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聖若望所著《羅馬書註釋》第一章

 

緣懷譯,敬分章次

 

1. 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祿,蒙召作宗徒,被選拔為傳天主的福音。

 

  梅瑟寫了五卷書,卻沒有給它們加上自己的名字,在他之後的人也沒有將自己的名字加在他之後的歷史書卷上,瑪竇、若望、馬爾谷和路加也沒有這樣做;但在真福保祿的書信中,他卻處處都列出自己的名字。這是為什麼?因為梅瑟他們是寫給與他們在一起的人,當人就在一起的時候,表明自己的身份是多餘的。但是,這個人(保祿)是以書信的形式,將他的著作寄給遠方的人,為此緣故,有必要加上自己的名字。但是,在他寫給希伯來人的書信中,他並沒有做同樣的事,這也是經過他自己明智的判斷。因為希伯來人對他有偏見,為了避免他們在一開始聽到保祿的名字,會不再接受他的話語,因此,他通過隱藏自己的名字,巧妙地贏得他們的注意。但是,一些先知和撒羅滿也寫下他們的名字,我把這留作一個課題,你們可以在這之後做進一步的研究,為什麼他們中的一些人希望這樣寫出自己的名字。因為你們不是要從我這裡學習一切,而是要自己花心思,做進一步的探究,免得你們變得更加愚鈍。

  「基督耶穌的僕人保祿」。為什麼天主要給他改名字,叫他保祿,而他的本名是掃祿?是為了使他即便在這方面也不比宗徒差,反而使他也能獲得眾門徒之長所擁有的顯赫地位(谷3:16),並在此基礎上,使他與他們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稱自己為基督的僕人,但他並不只是僕人;因為有許多種僕人。一種是由於創造,論到這種僕人,經上說:「因此萬物都是你的僕役。」(詠119:91)又說:「我的僕人拿步高。」(耶25:9)因為受造物是創造他者的僕人。另一種僕人是由於信仰,經上論到它,說:「感謝天主,雖然你們曾作過罪惡的奴隸,現今你們卻從心裡聽從那傳給你們的教理規範,脫離罪惡,獲得了自由,作了正義的奴隸。」(羅6:17-18)另一種僕人是由於民事上的臣服,經上論及此說:「我的僕人梅瑟死了。」(蘇1:2)事實上,所有的猶太人都是僕人,但是,梅瑟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成為這一團體中最為閃耀者。既然如此,在所有形式的奇妙奴役中,保祿都是僕人,他以此為最大的榮銜,說:「耶穌基督的僕人。」他還由下而上地列出了與(耶穌基督)這個名號有關的名字。當天使在童貞女受孕時從天而降時,啟示了耶穌這個名字,祂因受傅而被稱作基督,這名號也屬於血肉。有人會問,祂傅了什麼油?祂並不是被油所傅,而是為聖神所傅。聖經有稱呼這樣的受傅者(基督)的例子:因為聖神是受傅的要點,也正是為此而使用油。經上在哪裡稱那些沒有為油所傅的人為基督呢?「你們決不可觸犯我的受傅者,你們切不可把我的先知傷害!」(詠105:15)在那時,傅油的制度還不存在。

  「蒙召作宗徒」。他在他所有的書信中,都稱自己為「蒙召」的,這樣表明了他自己的坦率,他並非自己尋找而找到,而是在他蒙召時,得以接近並順從。他說,信友蒙召成為聖人,但是,當他們蒙召成為信徒時,還有一件不同的事被交托在他的手中,即宗徒的職份,它充滿了無數祝福,同時也比所有恩賜都更偉大,包含了全部恩賜。

  還有什麼需要說的呢?基督在世時所做的一切,當祂離去後,都交付在宗徒手中。保祿也高聲講說這話,講論並稱揚宗徒職務的尊貴。「所以我們是代基督作大使了,好像是天主藉著我們──亦即代替基督──來勸勉世人。」(格後5:20)「被選拔為傳天主的福音」。就如同在一個房子裡,各人被分別出來,做不同的工作;在教會裡也是如此,有著不同的分工。在此,我覺得他似乎是在暗示,他不只是被抽簽指派,而是在古時,從一開始就被命定接受這一職務。耶肋米亞也說,天主論到他說:「在你還沒有出離母胎以前,我已祝聖了你,選定了你作萬民的先知。」(耶1:5)因為他是寫信給一個虛榮的城市,一個在各方面都驕矜自大的城市,因此,他用各種方式表明自己受天主的揀選。因為是祂自己召叫了他,是祂自己選拔了他。他這樣做,是為使這一書信能夠受人信賴,並易於為人接受。「傳天主的福音」。並非只有瑪竇一位聖史(傳福音者),也並非只有馬爾谷,就如同並非只有這人是宗徒一樣,他們也都是;即便他被稱為宗徒,而他們被稱為聖史。他稱之為福音,並非只是指那些已發生了的美好之事,也是指那些即將發生的事。他怎麼會說,天主的福音是藉由他自己所傳。因為他說:「被選拔為傳天主的福音。」──因為甚至在福音之前,父就已經彰顯了出來。然而,即便祂彰顯了出來,也只是對猶太人,甚至對這些人也不是以適合的方式。因為他們也不知道祂就是父,他們對祂存有許多不相稱的想法。因此,基督也說,「真正朝拜的人」要來,「父就是尋找這樣朝拜他的人」(若4:23)。在這之後,祂自己要和子一起向全世界顯明,這也是基督預先說過的,祂說:「認識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若17:3)他稱這是天主的福音,使聽眾在一開始就感到高興。因為他並不是帶著使人憂愁的信息而來,就如同先知帶著對他們的控訴、指控與責備而來;他帶來了無數寶藏與不變的祝福。

 

2. 這福音是天主先前藉自己的先知在聖經上所預許的。

 

  他說,因為主「要將言語賜給那以大能力宣告喜訊的人」(詠68:12,七十賢士譯本),又說:「傳佈福音者的腳步是多麼美麗啊!」(依52:7;羅10:15)在此可以明確地看到福音之名,及其特徵,在舊約裡就已頒佈了福音。他的意思是,我們不只是用言語來宣揚福音,也是用行為來宣揚。因為它不是屬人的,而是屬神的、不可言說的,超越一切本性之事。現在,由於他們指控福音是新奇的事物,他就指出,福音比希臘人更古老,在此之前,眾先知就已講述了福音。如果天主並沒有因為那些不願意領受它的人而從一開始就賜下了福音,那麼,那些願意接受它的人確實早已聽到了它。祂說:「你們的父親亞巴郎曾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我的日子,他看見了極其高興。」(若8:56)祂怎麼會說:「有許多先知和義人,想看你們所看見的,而沒有看到」呢?(瑪13:17)他的意思並不是因為你們看到並聽到了主的血肉,以及行在你們眼前的奇跡。我要懇求你們看一看,這些在很早以前就已預言了。因為當天主要公開做一些大事時,祂在很久之前就已宣告了它們,好使當這些事到來時,人們聽到了它們後,能接受它們。

  「在聖經上」。因為先知們不僅講說了,還把他們所說的寫了下來;他們不只寫了下來,還以行為預示它們,就如亞巴郎獻上依撒格,梅瑟舉起銅蛇,伸開雙手對抗阿瑪肋克人,獻上逾越節羔羊。

 

3. 是論及他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按肉身是生於達味的後裔。

 

  保祿啊,你這是在做什麼?你如此提升了我們的靈魂,高舉了它們,使偉大而又難以言喻的事情在它們面前彰顯出來,講論了福音,也講論了天主的福音,提到了眾先知,指出他們全都在這些事發生之前許多年就已傳報了它們,在這之後,你又為什麼要再次把我們從上帶下,來到達味那裡呢?請告訴我,你是在談論某個人,以葉瑟之子為他的先祖嗎?這些事哪裡配得上你剛才所說的那位呢?是的,它們完全配得上祂。因為他說,我們並不是在講論任何一個人。這就是我加上「按肉身」這句話的原因;它暗示同一個人也是由聖神所生。為什麼他要由那(即肉身)開始,而不是由這更高的(神性)開始呢?因為瑪竇、路加、馬爾谷都是由此開始的。因為那要親手帶領人進入天上的人,必須從下帶領他們上去。這是(恩寵的)實際分施所要求的。首先,他們看到祂是在世上的一個人,然後,他們明白祂就是天主。基督自己如何建構自己的教導,祂的門徒也遵循同樣的順序。因此,在他的語言中,按肉身所生被放在第一位,這並非因為它在先,而是因為他要帶領聽眾由肉身向上升到神性。

 

4. 按至聖的神性,由於他從死者中復活,被立為具有大能的天主之子。

 

  他所說的由於複雜的句子結構而晦澀不明,因此,必須加以解釋。他說了什麼?他說,我們宣講的是那身為達味後裔者。這是顯而易見的。那麼,這個取了肉身的也是天主子,這怎麼也是顯而意見的呢?首先,這是由於先知的預言;因此,他說:「這福音是天主先前藉自己的先知在聖經上所預許的。」(羅1:2)這一證明的方式並非軟弱無力的。其次,是由於祂的出生,他說:「他按肉身是生於達味的後裔。」因為祂打破了自然的法則。第三,由於祂所行的奇跡,這給出了非常有力的證明,「具有大能」就是這個意思。第四,由於祂賜予相信祂的人的聖神,由此,祂使他們全都成聖,因此,他說:「按至聖的神性。」因為只有天主才能賜下這樣的恩賜。第五,由於復活,因為祂首先,且惟獨復活了自己,祂本人也說這是最重要的奇跡,足以使那些行為無恥的人緘口不語。因為,祂說:「你們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之內,我要把它重建起來。」又說:「當你們把我高高舉起以後,你們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若8:28)又說:「邪惡淫亂的世代要求徵兆,但除了約納先知的徵兆外,必不給它其他的徵兆。」(瑪12:39)那麼,何為「被立」?亦即:藉著被眾人感覺與祈禱,而被顯示、彰顯、判斷、宣認;藉著先知,藉著奇妙的生於肉身,藉著在奇跡內顯示出來的大能,藉著祂藉以賜予聖化的聖神,藉著復活,祂終結了死亡的暴虐。

 

5. 藉著他,我們領受了恩寵與宗徒職務,為使萬民服從信德,以光榮他的聖名。

 

