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聖德奧梵主教:論祈禱的講道(1)


隱士聖德奧梵

 

第一篇講道

在至聖天主之母進殿的慶節,我發現給你們講授有關祈禱的道理是適時的,因為祈禱是聖殿裏的主要工作。聖殿是祈禱之所,是祈禱者成長的競技場。對我們而言,進入聖殿就是進入虔誠祈禱的精神之中。主仁慈地稱我們的心為祂的殿宇,我們要在內心之中進入這殿中,侍立在祂前,如同馨香一樣地上升到祂臺前。因此,我們要學習如何達致這一狀態。

你們當然要聚集在聖堂裏祈禱。你們在這裏祈禱,但你也不該捨棄在家裏的祈禱。因此,沒有必要與你們談論我們祈禱的責任,你們已經在祈禱了。但是,我以為,無論如何給你們二三條有關如何祈禱的法則,卻並非沒有必要的,如果不是把它作為對你們的教導,至少是對你們的一種提醒。在基督徒的生活中,祈禱的事工是首要的事工。如果對於每日的日常事務,「活到老,學到老」這一俗語是正確的,那麼,這話更應該用於祈禱上,因為祈禱決無止境,是不受限制的。

讓我們回憶一下古代的聖教父的智慧習俗:當彼此問候時,他們並不問健康或其它的事情,而是詢問有關祈禱的事,說:「你的祈禱如何?」他們認為祈禱的行為是靈修生活的標記,他們稱之為靈性的呼吸。如果身體有呼吸,它就活著;如果呼吸停止了,生命就結束了。靈性也是如此。如果有祈禱,靈魂就活著;沒有祈禱,就沒有屬靈的生命。

但是,並非每一祈禱的行為都是祈禱。在家裏站在你的聖像前,或是在這裏的教堂裏敬禮聖像,這還不是祈禱,而只是祈禱的「裝備」。無論是在心裏誦唸或是按著經本誦唸祈禱經文,或是聽其他某個人誦唸祈禱經文,這也還不是祈禱,這只是為了獲得並喚醒祈禱的一種工具或方法而已。祈禱本身是以一個接一個的對天主的虔誠感覺刺透我們的心,這些感覺有:謙卑的感覺、順服的感覺、感恩的感覺、歸榮耀的感覺、寬恕的感覺、發自內心的俯伏朝拜的感覺、心靈破碎的感覺,遵從天主聖意的感覺,以及諸如此類的感覺。我們應盡我們的一切努力這樣做,這樣,當我們祈禱時,這些感覺以及與它們相似的感覺就會充滿我們的靈魂,這樣,當唇舌誦唸祈禱經文,或是當耳朶聆聽他人誦唸祈禱經文、身體做叩拜時,心靈就不會感到空虛,反而會有某種質感,某種朝向天主的努力感。當我們有這些感覺時,我們的祈禱就是祈禱,若缺少這些感覺,就還不是祈禱。

對我們而言,似乎沒有什麼比祈禱以及在我們的心裏為天主而奮鬥更容易、更自然的事了。但是,事實上,對每個人而言,事情並不總是如此。人必須喚醒在自己內的祈禱精神,並使之堅固,也就是說,人必須培養祈禱精神。獲得這精神的首要方法就是誦唸祈禱經文,或聽人唸祈禱經文。你要按你所應該做的那樣祈禱,你就肯定會喚醒祈禱精神,並使之堅固,你的心就會上升到天主臺前,你就會進入祈禱精神。

在我們的祈禱經本中,有聖教父所作的祈禱文──敘利亞的厄弗冷、埃及的瑪加略、大巴西略、金口聖若望及其他偉大的祈禱之人。它們都充滿祈禱的精神,能夠提升那一祈禱精神進入言詞,它們流傳至今,傳到我們手中。當一個人專心而又努力地進入這些祈禱經文中時,那一偉大而又虔誠的精神就會進入他內。他就會嚐到祈禱的力量。我們必須祈禱,好使我們的思想與心靈領受我們所誦唸的祈禱經文的涵義。祈禱的行為以這種方式成為在我們內眞正的祈禱之源。在此,我要給出三種非常簡單的教授:一、開始祈禱前總要稍做準備;二、不要粗心大意地祈禱,而要專心感受;三、祈禱後不要立即就去做日常之事。

