管本性吸引他們回頭,他們卻順從惡習,甚至行相反本性的事:保祿接著指出,做這些事的人也會受到懲罰。他提到了他們的所作所為,由此立即指出他們要受到懲罰。因為他說,他們「在各人身上受到了他們顛倒是非所應得的報應」。但由於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還提到了另一個他們特別害怕的報應。事實上,他已經指出了這種懲罰。因為他說:「天主必照真情判斷。」他說的不是別的,而是這種懲罰。但他又根據其他進一步的理由確定了這一點,他說:「人啊!你判斷作這樣事的人,你自己卻作同樣的事,你以為你能逃脫天主的審判嗎?」你不能逃避自己的審判,難道你還能逃避天主的審判嗎?誰能這樣說呢?你已經審判了自己。既然審判如此的嚴格,而你連自己都不能判自己無罪,那麼,不能做錯事、無限公正的天主,豈不更要定你的罪嗎?但你已定了自己的罪,難道天主還會認可你,讚美你嗎?這怎麼可能是合理的呢?你比你所定罪的那人應受更大的懲罰。你指責他人犯了罪,而你自己卻陷於同樣的罪,這與僅僅只是犯罪不是一回事。請看,他是如何加重這一指控的?他的意思是,如果你懲罰一個犯了較輕罪惡的人,雖然你會因此而使自己蒙羞,那麼,天主豈不更要審判你,更重地定你的罪,因為你犯了更重的罪。天主決不會使自己蒙羞,你已經被自己定了罪。但是,如果你說,我知道我應受懲罰,但因著天主的恆久忍耐,你對它不屑一顧,並因為你沒有立即受到懲罰而確信自己會逃脫審判;這更應是你應該感到畏懼與戰慄的理由。因為你還沒有遭受懲罰,這並不意味著你不會遭受任何懲罰,如果你仍然頑固不化,你會遭受更嚴厲的懲罰。所以,他接著說:
4. 難道你不知道:天主的慈愛是願引你悔改,而你竟輕視他豐富的慈愛、寬容與忍耐嗎?
在讚美了天主的恆久忍耐,并指出了它對聽從它的人有很大的益處(這是吸引罪人悔改的原因)之後,保祿又加增了他們的畏懼之情。因為對那些對它善加利用的人來說,它是得救的基礎;對那些輕視它的人來說,它將使他們受到更重的報應。因為幾時你說起這個普通的概念,說天主不要求公正,因為祂是良善而又恆久忍耐的,他說,你只是提到了會使報應更加強烈的東西。因為天主顯示祂的仁慈,是要使你由罪惡中釋放出來,而不是要你增加你的罪。你若不對此善加利用,審判就會更可怕。因此,天主的恆久忍耐是避免罪惡的主要理由,而不是我們繼續頑固不化的藉口。因為雖然祂是恆久忍耐的,祂一定會施行懲罰。從哪裡可以看出這一點呢?從保祿下面的話中可以看出。因為如果惡行很大,而惡人沒有得到報應,那麼他們絕對有必要受到報應。因為人若不忽略這些事,天主又怎麼會忽略它們呢?因此,保祿由這一點引入了審判的主題。因為有許多人如果不悔改,就是有罪的,但在此世仍未受到懲罰,由這一事實必然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們要受到審判,且是嚴厲的審判。因此,他說:
5. 你固執而不願悔改,只是為自己積蓄,在天主忿怒和顯示他正義審判的那一天,向你所發的忿怒。
若一個人既不能因良善而軟化,也不能因畏懼而回頭,還有什麼能比這樣的人更心硬呢?保祿在顯示了天主對人的良善之後,又顯示了祂的懲罰,對沒有悔改的人,這懲罰是無法忍受的。請注意,他用的詞語多麼恰當!他說:「為自己積蓄忿怒。」這樣,保祿將所積蓄的忿怒說清楚了,表明引發忿怒的不是審判者,而是被定罪的人。因為他說「你為自己積蓄忿怒」,而不是天主為你積蓄忿怒。因為祂做了所有必要的事,祂創造了你,使你具有辨別善惡的能力,對你表現出恆久的忍耐,叫你悔改,又預告了可怕(的審判之)日,用各樣的方法引導你悔改。但是,如果你仍固執於惡,那麼,你「只是為自己積蓄,在天主忿怒和顯示他正義審判的那一天,向你所發的忿怒。」為了避免你一聽到忿怒就想到某種情慾,他又說,「他(天主)的正義審判」。他說「顯示」是有道理的,因為當每個人都獲得了他應受的賞罰時,這才是顯示出來。因為在此世,許多人經常不義地騷擾、傷害人。但來世卻不是這樣的。
6-7. 到那一天,「他要照每人的行為予以報應」:凡恆心行善,尋求真榮、尊貴和不朽的人,賜以永生。
他談論了審判和將來的懲罰,變得令人畏懼而又嚴厲,但他並沒有像人所期望的那樣立即談論報應,而是將他的論述轉向更甜蜜的話題,即對善行的賞報,他這樣說:「凡恆心行善,尋求真榮、尊貴和不朽的人,賜以永生。」
在此,保祿也鼓勵那些在試煉中退縮的人,表明人不應只依賴信心。因為在天主的審判臺前也需要善行。但請注意,在談論將來之事時,他無法清楚地講說所要受到的福樂,而只是說到榮耀和尊貴。因為這些福樂超越人所擁有的一切,所以在此塵世他找不出任何形像來描述它們,只能藉著在我們中間有著光耀外表的事物來說明它們,保祿宗徒藉著它們,藉著榮耀、尊貴、生命,把將來的福樂放在我們面前。因為這些都是人們熱切追求的,但是將來的福樂並非這些,而是遠勝於這些,因為它們是不會敗壞、不朽的。請看,保祿是如何講論不朽,由此給我們打開了肉體復活的大門。因為不朽屬於可朽的肉體。這還不夠,他又加上了榮耀與尊貴。因為我們眾人都要復活,成為不朽的,但是並非全都是榮耀的,有些人要受到懲罰,有些人要得到生命。
8. 凡固執於惡,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的人,報以忿怒和憤恨。
保祿說:「凡固執於惡……的人。」他再次剝奪了那些生活在邪惡之中的人的藉口,指出他們是由於頑固和疏忽而陷於不義之中的。
「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請看,這裡又提出一項指控。因為逃避光明而選擇黑暗的人,能提出什麼辯護呢?保祿沒有說他們「被強近」、「被支配」,而是說「順從不義」,使我們知道墮落是由於自由的選擇,犯罪不是必然的。
(待續)
返回「金口聖若望著作選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