  請看,這僕人多麼坦率。他所希望的並不是他自己的事,而全是他主人的事。的確,這是由聖神所賜予的。因此,祂說:「我本來還有許多事要告訴你們,然而你們現在不能擔負。當那一位真理之神來時,他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若16:12)又說:「你們給我選拔出巴爾納伯和掃祿來。」(宗13:2)他在寫給格林多人的書信中說:「這人從聖神蒙受了智慧的言語,另一人卻由同一聖神蒙受了知識的言語。」(格前12:8)並說祂要按自己的意願將神恩分施給眾人。他在米肋托對厄弗所教會的眾長老講話時,說:「聖神既在全群中立你們為監督。」(宗20:28)你看,他將聖神的事稱為子的事,將子的事稱為聖神的事。「恩寵與宗徒職務」,亦即,我們成為宗徒,並不是我們自己取得。我們並不是靠著自己的辛勞工作,才獲得這份尊榮,而是領受了恩寵,這成功的結果是屬天恩賜的一部份。「服從信德。」因此,取得它的,並非宗徒,而是恩寵在他們前鋪平了道路。因為宣講是他們的工作,但使人信從的則是在人內工作的天主。路加也說:「主開明了她的心。」(宗14:14)又說:讓他們聽到天主的聖言。「服從。」他並沒有說要質問並檢查論據,而是說要「服從」。他的意思是,我們被派遣並不是為了爭論,而是為了接受我們所信的那些事。當主宣告一件事時,聽的人不應是出於好奇而傳播所聽到之事的人,而只應是接受者。為此緣故,宗徒們受派遣,是為講說他們所聽到的,而非把他們自己的東西加進去,我們所要做的是相信──我們要相信什麼呢?──「他的聖名」。不是要我們對祂的性體感到好奇,而是要我們相信祂的聖名;因為這是產生奇跡的原因。因為經上說:「因耶穌基督的名字,你起來行走罷!」(宗3:6)這也需要信德,人無法藉著推理領悟這些。「在萬民之中,其中也有你們這些蒙召屬於耶穌基督的人中間。」什麼?保祿那時是向萬國傳道嗎?現在他跑遍整個世界,從耶路撒冷到伊利里庫姆,又從那裡一直走到地極,這從他寫給羅馬人的信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但即使他沒有到所有的人那裡去,但他所說的仍然不是虛假的,因為他說的不是他自己一人,而是十二宗徒,以及在他們之後所有傳道的人。從另一個意義上說,如果是有關他自己,當我們考慮到他那隨時準備好的心態,以及他在死後仍是如何不停地在世界是各地傳道的,那麼,我們就不應在這句話裡發現任何錯處。想想他是如何稱揚這一恩賜,並指出它比先前的恩賜更偉大、更崇高,因為古時的恩賜是對一個民族的,而這一恩賜則將海洋和陸地都吸引到它那裡。還請注意,保祿的思想免於任何奉承;因為當他與就如同坐在整個世界的巔峰上的羅馬人交談時,他對他們的重視並不比他對其它民族的重視來得多,他也沒有因為他們當時正在掌權統治,就說他們在屬靈的事上也有任何優勢。但是,(他的意思是)既然我們向萬民宣講,我們也向你們宣講,把他們與斯基提亞人和色雷斯人列在一起:因為如果他不想表明這一點,那麼,說「其中也有你們」就是多餘的。他這樣做是為了貶抑他們的高傲之心,使他們放下心中日益膨脹的虛榮心,教導他們尊重他人如同尊重自己一樣,因此,他繼續講論這一點。

 

6. 其中也有你們這些蒙召屬於耶穌基督的人。

 

  亦即,你們也在其中,他沒有說,祂召叫其他人與你們一起,而是召叫你們與其他人一起。因為如果在基督耶穌內既沒有奴僕,也沒有自由人,那就更不用說君王和平民了。因為連你們也是蒙召而來的,並非你們自己來的。

 

7. 我保祿致書與一切住在羅馬,為天主所鍾愛,並蒙召為聖徒的人:願恩寵與平安由我們的父天主,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賜與你們。

 

  請看他如何不斷地使用「蒙召」一詞,他說,蒙召作宗徒;你們也在其中蒙召;所有在羅馬的人都蒙召了:他這樣做並不是言詞囉嗦,而是希望提醒他們記起他們所獲得的利益。因為在相信的人中,很可能會有一些執政官和官長,也有窮人和平民,他拋開等級的不平等,用同一個稱謂寫信給他們所有人。但是,如果在較為重要的事和屬靈的事上,例如:來自天主的愛、召叫、福音、成為天主的義子、恩寵、平安、聖化,以及其它所有的一切,都是奴隸和自由人所共有的,那麼,為了屬世的事,將天主所結合、在較為重要的事上具有同等的尊榮的人加以區分,這豈不是極其愚蠢的事嗎?為此緣故,我以為,從一開始,這位真福宗徒就驅除了這種惡疾,之後將他們引向了祝福之母──謙卑。這將使僕人們變得更好,因為他們知道,當他們擁有真正的自由時,他們就不應該因他們受奴役的身份而受到傷害;也會使主人們變得溫柔,因為他們被告知,除非將信仰的事務置於首位,他們不會由自由的身份中獲得任何好處。為了讓你們明白,他這樣做不是為了製造混亂,把所有的東西都打碎,而是知道最好的區別,他不只是寫信給所有在羅馬的人,而是加上了一個定語,即「為天主所鐘愛」的人。因為這是最好的區分,表明成聖是從何而來的。那麼,成聖是從何而來的呢?從愛而來。因為在說了「所鐘愛的」之後,他接著說「蒙召為聖徒」,表明所有祝福的源泉都出於此。他稱所有的信眾為聖徒。

「願恩寵與平安……賜於你們。」啊,這是給我們帶來無數祝福的問候!基督也吩咐宗徒,無論進入哪一家,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一問候語(路10:5)。因此,保祿在所有書信中也都是以這句話為開始,以「願恩寵與平安……」開始;因為基督結束的不是一場小小的戰爭,而是一場涉及多方面的長期戰爭;這並不是出於我們的努力勞苦,而是因著祂的恩寵。從那以後,愛給了我們恩寵,恩寵給了我們平安,他就以問候語的適當順序把它們寫下來,為他們祈禱,使它們(愛、恩寵與平安)連續不斷、不受侵犯,以免再次有戰火被點燃,他又懇求賜予平安與恩寵者使他們堅定不移,說:「願恩寵與平安由我們的父天主,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賜與你們。」請看,在這段話中,介詞「由」( ἀπὸ)後的名詞是「父和子」,這一表述表明父和子是平等的。因為他沒有說,願恩寵和平安由天主父,藉由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而是說,由天主父和主耶穌基督。奇哉!天主的愛何其強而有力!我們原是仇敵,蒙羞受辱,現在都成了聖徒和兒子。因為當保祿稱天主為父時,給他們表明了他們都是兒子;當他說他們都是天主的兒子時,揭示了整個祝福的寶藏。

因此,我們要不斷表現出相稱這恩賜的生活態度,並在平安與聖潔中堅持下去。因為其它的尊榮都只是暫時的,隨著此世生活的結束而結束,而且可以用金錢買到(因此可以說它們根本不是尊榮,而只是具有尊榮之名而已,其力量來自於衣著的華麗和隨從的阿諛奉承),但成聖與成為天主的兒子的恩賜,是天主賜予的,即使死亡也不會將它打破,即便在此世,它就已使我們引人注目,它也會伴隨我們離開此世,前往來世。因為凡成為天主的兒子、並守護他的聖潔的人,比頭戴冠冕、身穿紫袍的人更光明,更快樂;他在今生就享有豐盛的平安喜樂,懷著美好的希望,沒有憂慮和不安的理由,反而享有持續的快樂;至於良好的精神和喜樂,不在於權力的巨大,不在於豐富的財產,不在於權力的浮華,不在於身體的強壯,不在於餐桌上的奢侈,不在於衣服的裝飾,也不在於其它任何人能製造並達致的東西,而只在於屬靈的成功,以及美好的良心。凡是這樣被潔淨的人,即使他衣衫襤褸,在飢荒中掙扎,也比那些生活安逸的人更滿足。同樣,意識到惡行的人,儘管他可以把所有的人的財物都收歸己有,也是所有人中最可憐的。因此,保祿雖然不斷處於飢餓之中,赤身裸體,每天受鞭打,卻很喜樂,比皇帝更快樂。阿哈布雖是國王,卻沉溺於奢華的生活之中,當他犯了罪後,就呻吟哀歎,精神不振,他的臉色在犯罪前和犯罪後都很沮喪。因此,如果我們想享受快樂,首先要避免行惡,追求美德;因為從本質上講,即使我們登上國王的寶座,也不能以任何其它方式得享喜樂。所以保祿說:「聖神的果實是:仁愛、喜樂、平安。」(迦5:22)讓我們使這一果實不斷成長,藉著我主耶穌基督的恩寵和祂對世人的愛,使我們在此世就獲得喜樂的果實,並獲享來世的國度。

 

8. 首先我應藉耶穌基督,為你們眾人感謝我的天主,因為你們的信德為全世界所共知。

 

這是與這一蒙福的靈魂相稱的序言,能夠教導所有人把他們的善行和言語的初果奉獻給天主,不僅為他們自己,也為別人的善行感謝天主:這使靈魂從嫉妒和怨恨中得到淨化,也使天主更為親近如此懷著愛的精神而感謝的人。因此,他還在其它地方說:「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受讚美!祂……以各種屬神的祝福,祝福了我們。」(弗1:3)我們不僅要在富足時感謝,也要在貧窮時感謝;不僅要在健康時感謝,也要在生病時感謝;不僅要在興旺時感謝,也要在逆境時感謝。因為當我們的事務非常順利時,心存感恩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但當我們遇到不小的風浪,船隻為風浪所顛簸,處於危險的境地時,就是表現忍耐和善良的大好時機。為此緣故,約伯也因此而獲得了榮冠,堵住了魔鬼的無恥之口,他清楚地表明,即使他在處於順境的時日感恩,也不是因為他的財富,而是因為他對天主的愛。也請看他為什麼事情而感恩:不是為屬世的、正在滅亡之中的東西,如:力量、權威與榮耀(因為這些東西不值一提),而是為真正的祝福、信德和在天主前放膽講話。

他是以怎樣的心情來感謝的:因為他說的不是「感謝天主」,而是「感謝我的天主」,這也是先知所做的,他們把他們共同的東西作為他們自己的東西。先知這樣做有什麼可奇怪的呢?因為天主自己也不斷明確地對祂的僕人這樣做,稱自己是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天主,彷彿是特別屬於他們的。「你們的信德為全世界所共知。」那麼,論到羅馬人的信德,全世界都聽說了什麼?是的,按他所說,是全世界。這並非一件不可能的事。因為這座城市並非一座無名之城,而是處於世界的巔峰,在各方面都引人注目。但是,請你們思考一下傳道的力量,它是如何在很短時間內,藉著稅吏和漁夫,征服了這一萬城之首,敘利亞人成為羅馬人的教師和指導。然後他見證了他們的兩大優點,一是他們相信,二是他們無所畏懼地相信,他們是如此的無所畏懼,以至於他們的名聲傳遍了整個世界。他說:「因為你們的信德為全世界所共知。」「你們的信德」,不是你們口頭上的爭論,不是你們的質疑,也不是你們的三段論證。然而,在教導他們的過程中,還有許多阻礙。因為羅馬人剛剛贏得了版圖遼闊的帝國,因而洋洋得意,生活富足而又奢侈,漁夫在那裡宣講,他們都是猶太的漁夫,出於一個在眾人中被憎惡藐視的民族;羅馬人被要求敬拜一個在猶太長大、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這些教師在宣揚教義的同時,也向那些過著舒適生活、注重此世的事物的人宣揚一種嚴苛的生活。宣講這些的人都是窮苦的平民,沒有顯赫的家世,出生卑微。但這些事並沒有妨礙聖道的傳播。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那一位的力量如此之大,以至於把這聖道傳遍了各地。他說:「因為你們的信德為全世界所共知。」他沒有說「被彰顯出來」,而是說「為全世界所知」,彷彿所有人都在嘴裡講說他們。事實上,當他在寫給得撒洛尼人的書信中見證這一點時,還補充了另一件事。因為在說了「主的聖道由你們那裡……傳遍各地」之後,他又說:「以致不須要我們再說什麼。」(得前1:8)因為門徒已經成了教師,他們放膽講說,教導所有人,把他們吸引到自己身邊。因為宣講並沒有停在什麼地方,而是比火還快地傳遍了整個世界。但這裡只是說:「為(全世界)所共知。」他說得很好,「為(全世界)所共知」,表明沒有必要對所講的內容進行補充或刪減。因為使者的工作就是這樣,只把告訴他的東西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因此,司祭也被稱為「使者」(拉2:7),因為他說的不是他自己的話,而是派遣他來的那人的話。伯多祿也曾在那裡(羅馬)傳過道。但保祿也把他所做的工算作是他自己的。正如我之前所說的,就此而言,他已擺脫了所有的妒忌!