即使祈禱對我們而言是件平常的事,也總是需要為它做準備。對那些能讀能寫的人而言,有什麼比閱讀書寫更平常的事呢?但是,當我們坐下閱讀或書寫的時候,我們並不立即就開始,而要在開始前先使自己平靜下來,至少要使自己處於平靜的狀態,好能進行閱讀或書寫。對祈禱而言,在祈禱之前更需要這樣的準備,特別是因為我們在祈禱之前所做的事與祈禱在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早晨或晚上,在開始祈禱之前,你要先站一會,或坐一會,或慢慢走一會,在這時候,你要努力集中思想,拋卻所有屬世的行為與事物。之後,在你開始向祂祈禱之時,你要記起你要向之祈禱的那一位,祂是誰,你是誰。由此,你就在你的靈魂內激起了在你心內侍立於天主臺前的謙卑感與敬畏感。當你虔誠地侍立於天主臺前時,所有這些準備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們卻並非沒有意義的。這就是祈禱的開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你已在心裏侍立於天主臺前了,現在,你要站在你的聖像前,做幾次叩拜,開始以慣常的祈禱經文開始祈禱:「榮耀歸於祢,我們的天主,榮耀歸於祢。天上的君王……」唸得不要太快;要專注於經文的每字每句,要讓每個字的意思進入你的心。在誦唸經文時要伴以叩拜。這樣誦唸祈禱經文會使天主喜悅,結出果實。你要專注於每個字,要讓每個字的意思進入你的心;你要理解你所誦唸的,要感受你所理解的。其它任何法則都不需要。這兩條法則──理解與感受──能使祈禱成為適宜的,使之結出累累碩果。例如:當你唸到「求祢潔淨我們的一切罪汚」時──你要感受到你所具有的罪汚,渴望它們被潔淨,滿懷希望地求主潔淨它。當你唸到「求祢寬免我們的罪債,如同我們寬免了得罪我們的人」時──你要在你的靈魂內寬恕所有人,當你在心裏寬恕了所有得罪你的人對你所做一切冒犯後,你要為自己祈求主的寬恕。當你唸到「願祢的旨意承行」時──你要在你心裏完全向主放棄你自己的意志,眞誠地做好準備,以良善之心接受主所喜悅的、臨於你的一切事。如果你用這種方式誦唸你的祈禱經文中的每句話,那麼,你就眞是在祈禱。

為了促進眞正祈禱的發展,你要採取以下步驟:一、你要按你的神師所祝福的持守一個祈禱守則──不要超出你平日裏所能不急不緩的誦唸的限度;二、在你祈禱前,你要用你空閑的時間熟悉你的祈禱守則中所要誦唸的經文,完全體會每字每句的意義,這樣,你就能事先知道你誦唸這些經文時要在你的靈魂內有些什麼思想。如果你用心記住這些經文,那就更好了。你若這樣做,就會容易地記住並感受你所有祈禱經文。剩下的就只有最後的一個困難了:你總是會分心走意,想著其它的事,因此,三、你必須努力保持專注,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祈禱經文的字句上,因為你事先已知道你會分心走意。

當你在祈禱時分心走意時,要使你的思想重新回到祈禱上來。當你再次分心時,就再次使你的思想回到祈禱上來。每當你誦唸祈禱經文時,若你分心走意(你誦唸經文時不專心且沒有感受你所誦唸的經文),你不要不再誦唸它們。即使你在同一地方多次分心走意,你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誦唸它們,直到你誦唸它們時完全理解並感受它們。用這一方法,你會克服這一困難,這樣,下一次也許它就不會再次發生,或者,即使它又再次發生,卻會變得較弱。這就是當分心走意時,人所必須要做的。另一方面,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事:祈禱經文中的某一特別的詞句可能會強烈地作用於靈魂之上,以致靈魂不想再繼續下去,甚至連唇舌也不再祈禱,思想不斷想要回到最初作用於它的地方。在這種情形下:四、你要停下來,不要再誦唸祈禱經文,只要站在那裏,專心一意,用心感受,停留在那裏,在這一祈禱經文所產生的感受內,使你的靈魂得到滋養。不要快速讓自己離開這一狀態。如果時間等不及,即使不完成你的祈禱守則,也不要妨礙這一祈禱的狀態。也許這一感受會整天存留在你的身上,就如你的護守天使一般!這種在祈禱時在靈魂上充滿恩寵的情形意味著,祈禱的精神內在化了,因此,保持這一狀態是激起並堅固在你心裏的祈禱精神的最有希望的方法。

最後,當你結束了祈禱時,不要立即就去做其它任何事,而要留在那裏,至少想想你剛結束的是什麼事,想想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是什麼事。如果在祈禱時,你有某種感受,在祈禱後,你仍要保持它。如果你以眞正的祈禱精神完成了你的祈禱守則,你就不應想要快速去做其它的事;這就是祈禱的特性。當我們的先祖從君士坦丁堡回來後,這樣說的:「凡嚐到甜蜜的東西的人,就不會想再要吃苦的東西了。」對每個在祈禱時善加祈禱的人也是這樣。人會懂得,嚐到祈禱的甜蜜就是祈禱的目標,如果祈禱引領人達致祈禱的精神,那完全是藉由嚐到祈禱的甘甜。

如果你遵守這些法則,你就會很快看到祈禱之工的果實。若有人沒有受過這些教導卻早已滿全了這些法則,他當然早已嚐到了這一果實。所有祈禱都將祈禱留在人的靈魂之中──持斷的祈禱就樣將使祈禱紮根,在這一工作上堅忍不拔,確立了祈禱的精神。但願天主因著我們至潔的天主聖母的祈禱,將這一精神賜予你們。

我給你們講述了有關在你們內振奮祈禱精神的初步的基本教導,即如何以適合於祈禱意義的方式祈禱──早晚在家裏的祈禱,及在這裏(教堂裏)祈禱。但這並非有關祈禱的一切。明天,如果天主助祐的話,我要教導你們另一種方法。阿們。

 

本篇講道發表於1864年11月21日。


返回「『正教之言』總目