 

9. 有天主為我作證,即我在宣傳他聖子的福音上,全心所事奉的天主,可證明我是怎樣不斷在祈禱中,時常紀念著你們。

 

宗徒的這些滿懷深情厚意的話語,表達了他慈父一樣的關愛!他說這話有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呼求天主作證?他必須表明他對他們的感情。他尚未見過他們,因此,他不要求人作證,而是要那洞察人心的天主作證。因為他既然說:「我愛你們」,作為愛他們的標誌,他宣稱他不斷為他們祈禱,希望到他們那裡去。這也並不是自明的,因此他求助於可信的見證。那麼,你們中有誰能誇口說,他在自己家裡祈禱時,會紀念教會的全體成員?我認為沒有人會這樣做。但保祿不是只把一個城市,而是把整個世界都帶到天主那裡,不是一次、兩次或三次,而是持續不斷地這樣做。但是,如果沒有愛,就不會不斷在心裡紀念任何人。你們想想,在祈禱中紀念一個人,並不斷在祈禱中紀念他,這是多麼大的愛和友誼。當他說「我在宣傳他聖子的福音上,全心所事奉的天主」時,他給我們顯示了天主的恩寵和他自己的謙卑──天主的恩寵,因為祂把如此偉大的事務交給了他;他自己的謙卑,因為他沒有把這一切歸於自己的熱心,而是歸於聖神的幫助。加上「福音」一詞,表明這是何種事奉。因為有許多不同的事奉方式。就如同在國王手下,所有人都在一個擁有王權的人手下,但所有人並非都做同樣的事,而是一人負責管理軍隊,一人負責管理城市,而另一人則負責在倉庫裡保管財物,因此,在屬靈的事上,一人藉著相信並恰當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事奉天主,勞苦工作,一人負責照顧陌生人,另一人負責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因為即便在宗徒自己的時代,斯德望的同伴在照管寡婦的事上事奉天主,其他人則專務傳講聖道,就如保祿那樣,在專務宣講福音的事上事奉天主。這就是他事奉的方式,因為這就是他受委派去做的事。為此,他不僅呼求天主作證,還說他受了什麼樣的委託,以表明既然如此大的事被交在他的手裡,他決不會呼求把它們交託給他的那一位為虛假之事作證。與此同時,他還想指出另一點,即他不能不對他們抱有這樣的愛和關懷。為了不讓他們說:「你是誰?從哪裡來?為什麼你說你為這麼大的城市和帝國的首都憂慮?」他表明這樣的關懷是他必須要有的,如果宣揚福音就是所交付於他的事奉,這既然被交在了他的手裡,他就必須不斷把要接受聖道的人放在心裡。除此之外,他說:「全心(所事奉的天主)。」由此表明了另一件事,即:對天主的事奉高於外邦人或猶太人的事奉。因為外邦人既是屬血肉的,也處於錯謬之中,而猶太人確實是正確的,即便如此,仍是屬血肉的。但教會所事奉的相反外邦人所事奉的,比猶太人所事奉的更為崇高。因為我們不是以牛羊及乳香事奉,而是以心靈事奉,基督也表明了這一點,祂說:「天主是神,朝拜祂的人,應當以心神以真理去朝拜祂。」(若4:24)

「他聖子的福音」。上面說這是父的福音,在這裡,祂說這是聖子的福音。說父的福音,或子的福音,並沒有什麼分別!因為他已經從那應受讚頌的聲音中得知,凡屬於父的也屬於子,屬於子的也屬於父。因為「我的一切都是你的,你的一切都是我的」(若17:10)。

「我是怎樣不斷在祈禱中,時常紀念著你們」。這是出於真愛,看上去他似乎在說一件事,但實際上卻說了四件事。首先說他紀念(他們),其次說他不斷這樣做,第三,他在祈禱時紀念他們,第四,為他們祈求大事。

 

10-11. 懇求天主,如果是他的聖意,賜我終能有一個好機會,到你們那裡去。因為我切願見你們。

 

你們看,他熱切地渴望見到他們,但又不願相反天主的聖意去見他們,而是將他的渴望與對天主的敬畏結合在一起。因為他愛他們,急於到他們那裡去。然而,他並沒有因為愛他們而渴望見到他們,就相反天主的聖意。這是真愛,而不是像我們這些在愛的法律的兩方面都犯錯的人那樣去愛:因為我們要麼不愛任何人,要麼如果愛人,我們就相反天主的聖意去愛,在這兩方面都違背了天主的法律。這些事若是說起來令人痛心,做起來就更令人痛心。你會說:我們幾時愛人卻又相反天主的聖意呢?當我們無視基督因饑餓而消瘦,為我們的孩子與親朋好友提供超過他們所需的食物之時。或者更好說,有什麼必要進一步談論這個問題呢?因為如果有人願意檢驗自己的良心,就會發現在許多事情上都有這種情況發生。但這位真福之人卻不是這樣的,他既知道如何去愛,也知道按他所應該的、以適當的方式去愛,雖然在愛上,他超過了所有人,但他並沒有違背愛的尺度。因此,請看,他既富於對天主的敬畏,又渴望見到羅馬人。因為他不斷祈禱,即使沒有得到所求的,也不停止祈禱,這表明他所具有的大愛。但在愛的同時,他仍順從於天主的聖意,這顯示出他所具有的深深的恭敬。然而,在另一個地方,他「三次求主」(格後12:8),不僅沒有得到他所求的,相反,雖然沒有得到他所求的,他仍為天主沒有俯允他的所求而非常感恩。因此,他在一切事情上都信靠天主。但在這裡,他得到了他所祈求的,雖然不是在他所祈求的時候,而是在耽擱了一段時間之後,對此他也沒有感到不滿。我提到這些事,是要叫我們不因祈禱沒有蒙俯允,或過了一段時間後才蒙俯允而煩惱。因為我們並不比保祿更好,他有充分的理由承認,無論在哪種情形,他都心存感恩。因為當他把自己交託給那掌管萬有之手時,就使自己順從於它,就像陶工手中的泥土一樣,他跟著天主的引導而行。然後他說他切願見到他們,他還提到了他有這樣的願望的原因;那是什麼原因呢?

 

11. 把一些屬於神性的恩賜分給你們,為使你們得以堅固。

 

因為他並不像現今的許多人那樣,以不必要且又無益的方式旅行,他旅行是為了必要且又非常緊迫的目的。他沒有公開告訴他們他的意思,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因為他沒有說:「我可以教導你們,我可以指示你們,我可以補足所缺的」;而是說:「我可以把一些屬於神性的恩賜分給你們」,表明他給他們的不是他自己的東西,而是把他所領受的東西分給他們。在這裡,他再次表現出謙卑,說:「一些(恩賜)」,意思是小小的恩賜,是我能力所及的。你現在要分給他們的這一小小的恩賜是什麼?他說,就是「為使你們得以堅固」。使人得到堅固也是恩寵的結果。但當你聽到恩寵時,不要以為我們自由意志的回報因此就被拋在一邊了;因為他談論恩寵,不是為了貶低我們所做選擇的努力,而是為了除去傲慢的精神。那麼,你不要因為保祿說這是恩寵的賜予而變得軟弱無力。因為他極為坦率,他知道如何將善行也稱為恩寵;因為即使是行善,我們也需要自上而來的幫助。但他說:「為使你們得以堅固」,暗中表明他們有很多地方需要加以糾正,因為他想說的是:長久以來,我渴望見到你們,並為之祈禱,不是為了別的,只為使你們在天主的聖道上徹底地得以「穩定、堅固、確定下來」,使你們不至於不斷動搖。但他沒有這樣表達自己的看法(因為這會使他們感到震驚),而是以另一種方式(語氣較為緩和)向他們暗示了同樣的事。因為當他說,「為使你們得以堅固」,他把這一點說得很清楚。既然這也是非常令人不悅的,就請看他如何以後面的話來緩和它。為了不讓他們說,我們搖擺不定,被人牽著鼻子走,需要聆聽你的話語才能站穩嗎?他預料並消除了任何类似的質疑,說了下面的話:

 

12. 也就是說:我在你們中間,藉著你們與我彼此所共有的信德,共得安慰。

 

他彷彿是說,不要以為我說話是為指責你們。我並不是懷著這種心情說這話的。我想要說的是什麼呢?你們正經歷許多苦難,迫害你們的人從各方面逼迫你們。因此,我想見見你們,好安慰你們,或者更好說,不只是為了安慰你們,也是為使我自己能得到安慰。請看這位教師的智慧。他說,目的是為了「使你們得以堅固」;他知道他所說的對門徒來說是沉重的,令人不快的。他說,「為讓你們得到安慰。」但這話也是沉重的,雖然沒有達到前者的程度,但還是很沉重。於是,他減少了這句話中使人不快的地方,使他所說的話在各方面都很和緩,並容易被人接受。因為他並不只是說「得著安慰」,而是說「與你們共得安慰」;他也不滿足於此,而是進一步緩和語氣,說:「藉著你們與我彼此所共有的信德。」他是多麼謙卑啊!他表明自己也需要他們,而不是只有他們需要他。他把門徒放在教師的位置上,不讓自己有任何優越感,而是指出他與他們完全平等。因為所獲得的安慰是相互的,他的意思是,我需要你們的安慰,你們也需要我的安慰。這又是如何實現的呢?「藉著你們與我彼此所共有的信德。」因為就如同火,如果有人把許多燈聚集在一起,他就會點燃明亮的火焰,這樣的情況自然也發生在信友身上。因為當我們獨自一人,遠離他人的時候,我們就會靈裡軟弱。但當我們看到彼此,互相支持時,我們就會獲得很大的安慰。你們不要看現今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因天主的恩寵,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曠野裡,都有許多信徒,所有的不虔誠都被趕出去了;但要想一想,在那時候,門徒能見到他們的主,從其他城市來的弟兄能見到弟兄們,這多麼好啊。但為了使我說的更清楚,讓我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被帶到波斯人或斯基泰人或其他化外之人的地方,三三兩兩地分散在他們的城市裡,(但願這樣的事永遠不要發生!)然後突然看到這裡的一個人來到我們那裡,請想想,我們會從中獲得多麼大的安慰!你們沒有看到那些被關在監獄裡的人,如果看到他們的熟人,他們會如何振奮,如何興高采烈嗎?我若把那些日子與被俘擄、被囚禁相比,就不足為奇了。因為這些人所受的苦遠甚於那些人,他們被分散,被驅趕,住在飢荒和戰爭之中,每天戰戰兢兢地等待著死亡,懷疑朋友和親屬,住在世上如同住在陌生的地方,是的,他們的處境比住在異國他鄉的人難得多。為此緣故,他說:「為使你們得以堅固,藉著我們所共有的信德,共得安慰。」他這樣說,並不是說他自己需要他們的幫助(決非如此;因為教會的柱石,比鐵和磐石更堅固者,屬靈的堅石,在無數城市宣講者,又會有什麼需要呢?),而是為了使他的言語不致魯莽,語氣激烈地指責人,他說,他自己也需要他們的安慰。但如果有人在這裡說,這安慰就是他因他們的信心增加而感到高興,保祿需要這樣的安慰,他的話肯定是沒有錯的。我們可以說,如果你切望並祈禱,希望藉此獲得安慰並給人安慰,有什麼可以阻礙你前來呢?為了消除這種疑慮,他接著說:

 

13. 弟兄們!我願告訴你們:我已多次決定要往你們那裡去,為在你們中間,如在其他外邦人中一樣,得到一些效果;然而直到現在,總是被阻延。

 

這裡所表現出的順從,與奴隸的順從一樣大,清楚表明了他優秀的品性!他說,他被阻延,但為什麼受阻延,他並沒有解釋原因!因為他並不探究主的命令,而只是順從。我們可能期待有人會問,為什麼天主阻止一個如此顯赫偉大的城市,而且是整個世界都在關注的城市,為什麼要阻止它享有這樣一位教師,而且時間還如此之長。因為征服了帝國首都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去征服它的臣民。但是,他卻對皇室成員置之不理,任由他的臣僕等待,忽略了最為重要的事。但他並不關心這些事情,而是屈服於難以領會的天主聖意,從而既表明他靈魂的正確心態,又教導我們決不要求天主為所發生的事情做出解釋,即便所發生的事情似乎讓許多人感到困惑不安。對於主人而言,只是出命,僕人則是服從。為此緣故,他說,他被阻延了,但卻沒有說因為什麼原因;他的意思是,我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麼原因;因此,不要問我天主的旨意或意願是什麼。因為「製造品豈能對製造者說:你為什麼這樣製造了我?」(羅9:20)請告訴我,你為什麼想要明白這些,難道你不知道萬物都在祂的看顧之下,祂是睿智的,祂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無緣無故的,祂愛你勝過生養你的人,而且遠勝你的父母,比父親更愛護你,比母親更為你焦慮。那麼,就不要再尋求明白這些了,不要再想進一步了解,因為這已經足夠使你得到安慰了,因為即使在那時,羅馬人受到了很好的眷顧。如果你不知道事情發生的方式,不要放在心上:因為這是信德的主要特徵,即使不知道事情為什麼會這樣發生,也要接受天主的聖意所告訴我們的一切。

保祿達成了他所想要的(這又是什麼呢?為了表明他沒有到他們那裡去,不是因為輕視他們,而是因為他雖然非常想去,但卻被阻延了),並給自己除去了輕率行事的指控,使他們相信他比他們更渴望見到他們,之後,他又進一步以其它事情表明他對他們的愛。他的意思是,即使在我受到阻延的時候,我也沒有放棄努力,而是一直在嘗試,但總是受阻,但我從來沒有放棄努力,但我並沒有對抗天主的旨意,仍然保持我對你們的愛。因為他想要去羅馬,且並不放棄努力,由此表明他對他們的愛;雖然他受到阻延,卻不反抗天主的旨意,這全是由於他對天主的愛。「為在你們中間,……得到一些效果。」然而,他之前已經告訴了他們他切願去他們那裡的原因,並表明他理應如此;但在這裡,他也說明了這一點,消除了他們所有的疑慮。因為羅馬是聲名顯赫的大城,在整個海洋和陸地的範圍內,沒有什麼城市可以與之相比,甚至僅僅是想認識它就是前往這座城市的理由;為了不使他們對保祿有這樣的想法,或者懷疑他僅僅是為了聲稱他們是屬於他自己的,而以此為榮,他反復說明了他渴望去羅馬的理由,之前他說,是為了「把一些屬於神性的恩賜分給你們」,所以我切願見你們;但在這裡,他更明確地說,「為在你們中間,如在其他外邦人中一樣,得到一些效果。」他把統治者和臣民放在一起,在取得了無數凱旋和勝利以及執政官的榮耀之後,他把他們和化外人放在一起,這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凡有高貴信仰的地方,就沒有化外人,沒有希臘人,沒有異鄉人,沒有公民,而是都上升到同一尊嚴的高度。請看他在這裡也是謙卑的,因為他沒有說,我可以教訓並指導你們,他說了什麼呢?「得到一些效果。」不只是效果,而是「一些效果」。他再次貶低自己的一切,就像他在上面所說的,「把一些恩賜分給你們」。然後也是為了貶抑他們,正如我之前所說的,他說:「如在其他外邦人中一樣。」因為,我並不因為你是富有的,比其他人更優越,就不關心其他人了。因為我們要找的不是富人,而是信友。希臘人中有智慧的,就是那些留著長鬍子,身穿大氅,口出狂言的人,現在在哪裡呢?這個織帳篷的人使全希臘和所有蠻荒之地都皈依了。但是柏拉圖,這個在異教徒中備受稱頌著的人,當他帶著他那華而不實的言辭,及輝煌榮耀,第三次來到西西里島時,甚至沒有得到一位國王的青睞,反而是如此凄凄慘慘地離開,甚至還喪失了他的自由。但這個織帳篷的人不僅走遍西西里島或意大利,而是整個世界;在傳教的同時,他也沒有放棄他的手藝,甚至還縫製獸皮,監督工場的工作。即使這樣也沒有冒犯那些執政官出身的人,這是有充足理由的,因為通常使教師受到輕視的原因,不是他們從事的職業,而是謊言和虛假的學說。為此緣故,甚至雅典人依然嘲笑柏拉圖。但這個人(保祿)連化外人都聽從,甚至無知小民也聽從他。因為他的傳道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不分階級,不分民族;因為所需要的只是信仰,而非推理。因此,他的宣講是最值得欽佩的,不僅因為它是有益的,能拯救人,而且易於接受,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這是出於天主的聖意,他使天主的祝福毫無區別地臨於所有人身上。

因為對於太陽、月亮、地球、海洋和其它的事物,天主並沒有讓富人和有智慧的人享有得多,而讓窮人享有得少,而是讓所有人都能同樣地享有,對於傳教,祂也如此,甚至更多地傳給窮人,因為他們更需要。因此,保祿反復說:「在其他外邦人中」,以表明他在任何方面都不偏袒羅馬人,反而履行主的命令,教導他們感謝萬有的天主,他說:

 

14. 不但對希臘人,也對化外人,不但對有智慧的人,也對愚笨的人,我都是一個欠債者。

 

在寫信給格林多人時,他也說了同樣的話。他說這話,是要將一切都歸於天主(格前9:16)。

 

15. 所以,只要由得我,我也切願向你們在羅馬的人宣講福音。

 

多麼高貴的靈魂啊!他擔負起一項充滿巨大危險的任務──跨海航行、試探、陰謀、攻擊──一個要前往如此大的一座城市,一座在不虔敬的暴政統治下的城市傳教的人,可能要經受巨大的試探;事實上,他就是在這個城市裡喪命的,被這個城市的暴君斬首──但他依然期待承受如此大的苦難,這些苦難中,他更加熱情洋溢,更加迫切,隨時準備好宣講聖道。因此,他說:「所以,只要由得我,我也切願向你們在羅馬的人宣講福音。」

 

16. 我決不以福音為恥,因為福音正是天主的德能,為使一切有信仰的人,先使猶太人,後使希臘人,獲得救恩。

 

保祿,你說什麼?你本應說,我誇耀,我驕傲,我陶醉於此;但你卻沒有這樣說,反而貶低自己,說你「不以為恥」,通常當我們談論非常榮耀的事時,我們不會這麼說。他說的這是什麼,他既為福音而歡躍,以之勝於天堂,又為什麼要這樣說呢?至少,在他寫給迦拉達人的書信中,他說:「我只以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來誇耀。」(迦6:14)那麼,在這裡,他怎麼會不是說我要以此為誇耀,而是說「我不以為恥」呢?羅馬人由於他們的財富、帝國、勝利,為世上的事焦慮;他們認為他們的君王等同於諸神,所以他們甚至向他們呼求。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們建造廟宇、祭壇,向他們獻祭,敬拜他們。從那時起,他們就這樣狂妄自大起來,但保祿要去傳揚耶穌,祂被認為是木匠的兒子,在猶太地區長大,而且是在一個卑微的女人家裡,他沒有護衛,沒有財富,甚至作為一個罪犯和盜賊一起被處死,還受到了其它許多不光彩的事情;很可能羅馬人在掩飾自己,假裝不知道這些難以啟齒的事情,因此,保祿說:「我不以為恥。」教導他們不要以此為恥。因為他知道,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即不以福音為恥),他們很快就會進一步以此為誇耀了。如果你聽到有人說,你崇拜一個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嗎?你不要感到羞愧,也不要低下頭去,而要沉浸在其中,面帶微笑,睜大你自由人的眼睛,抬頭挺胸,予以承認;如果他再問,你崇拜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人嗎?就回答他說,是的!不是奸夫,不是辱罵父親的,不是殺害孩子的(因為他們所有的神明都是這樣的),而是以十字架堵住魔鬼的嘴,並除去牠們無數的把戲的那一位。十字架是基督對人無可言喻的愛的工作,是祂對我們極大關懷的標誌。除了已經說過的,因為他們給人灌輸外在的智慧,以浮誇的言辭和所穿服飾為誇耀,而我卻完全捨棄了這些理性的論證,我來宣講十字架,並不以它為恥,「因為福音正是天主的德能,為使一切有信仰的人獲得救恩」。因為既然天主有懲罰的能力──因為他懲罰埃及人時,說:「這是我的大能。」(岳2:25)──又有毀滅的能力──因為,他說:「你們不要怕那殺害肉身,而不能殺害靈魂的。」(瑪10:28)為此他說,我並沒有帶著這些懲罰的能力而來,而帶著救恩的能力而來。那又怎樣呢?福音中不也說過這些嗎?即有關地獄、外面的黑暗和不死的蛆蟲的記載?除了福音之外,我們並沒有從其它來源知道這些。那麼,他所說的「天主救恩的德能」是什麼意思呢?請注意下面的話。「先使猶太人,後使希臘人。」

因為天主救恩的德能不是在所有人身上起作用,而只是在接受它的人身上起作用。雖然你是希臘人(即異教徒),甚至是陷入各種惡習的人,即便是斯基泰人,雖然是化外人,雖然是野蠻人,充滿了各種非理性,背負著無盡罪惡的重擔,但你一接受了有關十字架的的聖道,一接受了洗禮,這一切就都被抹除了;為什麼他在這裡說,「先使猶太人,後使希臘人」?這種分別有什麼意義?他常說:「受割損算不得什麼,不受割損也算不得什麼。」(格前7:19,參閱迦5:6和6:15)那麼,他怎麼在這裡卻又加以區分,把猶太人放在希臘人之前呢?這是為什麼?因為猶太人在前,並不因此就領受更多的恩寵(因為同樣的恩賜同時給予了猶太人和希臘人),「(猶太人)在前」只是時間上的一種榮譽而已。猶太人並沒有獲得領受更大的義德這樣的利益,而只是因為他們先獲得了義德而受到尊敬。因為在那些受光照的人中(你們這些被接納進入信仰的人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所有的人接受了洗禮,但並不是在同一時間,而是有人在先,有人在後。但在先的人並不比在後的人得到得更多,而是都享有同樣的恩賜。那麼,這裡的「在先」是指文字上的榮譽,而不是指恩寵上的優越。之後,在說了「獲得救恩」之後,他進一步擴大這一恩賜,它並不局限於現今,而是要達於將來。他是這樣說的:

 

17. 因為福音啟示了天主所施行的正義,這正義是源於信德,而又歸於信德,正如經上所載:『義人因信德而生活。』

 

凡成為義的人要「生活」,不僅今生要生活,來生也要生活。他不僅暗示了這一點,還加上別的內容,即這種生活的光明和榮耀。因為既然存在著這樣的可能性,一個人得救了,但卻並非沒有恥辱(就如同許多人得救,是因著皇帝的仁慈才免於受罰),為了不讓人這樣看待救恩,他又加上了義德;不是你自己的義德,而是天主的義德;他還暗示了這義德是豐盛的,易於獲得的。因為這義德不是靠著你的辛勤勞苦而獲得的,而是靠自上而來的恩賜而獲得的,所需要於你的只有一件事:「相信」。由於他的陳述看起來並不可信,如果犯姦淫者、好男色者、盜墓者和施妖術者,不僅突然免於受罰,而且還得以成義,且是以最高義德而成義;他引用舊約來印證他的論斷。首先,他以一個簡短的句子向有能力看到的人敞開了浩瀚的歷史海洋。因為在說了「源於信德,而又歸於信德」之後,他讓聽眾回顧發生在舊約裡的天主的安排,在寫給希伯來人的信中,他以他慣常的大智慧解釋了這一點,表明即使在那時,義人和罪人都是以這種方式成義的,因此他還提到了妓女辣哈布和亞巴郎。但在這裡,在只是對此做了暗示之後(因為他要繼續討論另一個緊要的話題),他再次以他所引用的先知書中的話來印證,他引用哈巴谷的話,高呼說,對於要生活的人來說,只有因信德而生活;因為,他說:「義人因信德而生活。」(哈2:4)這說的是來世的生活。因為既然天主所賜的完全超越人的理智,那麼,我們所需要的就是信德。但無視它、輕看它、貪愛虛榮的人,卻一事無成。就讓異端者聆聽聖神的聲音吧,因為推理的本質就是這樣的。對他們而言,推理就像某種迷宮或謎題,到處都沒有盡頭,他們不讓理性立於巖石之上,他們的起源是虛榮。因為他們羞於承認信仰,而且似乎對天上的事情一無所知,所以他們使自己捲入了無數推理的塵埃之中。可憐而又痛苦的人啊,你理當不斷流淚,如果有人問你,天是如何造成的,地又是如何造成的。為什麼我要說天和地呢?你自己是如何出生的,如何長大的,你不為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恥嗎?但若要講說關於獨生聖子的事,你會因羞恥而把自己推入毀滅的深淵,以為自己不應當不知道一切?然而爭論是不應當的,不合時宜的好奇心也是不應當的。我為什麼要谈論教義呢?因為我們只有藉著信德,才能逃避今生的敗壞。以前所有的人也是如此,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妓女辣哈布都是這樣得救的,舊約中的人和新約中的人都是如此。保祿說:「因著信德,妓女辣哈布平安地接待了偵探,沒有同抗命的人一起滅亡。」(希11:31)因為如果她對自己說:「他們(猶太人)是被擄的、流亡的難民,過著流浪部落的生活,怎麼可能比我們這些有城、有牆、有塔樓的人更強呢?」她就會使自己和他們一起滅亡。這也是當時得救者的先祖所遭受的。因為當他們看到又高又大的人,質疑如何能戰勝這些人時,他們未經作戰,全都喪亡了。你看到了嗎?不信的深坑何其之深,信仰的高牆何其之高啊!因為一個使無數人陷落其中,另一個不僅拯救了妓女辣哈布,而且還使她成為如此眾多民族的守護者!

既然我們知道這些,甚至知道得更多,我們就不應要求天主解釋祂所做的一切,但無論祂將我們置於怎樣的境地,我們都要接受,不要鑽牛角尖,出於好奇而提出各種問題,即便對於人的理性而言,所命令於我們的甚至是不對的。我要問,有什麼比讓父親親手殺死他唯一的合法兒子更不妥當的呢?但當這個義人被要求這樣做時,他沒有提出任何異議,而只是由於出命者的尊威,就接受了這一命令。還有那個天主命他打先知的人,當他對這命令的不合理性提出了異議,沒有服從時,他就受到了懲罰,被獅子咬死了。(列上20:35,36)但那個打了先知的人卻得到了善報。撒烏耳也是如此,當他違背天主的命令救人時,就從他的王國跌落了,受到了無可挽回的懲罰。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找到其它的例子: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學會了永遠不要為天主的命令尋求理由,而只需要順從和聽命。但是,如果對天主所要求的一切提出異議是危險的,對那些因好奇而質疑的人定下了極端的懲罰,那麼那些出於好奇而質疑比這些更秘密、更可敬畏的事情的人,比如說,祂是如何,以何種方式生了子,以及祂的性體是什麼,這樣的人還有什麼辯解的理由呢?既然我們知道了這些,就讓我們懷著善意接受所有祝福之母──信德;讓我們像在平靜的港灣中航行一樣,保持我們教義的正統,安全地引導我們的生活沿筆直的航道航行,以獲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恩寵及祂對世人的愛所賜予的永恆福樂。

 

18. 原來天主的忿怒,從天上發顯在人們的各種不敬與不義上,是他們以不義抑制了真理。

 

請注意保祿的謹慎,他先以較為溫和的事情鼓勵了羅馬人,在這之後,他把他的論述轉向了較為可怕的事情。他說福音是救恩和生命的原因,是天主的大能,能使人得救並成義,之後,他又提到了可能使那些對福音不聞不問的人感到恐懼的事情。因為一般而言,對大多數人,美好事物的吸引力,遠不及對痛苦的恐懼,所以保祿從兩方面來吸引他們。正因為如此,天主不僅應許一個國度,還以地獄作為威嚇。先知也是以這樣的方式對猶太人說話的,在講說祝福時,也會加上懲罰。也因為這個原因,保祿這樣改變了他的論述,這並非沒有原因的,他先說好的,再說壞的,以表明前者是出於天主所指引的目標,而後者則是由於背道而行的邪惡。先知以這種方式把好的放在第一位,說:「假使你們樂意服從,你們將享用地上的美物;假使你們拒絕反抗,你們將為刀劍所吞滅。」(依1:19,20)在這裡,保祿也是這樣安排他的講論的。但請注意他;他的意思是,基督來是為了帶來寬恕、義德、生命,但不是以任何其它方式,而是藉著十字架,這也是最偉大而又奇妙的,因為祂不僅賜予這些美好之事,還遭受了苦難。如果你們無禮地蔑視這些恩賜,等待你們的將是懲罰。請看他如何強調說:「天主的忿怒,從天上發顯出來。」這話在哪裡顯明呢?如果提出這問題的是一個信徒,我們就會把基督的話告訴他,但如果是不信的人和希臘人問的,保祿就會讓他閉嘴,因為他現在說的是天主的審判,由他們所做的事中給出無可辯駁的證明。這也是迄今為止他身上最引人注目的一點,他展示了那些反對真理的人是如何通過他們每天所做的事和所說的話,為真理的教義作見證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在後面加以討論,但現在,我們要討論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段經文。「天主的忿怒,從天上發顯出來。」的確,即使在此世,天主的忿怒也經常在飢荒、瘟疫和戰爭中發顯出來:因為每個人都會個別地受到懲罰,所有人也會共同地受到懲罰。那麼,將來會有什麼新事發生呢?懲罰將會更重,而且是所有人都會共同受到懲罰,而且不是按照同樣的法則來懲罰。因為現在發生的事是為了糾正錯誤;但那時所發生的則是為了復仇。聖保祿也在其它地方表明了這一點,他說:「我們即使受罰,只是受主的懲誡,免得我們和這世界一同被定罪。」(格前11:32)現在對許多人來說,這種事情通常似乎不是出於自上而來的忿怒,而是由於人的惡意。但是,當審判者坐在可怕的法庭上,命令把一些人投入火爐裡,把一些人拉到外面的黑暗中,把一些人拉到其它不可抗拒、無法忍受的懲罰中時,來自天主的懲罰就會發顯出來。為什麼他不像這樣直截了當地說,天主子要帶著千萬天使而來,審判每個人,而是說,「天主的忿怒已發顯出來」?他的聽眾還都是初信者,因此他先用他們能接受的事來吸引他們。除了這裡提到的,在我看來,他也是針對希臘人。為此緣故,他以此為開端,之後再引入基督的審判這一主題。

「發顯在人們的各種不敬與不義上,是他們以不義抑制了真理。」他在這裡表明,不虔敬的方式有很多,而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條。因為謬誤是多種多樣的,具有多種形式,是複合的,而真理只是一個。說完了教義,他又講論生活,提到人的不義。因為不義的事也有許多種。一種是在錢財上,如有人在錢財上與鄰居做不義的交易;另一種是在女人方面,如一個人離開自己的妻子,破壞他人的婚姻。因為聖保祿也把這稱為欺騙,他說:「在這樣的事上,不要侵犯損害或欺騙自己的弟兄。」(得前4:6)還有人不是傷害妻子或財產,而是詆毁近人的名譽,這也是不義的。因為「信譽比多財可取。」(箴22:1)但有人說,這也是保祿在談論教義。但也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我們認為這是在講論兩者(教義與生活)。但什麼是「以不義抑制了真理」,你們要由下文學習。

 

19. 因為認識天主為他們是很明顯的事,原來天主已將自己顯示給他們了。

 

但是,他們將這榮耀用於木頭與石頭。就如同有人受託保管國王的財物,並受命要為了國王的榮耀而使用它們,如果他將這些財物浪費在強盜、妓女和巫師身上,並將這些財物從國王的寶庫裡偷出,他就會受到懲罰,因為他對王國犯下了極大的過錯。因此,那些在接受了關於天主及其榮耀的知識之後,卻將它們用於偶像的人,就是「以不義抑制了真理」,至少是在他們的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不義地利用了這些知識,不把它用在合適的對象上。對你而言,所說的已經很清楚了,還是必須使它更清楚呢?也許有必要再多說幾句。那麼,這裡所說的是什麼呢?天主從一開始就將自己的知識放在人的心裡。但他們卻將這知識用在木頭和石頭上,所以,他們就這樣不公正地對待真理,至少是在他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因為真理是永恆不變的,有它自己不變的榮耀。「保祿,你憑什麼說祂把這一知識放在他們的心裡?」他說:「因為認識天主為他們是很明顯的事。」然而,這只是一個斷言,而不是一個證據。你要把它說清楚,給我說明,認識天主為他們是很明顯的事,而他們卻有意回避它。它是如何顯明的呢?難道祂從天上給他們發出聲音嗎?絕非如此。有什麼比聲音更能吸引他們到祂那裡呢?祂把受造物擺在他們面前,使有智慧的、沒有學問的、叔提雅人、化外人,因看到所見之物的美,都可以上升到天主臺前。因此,他說:

 

20. 其實,自從天主創世以來,他那看不見的美善,即他永遠的大能和他為神的本性,都可憑他所造的萬物,辨認洞察出來,以致人無可推諉。

 

先知也說:「諸天陳述天主的光榮。」(詠19:1)希臘人(即異教徒)在審判日會說什麼?說「我們對祢一無所知」嗎?難道你們沒有看到上天所發出的聲音,而萬物的和諧有序的述說比號角更為清晰嗎?難道你們沒有看到黑夜和白晝的更替一直保持不變,春夏秋冬的良好秩序保持穩定、毫不混亂,大海在所有的動盪和波浪中保持馴服嗎?難道你們沒有看到萬物井然有序,以它們的美和壯觀,大聲宣揚造物主嗎?保祿總結說:「自從天主創世以來,祂那看不見的美善,即祂永遠的大能和祂為神的本性,都可憑祂所造的萬物,辨認洞察出來,以致人無可推諉。」然而,天主創造這些東西並不是為了這個,儘管由天主的創造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因為天主在他們面前設置如此偉大的教育體系,並不是要剝奪他們所有辯解的機會,而是要讓他們能夠認識祂。但由於他們沒有認識祂,因此就不再有任何藉口,之後為了說明他們是如何失去藉口的,他說:

 

21. 他們雖然認識了天主,卻沒有以他為天主而予以光榮或感謝,而他們所思所想的,反成了荒謬絕論的;他們冥頑不靈的心陷入了黑暗。

 

這是最大的指控;其次是他們崇拜偶像,正如耶肋米亞在指控他們時也說:「我的人民犯了雙重的罪惡:他們離棄了我這活水的泉源,卻給自己掘了蓄水池,不能蓄水的漏水池。」(耶2:13)然後為了證明他們認識天主,卻沒有把這一知識用在合適的對象上,保祿指出他們敬拜許多神。因此,他又說:「他們雖然認識了天主,卻沒有以他為天主而予以光榮。」他還指出了他們陷入這種愚昧無知的原因。那麼是什麼原因呢?他們把一切都交託給他們的理性推理。但保祿並沒有這樣說,而是用了更尖銳的語言,「他們所思所想的,反成了荒謬絕論的;他們冥頑不靈的心陷入了黑暗。」因為在沒有月亮的夜裡,如果有人試圖走陌生的路,或在陌生的海上航行,那麼,他不能很快到達目的地,很快就會迷失喪亡。因此,他們試圖走通往天堂的路,但卻毀掉了自己身上的光,把自己理性推理交給黑暗,在肉體內尋找無形體的主,在有形的事物內尋找無形的主,因而遭受了一場最可怕的海難。但除了上面所說的,他還提到了造成他們的謬誤的另一個原因,他說:

 

22. 他們自負為智者,反而成為愚蠢。

 

因為他們對自己非常自負,無法忍受走天主命他們走的道路,因而陷入了毫無意義的理性推理之中。為了指出並概述這有多麼可怕,而且沒有任何藉口,他繼續說道:

 

23. 將不可朽壞的天主的光榮,改歸為可朽壞的人、飛禽、走獸和爬蟲形狀的偶像。

 

第一項指控是,他們沒有找到天主;第二項指控是,他們雖然有偉大而明確的方法,卻沒有找到祂;第三項指控是,他們還說自己是睿智的;第四項指控是,他們不僅沒有找到那位可敬者,甚至還把祂貶低為魔鬼、石頭和木頭。保祿在給格林多人的書信中也摧毀了他們的傲慢,但所用的方式與這裡的不同。因為在那封書信裡,他以十字架打擊他們,說:「天主的愚妄總比人明智。」(格前1:25)但在這裡,他沒有作任何比較,就對他們的智慧加以嘲笑,指出它是愚蠢的,只是徒然自誇的表現而已。然後,為了讓你明白,他們雖然擁有對天主的知識,卻這樣背信棄義地放棄了這知識,他說:「改變了。」改變的人使一些事情改變了。因為他們想找到更多的東西,卻又不願意忍受給予他們的限制,所以他們什麼也沒有找到。他們喜愛創新,這就是希臘人的全部智慧。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彼此對立的原因,亞里士多德起來反對柏拉圖,斯多葛派又起來反對亞里士多德,這個人敵對那個人,另一個人又敵對其他的人。因此,人們不應該為他們的智慧而驚嘆,反而應該憤然離去,憎恨他們,因為這樣的彼此對立使他們成了傻瓜。因為如果他們不相信他們所擁有的推理、論證和詭辯,就不會遭受他們所遭受的。然後,為了加強對他們的指責,保祿對他們的整個偶像崇拜加以嘲笑。因為首先,改變天主的光榮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嘲諷對象。何況還是將它改變成偶像,這完全沒有任何辯解的理由。那麼,他們使之改變成什麼呢?他們把天主的光榮改變為什麼呢?他們應該有一些關於天主的概念,例如,祂是上帝,祂是萬物的主,祂從虛無中創造了萬物,祂按自己的聖意照管萬物。因為它們就是「天主的光榮」。那麼,他們把它歸於誰呢?甚至不是歸於人,而是歸於如同「可朽壞的人的偶像」。他們並沒有就此止步,甚至還將它貶低至禽獸,甚或是這些禽獸的形像。我請求你們仔細考慮一下保祿的智慧,他是如何給出兩個極端,天主是至高的,爬蟲是最低的,或者更好說,不是爬蟲,而是爬蟲形狀的偶像。他清楚地指出他們顯而易見的瘋狂。因為他們本該認識那比一切都優越無比的天主,卻把它歸於那比一切都更不值一提的東西。但有人會說:這與哲學家有什麼關係?我所說的,大多與他們有關係。因為他們以發明了這些東西的埃及人為老師。而柏拉圖,他被認為比他們中的其他人更應受尊敬,他以這些老師為榮。他的老師對這些偶像有一種愚蠢的敬畏,因為是他讓他們把公雞祭獻給埃斯庫拉庇烏斯,在那裡有這些野獸和爬蟲的像。我們可以看到太陽神阿波羅和酒神巴克斯與這些爬蟲一起受崇拜。有些哲學家甚至把牛、蝎子、龍和其它所有虛妄的東西都高舉到天上。因為魔鬼在各處熱衷於使人拜倒爬蟲的偶象前,使天主要高舉到天上的人拜倒最無知無感的東西下。不僅僅是這個原因,還有其他原因,你會看到哲學家中的首腦犯了上述錯誤。因為他收集了詩人的作品,並說我們應該相信他們在與天主有關的問題上擁有準確的知識,除了提出這些荒謬的寓言故事外,他並沒有提出任何其它東西,然後說,這種完全可笑的瑣事應該被視為真實不虛的。

 

24. 因此,天主任憑他們隨從心中的情慾,陷於不潔,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

 

因此,他指出,不虔敬是導致違反法律的原因,但祂卻「任憑他們」,亦即任由他們不管。就如同軍隊的指揮官,如果在戰鬥中被迫撤退,丟下他的士兵,讓他們落入敵人手中,但他不會主動將他們推向敵方陣營,而只是不援救他們;同樣,天主也離開了那些不願意接受祂的聖道,先離棄祂的人,儘管天主已履行了自己應行的一切。你們要想一想,祂把世界擺在他們面前,作為一種教導。祂賜予他們理智和悟性,使他們能理解需要明白的一切。那時候的人沒有用這些來獲得救恩,反而把他們所得到的用於相反的事上。那該怎麼辦呢?用強迫和武力來吸引他們嗎?但這並不能使他們成為有德之人。除此之外,祂所能做的就是任由他們不管,祂也正是這樣做的。這樣──如果沒有別的辦法──通過考驗,他們知道了他們強烈渴求的東西,就可以逃避可恥的事情了。若有國王的兒子,不敬他的父親,選擇與強盜、殺人犯的和盜墓者為伍,寧願和他們在一起,也不願留在父親的宮廷裡;父親任由他如此,好讓他藉由現實的苦難,知道自己有多麼瘋狂。但是他怎麼沒有提到其它的罪,例如:謀殺,貪婪,或者其它類似的罪,而只是提到不潔?在我看來,他似乎是在暗示他當時的聽眾,以及那些將要收到這封書信的人。「陷於不潔,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

請注意這裡的重點,因為它極為嚴厲。這話的意思是,因為他們不需要任何其他人對他們施以無禮的暴力,他們對自己做了敵人所想要對他們做的事。然後,他再次提出指控,說:

 

25. 因為他們將虛妄變作天主的真理,去崇拜事奉受造物,以代替造物主──祂是永遠可讚美的,阿們!──

 

他特別寫下了那些完全不屑一顧的事,但對那些似乎比其它事情更為嚴重的事,他只作了一般性的論述;由此表明,希臘人事奉的是受造物。請看,他的論斷多麼有力,因為他並非只是說「他們事奉受造物」,而是在這之後,又接著說「以代替造物主」:這樣就處處給他的指控增添了新的力量,並通過比較,除去了他們減輕罪責的所有辯解理由。「祂是永遠可讚美的,阿們!」他說這話的意思是,天主並沒有受到任何損害。因為祂自己是「永遠可讚美的」。他在這裡表明,天主不是為了自衛而任憑他們的,因為祂自己沒有受到任何損害。因為即使這些人無禮地對待祂,祂並未因此就受到無禮的對待,祂的榮耀並未受到任何損傷,祂永遠是可讚美的。因為如果一個經常受人侮辱的人,藉由哲學修養而沒有感覺到加於他們身上的侮辱,更何況天主,祂的本性是不滅而又不可改變的,有著不變而又不可動搖的光榮。

因為在這方面人與天主相似,若他們沒有感覺到想要對他們不利的人所加於他們的傷害,他們就既沒有受到他人對他們的侮辱,也沒有受到他人對他們的打擊,也沒有受到他人對他們的蔑視。有人會說,這怎麼可能?如果你不為所臨於他們身上的事而生氣,那就可能,而且是極其有可能。有人會說,怎麼可能不生氣呢?不,應該說,怎麼可能會生氣呢?請告訴我,如果你的孩子侮辱了你,你會認為那是一種侮辱嗎?你會為此而生氣嗎?當然不會。但是,如果你生氣了,你會不會覺得可笑?我們也要這樣對待我們的近人,這樣,我們就不會感到不快。因為侮辱我們的人,比小孩子更無知。我們甚至也不要尋求不受侮辱,而是要在受到侮辱的時候忍受侮辱。因為這是唯一可靠的榮譽。為何如此呢?因為不為此而生氣是你自己能掌握的,而侮辱你與否則是另一個人所掌握的。難道你沒有看到堅硬的石頭在受到打擊時的反應嗎?你會說,它的本性如此。然而,你也有能力通過自由的選擇成為這樣的人,就如同你按本性就是如此的一樣。難道你不知道在火窰中的三聖童並沒有受烈火的焚燒,達尼爾在獅子圈裡並沒有受到傷害嗎?即便是現在,這樣的事也可能發生。我們身邊也有獅子,亦即忿怒和肉慾,它們用可怕的牙齒撕碎掉落在它們中間的人。你要像達尼爾那樣,不要讓這些激情以它們的獠牙咬進你的靈魂。但是,你會說,這完全是出於恩寵。是的;因為自由意志的行為是恩寵的前導。所以,如果我們願意把自己訓練成也具有類似性情的人,即使是現在,恩寵就已經我們面前了。不管野獸有多餓,決不碰你的身子。因為如果它們看到僕人的身體就驚慌失措,那麼,當它們看見基督的肢體時(我們信徒就是基督的肢體),它們除了靜止不動外,還能如何呢?如果他們沒有保持靜止不動,那是由於那些被扔到它們中間的人的錯。因為確實有許多人給這些獅子提供了大量食物,他們包養娼妓,破壞婚姻,向敵人復仇。因此,他們尚未掉到獅子圈的底部就被它們撕碎了。(達6:24)達尼爾並沒有被獅子撕碎,如果我們願意,我們也不會這樣,甚至有比先前發生在達尼爾身上更大的事發生在我們身上。因為獅子沒有傷害達尼爾,我們若保持清醒,那些傷害我們的人甚至會給我們帶來利益。因此,保祿因那些阻撓他、謀害他的人而聞名,約伯因眾多的災禍而聞名,耶肋米亞因泥坑而聞名,諾厄因洪水而聞名,亞伯爾因背叛而聞名,梅瑟因嗜血的猶太人而聞名,厄里叟也是如此,古時的每一個偉人也是如此,他們都戴上了光明的冠冕,不是藉由輕鬆與溫柔,而是藉由苦難和考驗。基督知道這是獲得美好名聲的基礎,因此對祂的門徒說:「在世界上你們要受苦難;然而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若16:33)有人會問:不是有許多人被這些恐怖的事嚇跑了嗎?是的,他們這樣不是由於試探的性質,而是由於他們自己的疏忽。但願那「在試探中給人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夠承擔」的主(參閱格前10:13),站在我們所有人身邊,伸出祂的手,使我們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恩寵和祂對人的愛而被光榮地宣佈為得勝者,獲得永恆的冠冕。

 

26-27. 因此,天主任憑他們陷於可恥的情慾中,以致他們的女人,把順性之用變為逆性之用;男人也是如此,放棄了與女人的順性之用,彼此慾火中燒,男人與男人行了醜事,就在各人身上受到了他們顛倒是非所應得的報應。

 

所有這些情慾都是可恥的,尤其是對男人的瘋狂情慾;因為靈魂在罪惡中,比肉體在疾病中更為受苦,更受恥辱。請看,在這裡,就像在講說教義時那樣,保祿剝奪了他們的藉口,說女人「改變了順性之用」。他的意思是,沒有人可以說,她們是由於受到阻礙,無法進行合法的交合,所以才走到這一步的,或者是由於沒有辦法滿足她們的慾望才被逼到這種畸形的瘋狂之中。因為改變意味著佔有。他在講論教義時也說:「他們將虛妄變作天主的真理。」對於男人,他也是這樣說的:「放棄了與女人的順性之用。」就如同對女人那樣,他也使男人失去了為自己辯護的方法,不僅指責他們本有滿足的方法,但卻將他們所擁有的方法棄之不用,反而去追求另一種方法,他們玷污了本性之事,追求逆性之事。但是,逆性之事本身是令人厭惡而又不快的,所以它們甚至連被稱為快樂都不能。因為真正的快樂是合乎本性的。當天主任憑一個人不管時,所有的一切都被顛倒了。因此,不僅他們的教義是屬撒殫的,連他們的生活也是邪惡的。現在,當他討論他們的教義時,他把世俗和人的理解放在他們面前,告訴他們,藉著天主賜給他們的判斷力,他們可以通過所見之物,就如同被人牽著手帶到造物主臺前,然而,他們卻不願意這麼做,因此,他們無法為自己開脫。在這裡,他談到了合乎本性的快樂,而非世俗的快樂,他們本可以更安全、更愉悅地享受這種快樂,從而遠離可恥的行徑。但他們卻不願意;因此,他們使自己的本性受辱,完全不可原諒。還有一件比這更可恥的事,就是連婦女也在尋求這樣的交合,她們比男人更應感到羞恥。在這裡,保羅的判斷也是令人欽佩的,他是如何準確地兼顧彼此相對立的兩點的。因為他希望既能合宜地談論此事,又能打動聽眾。要兼顧這兩者是很難的,因為它們彼此互相防礙。因為如果你合宜地談論此事,就無法打動聽眾。但是,如果你想觸動他們的神經,你就不得不把赤裸裸的事實明明白白地擺在聽眾面前。但他謹慎而又聖潔的靈魂卻能夠準確地兼顧這兩點,他提到「本性」,給他的指控增加了力量,同時又利用這一點作為一種掩飾,以保持他所做描述的合宜性。接下來,他在先指責了女人之後,又繼續指責男人,說:「男人也是如此,放棄了與女人的順性之用。」這是敗壞到極致的明證,當兩性都被拋棄之時,被指定做女人指導者的男人和被要求成為男人助手的女人,彼此間像敵人一樣地交往。也請注意,他的用詞是如何意味深長。因為他並沒有說他們互相迷戀,互相貪求,而是說,「彼此慾火中燒」。你看,這一切都是由於過度的情慾所造成的,沒有保持在它的適當範圍內。因為凡是違背天主所定之法律的,都是貪戀畸形的事物,而非慣常的事物。因為就如同有許多人拋下對食物的慾望,常常吃土和小石頭,還有一些人由於過度的口渴,甚至想要喝泥漿水,因此這些人也陷入了這種非法之愛的激情。但如果你問:這種強烈的情慾從何而來?是因離棄天主而來。為什麼離棄天主呢?是因離棄祂者的不法;「男人與男人行了醜事」。他的意思是說,不要因為你聽說他們慾火中燒,就認為這一邪惡只是在情慾上。因為它主要是源於他們的奢侈,這也點燃了他們的情慾。為此緣故,他並沒有說「受誘惑」或「陷於」,就像他在其它地方所說的;他是如何說的?「行了(醜事)」。他們把罪當做事業,不僅是事業,而且是熱心從事的事業。他沒有稱它是情慾,而是恰當地稱之為醜事。因為他們既侮辱了本性,又踐踏了法律。看,雙方都陷入了巨大的混亂之中。因為不僅頭朝下,而且腳朝上,他們與自己為敵,彼此為敵,帶來了一種殘酷的戰爭,甚至比任何內戰都更不法,而且分裂嚴重,形式多樣。因為他們把它分為四種全新而又不法的類型。因為這種戰爭不是雙重或三重的,而是四重的。你想想看。兩人理應合而為一,我是指女人和男人。因為經上說:「二人成為一體。」(創2:24)但這是藉由交合的慾望所造成的,使兩性彼此結合。魔鬼奪走了這一慾望,將其轉化為另一種方式,從而使兩性彼此分開,相反天主的法律,使一體成為兩部分。因為經上說:「二人成為一體。」但魔鬼卻把這一體分成為二個,這就是一種戰爭。同樣,這兩部分被他挑起戰爭,既是反對自己,也是反對對方。因為女人不僅侮辱男人,甚至也侮辱女人。男人彼此對立,也與女人對立,就像夜間打仗一樣。你看到了第二戰和第三戰,第四戰和第五戰;還有另一種戰爭,因為除了已經提到的,他們還無法無天地行反對本性的事。因為當魔鬼看到主要是這種慾望把兩性吸引在一起時,就想切斷這種聯繫,好毀滅人類,這不僅是藉著他們不法地性交,也是藉著他們之間被挑起的針對彼此的戰爭。

「就在各人身上受到了他們顛倒是非所應得的報應。」請看他如何再次提到罪惡的源頭,即他們的教義所帶來的不虔誠,他說這是對那種不法的報應。因為在談到地獄和懲罰的時候,現在,對那些不敬虔、故意選擇這種生活的人而言,他似乎是不可信的,甚至受到輕視,因此,他指出懲罰就在這種快樂本身。如果他們沒有察覺到,反而感到高興,你們不要因此而感到驚奇。因為即使是那些發瘋的人,為狂熱所折磨的人,在給自己帶來巨大傷害的同時,也使自己成為被同情的對象,別人為他們哭泣,但他們自己卻為所發生的事情微笑,陶醉於其中。然而,我們並沒有只是因此就說他們不受懲罰,相反,正是為了這個原因,他們受到了更嚴重的報復,因為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處境。因為受審判的不是有病的人,而是健康的人。然而,在古時,這樣的事甚至成了一條法律,某位異教徒的立法者禁止家裡的奴僕用油抹身(除非是在洗澡時),也不得蓄養孌童,以之為給予自由人的一種榮譽,或者更好說是一種恥辱。然而,他們並不認為這是可恥的,反而認為這是一大特權,對奴隸來說過於大了,因此,雅典人,世上最聰明的人,以及在他們中極其偉大的索倫,只允許自由人做這樣的事。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哲學家們的其他各種書籍中充滿了這種疾病。但我們並沒有因此就說這件事是合法的,相反,接受這種法律的人是可憐的,有許多人為之流淚。因為人們以對待做妓女的婦女的方式對待這樣的人。或更好說,他們的境遇更為可憐。因為在人與妓女犯姦淫的情形裡,雖然是相反法律的,但卻是順乎本性的,但與男人行淫則既相反法律,又相反本性。因為即使沒有地獄,沒有懲罰的威脅,這也比任何懲罰都更為糟糕。然而,如果你說「他們在其中找到了快樂」,你所告訴我的只是增加他們所受的報應而已。因為假設我看到一個人赤身裸體地奔跑,身上沾滿了泥土,卻不感到羞恥,反而以此為樂,我不會和他一起高興,反而會為他連自己的行為是可恥的都沒有意識到而哀歎。但為了讓我更清楚地說明這種罪行,請再聽我舉一個例子。現在,如果有人判處一個貞女住在密室裡,並與無理性的牲畜交合,她竟對這種交合感到高興,難道她不應特別為此而哭泣嗎?由於她甚至沒有察覺到這種痛苦,因而無法擺脫這種痛苦。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與娼妓行淫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男人與男人行淫並不比它少令人悲哀。因為被自己的親戚侮辱比被陌生人侮辱更令人痛苦,我說這些人甚至比殺人犯更壞,因為在犯了這樣的褻瀆行為後,死亡比活著更好。因為殺人犯是使靈魂與肉體分開,這人卻把靈魂和肉體一起毀滅。無論你說出什麼罪,沒有一個比得上這種不法之事。陷於其中的人,若能察覺,他們情願死一萬次,也不願行這樣的惡事。因為沒有比這種無禮的惡行更嚴重的罪惡,肯定沒有。因為如果保祿在討論邪淫時說:「人無論犯的是什麼罪,都是在身體以外,但是,那犯邪淫的,卻是冒犯自己的身體。」(格前6:18)對於這種比邪淫更糟糕、以至於無法表達的瘋狂行為,我們該說什麼呢?因為我不僅要說你成了女人,還要說你失去了男人的本性,你既沒有改變成女人的本性,也沒有保持你原有的男人本性,而是同時背叛了這兩種本性,應該把你從男人和女人中趕出,用石頭砸死,因為男人和女人都被你冒犯了。為了讓你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如果有人來向你保證,他將使你成為一條狗而不是一個人,你會不會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他?但是,你沒有把自己從人變成狗,而是變成比這更可恥的動物。因為狗還有用處,但放蕩淫亂的人一無所用。再者,若有人揚言要使男人受生產之苦,並被帶到床上,我們豈不感到憤慨嗎?但是,看,現在他們陷於這種狂怒,自己做了更為嚴重的事。因為改變成女人的本性,與繼續做男人的同時改變成女人,或更好說是男人、女人都不是,兩者並不是一回事。但如果你想從其它方面了解這種罪惡的嚴重性,就問問立法者為什麼要懲罰那些使男人成為閹人的人,你就會明白,就是因為他們殘害了本性。然而,他們所做的不義之舉與此無關。因為有的人被殘害了,在許多情況下,他們被殘害後還很有用。但是,沒有什麼比一個這樣淫亂的人更不堪的。因為這樣的人,不僅靈魂,連身體都蒙羞了,理應由各地被驅逐出去。對這樣的人,有多少地獄才夠呢?你若聽見地獄就嗤之以鼻,不信那火,那麼,你要記得索多瑪。因為我們甚至在今生,就已經看見了地獄,確實已經看見了。因為既然有許多人完全不相信復活後所要發生的事,現在聽到不滅的火,天主就用現在的事教導他們。因為索多瑪被火焚毀,那大火就是這樣的!他們到過那地方,親眼看見了天主所降下的懲罰,以及從天降下的閃電的痕跡,因而清楚地認識這火。(猶7)想想那罪有多大,竟然使地獄在現世就顯現了出來!因為許多人輕視他的話語,而天主卻藉著祂的作為以某種新穎的方式向他們展示了地獄。因為那裡的雨不同尋常,因為男人與男人的交合是相反本性的,雨降在那裡的土地上,就像情慾淹沒了他們的靈魂。因此,這雨也是與慣常的雨相反。它不僅沒有激發大地的子宮,使之產生果實,反而使之不能接受種子。因為男人之間的交合也是如此,它使這種人的身體比索多瑪的土地更貧瘠。還有什麼比一個犯這種淫行的男人更可憎,更可惡?這是多麼瘋狂啊!多麼令人心煩意亂!這種使人沉溺於其中、敵人使之侵入人的本性的慾望從何而來?甚至比這更糟糕,因為靈魂比肉體優越。你們這些人比無理性的受造物更無知,比狗更無恥!因為在任何情況下他們之間都不會有這樣的交合,因為本性承認其自身的界限。但你們甚至使我們人類在無理性的受造物之下受辱,因為你們彼此行了這樣可恥的事。那麼,這些罪惡是從何而來呢?是因為奢侈的生活,因為不認識天主。因為一旦有人拋棄了對天主的敬畏,一切美好的事物就會立刻失去。

為了不發生這種情況,讓我們將對天主的敬畏放在眼前。因為沒有什麼,的確,沒有什麼能像從這個錨上滑落一樣地使人毀滅,就像沒有什麼能像持續注視著它一樣地使人得救。因為如果在我們的眼前有一個人,我們就不太會犯罪,甚至常常因為在受人尊敬的僕人面前感到羞愧而不去做任何錯誤的事情,那麼請想想,如果我們將天主放在眼前,我們將會有怎樣的安全啊!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魔鬼決不會攻擊我們,因為他若攻擊我們,不會得到什麼好處。但是,如果他看到我們在外面遊蕩,不受約束地到處走動,他就會找到機會,把我們引到任何地方去。就像市場上那些不經意的僕人那樣,他們離開了主人委託給他們的必須要做的事,只是隨意地盯著那些擋在他們面前的人,並在那裡浪費他們的閑暇時間;當我們背離天主的誡命時,也會經歷這樣的情況。因為我們很快就會站起來,羡慕人的財富和美貌,以及其它與我們無關的東西,就像那些僕人專注於那些玩雜耍的乞丐,然後由於耽誤了時間,因而在家裡受到痛打。許多人跟隨其他以同樣不得體的方式行事的人,離開了擺在他們面前的道路。但我們不要這樣。因為我們被派去處理許多緊急的事務。如果我們離開這些事務,在這些無用的事務上發呆,我們所有的時間都將被白白浪費,毫無益處,我們將遭受嚴厲的懲罰。因為如果你希望自己忙於正事,自會有你應該驚嘆的地方,你會整天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那些不應嘲笑,反而應予驚嘆和讚美的事物。欣賞可笑事物的人,自己也常常是可笑的,甚至更糟。為了使你不致陷於這種境地,你要馬上離開那裡。請告訴我,為什麼你們一看到財富就張口結舌,浮想聯翩?你看到了什麼,如此奇妙,以至於使你的眼睛盯著它們不放呢?是這些帶著金飾的馬匹,這些奴僕,一部分是蠻族人,一部分是閹人,還有華麗的衣服,以及在這一切中變得完全軟弱的靈魂,以及傲慢的表情,喧鬧的聲音嗎?這些東西哪裡值得驚奇呢?他們有什麼比那些在市場上跳舞、演奏的乞丐好的地方呢?因為這些人也令人痛心地缺乏美德,跳著比乞丐更可笑的舞蹈,一會兒被人牽著來到豪華的宴會上,一會兒被人帶到娼妓的住處,一會兒又被一群諂媚者和懈怠者所包圍。但是,如果他們真的穿戴著金銀,這就是他們最可憐的原因,因為他所熱切渴望的都是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的東西。請你們不要看他們的衣服,而要打開他們的靈魂,看看它是不是充滿了無數的傷痕,衣衫襤褸,窮困潦倒,孤獨無助!那麼,這種對外在事物的瘋狂渴望有什麼用呢?因為貧窮而生活在美德中,遠勝於身為國王而又惡毒;因為貧窮的人在其自身內享有靈魂的所有快樂,由於內在的富有,他甚至沒有覺察到外在的貧窮。但國王在那些根本不屬於他的東西上是奢華的,在那些與他最有關的東西上,即靈魂、思想和良心上,卻要受到懲罰,這些都會隨著他進入另一個世界。既然我們知道了這些事情,就讓我們放下華麗的衣服,讓我們接受美德和其中的快樂。因為這樣,無論在此世還是在來世,我們都將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恩寵和祂對世人的愛而獲享巨大的福樂。

 

28. 他們既不肯認真地認識天主,天主也就任憑他們陷於邪惡的心思,去行不正當的事。

 

保祿在這逆性之罪上耽擱了這麼久,為了避免人們以為他這是在暗指羅馬人犯了這樣的罪,他接下來又談到了其它類型的罪,由此使他的整個論述如同是在談論其他人一樣。正如他在與信徒討論罪的時候所做的那樣,他希望表明他們應該避免犯這些罪,他引用了外邦人的例子,說:「不要放縱邪淫之情,像那些不認識天主的外邦人一樣。」(得前4:5)又說:「以免你們憂傷,像其他沒有望德的人一樣。」(得前4:13)所以在這裡他也指出,他們犯了罪,並剝奪了他們所有的藉口。因為他說,他們的大膽行為不是出於無知,而是存心而為。為此緣故,他沒有說「由於他們不認識天主」,而是說「他們不肯認真地認識天主」;這就等於說,這是一種頑固的變態決定,而不是突然的迷亂,並表明這種罪不是屬肉體的(就如一些異端者所說的),而是屬心靈的,這種罪源於邪惡的情慾,各種邪惡就是由此源泉流出的。既然心靈變得沒有分辯力,其他的一切都偏離正軌,都被傾覆了,因為掌控它們的已經敗壞了!

 

29-31. 充滿了各種不義、毒惡、貪婪、兇殘,滿懷嫉妒、謀殺、鬥爭、欺詐、乖戾;任憑他們作讒謗的、詆毀的、恨天主的、悔辱人的、高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忤逆父母的、冥頑的、背約的、無情的、不慈的人。

 

請看,這裡的一切都極為強烈。因為他說,「充滿了」,「各種」,在說出一般的邪惡之後,他又對它做了進一步討論,而且極為詳細的,說,「滿懷嫉妒、謀殺」,因為後者來自前者,正如在亞伯爾和若瑟的例子中所顯示的那樣,之後又說,「鬥爭、欺詐、乖戾;任憑他們作讒謗的、詆毀的、恨天主的、悔辱人的」,他把在許多人看來無關緊要的罪行放在一起,進一步加強了他的指控,直擊他們邪惡的堡壘,稱他們為「自誇的」。因為雖然犯罪是高傲的,但自誇比它更惡劣。因此,他也以此責備格林多人,說:「你們竟還傲慢自大。」(格前5:2)如果一個人為善事而傲慢自大,他會失去一切,那麼,如果一個因他的罪而傲慢自大,他將受到怎樣的懲罰?因為這樣的人不會再悔改。接下來,他又說:「捏造惡事的」;表明他們不滿足於已經存在的罪惡,甚至還捏造出其它的罪惡。他們是目標明確而又熱切地這樣做,而非因為匆忙、被迫離開自己的道路。保祿提到這幾種邪惡,指出在這裡他們也相反本性(因為他說,「忤逆父母的」),之後,他繼續論及如此大的敗壞的根源,稱他們為「無情的、不慈的」。因為基督自己也宣告這是邪惡之因,說:「由於罪惡的增加,許多人的愛情必要冷淡。」(瑪24:12)聖保祿也在這裡這樣說,稱他們為「背約的、冥頑的、無情的、不慈的人」,表明他們也是相反本性者。因為我們在本性上對彼此都有一種家人的感覺,連野獸也對彼此有這種感覺。經上說:「一切動物都愛自己的同類;同樣,人也各愛與自己相近的人。」(德13:19)但這些人甚至變得比野獸更兇殘。他通過這些證據向我們證明了邪惡的教義給世界帶來的混亂,並清楚地表明,每一種情形下的狂亂都是源於那些目無法紀的人的疏忽。此外,他還指出,正如他在講論教義時所做的那樣,他們在這裡也被剝奪了所有的藉口;因此,他說:

 

32. 他們雖然明知天主正義的規例是:凡作這樣事的人,應受死刑;但他們不僅自己作這些事,而且還贊同作這些事的人。

 

保祿假設了兩種反對意見,在這裡,他先對它們予以駁斥。他說,你有什麼理由說你不知道應該做什麼呢?即使你不知道,你也要受到指責,因為你離棄了教導你的天主。但是,我們已經用許多論據表明,你們確實知道,而且是自願背命的。你們是受情慾的吸引嗎?那麼,你們為什麼要與之合作,並且還要讚美它呢?因為他說:「他們不僅自己作這些事,而且還贊同作這些事的人。」為了指責外邦人,保祿把更嚴重而又不可饒恕的罪放在前面,因為讚美罪的人遠比犯罪的人更壞;然後,在先講論了這些之後,保祿宗徒接下來以這種方法更強烈地指責外邦人,說:

 

返回「金口聖若望著作選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